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17674发布日期:2022-01-15 09:55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复合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工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系统。


背景技术:

2.从建筑学的角度来讲,围护建筑物,使之形成室内、室外的分界构件称为外墙,外墙通常具有承担荷载、遮挡风雨、保温隔热、防止噪音、防火安全等功能。
3.公告号为cn20574263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外墙构造,包括混凝土层。
4.冬季时,室内的温度通常较高,室内空气中的水汽沿着混凝土层向室外渗透,当温度达到露点时,水汽会在混凝土层内形成冷凝水,冷凝水会持续吸收室内的热量而蒸发,因此降低了墙体的保温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外墙的保温性能,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系统。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复合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复合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系统,包括混凝土基层,所述混凝土基层朝向室内的一侧设有抗渗水层,所述抗渗水层的顶面和底面之间开设有多个容纳孔,所述容纳孔内填充有吸水树脂层,所述容纳孔的两端均塞有软木塞。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室内的水汽渗透进抗渗水层内的容纳孔内后形成冷凝水,容纳孔内的吸水树脂层吸收冷凝水形成水凝胶,此后吸水树脂层内的水分即便吸热也难以蒸发,因此能够提高外墙的保温性能。
9.可选的,两个软木塞之间容纳孔孔身的直径沿着从上往下的方向逐渐变大。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水树脂层能够在容纳孔的底部集中堆积,进而提高了吸水树脂层对容纳孔内冷凝水的吸收效果。
11.可选的,所述混凝体层与抗渗水层之间设有反射层。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反射层能够对由室内向室外散发的热量实现反射,以此使得热量反射回室内,有利于提高外墙的保温性能。
13.可选的,所述抗渗水层与混凝土基层通过多个膨胀螺栓连接,所述膨胀螺栓穿过反射层。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膨胀螺栓实现抗渗水层与混凝土基层之间的连接,从而方便操作人员对抗渗水层进行拆卸。
15.可选的,所述抗渗水层内相对每个容纳孔均开通有多个副孔,多个副孔沿着容纳孔的长度方向设置。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形成在副孔内的冷凝水能够汇聚至对应的容纳孔内,使得更多的水汽形成冷凝水并被吸水树脂层吸收,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外墙的保温效果。
17.可选的,所述副孔沿着远离容纳孔的方向朝向上倾斜。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设置使得副孔内的冷凝水能够更容易且更完全地汇集至容纳孔内,进而提高了吸水树脂层吸水的全面性。
19.可选的,两个软木塞之间的容纳孔内设置有纱网,所述纱网呈管状且沿着从上往下的方向直径逐渐变大,所述吸水树脂层位于纱网内。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吸水树脂层装在纱网内,以此减小了吸水树脂层穿过纱网进入副孔内吸水后,更换困难的可能性。
21.可选的,所述纱网的顶端封闭。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拔出容纳孔底部的软木塞,然后通过纱网可将吸水树脂层直接全部拉出容纳孔,进而方便了吸水树脂层的更换,能够节省更换成本。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当室内的水汽渗透进抗渗水层内的容纳孔内后形成冷凝水,容纳孔内的吸水树脂层吸收冷凝水形成水凝胶,此后吸水树脂层内的水分即便吸热也难以蒸发,因此能够提高外墙的保温性能;
25.2.将吸水树脂层装在纱网内,以此减小了吸水树脂层穿过纱网进入副孔内吸水后,更换困难的可能性;
26.3.操作人员拔出容纳孔底部的软木塞,然后通过纱网可将吸水树脂层直接全部拉出容纳孔,进而方便了吸水树脂层的更换,能够节省更换成本。
附图说明
27.图1是用于体现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用于体现本技术中抗渗水层、软木塞、纱网之间连接关系的剖视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混凝土基层;2、抗渗水层;21、容纳孔;22、副孔;3、吸水树脂层;4、软木塞;5、反射层;6、膨胀螺栓;7、纱网。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复合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系统。
32.参照图1,复合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系统包括竖向设置的混凝土基层1、反射层5和抗渗水层2,混凝土基层1、反射层5和抗渗水层2沿着室外至室内的方向依次设置。
33.参照图1,反射层5由铝箔制成,反射层5通过胶水粘接在混凝土基层1上,反射层5能够将由室内向室外散热的热量反射回室内,以此提高了外墙的保温性能。
34.参照图1和图2,抗渗水层2由混凝土制成,抗渗水层2的顶面和底面之间开设有多个竖向设置的容纳孔21,容纳孔21内填充有吸水树脂层3,容纳孔21的两端均塞有软木塞4。
35.参照图1和图2,吸水树脂层3由吸水性优越的吸水树脂制成,当室内的水汽渗透进容纳孔21内后,能够被吸水树脂吸收。
36.吸水树脂层3一旦吸水膨胀成为水凝胶时,即使加压也很难把水分分离出来,因此吸水树脂层3内的水分即便吸收室内的热量也不容易蒸发,以此提高了外墙的保温性能。
37.由于吸水树脂层3吸水后会发生膨胀,因此填充吸水树脂层3时,可以预留一部分容纳孔21的空间以供吸水树脂层3膨胀。
38.参照图1和图2,当水汽在容纳孔21内形成冷凝水时,在重力的作用下,大多汇集在容纳孔21的底部。
39.因此,两个软木塞4之间容纳孔21的直径沿着从上往下的方向逐渐变大,以此吸水树脂层3能够在容纳孔21的底部集中堆积,进而提高了吸水树脂层3对容纳孔21内冷凝水的吸收效果。
40.参照图1和图2,抗渗水层2内相对每个容纳孔21均开通有多个副孔22,多个副孔22沿着容纳孔21的长度方向设置,形成在副孔22内的冷凝水能够汇聚至对应的容纳孔21内,以此使得能够有更多的水汽形成冷凝水并被吸水树脂层3吸收,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外墙的保温效果。
41.参照图1和图2,副孔22沿着远离容纳孔21的方向变朝向上倾斜,以此使得形成在副孔22内的冷凝水能够充分汇集至容纳孔21内以供吸水树脂层3吸收。
42.参照图1和图2,由于容纳孔21的两端是通过软木塞4实现封闭的,因此操作人员能够拔出软木塞4并对容纳孔21内的吸水树脂层3进行更换。
43.参照图1和图2,抗渗水层2与混凝土基层1通过多个膨胀螺栓6连接,膨胀螺栓6穿过反射层5,以此操作人员能够将抗渗水层2从混凝土基层1上拆下,从而方便了操作人员更换吸水树脂层3。
44.参照图1和图2,两个软木塞4之间的容纳孔21内设有纱网7,纱网7呈管状设置且沿着从上往下的方向直径逐渐变大,纱网7与容纳孔21的侧壁紧贴,吸水树脂层3位于纱网7内。
45.参照图1和图2,吸水树脂层3为颗粒状的吸水树脂,其粒径大于纱网7的孔径,以此使得吸水树脂不容易进入副孔22内吸水,导致更换困难的可能性。
46.参照图1和图2,纱网7的顶端封闭,以此操作人员将抗渗水层2拆下后,拔出底部的软木塞4,然后通过纱网7可将吸水树脂层3直接全部拉出容纳孔21,进而方便了吸水树脂层3的更换,能够节省更换成本。
4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复合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系统的实施原理为:室内的水汽渗透进抗渗水层2内的容纳孔21和副孔22内后形成冷凝水,冷凝水汇集至容纳孔21内,容纳孔21内的吸水树脂层3吸收冷凝水形成水凝胶,即使加压也很难把水分分离出来,因此吸水树脂内的水分即便吸热后也不容易蒸发,因此能够提高外墙的保温性能。
48.同时,操作人员能够将抗渗水层2从混凝土基层1上拆下来,打开抗渗水层2底部的软木塞4,通过纱网7将吸水树脂层3直接全部拉出而进行更换。
4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