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埋配电箱箱壳防挤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41737发布日期:2021-12-22 17:59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埋配电箱箱壳防挤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电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埋配电箱箱壳防挤压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常规机电墙体预埋配电箱箱壳时,由于混凝土的挤压,会使箱壳尤其是箱壳的上下壁变形,变形后的箱壳难以修复,而且会导致后期配电箱箱芯无法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埋配电箱箱壳防挤压装置,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预埋配电箱箱壳防挤压装置,包括顶板、底板、2块侧板和背板,所述的顶板和底板具有相同的尺寸和结构,所述的顶板和底板的相对面的中部分别沿纵向固定设有导套,2个导套之间连接有螺杆,所述的螺杆的两端分别伸入2个导套内,在螺杆的上下部分别螺接有带柄螺母,所述的带柄螺母用于推动导套向上或向下移动,所述的背板前表面的左右侧分别沿纵向设有第一直线导轨,所述的顶板和底板朝向背板的一端与第一直线导轨滑动连接,2块侧板的相对面的中部分别沿纵向设有第二直线导轨,在第一直线导轨外侧的背板前表面分别沿横向设有第三直线导轨,所述的顶板及底板的左右端分别与两侧的第二直线导轨滑动连接,2块侧板朝向背板一侧的端部分别与同侧的第三直线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的背板的侧壁外表面与配电箱的内侧壁表面间隙配合,在第二直线导轨的上下端还分别设有突出部,当顶板及底板移动至与突出部相抵时,2块侧板的外表面与配电箱的侧壁内表面相抵。
6.优选的,所述的突出部包括一体连接的过渡斜面和凸块,所述的顶板和底板沿过度斜面移动至与凸块的顶端,并与凸块相抵,相抵时2块侧板与配电箱压紧。
7.优选的,所述的第一直线导轨及第三直线导轨均为“t”形导轨,在顶板和底板的相对面分别固定设有与第一直线导轨相配的第一滑块,所述的第一滑块的底部设有“t”形槽,所述的“t”形槽分别贯通顶板的上表面及底板的下表面;2块侧板的相对面分别设有与第三直线导轨相配的第二滑块,所述的第二滑块也设有“t”形槽,2个第二滑块的“t”形槽分别贯通2个侧板的外侧壁表面;所述的顶板和底板分别通过第一滑块与背板滑动连接,所述的侧板通过第二滑块与背板滑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的第二直线导轨的截面为方形,所述的顶板和底板的左右端分别设有方形滑槽,所述的顶板和底板分别通过方形滑槽与第二直线导轨滑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的第二滑块朝向内侧的端部与相对的第一直线导轨的侧壁之间还连接有复位弹簧。
10.优选的,所述的第一直线导轨及第三直线导轨的端部分别延伸至背板的边缘,并与背板的侧边齐平。
11.本新型一种预埋配电箱箱壳防挤压装置的有益效果为:本新型可重复周转使用,根据配电箱的尺寸可设置多种型号,可有效避免配电箱的背板、顶壁、侧壁及底壁变形的问题,有利于后续配电箱箱芯的顺利安装。
附图说明:
12.图1、本新型使用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13.图2、本新型背板与配电箱间隙配合示意图;
14.图3、本新型侧板的正面示意图;
15.图4、本新型顶板的仰视图;
16.1、配电箱;1

1、配电箱的背板;2、背板;2

1、第一直线导轨;2

2、第三直线导轨;3、侧板;4、顶板;5、底板;6、螺杆;7、导套;8、带柄螺母;9、复位弹簧;10、第一滑块;11、第二滑块;12、突出部;12

1、过渡斜面;12

2、凸块;13、第二直线导轨;14、方形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所述,是以阶梯递进的方式对本新型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该说明仅为本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8.本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描述本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新型的限制。
19.一种预埋配电箱箱壳防挤压装置,如图1

4所示,包括顶板4、底板5、2块侧板3和背板2,所述的顶板4和底板5具有相同的尺寸和结构,所述的顶板4和底板5的相对面的中部分别沿纵向固定设有导套7,2个导套7之间连接有螺杆6,所述的螺杆6的两端分别伸入2个导套内,在螺杆6的上下部分别螺接有带柄螺母8,所述的带柄螺母8用于推动导套7向上或向下移动,所述的背板2前表面的左右侧分别沿纵向设有第一直线导轨2

1,所述的顶板和底板朝向背板的一端与第一直线导轨2

1滑动连接,2块侧板的相对面的中部分别沿纵向设有第二直线导轨13,在第一直线导轨外侧的背板前表面分别沿横向设有第三直线导轨2

2,所述的顶板及底板的左右端分别与两侧的第二直线导轨13滑动连接,2块侧板3朝向背板一侧的端部分别与同侧的第三直线导轨2

2滑动连接,所述的背板的侧壁外表面与配电箱1的内侧壁表面间隙配合,在第二直线导轨13的上下端还分别设有突出部12,当顶板及底板移动至与突出部相抵时,2块侧板的外表面与配电箱1的侧壁内表面相抵;
20.如图1、3所示,所述的突出部12包括一体连接的过渡斜面12

1和凸块12

2,所述的顶板和底板沿过度斜面12

1移动至与凸块12

2的顶端,并与凸块相抵,相抵时2块侧板与配电箱压紧;
21.如图1

4所示,所述的第一直线导轨2

1及第三直线导轨2

2均为“t”形导轨,在顶板和底板的相对面分别固定设有与第一直线导轨2

1相配的第一滑块10,所述的第一滑块10的底部设有“t”形槽,所述的“t”形槽分别贯通顶板的上表面及底板的下表面;2块侧板的相对面分别设有与第三直线导轨2

2相配的第二滑块11,所述的第二滑块也设有“t”形槽,2
个第二滑块的“t”形槽分别贯通2个侧板的外侧壁表面;所述的顶板和底板分别通过第一滑块10与背板滑动连接,所述的侧板3通过第二滑块11与背板滑动连接;
22.如图4所示,所述的第二直线导轨13的截面为方形,所述的顶板4和底板5的左右端分别设有方形滑槽14,所述的顶板4和底板5分别通过方形滑槽14与第二直线导轨13滑动连接;
23.如图1所示,所述的第二滑块11朝向内侧的端部与相对的第一直线导轨2

1的侧壁之间还连接有复位弹簧9;
24.如图2所示,所述的第一直线导轨2

1及第三直线导轨2

2的端部分别延伸至背板的边缘,并与背板的侧边齐平。
25.本新型的使用原理:
26.本新型的顶板、底板、侧板和背板的尺寸应与配电箱内腔的尺寸相配,具体使用时,如图1、2所示,将本新型推入配电箱内,此时背板2与配电箱的背板1

1相抵,且背板2的侧壁外表面与配电箱的内壁表面间隙配合,旋转带柄螺母8,分别将上下侧的导套7向靠近配电箱内壁的方向推动,当方形滑槽沿着第二直线导轨移动至过渡斜面12

1,并最终移动至凸块12

2顶端时,2块侧板与配电箱内侧壁压紧,继续旋转带柄螺母8,顶板和底板分别与配电箱的顶壁内表面及底壁内表面相抵,此时就完成了配电箱内部的支撑定位。
27.浇筑后混凝土定型,取下本新型时,仅需要向相反方向旋转带柄螺母,使方形滑槽脱离突出部12,此时复位弹簧9将2块侧板沿第三直线导轨拉回,然后即可轻松将本新型取出。
28.本新型可重复周转使用,根据配电箱的尺寸可设置多种型号,可有效避免配电箱变形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