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保温层的建筑外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24314发布日期:2022-01-15 10:25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保温层的建筑外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外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保温层的建筑外墙。


背景技术:

2.从建筑学的角度来讲,围护建筑物,使之形成室内、室外的分界构件称为外墙,它的功能有:承担一定荷载、遮挡风雨、保温隔热、防止噪音、防火安全等。
3.但是现有的带保温层的建筑外墙仍存在一些弊端,传统的带保温层的建筑外墙内保温层通常为一些矿物棉之内的材料,一般通过锚固件与墙体进行固定,但是现有的保温层通过锚固件固定,为了确保固定的牢固性,需要用到很多组锚固件,较为浪费材料,并且固定效果不够理想,常年下来内部造成松动,容易降低保温效果,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带保温层的建筑外墙。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保温层的建筑外墙,通过设置的加固组件,其中加固组件包括固定板、转轴、扭力弹簧和加固板,通过此装置能够使得建筑外墙主体与保温层之间固定时,不需要较多的锚固钉和转帽,就能达到较高的牢固程度。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保温层的建筑外墙,包括建筑外墙主体,所述建筑外墙主体上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通过锚固钉与建筑外墙主体固定,所述锚固钉外端设置有转帽,所述转帽表面固定有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上设置有辅助组件。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固组件包括固定在转帽一侧外壁的两组固定板、固定在两组固定板之间的转轴、套设在转轴上的加固板和设置在加固板和转轴之间的扭力弹簧。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固组件在转帽外壁对称设置有两组。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扭力弹簧的一端与转轴外壁连接。所述扭力弹簧的另一端与加固板内壁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固板的的厚度与转帽厚度相等,所述加固板内端与转帽外壁留有间隙。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辅助组件包括开设在两组加固组件上的卡槽和缠绕在两组卡槽上的松紧限位带。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槽的形状皆设置为回形,两组所述卡槽分别开设在两组加固组件的中间位置处。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设置的加固组件,其中加固组件包括固定板、转轴、扭力弹簧和加固板,工作人员只需通过锚固钉和转帽将保温层与建筑外墙主体固定后,解除辅助组件对加固组件
的限制,这时扭力弹簧自身的弹性产生的复原力使得加固板从受挤压状态复原,扭力弹簧则推动加固板在转轴上旋转,直到对保温层的表面进行夹持,与锚固钉配合,提高对建筑外墙主体和保温层之间固定的牢固性,通过此装置能够使得建筑外墙主体与保温层之间固定时,不需要较多的锚固钉和转帽,就能达到较高的牢固程度。
14.2、通过设置的辅助组件,其中辅助组件包括卡槽和松紧限位带,当工作人员需要转动转帽带动锚固钉固定时,转动两组加固组件,使得加固组件转动至与转帽垂直状态时,将松紧限位带缠在两组加固组件上的卡槽内,将两组加固组件固定后,即可转动转帽带动锚固钉进行固定,通过此装置能够使得两组加固组件在使用转帽时,不会对转帽造成阻碍。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锚固钉和转帽连接结构立体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加固组件局部结构侧视剖面示意图;
20.其中:1、建筑外墙主体;2、保温层;3、锚固钉;4、转帽;5、加固组件;51、固定板;52、转轴;53、扭力弹簧;54、加固板;6、辅助组件;61、卡槽;62、松紧限位带。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22.实施例:
23.如图1-图5所示,一种带保温层的建筑外墙,包括建筑外墙主体1,建筑外墙主体1上设置有保温层2,保温层2通过锚固钉3与建筑外墙主体1固定,锚固钉3外端设置有转帽4,转帽4表面固定有加固组件5,加固组件5上设置有辅助组件6,加固组件5包括固定在转帽4一侧外壁的两组固定板51、固定在两组固定板51之间的转轴52、套设在转轴52上的加固板54和设置在加固板54和转轴52之间的扭力弹簧53;
24.工作人员只需通过锚固钉3和转帽4将保温层2与建筑外墙主体1固定后,解除辅助组件6对加固组件5的限制,这时扭力弹簧53自身的弹性产生的复原力使得加固板54从受挤压状态复原,扭力弹簧53则推动加固板54在转轴52上旋转,直到对保温层2的表面进行夹持,与锚固钉3配合,提高对建筑外墙主体1和保温层2之间固定的牢固性,通过此装置能够使得建筑外墙主体1与保温层2之间固定时,不需要较多的锚固钉3和转帽4,就能达到较高的牢固程度。
25.在其他实施例中,加固组件5在转帽4外壁对称设置有两组;
26.通过该设计,使得锚固钉3与建筑外墙主体1之间拧紧后,转帽4紧紧贴合保温层2
表面,然后通过两组加固组件5对保温层2表面的夹持,提高对保温层2整天的固定程度,提高牢固性。
27.在其他实施例中,扭力弹簧53的一端与转轴52外壁连接。扭力弹簧53的另一端与加固板54内壁连接;
28.通过该设计,是为了利用扭力弹簧53自身的弹性产生的复原力与加固板54配合,从而达到对保温层2表面形成夹持和解除夹持的目的。
29.在其他实施例中,加固板54的厚度与转帽4厚度相等,加固板54内端与转帽4外壁留有间隙;
30.通过该设计,使得转帽4将保温层2与建筑外墙主体1拧紧后,加固板54解除限制旋转后能够全方位与保温层2表面贴合形成夹持,保证夹持力度最高。
31.在其他实施例中,辅助组件6包括开设在两组加固组件5上的卡槽61和缠绕在两组卡槽61上的松紧限位带62;
32.通过该设计,当工作人员需要转动转帽4带动锚固钉3固定时,转动两组加固组件5,使得加固组件5转动至与转帽4垂直状态时,将松紧限位带62缠在两组加固组件5上的卡槽61内,将两组加固组件5固定后,即可转动转帽4带动锚固钉3进行固定,通过此装置能够使得两组加固组件5在使用转帽4时,不会对转帽4造成阻碍。
33.在其他实施例中,卡槽61的形状皆设置为回形,两组卡槽61分别开设在两组加固组件5的中间位置处;
34.通过该设计,使得两组卡槽61能够与松紧限位带62配合形成环形限位,设置在加固组件5的中间位置处是为了保证松紧限位带62限位时高效稳定,不会产生松动。
3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