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结构加固修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63113发布日期:2022-01-12 07:30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木结构加固修缮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文物保护建筑的修缮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文物保护建筑中木结构的加固修缮结构。


背景技术:

2.古建筑、历史保护建筑、文物保护建筑中木结构构件往往是保护修缮中的重点保护部位,需确保修缮复原施工后能满足继续使用的安全性能和继续使用的功能要求。木结构中柱、梁、板等结构为建筑的主要承重结构部位,修缮加固中应尊重和保持结构原状。其中,柱子常年与地面接触或暴露在室外,被风雨侵蚀,非常容易腐朽。掩砌在墙内的木柱因潮湿、通风不良等原因更容易糟朽。修缮处理方式一般分为局部腐朽处理和严重腐朽的处理。局部腐朽的处理方式:当柱子表面局部腐朽,深度不超过柱经1/2,尚未影响立柱的承载力时;严重腐朽时,腐朽的深度超过柱直径的1/2,这样的情况大多发生在柱脚及上部与梁枋榫卯的结合处,而其他部位立柱材质仍然完好。现有技术的修缮处理方式主要采用替换的方法,采用新的木柱、木梁或木板对原结构损害的构件进行更换,通过更换达到继续使用的目的。
3.现有技术使用的直接替换的方法,确实解决了木结构承重构件继续使用的问题;但是该方法需要替换的木结构构件较多,破坏了原结构整体性,同时新旧木材结构受力不同,如遇地基不均匀沉降或地面震动,容易造成柱子接茬部分在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松动移位,造成加固件失效,从而使节点的安全性受到威胁。且结构外观必定存在差异,起不到保持结构原状的目的。
4.经检索发现,公开号为cn208534089u的实用新型专利于2019年2月22日公开了一种古建筑木柱墩接加固修缮结构,包括新木和旧木,所述新木和旧木之间榫接,在新木和旧木表面上自上而下开设有若干纵向木槽和横向木槽,横向木槽分布在纵向木槽两侧且与纵向木槽相连通,在纵向木槽中设有钢条,在横向木槽中设有钢齿,钢齿均与相对应的钢条之间焊接连接,在钢条和钢齿的外侧均填充密封层,在新木和旧木相接处设有连接钢箍,在新木、旧木上分别设有固定钢箍。但需要在木槽中设置钢条和钢齿,适用范围比较有限,且成本比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木结构加固修缮结构。解决了在修缮加固施工中既要保证修缮加固后的结构承载力,又不影响整体外观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7.一种木结构加固修缮结构,包括新木和旧木,所述新木与旧木榫接;所述新木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防腐层,所述旧木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防腐层;所述第一防腐层和第二防腐层之间设置有胶黏层,所述新木与旧木连接的缝隙处设置有防水层;所述新木与旧木的连接处嵌入有多个铁箍。
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新木与旧木榫接;在保证木结构连接强度的同时,也保证了原有木结构的完好性;所述新木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防腐层,所述旧木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防腐层;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往往不能将腐朽部分全部截去,而要保留内部腐朽了一部分的旧柱子,因此,对新旧木料,特别是对保留的旧柱子部分严格按照规程做好防腐处理,可以有效防止霉菌、白蚁、微生物等侵蛀木结构,延长使用寿命;新木与旧木连接的缝隙处设置有防水层;可以防止外界的雨水、渗水等对木结构的侵蚀;所述新木与旧木的连接处嵌入有多个铁箍;现有技术中的铁箍多数是直接设置在柱体上方,刮涂油腻子之后会有明显的界限感;本实用新型将铁箍嵌入木结构内,油饰之后可以让嵌缝和柱体处于同一平面上,便于油饰,使新木和旧木的颜色和结构达成统一,消除界限感,使木结构更加美观。
9.优选的,所述第一防腐层和第二防腐层均为酚醛树脂;酚醛树脂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良好的绝缘性,耐热、耐腐蚀,有效地提高了木结构抗腐蚀的性能。
10.优选的,所述铁箍的宽度为40mm-80mm,厚度为3mm-5mm。将铁箍的宽度设置在40mm-80mm、厚度限定在3mm-5mm,能够在保证修缮强度的同时,不对木结构本身造成影响和损坏。
11.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铁箍之间的间距为150mm-260mm。将铁箍的间距控制在150mm-260mmmm之间,可以保证铁箍对木结构的紧固效果,提高加固修缮的强度。
12.优选的,防水层采用防水卷材或者sbs防水材料;防水卷材或者sbs防水材料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和温度适应性,可以加强木结构的防水性能。
13.优选的,所述铁箍沿周向方向上对称均匀设置有多个钢钉;所述钢钉钉入新木或旧木中;可以进一步提高加固修缮的强度。
14.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钢钉的间隔为1.5cm-3cm;钢钉间隔设置在1.5cm-3cm,能够使铁箍与木结构连接更加牢靠,提高加固修缮的强度。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6.(1)本实用新型中,新木的断面形状与旧木的断面形状相匹配;所述新木与旧木榫接,在保证木结构连接强度的同时,也保证了原有木结构的完好性;新木的断面设置有第一防腐层,所述旧木与新木相接触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防腐层;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往往不能将腐朽部分全部截去,而要保留内部腐朽了一部分的旧柱子,因此,对新旧木料,特别是对保留的旧柱子部分严格按照规程做好防腐处理,可以有效防止霉菌、白蚁、微生物等侵蛀木结构,延长使用寿命;新木与旧木连接的缝隙处设置有防水层;防水层采用防水卷材或者sbs防水材料;防止外界的雨水、渗水等对木结构的侵蚀;现有技术中的铁箍多数是直接设置在柱体上方,刮涂油腻子之后会有明显的界限感;本实用新型将铁箍嵌入木结构内,油饰之后可以让嵌缝和柱体处于同一平面上,便于油饰,使新木和旧木的颜色和结构达成统一,消除界限感,使木结构更加美观。本实用新型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木结构构件,减少新木料的使用量,节约社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同时,由于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木结构构件,因此可以减小对原房屋结构的影响,真正达到了应尊重和保持结构原状,保护了文物或者历史遗迹的技术效果。
17.(2)本实用新型避免了大拆大建,减少了对原房屋结构的影响;减少新木料的使用量,减少了木材的砍伐,减少了工程造价,节约社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附图说明
18.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木结构加固修缮结构的剖面图;
19.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木结构加固修缮结构的正视图;
20.图中,1、新木;2、旧木;3、第一防腐层;4、胶黏层;5、第二防腐层;6、防水层;7、铁箍;8、钢钉。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发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5.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木结构加固修缮结构,包括新木1和旧木2,所述新木1与旧木2榫接;所述新木1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防腐层3,所述旧木2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防腐层5;所述第一防腐层3和第二防腐层5之间设置有胶黏层4,所述新木1与旧木2连接的缝隙处设置有防水层6;所述新木1与旧木2的连接处嵌入有多个铁箍7。
26.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腐层3和第二防腐层5均为酚醛树脂;酚醛树脂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良好的绝缘性,耐热、耐腐蚀,有效地提高了木结构抗腐蚀的性能。
27.本实施例中,所述铁箍7沿周向方向上对称均匀设置有多个钢钉8;所述钢钉8钉入新木1或旧木2中。可以进一步提高加固修缮的强度。
28.本实施例中,所述铁箍7的宽度为40mm-80mm,厚度为3mm-5mm。能够在保证修缮强度的同时,不对木结构本身造成影响和损坏。
29.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铁箍7之间的间距为150mm-260mm。将铁箍的间距控制在400mm-800mm之间,可以保证铁箍对木结构的紧固效果,提高加固修缮的强度。
30.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钢钉8的间隔为1.5cm-3cm。能够使铁箍与木结构连接更加牢靠,提高加固修缮的强度和承载能力。
31.本实施例中,所述胶黏层4为细木屑与木胶水搅拌而成。有较高的粘合强度,保证了新木和旧木结合后的整体强度。
32.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层6采用防水卷材或者sbs防水材料。防水卷材或者sbs防水材料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和温度适应性,可以加强木结构的防水性能。
33.本实用新型在修缮加固中尊重和保持了结构的原状,既保证了修缮加固后的结构承载力,又没有影响整体外观,达到了修缮和保护的双重作用。因此,做到了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木结构构件,避免了大拆大建,减少了对原房屋结构的影响;减少新木料的使用量,减少了木材的砍伐,减少了工程造价,节约社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真正达到了尊重和保持结构原状,保护了文物或者历史遗迹的技术效果。
3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