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73888发布日期:2022-03-23 10:59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防水技术领域,具体为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


背景技术:

2.檐口就是指建筑构图中在顶部的典型地带线脚并凸的水平部件,“檐口”又被常被误作“沿口”,一般说的屋面檐口是指大屋面的最外边缘处的屋檐的上边缘,即“上口”,其特指古典建筑檐部三个部分的最上部分,檐口又称屋檐,屋面与外墙墙身的交接部位,作用是方便排除屋面上的雨水和保护墙身,也是建筑重点装饰部位之一,目前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檐口的防水装置一般会设计成底部都带有雨水收集功能的收集槽,但这类的收集槽结构较为简单,长时间使用会产生大量的青苔或者泥土,导致蓄水量少,排水不够通畅,无法清理,为此,我们提出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包括墙体,所述墙体上端面设有屋顶,所述屋顶上端面均匀设有半圆瓦片,所述半圆瓦片的底部开设有屋檐口,所述墙体右端面上部固定连接有排水渠道,所述排水渠道内腔后端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除污装置,所述除污装置前端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拉伸右端贯穿排水渠道前端面并延伸至排水渠道下部,所述排水渠道下端面前侧固定连接有集水器,所述集水器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排水管。
5.作为优选,所述除污装置包括滑槽、滑块、过滤板和刮板,所述排水渠道内腔左右端面中部均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腔设有均设有滑块,所述滑块相对面固定连接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下端面设有刮板,所述刮板下端面贴合排水渠道内腔底端面。
6.作为优选,所述滑块与滑槽相匹配,且过滤板左右端面贴合排水渠道内腔左右端面。
7.作为优选,所述排水渠道前端面中部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内腔活动连接有定滑轮,所述拉伸贴和定滑轮外圈上部。
8.作为优选,所述排水渠道内腔底端面前侧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集水器相连通。
9.作为优选,所述墙体左端面上部均匀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排水渠道焊接连接,且排水渠道的长度与屋顶的长度相等。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1、通过弹簧、除污装置、拉伸、定滑轮、开口、集水器和排水管,通过拉伸拉绳,拉绳带动除污装置箱向前端移动,过滤板可以排水沟渠内部的漂浮的杂质向前侧带动,刮板可以将排水沟渠内部的泥土或者青苔向前侧带动,通过集水器和排水管排出,保证排水沟渠清洁,方便排水。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墙体;2、屋顶;3、半圆瓦片;4、屋檐口;5、排水渠道;6、弹簧;7、滑槽;8、拉绳;9、连接座;10、定滑轮;11、集水器;12、排水管;13、开口;14、滑块;15、过滤板;16、刮板。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7.实施例1
18.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包括墙体1,墙体1上端面设有屋顶2,屋顶2上端面均匀设有半圆瓦片3,半圆瓦片3的底部开设有屋檐口4,墙体1右端面上部固定连接有排水渠道5,相邻半圆瓦片3呈反向设置,凹槽开口的朝上的半圆瓦片3保证水分排出。
19.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排水渠道5内腔后端面固定连接有弹簧6,弹簧6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除污装置,除污装置前端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拉绳8,拉伸8右端贯穿排水渠道5前端面并延伸至排水渠道5下部,排水渠道5下端面前侧固定连接有集水器11,集水器11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排水管12,拉绳8与弹簧6一端均固定连接除污装置前后端面的中心处,保证除污装置在除污的时候不会发生偏移,集水器11与排水渠道5焊接连接,保障集水器11 的稳定性。
20.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除污装置包括滑槽7、滑块14、过滤板15和刮板16,排水渠道5内腔左右端面中部均设有滑槽7,滑槽7内腔设有均设有滑块14,滑块14相对面固定连接有过滤板15,过滤板15下端面设有刮板16,刮板16下端面贴合排水渠道5内腔底端面,刮板16下部截面为尖角状,保证排水渠道5能够清除干净。
21.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滑块14与滑槽7相匹配,且过滤板15左右端面贴合排水渠道5内腔左右端面,滑块14与过滤板15一体形成,保证过滤板15不会偏移,滑块14同时能够保证刮板16不会脱离排水渠道5内腔底端面。
22.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排水渠道5内腔底端面前侧设有开口13,开口13与集水器11相连通,开口13的直径与集水器11的内腔直径相等,保证污水和杂质能够通过开口13进入集水器11内腔,再从排水管12排出。
23.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墙体1左端面上部均匀设有加强筋,加强筋与排水渠道5焊接连接,且排水渠道5的长度与屋顶2的长度相等,保证排水渠道5的稳定性,同时保证屋檐口4流出的水能够完全进入排水渠道5内腔。
24.实施例2
25.请参阅图1,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排水渠道5前端面中部设有连接座9,连接座9内腔活动连接有定滑轮10,拉伸8贴和定滑轮10外圈上部,定滑轮9中部设有开
口,保证拉绳8能够方便通过,不会脱离定滑轮9,定滑轮9可以延长拉绳8的使用寿命。
26.工作原理:使用时,经过长期使用后,保证排水渠道5潮湿,拉伸拉绳8,拉绳8带动除污装置箱向前端移动,过滤板15可以排水沟渠内部的漂浮的杂质向前侧带动,刮板16可以将排水渠道5内部的泥土或者青苔向前侧带动,通过集水器11和排水管12排出,保证排水渠道5清洁,方便排水。


技术特征:
1.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包括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上端面设有屋顶(2),所述屋顶(2)上端面均匀设有半圆瓦片(3),所述半圆瓦片(3)的底部开设有屋檐口(4),所述墙体(1)右端面上部固定连接有排水渠道(5),所述排水渠道(5)内腔后端面固定连接有弹簧(6),所述弹簧(6)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除污装置,所述除污装置前端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拉绳(8),所述拉绳(8)右端贯穿排水渠道(5)前端面并延伸至排水渠道(5)下部,所述排水渠道(5)下端面前侧固定连接有集水器(11),所述集水器(11)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排水管(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污装置包括滑槽(7)、滑块(14)、过滤板(15)和刮板(16),所述排水渠道(5)内腔左右端面中部均设有滑槽(7),所述滑槽(7)内腔设有均设有滑块(14),所述滑块(14)相对面固定连接有过滤板(15),所述过滤板(15)下端面设有刮板(16),所述刮板(16)下端面贴合排水渠道(5)内腔底端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14)与滑槽(7)相匹配,且过滤板(15)左右端面贴合排水渠道(5)内腔左右端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渠道(5)前端面中部设有连接座(9),所述连接座(9)内腔活动连接有定滑轮(10),所述拉绳(8)贴和定滑轮(10)外圈上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渠道(5)内腔底端面前侧设有开口(13),所述开口(13)与集水器(11)相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左端面上部均匀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排水渠道(5)焊接连接,且排水渠道(5)的长度与屋顶(2)的长度相等。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建筑防水技术领域的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包括墙体,墙体上端面设有屋顶,屋顶上端面均匀设有半圆瓦片,半圆瓦片的底部开设有屋檐口,墙体右端面上部固定连接有排水渠道,排水渠道内腔后端面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除污装置,除污装置前端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拉绳,拉伸右端贯穿排水渠道前端面并延伸至排水渠道下部,排水渠道下端面前侧固定连接有集水器,集水器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排水管,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效保证建筑屋檐口正常排水。有效保证建筑屋檐口正常排水。有效保证建筑屋檐口正常排水。


技术研发人员:陆丹丹 陈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陆丹丹
技术研发日:2021.09.06
技术公布日:2022/3/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