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零部件装配式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55796发布日期:2022-03-30 12:42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程用零部件装配式支座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零部件装配式支座。


背景技术:

2.建筑工程指的是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工作,最后形成的工程实体的一项工作,在进行建造的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到建筑工程用支座,但是现有的支座整体结构较为简单,局限了其缓冲的工作,并且现有的支座只能对建筑从上之下的力度进行缓冲,无法在建筑处于大风大雨时产生的力度进行缓冲,同时在建筑发生小幅度倾斜时,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护的问题。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中提出一种建筑工程用零部件装配式支座。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用零部件装配式支座,通过缓冲组件的工作,可以增加装置的灵活性的同时,将建筑收到的偏移力进行分解,最后通过复位簧的工作进行复位,使建筑得到缓冲,有利于避免建筑本身受力过大可能会产生的裂纹以及破损的情况发生,同时通过防护组件,可以在建筑发生小幅度倾斜时通过托举板的工作对建筑进行支撑,可以有效的对建筑施加与倾斜方向相反的力,同时还有效的增加了装置对建筑物的有效接触面积,使支座和建筑的使用过程更加的稳固。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工程用零部件装配式支座,包括建筑本体,设置在建筑本体上方的缓冲组件,以及设置在缓冲组件两侧的防护组件;
6.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底座、螺栓、跷板、弹簧、橡胶垫、垫片、滚珠、十字滑块、复位簧和承载板,所述底座的内表面与所述螺栓的表面螺纹连接,所述螺栓的一端与所述跷板的表面贴连接,所述跷板远离所述螺栓的表面与所述底座旋转连接,所述跷板远离所述底座的表面下方与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有所述橡胶垫,所述橡胶垫远离所述建筑本体的表面与所述垫片固定连接,所述垫片的表面与所述滚珠滑动连接,所述滚珠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与所述十字滑块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十字滑块的表面与所述复位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复位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承载板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用零部件装配式支座优选的,所述跷板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两侧。
8.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用零部件装配式支座优选的,所述橡胶垫的底面开设有直角四棱台状的槽。
9.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用零部件装配式支座优选的,所述十字滑块的顶面设置的滑块与所述十字滑块底面设置的滑块之间互相垂直。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用零部件装配式支座优选的,所述缓冲组件的两侧还设置有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压力板、杠杆、支撑座、传动条和托举板,所述压力板与所述杠杆的一端旋转连接,所述杠杆的表面与所述支撑座旋转连接,所述支撑座的表面远离所述压力板的一侧与所述底座贴合连接,所述杠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传动条的一端旋转连接,所述传动条的另一端与所述托举板的底面固定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用零部件装配式支座优选的,所述杠杆平行设置在所述支撑座的上方。
12.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用零部件装配式支座优选的,所述托举板等角度设置在所述承载板的外侧。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针对传统建筑工程用零部件装配式支座进行优化改进,具有增加装置的灵活性的同时,将建筑收到的偏移力进行分解,最后通过复位簧的工作进行复位,使建筑得到缓冲,有利于避免建筑本身受力过大可能会产生的裂纹以及破损的情况发生,同时通过防护组件,可以在建筑发生小幅度倾斜时通过托举板的工作对建筑进行支撑,可以有效的对建筑施加与倾斜方向相反的力,同时还有效的增加了装置对建筑物的有效接触面积,使支座和建筑的使用过程更加的稳固的特点。
附图说明
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顶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十字滑块三维结构示意图。
19.图中:
20.1、建筑本体;
21.2、缓冲组件;21、底座;22、螺栓;23、跷板;24、弹簧;25、橡胶垫;26、垫片;27、滚珠;28、十字滑块;29、复位簧;210、承载板;
22.3、防护组件;31、压力板;32、杠杆;33、支撑座;34、传动条;35、托举板。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如图1所示:
25.一种建筑工程用零部件装配式支座,包括建筑本体1。
26.本实施方案中:现有的支座整体结构较为简单,局限了其缓冲的工作,并且现有的支座只能对建筑从上之下的力度进行缓冲,无法在建筑处于大风大雨时产生的力度进行缓冲,同时在建筑发生小幅度偏移时,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护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在
此基础上增加缓冲组件2与防护组件3。
27.进一步而言:
28.如图1-图4所示:
29.结合上述内容:缓冲组件2包括底座21、螺栓22、跷板23、弹簧24、橡胶垫25、垫片26、滚珠27、十字滑块28、复位簧29和承载板210,底座21的内表面与螺栓22的表面螺纹连接,螺栓22的一端与跷板23的表面贴连接,跷板23远离螺栓22的表面与底座21旋转连接,跷板23远离底座21的表面下方与弹簧24的一端固定连接,弹簧24的另一端与底座2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底座21的上方设置有橡胶垫25,橡胶垫25远离建筑本体1的表面与垫片26固定连接,垫片26的表面与滚珠27滑动连接,滚珠27远离底座21的一端与十字滑块28的表面滑动连接,十字滑块28的表面与复位簧29的一端固定连接,复位簧29的另一端与承载板210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30.本实施方案中:当需要对建筑物进行支撑时,可以将底座21事先安装与建筑本体1上,随后再将橡胶垫25底面开设的槽对准跷板23进行安装,当跷板23与橡胶垫25连接时,跷板23与橡胶垫25连接的部分在弹簧24的推力作用下保持竖直状态,随后使跷板23滑入橡胶垫25中,随后将螺栓22与底座21进行螺纹连接,在底座21的推动之下,底座21挤压跷板23与弹簧24,这时跷板23与底座21发生旋转,并带动跷板23在橡胶垫25内部的一部分张开,使跷板23与橡胶垫25之间进行紧密的连接工作,同时,支撑座33的底面与底座21的顶面紧密贴合,杠杆32与托举板35保持水平状态,安装完成并投入使用之后,承载板210上方的建筑发生偏移时,承载板210通过复位簧29推动十字滑块28,同时十字滑块28在垫片26和承载板210中向不同的方向进行滑动,同时滚珠27保证了十字滑块28滑动的流畅性,最后在通过十字滑块28周围的复位簧29进行复位工作,使承载板210上方的建筑物进行复位。
31.更进一步而言:
32.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跷板23对称设置在底座21的两侧。
33.本实施例中:有利于保证橡胶垫25与底座21之间连接的紧密性,同时还有利于保证装置的稳固。
34.更进一步而言:
35.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橡胶垫25的底面开设有直角四棱台状的槽。
36.本实施例中:可以使跷板23张开之后与橡胶垫25进行有效的连接,使装置具有较高灵活性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稳固程度。
37.更进一步而言:
38.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十字滑块28的顶面设置的滑块与十字滑块28底面设置的滑块之间互相垂直。
39.本实施例中:能够通过十字滑块28与承载板210和垫片26之间的滑动对建筑受到的不同方向的偏移进行分解以及缓冲,防止建筑自身受力过大发生损坏。
40.更进一步而言:
41.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缓冲组件2的两侧还设置有防护组件3,防护组件3包括压力板31、杠杆32、支撑座33、传动条34和托举板35,压力板31与杠杆32的一端旋转连接,杠杆32的表面与支撑座33旋转连接,支撑座33的表面远离压力板31的一侧与底座21贴合连接,杠杆32的另一端与传动条34的一端旋转连接,传动条34的另一端与托举板35的底面固定连
接。
42.本实施例中:当建筑发生偏移时,承载板210挤压橡胶垫25,使橡胶垫25的一侧发生形变,同时承载板210跟随建筑倾斜的方向偏转,随后与承载板210一体的压力板31同时下压两个杠杆32的一端,使杠杆32围绕支撑座33进行旋转,并且底座21对支撑座33进行支撑,使杠杆32靠近倾斜方向的一端上升,并带动传动条34与托举板35垂直上升,对建筑的底面施加推力,对建筑的倾斜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3.更进一步而言:
44.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杠杆32平行设置在支撑座33的上方。
45.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平行设置的杠杆32来同时承受压力与施加推力,可以保证传动条34与托举板35在上升的过程中可以一直保持垂直,对建筑的防护工作也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46.更进一步而言:
47.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托举板35等角度设置在承载板210的外侧。
48.本实施例中:能够通过托举板35的工作对建筑进行不同方向的防护工作,增加了装置的稳定程度。
4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