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飘窗位置的长度可调爬架加高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37111发布日期:2021-12-29 16:13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飘窗位置的长度可调爬架加高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一种爬架加高件,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飘窗位置的长度可调爬架加高件。


背景技术:

2.随着高层住宅建筑越来越多的采用爬架,而对于带有呈矩形或梯形向室外凸起的飘窗的高层住宅,上下相邻的两个飘窗之间所夹的墙面进而成为内凹墙面,建筑立面的不规则为爬架附着安装于墙体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由于上下相邻的两个飘窗之间的空间狭小以及施工工序的限制,导致爬架在飘窗位置的附着较为棘手。
3.相关技术中记载的一种位于飘窗位置处的爬架加高件,参照图1,包括固定在上下相邻两个飘窗14之间所夹的墙面上的连接板1,连接板1上向远离墙面的方向延伸固定有水平的支撑梁6,支撑梁6远离连接板1的一端固定有用于安装爬架15的支座板7;其中,支撑梁6的长度不小于飘窗14的长度以使连接板1以及爬架15能够安装于两个飘窗14之间所夹空间的外部,进而方便施工人员的施工走动。
4.针对上述相关技术方案,发明人发现:对于不同规格的飘窗,所需要的支撑梁的长度不同,这就需要针对飘窗规格定制多种长度的支撑梁,即爬架加高件的适用范围较小,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便于将爬架安装于不同规格的飘窗位置处以增加爬架加高件的适用范围,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飘窗位置的长度可调爬架加高件。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飘窗位置的长度可调爬架加高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用于飘窗位置的长度可调爬架加高件,包括连接板,连接板上固定有长度调节件,长度调节件上设置有能够固定在距离连接板不同长度处的支撑梁,支撑梁远离连接板的一端固定有支座板。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飘窗的尺寸较大以需要延长支撑梁时,使支撑梁在长度调节件上向远离连接板的方向移动,直至支撑梁远离连接板的一端位于上下相邻两个飘窗所夹空间的外部,接着将支撑梁固定在长度调节件上即可;当飘窗的尺寸较小进而不需要延长支撑梁时,使支撑梁固定于距离连接板较近的位置处即可,进而方便了将爬架安装于不同规格的飘窗位置处以增加爬架加高件的适用范围。
9.可选的,长度调节件为固定在连接板上的延长筒,支撑梁插入至延长筒内部并与延长筒滑动连接;贯穿延长筒的筒壁开设有多个沿支撑梁延伸方向等距分布的第一调节孔,贯穿支撑梁开设有至少一个的能够与第一调节孔同轴的安装孔,安装孔内部穿设有固定螺栓。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延长支撑梁时,使支撑梁在延长筒内部向远离连接板的方向移动直至支撑梁移动至预设位置处,此时安装孔与第一调节孔处于同轴状态,
接着通过固定螺栓穿过安装孔实现支撑梁与延长筒之间的固定连接。
11.可选的,长度调节件为固定在连接板上的延长板,贯穿延长板开设有多个沿支撑梁延伸方向等距分布的第二调节孔,贯穿支撑梁开设有至少一个的能够与第二调节孔同轴的安装孔,安装孔内部穿设有固定螺栓。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延长支撑梁时,使支撑梁贴合在延长板的一侧并使支撑梁贴合在延长板预设的位置处,此时安装孔与第二调节孔处于同轴状态,接着通过固定螺栓穿过安装孔实现支撑梁与延长板之间的固定连接。
13.可选的,延长板设置有两个并对称设置在支撑梁的两侧,两延长板之前存在供支撑梁插入的空隙,固定螺栓贯穿两个延长板以及支撑梁设置。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延长板对支撑梁进行支撑固定,提高了装置承受负载的能力。
15.可选的,支撑梁的一侧设置有安装耳板,安装耳板上铰接有第一拉杆,第一拉杆远离安装耳板的一端同轴设置有第二拉杆,第一拉杆与第二拉杆之间设置有伸缩组件,第一拉杆与伸缩组件之间以及第二拉杆与伸缩组件之间均为螺纹连接,第一拉杆的螺纹与第二拉杆上的螺纹螺距相等且旋向相反;第二拉杆远离第一拉杆的一端铰接有附墙件。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支撑梁作用向上的拉力,提高了支撑梁的承载能力;此外,使得爬架安装装置能够应用于不同规格的飘窗位置处;另一方面,当施工人员站立在爬架上时,会对支撑梁作用向下的压力进而使支撑梁远离连接板的一端产生向下的挠度,转动伸缩组件以使第一拉杆以及第二拉杆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使支撑梁远离连接板的一端产生向上的挠度,这样当施工人员站立在爬架上并对支撑梁作用向下的压力时,向上的挠度以及向下的挠度之间能够相互完全抵消或部分抵消,这样,爬架在受到人体向下的压力后仍能够保持相对水平的状态,提高了施工人员站立的安全性。
17.可选的,伸缩组件包括与第一拉杆相适配的第一螺母、与第二拉杆相适配的第二螺母以及至少一个的用于将第一螺母与第二螺母相互固定的固定板件。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螺母、第二螺母以及固定板件取材方便,在施工现场易得,制作方便快捷。
19.可选的,伸缩组件包括调长筒,调长筒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螺纹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使第一拉杆以及第二拉杆向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移动时,转动调长筒,由于第一拉杆的螺纹与第二拉杆上的螺纹螺距相等且旋向相反,进而使得第一拉杆与第二拉杆向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移动。
21.可选的,支撑梁与支座板相互垂直且二者之间固定有多个肋板。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支撑梁与支座板之间的连接刚度,进而提高整个装置的稳定性和承受负载能力。
23.可选的,支撑梁采用h型钢,安装耳板设置在支撑梁的翼板上。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h型钢的截面模数较大,进而使得支撑梁具有较强的抗弯能力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提高整个装置的承受负载能力。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26.1.通过设置了连接板、长度调节件、支撑梁以及支座板,方便了将爬架安装于不同
规格的飘窗位置处以增加爬架加高件的适用范围;
27.2.通过设置了安装耳板、第一拉杆、第二拉杆、伸缩组件以及附墙件,对支撑梁作用向上的拉力,提高了支撑梁的承载能力;此外,伸缩组件使得爬架安装装置能够应用于不同规格的飘窗位置处;最后,使爬架在受到人体向下的压力后仍能够保持相对水平的状态,提高了施工人员站立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28.图1是相关技术中的爬架加高件与飘窗之间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实施例一中的爬架加高件与飘窗之间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30.图3是本技术中的支撑梁位置处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2.图5是实施例二中的爬架加高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3.图6是实施例二中的延长板处的结构示意图;
34.图7是实施例三中的爬架加高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5.图中,1、连接板;2、延长筒;21、第一调节孔;3、延长板;31、第二调节孔;4、安装孔;5、固定螺栓;6、支撑梁;7、支座板;8、安装耳板;9、第一拉杆;10、伸缩组件;101、第一螺母;102、固定板件;103、第二螺母;104、调长筒;11、第二拉杆;12、附墙件;13、肋板;14、飘窗;15、爬架。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7.飘窗14向建筑外部凸起,上下相邻两个飘窗14之间形成矩形的空间并夹有竖直的墙面,墙面相对于飘窗14向内凹陷。
38.实施例一:
39.参照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飘窗位置的长度可调爬架加高件,包括竖直固定在上下相邻两个飘窗14之间所夹的墙面上的连接板1,连接板1上设置有水平的支撑梁6,支撑梁6远离连接板1的一端焊接固定有竖直设置的支座板7,爬架15通过螺栓固定在支座板7上;为了实现支撑梁6的可延长以适用于不同型号的飘窗14位置处,连接板1上设置有长度调节件,支撑梁6设置在长度调节件上并能够固定在长度调节件的不同位置处即距离连接板1不同长度处。
40.参照图2和图3,为了提高支撑梁6承受负载的能力,支撑梁6采用h型钢且支撑梁6的两个翼板水平设置;由于h型钢的截面模数较大,进而使得支撑梁6具有较强的抗弯能力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此外,支撑梁6与支座板7之间固定有多个肋板13,肋板13竖直设置在支撑梁6的上方并与支撑梁6的上表面以及支座板7靠近连接板1的表面焊接固连,在本实施例中肋板13设置有两个并分别设置在支撑梁6的两侧。
41.具体的,参照图2和图3,长度调节件采用水平焊接在连接板1上的延长筒2,延长筒2的纵向截面形状为矩形并可供支撑梁6在延长筒2内部向靠近或远离连接板1的方向移动;贯穿延长筒2竖直的两个侧壁开设有多个沿水平方向等距分布的第一调节孔21,贯穿支撑梁6竖直的腹板开设有至少一个的安装孔4,安装孔4能够与相应的第一调节孔21处于同轴
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孔4开设有两个且两个安装孔4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两个第一调节孔21之间的距离;安装孔4内部穿设有用于固定支撑梁6与延长筒2的固定螺栓5。
42.当飘窗14的型号尺寸较大即爬架15的安装位置距离上下相邻两个飘窗14之间所夹竖直墙面较远时,需要延长支撑梁6即增大支座板7距离墙面之间的距离;此时,将固定螺栓5拆卸下来,拉动支撑梁6以使支撑梁6在延长筒2内部向远离连接板1的方向平移,直至支座板7移动至上下相邻两个飘窗14之间所夹矩形空间的外部并使安装孔4与相应位置处的第一调节孔21同轴,随后将固定螺栓5同时贯穿安装孔4以及相应的第一调节孔21以实现支撑梁6与延长筒2之间的固定连接,最后将爬架15固定在支座板7上即可;当飘窗14的型号尺寸较小进而不需要延长支撑梁6时,使支撑梁6固定于距离连接板1较近的位置处即可,进而方便了将爬架15安装于不同规格的飘窗14位置处以扩大爬架15加高件的适用范围。
43.参照图2和图4,为了进一步提高支撑梁6承受负载的能力,支撑梁6的上表面焊接固定有安装耳板8,安装耳板8上设置有第一拉杆9,第一拉杆9远离安装耳板8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拉杆11,第二拉杆11远离第一拉杆9的一端设置有竖直设置的能够固定在墙面上的附墙件12;当支撑梁6定位完成后,将附墙件12固定在上下相邻的两个飘窗14之间的墙面上,进而能够为支撑梁6作用向上的拉力,提高了支撑梁6承受载荷的能力进而提高了爬架15安装的稳定性。
44.进一步的,参照图2和图4,第一拉杆9与安装耳板8铰接且第二拉杆11与附墙件12铰接;第一拉杆9与第二拉杆11之间设置有用于带动第一拉杆9以及第二拉杆11向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移动的伸缩组件10,在本实施例中,伸缩组件10包括与第一拉杆9螺纹连接的第一螺母101以及与第二拉杆11螺纹连接的第二螺母103,第一拉杆9与第二拉杆11的旋向相反且螺距相同;第一螺母101与第二螺母103之间至少设置有一个用于固定第一螺母101与第二螺母103的固定板件102,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板件102设置有三个并延着第一螺母101以及第二螺母103的周向均布,且固定板件102同时与第一螺母101以及第二螺母103焊接固连。
45.当需要使第一拉杆9以及第二拉杆11向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移动时,通过转动固定板材以使第一螺母101以及第二螺母103围绕自身轴线同向定轴转动,由于第一拉杆9的螺纹与第二拉杆11上的螺纹螺距相等且旋向相反,进而使得第一拉杆9与第二拉杆11向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移动;第一螺母101、第二螺母103以及固定板件102取材方便,在施工现场易得,制作方便快捷。
46.当施工人员站立在爬架15上时,会对支撑梁6作用向下的压力进而使支撑梁6远离连接板1的一端产生向下的挠度,施工人员易发生站立不稳的情况;而通过设置伸缩组件10,当附墙件12固定在墙面上后,转动固定板件102以使第一拉杆9以及第二拉杆11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进而对支撑梁6在不受施工人员重力载荷的情况下,使支撑梁6远离连接板1的一端产生向上的挠度,这样当施工人员站立在爬架15上并对支撑梁6作用向下的压力时,向上的挠度以及向下的挠度之间能够相互完全抵消或部分抵消,这样爬架15在收到人体向下的压力后仍能够保持相对水平的状态,提高了施工人员站立的安全性。
47.此外,当上下相邻两个飘窗14之间的距离较小时,通过旋转固定板件102以缩短第一拉杆9与第二拉杆11之间的距离,使附墙件12靠近连接板1固定在上下相邻两个飘窗14之间的墙面上,进而减小整个装置的高度,扩大了装置的适用范围。
48.实施例二:
49.参照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长度调节件不同,在本实施例中,长度调节件为水平焊接固连在连接板1上的延长板3,延长板3上水平开设有多个延支撑梁6延伸方向等距分布的第二调节孔31;进一步的,延长板3设置有两个且对称分布在支撑梁6的腹板两侧,两个延长板3之间存在供支撑梁6插入的空隙,支撑梁6能够在两延长板3之间向靠近或远离连接板1的方向移动;支撑梁6竖直的腹板与延长板3贴合;再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贯穿支撑梁6竖直的腹板同样开设有至少一个的安装孔4,安装孔4能够与相应的第二调节孔31处于同轴状态,具体的,安装孔4开设有两个且两个安装孔4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两个第二调节孔31之间的距离,安装孔4内部同样穿设有用于固定支撑梁6与延长板3的固定螺栓5。
50.当需要调整支撑梁6距离连接板1的距离时,使支撑梁6在两个延长板3之间向相互靠近或远离连接板1的方向移动,直至支撑梁6移动至预设的位置处,最后通过固定螺栓5同时贯穿安装孔4以及相应的第二调节孔31以实现将支撑梁6固定在两个延长板3之间即可。
51.实施例三:
52.参照图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伸缩组件10不同,进一步解释为,伸缩组件10采用与第一拉杆9以及第二拉杆11同轴设置的圆柱形的调长筒104,第一拉杆9以及第二拉杆11分别插入至调长筒104的两端,且调长筒10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拉杆9和第二拉杆11螺纹连接,第一拉杆9的螺纹与第二拉杆11上的螺纹螺距相等且旋向相反。当需要使第一拉杆9以及第二拉杆11向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移动时,转动调长筒104,由于第一拉杆9的螺纹与第二拉杆11上的螺纹螺距相等且旋向相反,进而使得第一拉杆9与第二拉杆11向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移动。
53.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