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内驱式蜗轮蜗杆动力系统的智能休闲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43486发布日期:2022-03-20 02:30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用内驱式蜗轮蜗杆动力系统的智能休闲屋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户外百叶设备技术领域,较为具体的,涉及到一种采用内驱式蜗轮蜗杆动力系统的智能休闲屋。


背景技术:

2.智能休闲屋,已经在现代建筑与景观庭院中广泛应用,其优点主要如下:1、遮阳方面:通过调整百叶窗开启角度,可以反射光线强度,有效抵挡室外强烈阳光、紫外线照射及热辐射,调节室内自然光线达到遮阳、节能功效;2、防雨方面:通过调控百叶叶片开启角度,实现人为的对防雨效用,为雨天观景休闲提供休憩场所。
3.现有的传统休闲屋虽然可以满足晴好天气室外遮阳与雨天防雨功效,但多数将电机设置在屋架结构外部,使得电机裸露在外,增加了平日维护成本,且仍不可避免的存在安全隐患。此外,裸露电机影响整体休闲屋的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的电机设置在外部,电机裸露,对电机防护要求高,维护成本增加,仍有发生危险的隐患,且电机裸露,产品美观度较差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采用内驱式蜗轮蜗杆动力系统的智能休闲屋,将传动电机设置在左方管251的内部空间,将齿轮转换箱设置在第一主框架21内部空间,传动电机6的电机轴与齿轮转换箱7的输入端连接,齿轮转换箱7的输出端与连动轴9垂直连接,其中连动轴9本体连接有数个蜗轮蜗杆减速器5,每个蜗轮蜗杆减速器5的输出端分别与对应的防雨叶片端的中心轴连接,进而控制智能休闲屋动力系统,并提高电机使用中的安全性能。
5.一种采用内驱式蜗轮蜗杆动力系统的智能休闲屋,其包括:防雨叶片结构1、框架装置2、活动封盖板结构3、立柱结构4、蜗轮蜗杆减速器5、传动电机6、齿轮转换箱7、集水槽8、连动轴9,其特征在于:框架装置2的顶部设有防雨叶片结构1,防雨叶片结构1的一端末连接有蜗轮蜗杆减速器5的输出端,蜗轮蜗杆减速器5的输入端连接有连动轴9的输出端,所述连动轴9的输入端连接有齿轮转换箱7的输出端,所述齿轮转换箱7的输入端连接传动电机6,通过传动电机6带动齿轮转换箱7转动从而带动连动轴9转动,连动轴9带动蜗轮蜗杆减速器5转动从而使得防雨叶片结构1翻转,所述立柱结构4设置在框架装置2的四周。
6.进一步的,所述框架装置2包括第一主框架21、第二主框架22、第三主框架23、第四主框架24、纵向方管25、横向方管26,所述纵向方管25包括左方管251、右方管252,所述横向方管26包括上方管261、下方管262,上方管261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在第一主框架21和第二主框架22的上端部内壁,下方管262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在第三主框架23和第四主框架24的下端部内壁,所述上方管261的内部空间中容纳有蜗轮蜗杆减速器5,所述左方管251的内部空间中容纳有传动电机6,所述第一主框架21内部空间中容纳有齿轮转换箱7,所述传动电机6的电机轴与齿轮转换箱7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齿轮转换箱7的输出端与连动轴9垂直连接,其中连动轴9本体连接有数个蜗轮蜗杆减速器5,每个蜗轮蜗杆减速器5的输出端分别与
对应的防雨叶片端的中心轴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防雨叶片结构1包括防雨叶片11、倒l型凸起槽12、中心轴安装位置13、中心轴14、led灯带15、灯带槽16、引水板17、外壳18,所述外壳18的左右两侧均设有l形凸起槽12,所述中心轴安装位置13设置在外壳18中心位置同时与灯带槽16垂直对应,所述led灯带15设置在灯带槽16上方,led灯带15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引水板17通过多个螺丝固定在叶片两端,所述引水板17低于防雨叶片11高度,利于落水通过引水板17进入集水槽8。
8.进一步的,所述立柱结构4包括立柱41、底部出水口42、地脚43,所述多个立柱41设置在对应的第一主框架21、第二主框架22、第三主框架23、第四主框架24侧边,所述底部出水口42设置在立柱41底端侧面,所述地脚43设置在立柱41底部,稳定立柱41,提高内驱式蜗轮蜗杆动力系统的智能休闲屋的稳定性。
9.进一步的,所述活动封盖板结构3包括第一活动封盖板31、第二活动封盖板32、第三活动封盖板33、第四活动封盖板34、第五活动封盖板、第六活动封盖板、第七活动封盖板、第八活动封盖板,所述第一活动封盖板31设置在上方管261上方,所述第二活动封盖板32设置在下方管262上方,所述第三活动封盖板33设置在左方管251上方,所述第四活动封盖板34设置在右方管252上方,所述第五活动封盖板设置在第一主框架21上方,所述第六活动封盖板设置在第二主框架22上方,所述第七活动封盖板设置在第三主框架23上方,所述第八活动封盖板设置在第四主框架24上方。
10.进一步的,所述集水槽8设置在框架装置2内壁侧,所述集水槽8设置在对应引水板17下方。
11.进一步的,所述集水槽8包括第一导流槽、第二导流槽、第三导流槽81、第四导流槽82,所述第一导流槽和第三导流槽81平行,所述第二导流槽和第四导流槽82平行。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导流槽81两端与第三主框架23、第四主框架24内壁连接,所述第三导流槽81与一侧与第二活动盖封板连接,所述第四导流槽82两端与第一主框架21、第三主框架23内壁连接,所述第四导流槽82与一侧与第三活动盖封板连接,所述第一主框架23、第二主框架22、第三主框架23、第四主框架24外侧设置有多个排水孔,形成排水孔群,利于通过引水板17进入导流槽的落水进入立柱结构4,最后通过出水口42排出。
13.进一步的,第一导流槽、第三导流槽81和第二导流槽、第四导流槽82的两端相连的时候采用45
°
对接。
14.进一步的,防雨叶片结构1的与横向方管26形成的平面的夹角为0
°
~360
°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采用内驱式蜗轮蜗杆动力系统的智能休闲屋,将传动电机设置在左方管251的内部空间,将齿轮转换箱设置在第一主框架21内部空间,传动电机6的电机轴与齿轮转换箱7的输入端连接,齿轮转换箱7的输出端与连动轴9垂直连接,其中连动轴9本体连接有数个蜗轮蜗杆减速器5,每个蜗轮蜗杆减速器5的输出端分别与对应的防雨叶片端的中心轴连接,进而控制智能休闲屋动力系统,并提高电机使用中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采用内驱式蜗轮蜗杆动力系统的智能休闲屋的整体结构示意
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采用内驱式蜗轮蜗杆动力系统的智能休闲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采用内驱式蜗轮蜗杆动力系统的智能休闲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采用内驱式蜗轮蜗杆动力系统的智能休闲屋的结构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防雨叶片的结构图。
21.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2.[0023][0024]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具体实施案例:
[0026]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采用内驱式蜗轮蜗杆动力系统的智能休闲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采用内驱式蜗轮蜗杆动力系统的智能休闲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采用内驱式蜗轮蜗杆动力系统的智能休闲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采用内驱式蜗轮蜗杆动力系统的智能休闲屋的结构图;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防雨叶片的结构图。
[0027]
一种采用内驱式蜗轮蜗杆动力系统的智能休闲屋,其包括:防雨叶片结构1、框架装置2、活动封盖板结构3、立柱结构4、蜗轮蜗杆减速器5、传动电机6、齿轮转换箱7、集水槽8、连动轴9,其特征在于:框架装置2的顶部设有防雨叶片结构1,防雨叶片结构1的一端末连接有蜗轮蜗杆减速器5的输出端,蜗轮蜗杆减速器5的输入端连接有连动轴9的输出端,所述连动轴9的输入端连接有齿轮转换箱7的输出端,所述齿轮转换箱7的输入端连接传动电机6,通过传动电机6带动齿轮转换箱7转动从而带动连动轴9转动,连动轴9带动蜗轮蜗杆减速器5转动从而使得防雨叶片结构1翻转,所述立柱结构4设置在框架装置2的四周。
[0028]
所述框架装置2包括第一主框架21、第二主框架22、第三主框架23、第四主框架24、纵向方管25、横向方管26,所述纵向方管25包括左方管251、右方管252,所述横向方管26包括上方管261、下方管262,上方管261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在第一主框架21和第二主框架22的上端部内壁,下方管262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在第三主框架23和第四主框架24的下端部内壁,所述上方管261的内部空间中容纳有蜗轮蜗杆减速器5,所述左方管251的内部空间中容纳有传动电机6,所述第一主框架21内部空间中容纳有齿轮转换箱7,所述传动电机6的电机轴与齿轮转换箱7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齿轮转换箱7的输出端与连动轴9垂直连接,其中连动轴9本体连接有数个蜗轮蜗杆减速器5,每个蜗轮蜗杆减速器5的输出端分别与对应的防雨叶片端的中心轴连接。
[0029]
所述防雨叶片结构1包括防雨叶片11、倒l型凸起槽12、中心轴安装位置13、中心轴14、led灯带15、灯带槽16、引水板17、外壳18,所述外壳18的左右两侧均设有l形凸起槽12,所述中心轴安装位置13设置在外壳18中心位置同时与灯带槽16垂直对应,所述led灯带15设置在灯带槽16上方,led灯带15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引水板17通过多个螺丝固定在叶片两端,所述引水板17低于防雨叶片11高度,利于落水通过引水板17进入集水槽8。
[0030]
所述立柱结构4包括立柱41、底部出水口42、地脚43,所述多个立柱41设置在对应的第一主框架21、第二主框架22、第三主框架23、第四主框架24侧边,所述底部出水口42设置在立柱41底端侧面,所述地脚43设置在立柱41底部,稳定立柱41,提高内驱式蜗轮蜗杆动力系统的智能休闲屋的稳定性。
[0031]
所述活动封盖板结构3包括第一活动封盖板31、第二活动封盖板32、第三活动封盖板33、第四活动封盖板34、第五活动封盖板、第六活动封盖板、第七活动封盖板、第八活动封盖板,所述第一活动封盖板31设置在上方管261上方,所述第二活动封盖板32设置在下方管262上方,所述第三活动封盖板33设置在左方管251上方,所述第四活动封盖板34设置在右方管252上方,所述第五活动封盖板设置在第一主框架21上方,所述第六活动封盖板设置在第二主框架22上方,所述第七活动封盖板设置在第三主框架23上方,所述第八活动封盖板设置在第四主框架24上方。
[0032]
所述集水槽8设置在框架装置2内壁侧,所述集水槽8设置在对应引水板17下方。
[0033]
所述集水槽8包括第一导流槽、第二导流槽、第三导流槽81、第四导流槽82,所述第一导流槽和第三导流槽81平行,所述第二导流槽和第四导流槽82平行。
[0034]
所述第三导流槽81两端与第三主框架23、第四主框架24内壁连接,所述第三导流槽81与一侧与第二活动盖封板连接,所述第四导流槽82两端与第一主框架21、第三主框架23内壁连接,所述第四导流槽82与一侧与第三活动盖封板连接,所述第一主框架23、第二主框架22、第三主框架23、第四主框架24外侧设置有多个排水孔,形成排水孔群,利于通过引水板17进入导流槽的落水进入立柱结构4,最后通过出水口42排出。
[0035]
第一导流槽、第三导流槽81和第二导流槽、第四导流槽82的两端相连的时候采用45
°
对接。
[0036]
防雨叶片结构1的与横向方管26形成的平面的夹角为0
°
~360
°

[003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采用内驱式蜗轮蜗杆动力系统的智能休闲屋,将传动电机设置在左方管251的内部空间,将齿轮转换箱设置在第一主框架21内部空间,传动电机6的电机轴与齿轮转换箱7的输入端连接,齿轮转换箱7的输出端与连动轴9垂直连接,其中连动轴9本体连接有数个蜗轮蜗杆减速器5,每个蜗轮蜗杆减速器5的输出端分别与对应的防雨叶片端的中心轴连接,进而控制智能休闲屋动力系统,并提高电机使用中的安全性能。
[0038]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