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装置与建筑模板的早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85080发布日期:2022-04-09 09:06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撑装置与建筑模板的早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早拆模板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支撑装置,进一步涉及一种建筑模板的早拆装置。


背景技术:

2.早拆模板是为实现早期拆除楼板模板而采用的一种支模装置和方法,现有屋顶浇筑的支撑模板要等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才能拆除,而按正常固化时间计算,施工中需要同时准备三个楼层中使用的模板才能完成周转轮替,这对于特种模板的成本将造成大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早拆模板要等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才能拆除,从而导致施工中需要同时准备三个楼层中使用的模板才能完成周转轮替,造成施工成本大幅提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支撑装置与建筑模板的早拆装置。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支撑装置,包括:
6.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有支撑部;
7.第一承托件,所述第一承托件可移动连接所述支撑件;以及
8.第二承托件,所述第二承托件活动安装于所述支撑件,所述第二承托件具有限位状态和活动状态;
9.其中,当所述第二承托件处于限位状态时,所述第二承托件与所述支撑部卡接,所述第二承托件支撑所述第一承托件,以限制所述第一承托件背向所述支撑件的支撑侧移动;
10.当所述第二承托件处于活动状态时,所述第二承托件可移动脱离所述支撑部,使所述第二承托件解除对所述第一承托件的支撑。
11.优选的,所述第一承托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夹持部以及卡钩部;
12.所述第一连接部开设有第一装配孔,所述支撑件穿设所述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一连接部可移动连接所述支撑件;
13.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侧与第三侧均设有所述夹持部;
14.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侧与第四侧均设有所述卡钩部;
15.其中,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三侧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第四侧相对设置。
16.优选的,所述第一承托件还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
17.所述第二连接部开设有第二装配孔,所述支撑件穿设所述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二连接部可移动连接所述支撑件。
18.优选的,所述第二承托件开设有第三装配孔,所述支撑件穿设所述第三装配孔与所述第二承托件活动安装。
19.优选的,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杆与支撑头,所述支撑头与所述支撑杆连接;
20.所述支撑杆两侧对称设置所述支撑部;
21.所述第一承托件可移动连接所述支撑杆;
22.所述第二承托件活动安装于所述支撑杆。
23.优选的,所述支撑杆设有承载件,当所述第二承托件处于活动状态时,所述第二承托件与所述第一承托件滑置所述承载件。
24.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开设有第一避让孔,所述第一装配孔内相对两侧壁与所述第一避让孔连通;
25.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开设有第二避让孔,所述第二装配孔内相对两侧壁与所述第二避让孔连通;
26.所述第二承托件上开设有第三避让孔,所述第三装配孔内相对两侧壁与所述第三避让孔连通。
27.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横截面设为u形结构。
28.优选的,所述支撑部沿第一方向的长度要大于所述第一避让孔、所述第二避让孔以及所述第三避让孔沿第一方向的直径。
29.本实用新型还要求保护一种建筑模板的早拆装置,包括早拆梁与所述的支撑装置,
30.所述早拆梁开设有安装孔;
31.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侧与第四侧均设置所述早拆梁,所述卡钩部与所述安装孔卡接;
32.所述夹持部夹持所述早拆梁;
33.所述支撑头相对两侧紧密贴合所述早拆梁。
34.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35.本实用新型当需要拆卸早拆梁时,只需要将外力施加在第二承托件或同时施加在第一承托件与第二承托件上,使第二承托件处于活动状态,所述第二承托件可移动脱离所述支撑部的限制,同时第二承托件解除对所述第一承托件的支撑;第一承托件与第二承托件从支撑部上脱落,沿着支撑件滑落,实现对早拆梁的拆卸。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件、支撑部、第一承托件、第二承托件的共同作用下,可实现各个早拆梁拼接固定在一起,当在顶面混凝土强度达到50%时,第一承托件、第二承托件可以单独拆除,如此便可以尽早将模板拆下用于接下来的施工层,从而减少施工中的模板数量,达到有效降低成本的效果。
附图说明
36.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3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8.图1为一种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9.图2为一种支撑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0.图3为第一承托件的结构示意图;
41.图4为第一承托件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42.图5为第二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43.图6为第二连接部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44.图7为一种建筑模板的早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5.图8为图7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46.图9为第二承托件的结构示意图;
47.图10为第二承托件限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48.图11为第二承托件活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49.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支撑件;11、支撑部;12、支撑杆;13、支撑头;14、承载件;2、第一承托件;21、第一连接部;211、第一侧;212、第三侧;213、第二侧;214、第四侧;215、第一装配孔;216、第一避让孔;22、夹持部;23、卡钩部;24、第二连接部; 241、第二装配孔;242、第二避让孔;3、第二承托件;31、第三装配孔;32、第三避让孔;4、早拆梁;41、安装孔;x、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50.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51.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装置,包括:
52.支撑件1,所述支撑件1设有支撑部11;
53.第一承托件2,所述第一承托件2可移动连接所述支撑件1;以及
54.第二承托件3,所述第二承托件3活动安装于所述支撑件1,所述第二承托件3具有限位状态和活动状态;
55.其中,当所述第二承托件3处于限位状态时,所述第二承托件3 与所述支撑部11卡接,所述第二承托件3支撑所述第一承托件2,以限制所述第一承托件2背向所述支撑件1的支撑侧移动;
56.当所述第二承托件3处于活动状态时,所述第二承托件3可移动脱离所述支撑部11,使所述第二承托件3解除对所述第一承托件2的支撑。
57.在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可以作为一种早拆头用于支撑钢、铝模板体系中的主要受力部位;
58.在每个早拆梁4两端部都设置支撑装置,具体到可以将早拆梁4 两端部放置在第一承托件2上,对早拆梁4进行承托,由于第一承托件2是可移动连接所述支撑件1的,所以在第一承托件2的底端设置第二承托件3承托,对其移动进行限制;由于所述第二承托件3活动安装于所述支撑件1,所以在第二承托件3的底端设置支撑部11,限制第二承托件3移动;另外,支撑部11是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件1相对两侧的,以此对第一承托件2、第二承托件3达
到一个限位状态,实现对早拆梁4的支撑;
59.当需要拆卸早拆梁4时,只需要将外力施加在第二承托件3或同时施加在第一承托件2与第二承托件3上,使第二承托件3处于活动状态,所述第二承托件3可移动脱离所述支撑部11的限制,同时第二承托件3解除对所述第一承托件2的支撑;第一承托件2与第二承托件3从支撑部11上脱落,沿着支撑件1滑落,实现对早拆梁4的拆卸。
60.在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件1、支撑部11、第一承托件2、第二承托件3的共同作用下,可实现各个早拆梁4拼接固定在一起,当在顶面混凝土强度达到50%时,第一承托件2、第二承托件3可以单独拆除,如此便可以尽早将模板拆下用于接下来的施工层,从而减少施工中的模板数量,达到有效降低成本的效果。
61.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承托件2包括第一连接部 21、夹持部22以及卡钩部23;
62.所述第一连接部21开设有第一装配孔215,所述支撑件1穿设所述第一装配孔215,所述第一连接部21可移动连接所述支撑件1;
63.所述第一连接部21的第一侧211与第三侧212均设有所述夹持部22;
64.所述第一连接部21的第二侧213与第四侧214均设有所述卡钩部 23;
65.其中,所述第一侧211与所述第三侧212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 213与所述第四侧214相对设置。
66.在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将每个早拆梁4两端部都放置在第一承托件2的第一连接部21上,其中卡钩部23穿过早拆梁4上开设的装配孔41与早拆梁4卡紧,同时每个早拆梁4两端部都被第一承托件2 的夹持部22夹紧,以此实现第一承托件2对早拆梁4的承托。
67.如图5、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承托件2还包括第二连接部24,所述第二连接部24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1连接,
68.所述第二连接部24开设有第二装配孔241,所述支撑件1穿设所述第二装配孔241,所述第二连接部24可移动连接所述支撑件1。
69.在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设计第二连接部24的目的,是为了增大第一承托件2的强度,不至于因为第一承托件2强度不够而无法承托住早拆梁4,有利于第一承托件2对早拆梁4的承托。
70.如图9、10、1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承托件3开设有第三装配孔31,所述支撑件1穿设所述第三装配孔31与所述第二承托件 3活动安装。
71.在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第二承托件3承托第一承托件2,是为了增大第一承托件2对早拆梁4承托的强度,不至于因为第一承托件2 强度不够而无法承托住早拆梁4,有利于第一承托件2对早拆梁4的承托。
72.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1包括支撑杆12与支撑头13,所述支撑头13与所述支撑杆12连接;
73.所述支撑杆12两侧对称设置所述支撑部11;
74.所述第一承托件2可移动连接所述支撑杆12;
75.所述第二承托件3活动安装于所述支撑杆12。
76.在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支撑头13用来作为早拆梁4之间拼接的桥梁,支撑杆12用来安装第一承托件2、第二承托件3以及支撑部11,以对早拆梁4进行承托。
77.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12设有承载件14,当所述第二承托件3处于活动状态时,所述第二承托件3与所述第一承托件2滑置所述承载件14。
78.在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承载件14是用来托着受外力影响而从支撑部11上脱落的第一承托件2与第二承托件3,承受二者的重量,有利于整个支撑装置拆卸后的回收。
79.如图3、5、9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21上开设有第一避让孔216,所述第一装配孔215内相对两侧壁与所述第一避让孔 216连通;
80.所述第二连接部24上开设有第二避让孔242,所述第二装配孔241 内相对两侧壁与所述第二避让孔242连通;
81.所述第二承托件3上开设有第三避让孔32,所述第三装配孔31 内相对两侧壁与所述第三避让孔32连通。
82.在实施例中,在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三个避让孔的结构设计是为了实现第一承托件2与第二承托件3从支撑部11上脱落。
83.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24的横截面设为u形结构。
84.在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连接部24的横截面设为u形结构,且第二连接部24中的u形槽越深,第一承托件2的强度越强,有利于第一承托件2对早拆梁4的承托;
85.另外,本实用新型第二连接部24中的u形槽的深度优选为36mm。
86.如图1、3、5、10、1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11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要大于所述第一避让孔216、所述第二避让孔242以及所述第三避让孔32沿第一方向x的直径。
87.在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第一避让孔216、所述第二避让孔242 以及所述第三避让孔32沿第一方向x的直径要大于支撑部11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这样有利于第一承托件2与第二承托件3从支撑部11 上顺利的脱落。
88.在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第一方向x是参照支撑部11的位置方向。
89.如图7、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模板的早拆装置,包括早拆梁4与所述的支撑装置,所述早拆梁4开设有安装孔41;
90.所述第一连接部21的第二侧213与第四侧214均设置所述早拆梁 4,所述卡钩部23与所述安装孔41卡接;所述夹持部22夹持所述早拆梁4;所述支撑头13相对两侧紧密贴合所述早拆梁4。
91.在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将每个早拆梁4两端部都放置在第一承托件2的第一连接部21上,其中卡钩部23穿过早拆梁4上开设的装配孔41与早拆梁4卡紧,同时每个早拆梁4两端部都被第一承托件2 的夹持部22夹紧,以此实现第一承托件2对早拆梁4的承托,最后将钢框或者铝框模板设置在搭好的早拆梁4上。
92.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撑装置,包括:支撑件1,所述支撑件1设有支撑部11;第一承托件2,所述第一承托件2可移动连接所述支撑件1;以及第二承托件3,所述第二承托件3活动安装于所述支撑件1,所述第二承托件3具有限位状态和活动状态;其中,当所述第二承托件3处于限位状态时,所述第二承托件3与所述支撑部11卡接,所述第二承托件3支撑所述第一承托件2,以限制所述第一承托件 2背向所述支撑件1的支撑侧移动;当所述第二承托件3处于活动状态时,所述第二承托件3可移动脱离所述支撑部11,使所述第二承托件 3解除对所述第一承托件2的支撑。本实用新型在每个早拆梁4两端部都设置支撑装置,具体到可以将早拆梁4两端部放置在第一承托件2 上,对早拆梁4进行承托,由于第一承
托件2是可移动连接所述支撑件1的,所以在第一承托件2的底端设置第二承托件3承托,对其移动进行限制;由于所述第二承托件3活动安装于所述支撑件1,所以在第二承托件3的底端设置支撑部11,限制第二承托件3移动;另外,支撑部11是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件1相对两侧的,以此对第一承托件 2、第二承托件3达到一个限位状态,实现对早拆梁4的支撑;当需要拆卸早拆梁4时,只需要将外力施加在第二承托件3或同时施加在第一承托件2与第二承托件3上,使第二承托件3处于活动状态,所述第二承托件3可移动脱离所述支撑部11的限制,同时第二承托件3解除对所述第一承托件2的支撑;第一承托件2与第二承托件3从支撑部11上脱落,沿着支撑件1滑落,实现对早拆梁4的拆卸。当在顶面混凝土强度达到50%时,第一承托件2、第二承托件3可以单独拆除,如此便可以尽早将模板拆下用于接下来的施工层,从而减少施工中的模板数量,达到有效降低成本的效果。
9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94.以上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