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扩展配装面积的模块化墙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76583发布日期:2022-06-11 02:13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扩展配装面积的模块化墙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墙体,特别涉及一种能够扩展配装面积的模块化墙体。


背景技术:

2.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建筑等,因为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是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代表。
3.目前大部分的墙体都采取模块化的装配方式,将在工厂中加工好的墙体运输到装配现场,但现有的这些模块化墙体在具体安装建造时,还存在以下的缺陷:
4.1、现有的墙体完全依靠在工厂浇筑制作,这样在实际的装配场合中,难免发生尺寸略微偏差的情况,借助连接件并不能实现较强的连接强度,且采用传统在现场浇筑的方式来,又会造成较大的工程量和运输量,建造难度大大提高,在浇筑过程中,模板上的污垢不便清除,反复多次使用下,清理也变得较为繁琐;
5.2、在浇筑连接的过程中,仅靠混凝土维持连接强度不够,采取简单的插入钢筋实现连接,也使得连接力度较为单薄,在后续的混凝土墙体使用过程中,如若环境较潮湿,内部的潮气无法排解会影响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扩展配装面积的模块化墙体,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能灵活调节尺寸偏差、装配面积不能调节和水分无法排解、污垢不便于清理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能够扩展配装面积的模块化墙体,包括主墙体,所述主墙体正面的两侧和背面的两侧均设有辅助板,其中两个所述辅助板顶端的中部和底端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弹性带,另外两个所述辅助板的一边侧依次活动铰接有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所述第一竖板的一边侧固定连接有凹形板,所述凹形板的一边侧固定连接有外板,所述第二竖板一侧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凸条,四个所述辅助板的一侧壁、第一竖板的一侧壁、第二竖板的一侧壁、外板的一侧壁、凹形板的内壁和凸条的外壁均固定粘接有保护膜,所述主墙体的内部固定嵌设有多个隔音盒,多个所述隔音盒内部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隔音板,多个所述隔音盒内部的另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吸潮板,多个所述隔音盒三个外壁均开凿有多个吸潮孔,所述主墙体的两侧均设有多个半球形金属件,多个所述半球形金属件的中心处均开凿有漏孔。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四个所述辅助板另一侧壁的四个边角均固定嵌接有矩形弹性板,其中两个所述辅助板的一边侧均开凿有一对凹槽。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板的一边侧和第二竖板的一边侧均
固定连接有一对插块,两对所述插块分别与两对凹槽卡合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四个所述弹性带底端的一边侧分别与另外两个辅助板顶端的中部和底端的中部固定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墙体的内部固定贯穿有多对钢筋,多对所述钢筋分别固定贯穿多个隔音盒。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多个所述吸潮孔的剖面均为梯形,多个所述吸潮孔均置于多个吸潮板的一侧。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墙体的两侧壁均固定嵌设有多个金属立柱,多个所述金属立柱的一端分别与多个半球形金属件的一侧壁固定焊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置于主墙体两侧的四个辅助板,在多个弹性带和矩形弹性板的配合下,可在运输期间,四个辅助板推动将主墙体包裹保护起来,以免碰撞损坏边角,缓冲碰撞力,同时在到达装配现场时,可灵活根据装配面积将四个辅助板推出定长,从而在主墙体两侧形成浇筑模板后浇筑,这样可灵活改变主墙体的装配面积,避免传统的全体式浇筑的弊端,采用新颖的局部浇筑的模式,成型不仅快、且操作方便,可根据现场实际装配需要准确调节,设有的保护膜,可使得浇筑的混凝土直接与保护膜接触,从而形成保护隔绝,大大降低混凝土内部水分的蒸发速率,保障浇筑质量,在成型后可撕下重新粘贴,对污垢清除也比较方便。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主墙体两侧的多个金属立柱,在配合多个呈不同方向摆放的半球形金属件,可在浇筑后,多个半球形金属件均浸至于混凝土中,半球形金属件的特殊形状,可大大加强主墙体与后续浇筑混凝土的连接强度,保证产品品质,设置在主墙体内部的隔音盒,其内部设有的隔音板和吸潮板,吸潮板可将水分从吸潮孔中吸入,并将水分锁入,含水分的吸潮板可有效阻断声音的传播,从而配合隔音板,大大提高主墙体的隔音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墙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隔音盒部分的侧视剖面图。
20.图中:1、主墙体;2、辅助板;3、矩形弹性板;4、弹性带;5、外板;6、凹形板;7、保护膜;8、插块;9、凹槽;10、第一竖板;11、第二竖板;12、凸条;13、钢筋;14、隔音盒;15、吸潮孔;16、金属立柱;17、半球形金属件;18、漏孔;19、吸潮板;20、隔音板。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扩展配装面积的模块化墙体的技术方
案:
23.实施例一:
24.根据图1所示,包括主墙体1,主墙体1正面的两侧和背面的两侧均设有辅助板2,其中两个辅助板2顶端的中部和底端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弹性带4,另外两个辅助板2的一边侧依次活动铰接有第一竖板10和第二竖板11,第一竖板10的一边侧固定连接有凹形板6,凹形板6的一边侧固定连接有外板5,第二竖板11一侧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凸条12,四个辅助板2的一侧壁、第一竖板10的一侧壁、第二竖板11的一侧壁、外板5的一侧壁、凹形板6的内壁和凸条12的外壁均固定粘接有保护膜7,四个辅助板2另一侧壁的四个边角均固定嵌接有矩形弹性板3,其中两个辅助板2的一边侧均开凿有一对凹槽9,外板5的一边侧和第二竖板11的一边侧均固定连接有一对插块8,两对插块8分别与两对凹槽9卡合连接,四个弹性带4底端的一边侧分别与另外两个辅助板2顶端的中部和底端的中部固定连接。
25.具体使用时,本实用新型一种能够扩展配装面积的模块化墙体,在运输时,将四个辅助板2推到主墙体1的两侧壁,借助四个辅助板2将主墙体1两侧壁的大部分面积包裹起来,四个弹性带4将四个辅助板2夹紧包裹主墙体1,这样在运输器件,混凝土浇筑成的主墙体1会大大减少磕碰、碰撞等损伤,四个辅助板2上的多个矩形弹性板3,可以在边角处缓冲、减震保护,当运输到装配现场时,可根据实际的装配需要,分别调节四个辅助板2错位伸出,伸出长度根据装配面积对应调节,从而在主墙体1的两侧形成浇筑模板,此时可将外板5和第二竖板11上的插块8插入到对应的凹槽9中,即可将凹形板6和凸条12固定限位在主墙体1的两侧,此时对主墙体1的两侧浇筑混凝土,浇筑的混凝土成型后,可将主墙体1延长,且在凹形板6和凸条12的作用下,浇筑的混凝土一侧带有内凹,而一侧带有凸起,从而多个主墙体1之间,可通过浇筑产生的凸起卡入到内凹中实现快速装配连接,浇筑的混凝土直接是与保护膜7接触,这样可在浇筑后覆盖在其表面,减少混凝土水分的快速蒸发,在成型以后可将保护膜7撕下更换,也可以快速对辅助板2表面的污垢清除。
26.实施例二:
27.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之上,如图2和图3所示,主墙体1的内部固定嵌设有多个隔音盒14,多个隔音盒14内部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隔音板20,多个隔音盒14内部的另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吸潮板19,多个隔音盒14三个外壁均开凿有多个吸潮孔15,主墙体1的两侧均设有多个半球形金属件17,多个半球形金属件17的中心处均开凿有漏孔18,主墙体1的内部固定贯穿有多对钢筋13,多对钢筋13分别固定贯穿多个隔音盒14,多个吸潮孔15的剖面均为梯形,多个吸潮孔15均置于多个吸潮板19的一侧,水分直接穿过吸潮孔15即可到达吸潮板19,主墙体1的两侧壁均固定嵌设有多个金属立柱16,多个金属立柱16的一端分别与多个半球形金属件17的一侧壁固定焊接。
28.具体使用时,本实用新型一种能够扩展配装面积的模块化墙体,在主墙体1两侧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混凝土顺流而下,会进入到多个半球形金属件17中,装入后又从漏孔18溢流下去,直至所有的半球形金属件17均置于浇筑的混凝土中,半球形金属件17可充分嵌设进去,增加后续浇筑混凝土与主墙体1的连接强度,在后续使用过程中,主墙体1的内部会吸收水分和湿气,此时水分会被隔音盒14内部的吸潮板19吸收,水分穿过多个剖面为梯形的吸潮孔15,被锁入到隔音盒14中的吸潮板19中,吸收保留了水分的吸潮板19可有效隔音,配合隔音板20,增强主墙体1的隔音效果。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