一种装配式隔热吊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08826发布日期:2022-04-16 16:35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隔热吊顶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吊顶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隔热吊顶结构。


背景技术:

2.吊顶是指房屋居住环境的顶部装修的一种装饰,简单的说,就是指建筑顶墙的装饰,是室内装饰的重要部分之一。装配式装修是将工厂生产的产品部件在现场进行组合安装的装修方式,无需水、水泥、涂料、油漆等传统材料,施工简单方便,施工现场干净整洁,是一种绿色环保的装饰施工形式。
3.装配式吊顶结构一般包括吊杆组件、连接构件以及墙板,吊杆组件固定于建筑顶墙,连接构件(如龙骨)用于安装墙板并与吊杆组件连接。吊顶有一项重要的性能需求是保温隔热,因此通常会使用保温材料制成的墙板,但是相邻墙板在安装时很难接合紧密,会产生明显的缝隙,直接影响吊顶的保温隔热效果。
4.目前,针对相邻墙板之间密封性差的问题,主要是通过设置密封件并浇注聚氨酯解决的。例如,专利cn205475956u公开了一种组合冷库天花板吊顶结构,在两块天花板之间间隙内穿设一吊顶蘑菇头组件,该吊顶蘑菇头组件包括吊顶蘑菇头,吊顶蘑菇头的轴杆上螺接一螺杆,螺杆伸出两块天花板外的一端套有pvc管,pvc管内部与冷库天花板连接处采用聚氨酯灌注密封。该专利通过蘑菇头组件以及灌注聚氨酯实现相邻天花板之间间隙的密封,能够改善吊顶的保温隔热效果,但是存在明显缺陷,浇注聚氨酯后拆卸困难,很难进行局部天花板的替换,对于吊顶的维护保养十分不利,天花板也无法进行二次利用;而且安装时还需要现场浇注聚氨酯,增加施工难度,施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隔热吊顶结构,不仅可以确保隔热板之间接合的密封性,提升吊顶的保温隔热效果;而且拆装简单快速,维护保养难度低,施工效率高。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装配式隔热吊顶结构,包括隔热板、连接相邻隔热板的密封件以及设于隔热板与密封件之间的条形保温棉;所述密封件包括处于相邻隔热板之间的背向而设的两个第一龙骨、用于挂接所述第一龙骨的两个第二龙骨以及与所述第二龙骨固接并沿第二龙骨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的若干吊杆组件;所述第一龙骨具有侧口,所述隔热板挂置于所述侧口,所述条形保温棉填设于侧口内隔热板与第一龙骨的顶板之间;所述吊杆组件包括底部固接第二龙骨的两个第二吊杆、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吊杆的转换件以及穿设于所述转换件的第一吊杆;所述转换件包括外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吊杆的顶部固接的第一转换件和第二转换件,所述第一转换件的内端与第二转换件的内端转动连接,以带动两个第一吊杆相向或者背向运动。
8.本实用新型装配式隔热吊顶结构中,吊挂组件的第一吊杆顶部通过膨胀螺栓或者
其他连接件固定于建筑顶墙,第二吊杆挂接两个第二龙骨,第二龙骨挂接第一龙骨,隔热板挂置于第一龙骨,利用吊挂组件中的第一转换件和第二转换件间的相对旋转,带动两个第一吊杆相向或者背向运动,进而使设于相邻隔热板之间的两个第一龙骨的夹紧或者松开。上述结构能够确保相邻隔热板间的密封性,进而提升吊顶的保温效果;而且还在第一龙骨与隔热板之间的间隙区域填塞条形保温棉,该条形保温棉一方面可以起到卡紧第一龙骨与隔热板的作用,提高结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升吊顶的保温效果。本实用新型吊顶结构通过在隔热板之间设置能够相互夹紧的第一龙骨,结合条形保温棉的设置,使自身具备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无需像现有技术一样浇注聚氨酯,有效简化施工。
9.优选的,所述第一龙骨的顶板外端向下弯折形成一吊挂部;所述第二龙骨包括主体部以及由主体部的底部向外弯折形成的钩部,所述钩部与主体部围合而成一供所述第一龙骨的吊挂部置入的吊挂槽。第一龙骨与第二龙骨这样的连接结构与吊杆组件配合,使得本实用新型吊顶结构拆装简单快速,只要通过转换件的调节松开两个第一龙骨,然后就可直接将第一龙骨连同隔热板从第二龙骨上取下,再安装时将第一龙骨吊挂在第二龙骨,然后通过转换件调节将第一龙骨夹紧即可,容易进行隔热板的替换,维护保养非常方便,大大提高施工效率,而且拆装过程对隔热板不会造成任何损坏,隔热板能够进行二次利用。
10.优选的,所述条形保温棉与第一龙骨的侧板贴合,以确保两个第一龙骨接合处的保温隔热效果。
11.优选的,所述吊挂槽的宽度至少是在第一龙骨的吊挂部触及第二龙骨的主体部时钩部触及所述的条形保温棉,即确保吊挂槽设置的最小宽度也能抵住条形保温棉,以避免条形保温棉发生移位,进一步提升结构稳定性。
12.优选的,所述第一转换件的内端设有一凸出部,所述第二转换件的内端设有一供所述凸出部容置和旋转的安装部;所述第一吊杆为螺杆,底部穿过所述安装部和凸出部且至少与安装部和凸出部中的一个螺纹连接;第一吊杆上转换件的上下两侧位置设有用于将转换件锁紧的固定螺母。这种结构设计使得吊杆组件能够进行高度和水平方向上的调节,从而更好地适应第二龙骨的位置而与之准确连接,并在后续过程对第一龙骨进行夹紧;也避免了第一吊杆在建筑顶墙上的安装位置出现偏差时需要重新打孔安装而破坏建筑体的问题;并且在第二龙骨位置发生偏移时,还能通过吊杆组件的调整进行纠偏,确保隔热板安装的平整性。
13.优选的,所述凸出部包括连接块以及上下两端超出所述连接块的圆柱体结构,所述圆柱体结构竖向贯穿开设有一螺纹孔;所述安装部为一横向设置的u型槽,所述u型槽的两侧壁分别开设有供所述圆柱体结构上下两端套设的通孔。
14.优选的,所述安装部的上下表面与所述圆柱体结构的上下表面持平,使固定螺母能够一并将安装部和圆柱体结构锁紧,进而将第一转换件和第二转换件锁紧。
15.优选的,所述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一转换件的基体和圆柱体结构;固定螺母在转换件上的夹合位置包含基体的边缘区域和安装部,所述边缘区域与安装部的上下表面持平。这样设置可以提高第一转换件与固定螺母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固定螺母的锁紧效果,完全能够避免固定螺母拧紧后,第一转换件和第二转换件发生相对移动。
16.优选的,所述第二吊杆为螺杆,所述第一转换件和第二转换件的外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吊杆螺纹连接。这种设置使得两个第二吊杆能分别于所述第一转换件和第二转换
件进行升降调节,与通过第一转换件在第一吊杆上的升降调节相比,调整更加准确和方便。
17.优选的,所述第一吊杆的顶部与一膨胀螺栓连接。
18.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由具有位置调节功能的吊杆组件、第一龙骨和第二龙骨组成的密封件提升相邻隔热板间密封性,结合第一龙骨和隔热板间条形保温棉的设置,有效解决两隔热板间存在缝隙影响保温效果的的问题,确保本实用新型吊顶结构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
20.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龙骨挂接第一龙骨,隔热板挂置于第一龙骨,第一龙骨与隔热板的间隙填塞条形保温棉”的主体结构设计与具有位置调节功能的吊杆组件配合,实现了吊顶安装和密封的一步到位;拆装简单快速,维护保养方便;而且拆装过程对隔热板不会造成任何损坏,隔热板可以进行二次利用。与现有的设置密封件与浇注聚氨酯结合的保温吊顶相比,本实用新型确保保温隔热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施工难度,大大提高施工效率,优势显著。
21.3、本实用新型由第一吊杆、第二吊杆以及转换件构成的吊杆组件能够同时进行高度和水平方向上的调节,可以适应第二龙骨的位置与之准确连接;也避免了第一吊杆在建筑顶墙上的安装位置出现偏差时需要重新打孔安装而破坏建筑体的问题;在第二龙骨位置发生偏移时,还能通过吊杆组件的调整进行纠偏,确保隔热板安装的平整性。
22.4、本实用新型第一龙骨与条形保温棉的设置还提高了相邻隔热板连接处的结构强度,避免了该薄弱部位容易变形、翘曲的问题,有效提高了整个吊顶系统的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3.图1:实施例1所述装配式隔热吊顶结构的立体结构图。
24.图2:实施例1所述装配式隔热吊顶结构的主视图。
25.图3: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26.图4:实施例1所述装配式隔热吊顶结构中吊杆组件的立体结构图。
27.图5:实施例1所述装配式隔热吊顶结构中吊杆组件的局部装配图。
28.图6:图5中转换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隔热板,2-条形保温棉,3-第一龙骨,4-第二龙骨,5-吊杆组件,31-侧口,32-吊挂部,41-主体部,42-钩部,43-吊挂槽,51-第一吊杆,52-第二吊杆,53-第一转换件,54-第二转换件,55-膨胀螺栓,511-固定螺母,531-突出部,532-基体,541-安装部;5311-连接块,5312-圆柱体结构,a-螺纹孔,b-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31.实施例1
32.一种装配式隔热吊顶结构,如图1-3所示,包括隔热板1、连接相邻隔热板1的密封件以及设于隔热板1与密封件之间的条形保温棉2;所述密封件包括处于相邻隔热板1之间的背向而设的两个第一龙骨3、用于挂接所述第一龙骨3的两个第二龙骨4以及与所述第二龙骨4固接并沿第二龙骨4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的若干吊杆组件5。
33.所述第一龙骨3为u型结构,具有侧口31,所述隔热板1挂置于所述侧口31,所述条形保温棉2填设于侧口31内隔热板1与第一龙骨3的顶板之间,所述条形保温棉2与第一龙骨3的侧板贴合;所述第一龙骨3的顶板外端向下弯折形成一吊挂部32;所述第二龙骨4包括倒l型的主体部41以及由主体部41的底部向外弯折形成的钩部42,所述钩部42与主体部41围合而成一供所述第一龙骨3的吊挂部32置入的吊挂槽43,所述吊挂槽43的宽度至少是在第一龙骨3的吊挂部32触及第二龙骨4的主体部41时钩部42触及所述的条形保温棉2。
34.所述吊杆组件5包括底部固接第二龙骨4的主体部41的两个第二吊杆52、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吊杆52的转换件、穿设于所述转换件的第一吊杆51以及与第一吊杆51顶部固接的膨胀螺栓55;所述转换件包括外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吊杆51的顶部固接的第一转换件53和第二转换件54,所述第一转换件53的内端与第二转换件54的内端转动连接。
35.所述吊杆组件5的具体结构如图4-6所示,所述第一转换件53的内端设有一凸出部531,所述第二转换件54的内端设有一供所述凸出部531容置和旋转的安装部541;所述凸出部531包括连接块5311以及上下两端超出所述连接块5311的圆柱体结构5312,所述圆柱体结构5312竖向贯穿开设有一螺纹孔a;所述安装部541为两侧壁分别与连接块5311的上下表面贴合的一横向设置的u型槽,所述u型槽的两侧壁还分别开设有供所述圆柱体结构5312上下两端套设的通孔b。所述第一吊杆51为螺杆,底部穿过所述螺纹孔a并与之螺纹匹配;第一吊杆51上转换件的上下两侧位置设有用于将转换件锁紧的固定螺母511。所述安装部541的上下表面、所述基体532的上下表面都与所述圆柱体结构5312的上下表面持平;固定螺母511在转换件上的夹合位置包含基体532的边缘区域和安装部541。所述第二吊杆2为螺杆,所述第一转换件53和第二转换件54的外端与两个所述第二吊杆52螺纹连接;所述第二龙骨4的主体部41包括水平顶板,所述水平顶板上设有安装孔,第二吊杆52的底部穿过所安装孔并以螺母固定。
36.上述装配式隔热吊顶结构在实际应用安装时,先将吊杆组件5通过膨胀螺栓55固定在建筑顶墙;再通过第一转换件53和第二转换件54的相对旋转以及第二吊杆52于所述转换件的升降调节对第二吊杆52的吊挂位置进行调节,使第二吊杆52对准第二龙骨4上的安装孔并穿入,再用螺母固定;然后将第一龙骨3通过吊挂部32挂接在第二龙骨4的吊挂槽43中;将隔热板1挂置在第一龙骨3上,再将条形保温棉2置入第一龙骨3与隔热板1之间;最后通过调整第一转换件53和第二转换件54之间的角度将相邻的第一龙骨3夹紧,完成安装。第一龙骨3、墙板1和条形保温棉2也可以预先装配成一体,然后通过吊杆组件的调整使得第一龙骨3的吊挂部32能够对准并置入第二龙骨4的吊挂槽43,最后调整第一转换件53和第二转换件54之间的角度将相邻的第一龙骨3夹紧即可完成安装。
37.本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之后所做的任何改变,只要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都将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