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景园林廊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30676发布日期:2022-03-26 16:39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景园林廊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景观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景园林廊架结构。


背景技术:

2.廊架是以防腐木材、竹材、石材、金属、钢筋混凝土为主要原料添加其它材料凝合而成。供游人休息、景观点缀之用的建筑体,能够给广场、公园、小区增添浓厚的人文气息。
3.然而,传统的廊架在投入使用中发现,为了达到通风效果和轻量化标准,其上的顶棚多是呈一条一条状,或者开设有多个分布均匀的通口,这就会导致原本暴露在外的座板上可能会滴落有鸟类粪便,或者其他异物,直接影响到游客的落座。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风景园林廊架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避免异物滴落在座板上,方便人们落座的风景园林廊架结构。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景园林廊架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承重梁,两个所述承重梁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同一个顶棚,两个所述承重梁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同一个横担,两个所述承重梁上固定安装有同一个背板:所述背板靠近所述横担的一侧开设有多个收放槽,多个所述收放槽内均转动安装有座板;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储水腔,两个所述承重梁上均固定安装有引水管,所述引水管的底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储水腔相连通,两个所述引水管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接水斗;所述背板上设有多个限制机构,多个所述限制机构均与对应的所述座板相卡接。
7.优选的,所述限制机构包括限制槽、内槽、限制卡块和紧簧,所述限制槽开设在所述座板上,所述内槽开设在所述收放槽的一侧内壁上,所述内槽与所述限制槽相适配,所述内槽内滑动安装有限制卡块,所述限制卡块的一侧延伸至所述限制槽内,所述限制卡块与所述限制槽相适配,所述内槽内固定安装有紧簧,所述紧簧的一端与所述限制卡块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背板的一侧开设有多个面槽,所述限制卡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推块,所述推块的底部延伸至对应的所述面槽内,且所述推块与所述内槽的底部内壁滑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横担的顶部开设有多个凹槽一,多个所述凹槽内均固定安装有磁板一,多个所述座板上均开设有凹槽二,多个所述凹槽二内均固定安装有磁板二,所述磁板一与所述磁板二磁性适配。
10.优选的,所述横担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多个支撑斜杆,多个所述支撑斜杆上固定安装有同一个面板。
11.优选的,所述接水斗内固定安装有过滤网。
12.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的一端与所述储水腔相连通,所述导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底座外,且所述导水管位于所述底座外的一端上
螺纹安装有螺纹封盖。
1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景园林廊架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景园林廊架结构,通过设置的收放槽,能够将座板收入其中,从而在无人落座时,其与游客臀部接触面基本不会沾染其他异物,使得座板能够每次在放下时都能顺利使用,并且,在放下座板时,只需通过推动推块即可,收回座板时,只需将座板顶入收放槽内即可,无过多操作,方便人们使用,此外,通过设置的储水腔,能够对一部分雨水进行收集,既提高底座的利用程度,又对外界雨水资源进行一定程度的回收利用,整体性能较为全面。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景园林廊架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1所示的背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图3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19.图5为图1所示的背板的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图1所示的接水斗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标号:1、底座;2、承重梁;3、顶棚;4、横担;5、背板;6、收放槽;7、座板;8、储水腔;9、引水管;10、接水斗;11、限制槽;12、内槽;13、限制卡块;14、紧簧;15、面槽。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3.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景园林廊架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背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背板的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的接水斗的结构示意图。风景园林廊架结构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承重梁2,两个所述承重梁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同一个顶棚3,在顶棚3上开设有多条通风口,两个所述承重梁2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同一个横担4,横担4能够为座板7提供一个指定的水平放置标准,方便人们正常落座休息,两个所述承重梁2上固定安装有同一个背板5:所述背板5靠近所述横担4的一侧开设有多个收放槽6,多个收放槽6呈线性阵列分布,数量较多,能够供多人坐下休息,多个所述收放槽6内均转动安装有座板7,在收放槽6的两侧内壁上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横杆,且横杆贯穿座板7并与座板7固定连接,从而使座板7在收放槽6形成转动形态,此外,在座板7的上端边沿部分设计成弯钩状,以方便人们将其取出和放入;所述底座1上开设有储水腔8,两个所述承重梁2上均固定安装有引水管9,所述引水管9的底端与所述底座1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储水腔8相连通,两个所述引水管9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接水斗10,在顶棚3的两侧均固定有加强块,两个加强块均与对应的接水斗10固定连接,从而对其形成支撑;所述背板5上设有多个限制机构,多个所述限制机构均与对应的所述座板7相卡接,限制机构能够将座板7可靠限制在收放槽6内。
24.所述限制机构包括限制槽11、内槽12、限制卡块13和紧簧14,所述限制槽11开设在
所述座板7上,所述内槽12开设在所述收放槽6的一侧内壁上,所述内槽12与所述限制槽11相适配,所述内槽12内滑动安装有限制卡块13,所述限制卡块13的一侧延伸至所述限制槽11内,所述限制卡块13与所述限制槽11相适配,在限制卡块13的一侧开设有斜滑面,斜滑面能够与座板7的边线形成滑动抵触,从而在收入座板7时,只需推动座板7即可,提高了便捷程度,所述内槽12内固定安装有紧簧14,所述紧簧14的一端与所述限制卡块13固定连接,紧簧14为限制卡块13提供一个回弹力,使得在无人力操作下,最终也能时限制卡块13卡入限制槽11。
25.所述背板5的一侧开设有多个面槽15,所述限制卡块1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推块,所述推块的底部延伸至对应的所述面槽15内,且所述推块与所述内槽12的底部内壁滑动连接,面槽15大小适中,足够使人们的手指探入其中并推动推块。
26.所述横担4的顶部开设有多个凹槽一,多个所述凹槽内均固定安装有磁板一,多个所述座板7上均开设有凹槽二,多个所述凹槽二内均固定安装有磁板二,所述磁板一与所述磁板二磁性适配,磁板一与凹槽一的厚度相同,与横担4的顶部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且磁板二与座板7的外侧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从而使磁板一和磁板二在不突出的情况下,又能形成磁性接触,以提高座板7放下时的稳定性。
27.所述横担4远离所述背板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多个支撑斜杆,多个所述支撑斜杆上固定安装有同一个面板,支撑斜杆和面板能够为放下的座板7提供应力点支撑,使得人们坐下时,座板7基本不会发生应力弯曲。
28.所述接水斗10内固定安装有过滤网,过滤网能够将外界包括雨水中的杂质滤除,使得储水腔8内雨水能顺利抽数使用。
29.所述底座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的一端与所述储水腔8相连通,所述导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底座1外,且所述导水管位于所述底座1外的一端上螺纹安装有螺纹封盖,在导水管位于底座1外的外壁上开设有外螺纹,且在外螺纹上包裹一层生胶带,当其与螺纹盖旋合时,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密封性能。
3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景园林廊架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31.当游客需要坐下休息时,先将一只手探入对应的面槽15内,然后将另一只手探入对应的收放槽6内并扶着对应的座板7,然后推动对应的推块,使得对应的限制卡块13水平移动,此时对应的紧簧14呈压缩状态,且限制卡块13逐渐从限制槽11内抽出,直至将推块推至最终位置后,此时限制卡块13已完全从限制槽11内抽出,这时对应的座板7便失去了限制卡块13的卡持,然后将其以转动的形态慢慢放下,最终放至面板上,然后松开推块,在紧簧14的作用下,限制卡块13弹入收放槽6内,随后便可坐下休息,并且背板5能够起到靠背的作用,供人们背靠而坐,此外,在座板7放下时,磁板一与磁板二形成磁性相吸,使得座板7不会轻易发生跳动,方便人们调整坐姿,提高使用顺利度;
32.在休息完毕后,便可将座板7推入对应的收放槽6内,在推入过程中,当座板7接触到限制卡块13后,便会对其形成顶推,将其推至收放槽6内,直至座板7在收放槽6内的位置处于最终位置后,此时限制卡块13便与限制槽11对应,随即在紧簧14的作用下,限制卡块13直接卡入限制槽11内,继而完成座板7的收放;
33.并且,本装置在投入使用中,通过设置的接水斗10,当遇到下雨天气时,一部分雨水便通过接水斗10和引水管9进入储水腔8内,且过滤网能够对雨水进行过滤,在后期,可利
用储水腔8内的雨水,对周边的花草树木进行浇水,或者对过道进行冲刷清洁等操作,雨水资源利用率较高。
34.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景园林廊架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景园林廊架结构,通过设置的收放槽6,能够将座板7收入其中,从而在无人落座时,其与游客臀部接触面基本不会沾染其他异物,使得座板7能够每次在放下时都能顺利使用,并且,在放下座板7时,只需通过推动推块即可,收回座板7时,只需将座板7顶入收放槽6内即可,无过多操作,方便人们使用,此外,通过设置的储水腔8,能够对一部分雨水进行收集,既提高底座1的利用程度,又对外界雨水资源进行一定程度的回收利用,整体性能较为全面。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