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屈曲约束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26717发布日期:2022-04-16 20:33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屈曲约束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屈曲约束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2.支撑可以使钢框架具有更高的抗侧刚度,现有技术的带支撑框架有中心支撑框架和偏心支撑框架。普通支撑受压会产生屈曲现象,当支撑受压屈曲后,刚度和承载力急剧降低。
3.brb屈曲约束支撑(buckling restrained brace,brb)通过外包约束构造对钢支撑芯材的横向变形进行约束,避免了钢支撑芯材受压屈曲,使得支撑构件在轴向受拉与受压时均能达到材料屈服而不发生屈曲,充分发挥了钢支撑芯材的材料性能。brb屈曲约束支撑相比于普通钢支撑,是一种耗能更好的支撑构件。是减震施工中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产品,它大大减少了由于地震带来不安全性。
4.但在建筑物层高、跨距均较大时,屈曲约束支撑计算长度长,导致外套筒截面尺寸较大,用钢量大,建筑效果显着较为笨重。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屈曲约束支撑结构,用以解决屈曲约束支撑杆外套筒截面大,用钢量大的技术问题,实现了经济高效的屈曲约束支撑。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屈曲约束支撑结构,包括框架柱、框架梁、屈曲约束支撑杆和稳定杆;所述框架梁连接于相邻的所述框架柱的顶部或底部,形成框架结构;
7.所述屈曲约束支撑杆倾斜设置于所述框架结构内,所述屈曲约束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框架梁或所述框架结构的夹角;所述稳定杆连接于所述框架结构和所述屈曲约束支撑杆之间。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稳定杆与所述屈曲约束支撑杆以及所述框架结构焊接或栓接。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稳定杆的截面采用h型钢。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屈曲约束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框架结构的对角;所述稳定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屈曲约束支撑杆的中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框架结构的顶部的未连接所述屈曲约束支撑杆的夹角。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屈曲约束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框架结构的对角;两个所述稳定杆的一端均连接于所述框架结构的顶部的未连接所述屈曲约束支撑杆的夹角,另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屈曲约束支撑杆的1/3和2/3处。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两个所述屈曲约束支撑杆的一端军连接于所述框架柱的顶部的框架梁的中部,另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框架结构的底部的夹角;稳定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屈曲约束支撑杆的中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框架结构的顶部的夹角。
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
点:
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采用了将稳定杆连接于屈曲约束支撑杆和框架柱、框架梁组成的框架结构之间,增强稳定性,有效解决了在建筑物层高、跨距均较大时,屈曲约束支撑杆长度长导致的截面大,进而耗材激增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经济,高效的屈曲约束支撑杆结构搭建。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屈曲约束支撑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屈曲约束支撑结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屈曲约束支撑结构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屈曲约束支撑杆与稳定杆的连接示意图。
20.附图标记:1-框架柱;2-框架梁;3-屈曲约束支撑杆;4-稳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2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屈曲约束支撑结构,请一并参照说明书附图中图1至图4。
24.参照图1所示,一种屈曲约束支撑结构,包括框架柱1、框架梁2、屈曲约束支撑杆3和稳定杆4;框架梁2连接于相邻的框架柱1的顶部或底部,形成框架结构;屈曲约束支撑杆3倾斜设置于框架结构内,屈曲约束支撑杆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框架梁2或框架结构的夹角;稳定杆4连接于框架结构和屈曲约束支撑杆3之间。
25.常见的屈曲约束支撑杆3由芯板和外约束套筒组成,在超长结构中,承载力有更高要求的屈曲约束支撑杆3需要定制,且必须按比例缩小进行屈曲稳定试验,试验所得实际数据与理论数据一致时,方可投入使用。套筒是承载力与长度的相关函数,其用材与长度的平
方成正比,即长度越长,套筒所需要的材料将急剧增加,即成本急剧增加。
2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采用了将稳定杆4连接于屈曲约束支撑杆3和框架柱1、框架梁2组成的框架结构之间,增强稳定性,有效解决了在建筑物层高、跨距均较大时,屈曲约束支撑杆3长度长导致的截面大,进而耗材激增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经济,高效的屈曲约束支撑杆3结构搭建。
27.参照图4所示,稳定杆4与屈曲约束支撑杆3以及框架结构焊接或栓接。稳定杆4的截面采用h型钢。
28.具体的,屈曲约束支撑杆3一般呈对角、人字形或v字形设置于框架结构内:
29.参照图1所示,屈曲约束支撑杆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框架结构的对角;稳定杆4的一端连接于屈曲约束支撑杆3的中部,另一端连接于框架结构的顶部的未连接屈曲约束支撑杆3的夹角。
30.参照图2所示,屈曲约束支撑杆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框架结构的对角;两个稳定杆4的一端均连接于框架结构的顶部的未连接屈曲约束支撑杆3的夹角,另一端分别连接于屈曲约束支撑杆3的1/3和2/3处。
31.参照图3所示,两个屈曲约束支撑杆3的一端军连接于框架柱1的顶部的框架梁2的中部,另一端分别连接于框架结构的底部的夹角;稳定杆4的一端连接于屈曲约束支撑杆3的中部,另一端连接于框架结构的顶部的夹角。
32.稳定杆4连接于屈曲约束支撑杆3与框架结构之间,一般连接屈曲约束支撑杆3和框架结构顶部的夹角,形成对屈曲约束支撑杆3的拉力。但屈曲约束支撑杆3和稳定杆4的设置方式不以上述描述和附图为限制,只要能够实现稳定杆4对屈曲约束支撑杆3的稳定支撑即可。
33.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
34.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