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车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07371发布日期:2022-04-09 11:07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进车室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车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进车室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车辆的快速增长,立体停车将成为大中型城市解决停车难的重要方式。进车室是大型立体停车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车辆行驶到进车室内,对车辆横向矫正后通过智能小车将车辆搬运至转接室的板链运输机上,进而通过设备自动运行将车辆送入停车位。
3.现有的进车室与转接室之间通过智能小车将车辆搬运至转接室的板链输送机上,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未直接使用一个板链输送机进行运送车辆简化结构,由于车辆需要行驶至进车室内,若车辆在板链输送机上行驶的过程,容易损坏板链,并且车辆停下后需要对车辆进行横向矫正,在板链上直接矫正摩擦力较大,不便于实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进车室系统。
4.随着城市车辆的快速增长,立体停车将成为大中型城市解决停车难的重要方式。进车室是大型立体停车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车辆行驶到进车室内,对车辆横向矫正后通过智能小车将车辆搬运至转接室的板链运输机上,进而通过设备自动运行将车辆送入停车位。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进车室系统,将板链输送机设置成多个板链组,在板链组形成的间隔内设置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支撑车辆进行矫正动作,避免了车辆直接与板链输送机接触,损坏板链输送机。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7.一种进车室系统,包括板链输送机,所述板链输送机在输送方向设置成多个依次分布的板链组,相邻两个板链组之间设有第一间隔,所述板链组在宽度方向设置成多个依次分布的板链单元,相邻两个板链单元之间设有第二间隔,其中,第一间隔内设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间隔内设有第二支撑杆,且第二支撑杆的端部与对应端的第一支撑杆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底部设有油缸,所述油缸设置成在伸出时,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面高度大于所述板链组的顶面高度,所述油缸在缩回时,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面高度小于所述板链组的顶面高度。
8.优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板链组的相对端之间通过皮带轮组件传动连接,且所述皮带轮组件的顶部与所述板链组顶面之间形成第三间隔,且所述第三间隔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直径。
9.优选地,同一所述板链组内相邻的两个板链单元之间通过同步轴传动连接。
10.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杆包括第一芯杆和第一杆套,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一芯杆固定,所述第一杆套可转动的套设在所述第一芯杆上,且沿所述第一芯杆的轴向在相
邻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均设置一个。
11.优选地,所述油缸的伸出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芯杆上位于相邻两个第一杆套之间的位置。
12.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杆包括第二芯杆和第二杆套,所述第二芯杆与第一支撑杆固定,所述第二杆套可转动的套设在所述第二芯杆上。
13.优选地,还包括平衡伸缩杆,所述平衡伸缩杆平行于所述油缸设置,且所述平衡伸缩杆的伸出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底部。
14.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进车室系统,通过将板链输送机在运输方向上设置成多个依次分布的板链组,相邻板链组之间形成第一间隔,且板链组中的每个板链单元之间形成第二间隙,在第一间隔与第二间隔中通过设置的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支撑车辆进行矫正过程,矫正完毕后通过板链组将车辆输送至转接室,与现有技术相比,避免了使用移动小车将车辆搬运至转接室中,使得进车室系统更加简单化,降低了施工成本以及立体车库的成本。
附图说明
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两个板链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板链组、第一支撑杆以及第二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板链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以及油缸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24.请参照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进车室系统,包括板链输送机,所述板链输送机在输送方向设置成多个依次分布的板链组1,相邻两个板链组1之间设有第一间隔2,所述板链组1在宽度方向设置成多个依次分布的板链单元11,相邻两个板链单元11之间设有第二间隔3,其中,第一间隔2内设有第一支撑杆4,所述第二间隔3内设有第二支撑杆5,且第二支撑杆5的端部与对应端的第一支撑杆4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4的底部设有油缸6,所述油缸6设置成在伸出时,所述第一支撑杆4与所述第二支撑杆5的顶面高度大于所述板链组1的顶面高度,所述油缸6在缩回时,所述第一支撑杆4与所述第二支撑杆5的顶面高度小于所述板链组1的顶面高度,采用该方案,使得当汽车驶入进车室时,先行驶到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形成的整体上,此时,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在油缸6的支撑作用下实现对汽车的支撑,待汽车横向位置矫正之后,油缸6回缩,使得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分别收纳至第一间隔2和第二间隔3内,此时,汽车切换为被板链输送机支撑,再启动板链输送机之后,汽车依次经过各个板链组1被输送至转接室内等待被转接室内的板链输送机输送至
升降机上,因此,采用本技术的上述方案之后,可将进车室系统内的车辆输送装置也设置成板链输送机,可与转接室内的板链输送机匹配设置,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利用移动小车将汽车抬升然后输送至转接室内的方式而言,本方案使得进车室系统的设置更加简单,以降低施工难度和立体车库的成本。
25.相邻的两个所述板链组1的相对端之间通过皮带轮组件12传动连接,且所述皮带轮组件12的顶部与所述板链组1顶面之间形成第三间隔7,且所述第三间隔7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支撑杆4的直径,该种方式,使得当油缸6回缩之后,第一支撑杆4可完全收纳于第三间隔7内,同时,设置第二支撑杆5的直径小于第一支撑杆4的直径,使得油缸6的伸出端缩回时,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均位于板链组1顶面的之下,此时,车轮会下落到板链组1上被板链组1支撑。
26.同一所述板链组1内相邻的两个板链单元11之间通过同步轴13传动连接,使得同一个板链组1内的所有板链单元11之间同步转动。
27.所述第一支撑杆4包括第一芯杆41和第一杆套42,所述第二支撑杆5与所述第一芯杆41固定,所述第一杆套42可转动的套设在所述第一芯杆41上,且沿所述第一芯杆41的轴向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5之间均设置一个,采用该种方式,使得车轮在经过其中一个板链组1进入下一个板链组1上时,会经过第一支撑杆4,此时,车轮与第一杆套42接触,第一杆套42通过转动减少车轮与第一支撑杆4之间的摩擦力,利于车辆的输送,同时,第一杆套42对车轮进行支撑,便于汽车跨过第一间隔2,此时,所述油缸6的伸出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芯杆41上位于相邻两个第一杆套42之间的位置。
28.所述第二支撑杆5包括第二芯杆51和第二杆套52,所述第二芯杆51与第一支撑杆4固定,所述第二杆套52可转动的套设在所述第二芯杆51上,采用该种方式,在车辆行驶到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上之后,通过第二杆套52可相对于第二芯杆51转动,使得在矫正车辆的横向位置时,提高灵活性。
29.其中,还包括平衡伸缩杆8,所述平衡伸缩杆8平行于所述油缸6设置,且所述平衡伸缩杆8的伸出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杆4的底部,通过平衡伸缩杆8与油缸6的配合,使得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在升降时的稳定性,同时提高对车辆支撑的稳定性。
30.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技术效果。
31.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2.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
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