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模板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24660发布日期:2022-01-29 15:35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模板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模板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2.建筑模板包括支撑柱模板、横梁模板以及楼板模板等,目前的支撑柱模板都是以木枋支撑、钢管禁锢而形成,再往梁柱模板内倒入混凝土,待混凝土干燥后再将木枋,钢管拆除,从而形成建筑的梁柱,在使用木枋,钢管搭建支撑柱模板的过程装拆繁琐。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使用木枋,钢管搭建支撑柱模板的过程装拆繁琐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使支撑柱的模板拆装更为简易,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模板支撑结构。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模板支撑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建筑模板支撑结构,包括左模组件以及右模组件,所述左模组件以及所述右模组件可拆卸链接,所述左模组件以及所述右模组件分别设有左底板以及右底板,所述左底板以及所述右底板上分别固定连接有左安装框以及右安装框,所述左安装框与所述右安装框两端抵接形成浇灌腔,所述浇灌腔形状与支撑柱形状相同,所述左底板以及所述左安装框靠近所述右模组件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以及固定板,所述连接板以及固定板上均开设有若干个螺纹孔,所述右底板以及所述右安装框靠近所述左模组件一端开设有若干个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螺纹孔正对,所述左底板以及所述右底板通过紧固件与地板可拆卸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左底板以及右底板通过紧固件连接起来,在通过紧固件插入连接孔以及螺纹孔,将左底板以及右底板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地板上,将左安装框以及右安装框连接,从而形成浇灌腔,再往浇灌腔内倒入水泥混凝土,待水泥混凝土成型后,在拆除紧固件,从而使支撑柱的模板拆装更为简易,方便快捷。
8.优选的,所述左安装框以及右安装框外壁上均固定连接有若干根横杆,若干根所述横杆沿安装框高度方向依次设置。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横杆增强左安装框以及右安装框的强度,在浇筑水泥混凝土时,左安装框以及右安装框不易因浇筑水泥混凝土的冲击力而发生横向变形。
10.优选的,所述左安装框以及所述右安装框外壁上均固定连接有若干根竖杆,若干根所述竖杆与若干根所述横杆交错。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竖杆增强左安装框以及右安装框的强度,左安装框以及右安装框不易因浇筑水泥混凝土的冲击力而发生竖直方向上的变形。
12.优选的,所述左安装框以及所述右安装框远离浇灌腔的端均固定连接有不少于两根的支撑杆,其中一根所述支撑杆一端与左安装框外壁连接,所述支撑杆另一端朝远离浇灌腔方向倾斜且与左底板固定连接,另一根所述支撑杆一端与右安装框外壁连接,所述支
撑杆另一端朝远离浇灌腔方向倾斜且与右底板固定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浇筑水泥混凝土时,水泥混凝土会对安装框产生远离浇灌腔方向的力,设置支撑杆能为安装框提供靠近浇灌腔的支撑力,从而使左模组件以及右模组件不易发生分离。
14.优选的,所述左安装框以及右安装框相对的一面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均设有密封垫。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浇筑到浇灌腔的混凝土不易从从左安装框以及右安装框的缝隙中流出,提高密封性。
16.优选的,所述左底板以及所述右底板远离所述浇灌腔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配重块。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左模组件以及右模组件在没有外力作用保持静止,受力均匀,不易发生倾倒。
18.优选的,所述左安装框以及所述右安装框远离所述浇灌腔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不少于一个的夹紧环,两个所述夹紧环内插接有螺杆,所述螺杆两端均设有限位件,两个所述限位件分别与两个所述限位环远离所述浇灌腔一面抵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夹紧环、螺杆以及限位件,使左模组件以及右模组件不易因浇筑水泥混凝土时的冲击而发生分离。
20.优选的,所述左模组件以及所述右模组件均设有防锈层。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使左模组件以及右模组件不易被水泥混凝土腐蚀,增加左模组件以及右模组件的使用寿命。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通过设置左模组件以及右模组件,从而使支撑柱的模板拆装更为简易,方便快捷。
24.2.通过设置支撑杆,从而使左模组件以及右模组件不易因浇筑水泥混凝土时所产生的冲击力而发生分离。
25.3.通过设置配重块,使左模组件以及右模组件在没有外力作用保持静止,受力均匀,不易发生倾倒。
附图说明
26.图1是一种建筑模板支撑结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一种建筑模板支撑结构爆炸图。
28.附图标记说明:
29.1、限位件;2、螺杆;3、左模组件;31、左底板;32、左安装框;33、连接板;34、固定板;35、螺纹孔;4、右模组件;41、右底板;42、右安装框;43、连接孔;5、夹紧环;6、支撑杆;7、横杆;8、竖杆;9、浇灌腔;10、密封垫;11、紧固件;12、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建筑模板支撑结构。参照图1,包括左模组件3以及右模组件4,左模组件3以及右模组件4可拆卸连接,左模组件3以及右模组件4均设有底板,分别
为左底板31以及右底板41,左底板31靠近右底板41一端固定连接有左安装框32,右底板41靠近左底板31一端固定连接有右安装框42,左安装框32以及右安装框42相对的两面抵接,左安装框32以及右安装框42抵接形成了浇灌腔9,浇灌腔9与支撑柱的形状相同。
32.参照图1,左底板31以及右底板41均通过紧固件11与地板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紧固件11设置为螺栓,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螺钉。
33.参照图1和图2,左底板31靠近右底板41一端固定连接有两块连接板33,两块连接板33分别以浇灌腔9中心线对称设置,连接板33位于左底板31远离地板一面,左安装框32靠近右安装框42一端固定连接有两块固定板34,两块固定板34以浇灌腔9中心线对称设置,两块连接板33以及两块固定板34上均开设有若干个螺纹孔35,若干个螺纹孔35沿连接板33以及固定板34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右底板41以及右安装框42靠近左底板31一端均开设有若干连接孔43,连接孔43内设有螺纹,当左底板31以及右底板41相对一面抵接时,左安装框32以及右安装框42也抵接,连接板33以及固定板34部分位于右底板41以及右安装框42,螺纹孔35与连接孔43正对,再通过螺栓将左模组件3和右模组件4固定,再往浇灌腔9内倒入水泥混凝土,待水泥混凝土成型后,在拆除紧固件11,从而使支撑柱的模板拆装更为简易,方便快捷。
34.参照图1,左安装框32以及右安装框42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根横杆7,横杆7沿左安装框32以及右安装框42的高度方向依次设置,左安装框32以及右安装框42外壁上均固定连接有若干根竖杆8,若干根竖杆8与若干根横杆7交错,竖杆8与横杆7垂直,竖杆8沿左安装框32以及右安装框42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若干根竖杆8沿横杆7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35.参照图1,设置竖杆8以及横杆7,增强左安装框32以及右安装框42的强度,在浇筑水凝混凝土到浇灌腔9的过程中,左安装框32以及右安装框42不易因水泥混凝土的冲击力而发生形变。
36.参照图1,左安装框32以及右安装框42远离浇灌腔9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不少于一个的夹紧环5,在本实施中夹紧环5设有四个,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两个或者六个,四个夹紧环5分别位于左安装框32以及右安装框42,两个夹紧环5以浇灌腔9中心线对称设置,四个夹紧环5均朝远离浇灌腔9所在方向延伸设置,位于左安装腔的夹紧环5与右安装腔的夹紧环5平行,位于浇灌腔9两端的夹紧环5上均穿插有螺杆2,螺杆2穿插在位于左安装腔的夹紧环5以及右安装腔的夹紧环5,螺杆2两端均设有限位件1,两个限位件1分别与两个限位环远离所述浇灌腔9一面抵接。
37.参照图1,设置设置夹紧环5、螺杆2以及限位件1,使左模组件3以及右模组件4连接更为紧固,从而使左模组件3以及右模组件4不易因浇筑水泥混凝土时的冲击而发生分离。
38.参照图1,左安装框32以及右安装框42远离浇灌腔9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不少于两根的支撑杆6,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6设置有四根,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六根或者两根,左安装框32以及右安装框42各与两根支撑杆6固定连接,两根支撑杆6以左安装框32中心线对称设置,两根支撑杆6一端均与左安装框32远离浇灌腔9一端固定连接,两根支撑杆6另一端朝远离浇灌腔9所在方向倾斜且与左底板31固定连接,右安装框42与另外连根支撑杆6的连接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39.参照图1,在浇筑水泥混凝土时,水泥混凝土会对安装框产生远离浇灌腔9方向的力,设置支撑杆6能为安装框提供靠近浇灌腔9的支撑力,从而使左模组件3以及右模组件4
不易发生分离,同时也使左安装框32以及右安装框42不易发生形变。
40.参照图1,左底板31以及右底板41远离浇灌腔9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配重块12,配重块12呈长方体状,配重块12位于支撑杆6之间,设置配重块12使左模组件3以及右模组件4在没有外力作用保持静止,受力均匀,不易发生倾倒。
41.参照图2,左安装框32以及右安装框42相对的一面均开设有凹槽,凹槽内均设有密封垫10,使浇筑到浇灌腔9的混凝土不易从从左安装框32以及右安装框42的缝隙中流出,提高密封性。
42.参照图1,左模组件3以及右模组件4均设有防锈层(图中未示出),从而使左模组件3以及右模组件4不易被水泥混凝土腐蚀,增加左模组件3以及右模组件4的使用寿命。
43.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建筑模板支撑结构原理如下:
44.参照图1和图2,当需要浇筑支撑柱时,将左底板31以及右底板41放置在支撑柱所在位置,再通螺栓将左底板31以及右底板41连接起来,将左底板31以及右底板41通过螺栓固定在地板上,再通过螺栓插入连接孔43以及螺纹孔35,将左安装框32以及右安装框42连接,从而形成浇灌腔9,再使用螺杆2和限位件1穿插在夹紧环5内,将左模组件3以及右模组件4连接更为稳固,再往浇灌腔9内倒入水泥混凝土,待水泥混凝土成型后,在拆除各部分螺栓将左模组件3以及右模组件4分离,从而使支撑柱的模板拆装更为简易,方便快捷。
4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