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54174发布日期:2022-10-28 21:47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撑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建筑工程为建设工程的一部分,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包括厂房、剧院、旅馆、商店、学校、医院和住宅等,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等需要。
3.在建筑中最常见的就是支撑装置,主要用来支撑已经成型的建筑块,尤其是其在短暂支撑以及进行其他部件安装时体现出重要的作用。
4.建筑地的地形通常不仅只包括水平的地形,现有的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通常只能适用于水平地面的支撑,有的处于倾斜地面的位置就无法实现支撑的效果,导致现有的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的功能存在局限性,适用范围狭窄;同时现有的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顶部的支撑板的高度不能调节,这样造成其适用范围受到限制;而且现有的支撑装置的顶部支撑板无法实现对被支撑物的固定,导致支撑不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建筑工程支撑装置的功能单一、适用范围受到限制、支撑效果不高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
6.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杆下方通过升降结构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底部为半球体结构,所述支撑柱下方通过转动结构连接有支撑底板,所述转动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板上的半球转动槽,所述支撑柱底部转动连接在半球转动槽内;所述支撑底板上设置有斜坡;所述支撑底板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连接有定位螺栓;所述支撑柱与所述支撑底板之间连接有锁紧结构。
8.在安装本技术的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时,工作人员通过安装位置的实际情况,调整支撑底板的倾斜角度,如果安装位置为水平面,则将支撑底板调整为水平位置即可,如果安装的位置为倾斜面,工作人员即可将锁紧结构松开,转动支撑底板,即可调整支撑底板的倾斜角度,使支撑底板与安装位置的倾斜面平行,在支撑底板的倾斜面调整至适宜的角度之后,即可通过锁紧结构将支撑底板与支撑柱锁紧,然后通过定位螺栓将该支撑装置与地面固定即可实现稳定支撑的效果。同时,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升降结构调整支撑板的高度。
9.本技术通过将支撑底板设置为可以转动调整的结构,即可使该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适用于各种不同倾斜角度的支撑面,扩大了该支撑装置的适用范围,增强了该支撑装置的功能性;同时设置的升降结构使该支撑装置适用于不同高度的物体支撑,同样实现了扩大该支撑装置适用范围的效果。
10.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上的升降槽,所述支撑杆套设在所述升降槽内,所述支撑杆上连接有齿条,所述支撑柱顶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连接有与所述齿条啮合的齿轮。
11.其中,所述升降槽内设置有限位槽,所述支撑杆上连接有与所述限位槽配合卡接的移动块。
12.在需要对支撑板的高度进行调整时,驱动转动杆旋转,即可使连接在转动杆上的齿轮转动,进而驱动支撑杆上下移动,即可是实现对支撑板的高度的调节。
13.本技术通过在升降槽内设置限位槽,使支撑杆在上下移动过程中更加的稳定。
14.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上连接有用于固定被支撑物的固定结构。
15.其中,所述固定结构包括通过滑动结构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两侧的限位板。
16.其中,所述滑动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的滑轨,所述支撑板上连接有滑块,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限位板之间通过螺栓组件固定,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多个螺孔。
17.在支撑板与被支撑物接触之后,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移动支撑板两侧的限位板的位置,使两个限位板向被支撑物靠近,进而将被支撑物夹紧,在限位板将被支撑物夹紧之后,工作人员通过螺栓组件将限位板固定支撑板上即可。
18.本技术通过在支撑板上连接限位板,即可通过限位板将被支撑物进行夹紧固定,进而实现提高支撑稳定性的效果,同时如果被支撑物的支撑面大于该支撑装置的支撑板的面积,则工作人员将连接在支撑板上的限位板拆掉即可,不仅能实现对非平面物体的稳定支撑,同时也不会影响对支撑面较大的支撑物的支撑,进一步增强了该支撑装置的功能性。
1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底板上连接有便于移动该装置的移动结构。
20.其中,所述移动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板上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上端连接有转动把手,所述螺杆下端连接有行走轮,所述支撑底板底部设置有凹槽。
21.在需要对该装置的位置进行转移时,工作人员将固定孔内的定位螺栓抽出,然后顺时针转动螺杆,即可使连接在螺杆上的行走轮从支撑底板的凹槽内移出,此时工作人员推动该装置移动即可;在将该装置移动到指定位置之后,工作人员逆时针转动螺杆,即可使连接在螺杆上的行走轮移回到支撑底板的凹槽内,此时通过支撑底板即可实现对该装置的稳定支撑。
22.本技术通过在支撑底板的底部连接移动结构,即可使工作人员在对该支撑装置进行转移时,更加的轻松方便,同时在将该装置转移到指定位置之后,可以将行走轮调整到支撑底板的凹槽内,进而使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的稳定。
23.进一步的,所述锁紧结构包括铰接在所述支撑柱上的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由杆筒和移动杆组成,所述杆筒内设置有螺纹,所述移动杆为丝杆,所述移动杆上连接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支撑底板之间通过螺栓组件连接。
24.在将支撑底板调整至合适的位置之后,再通过旋转移动杆,使连接在移动杆上的固定板恰好与支撑底板接触,然后通过螺栓组件将固定板和支撑底板锁紧固定即可。
2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26.(1)本技术通过将支撑底板设置为可以转动调整的结构,即可使该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适用于各种不同倾斜角度的支撑面,扩大了该支撑装置的适用范围,增强了该支撑
装置的功能性;同时设置的升降结构使该支撑装置适用于不同高度的物体支撑,同样实现了扩大该支撑装置适用范围的效果;
27.(2)本技术通过在升降槽内设置限位槽,使支撑杆在上下移动过程中更加的稳定;
28.(3)本技术通过在支撑板上连接限位板,即可通过限位板将被支撑物进行夹紧固定,进而实现提高支撑稳定性的效果,同时如果被支撑物的支撑面大于该支撑装置的支撑板的面积,则工作人员将连接在支撑板上的限位板拆掉即可,不仅能实现对非平面物体的稳定支撑,同时也不会影响对支撑面较大的支撑物的支撑,进一步增强了该支撑装置的功能性;
29.(4)本技术通过在支撑底板的底部连接移动结构,即可使工作人员在对该支撑装置进行转移时,更加的轻松方便,同时在将该装置转移到指定位置之后,可以将行走轮调整到支撑底板的凹槽内,进而使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的稳定。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板的俯视图;
32.图3是图1中沿a-a方向横剖之后的俯视图。
33.附图标记:11-支撑底板,12-定位螺栓,13-固定板,14-移动杆,15-杆筒,16-支撑板,17-限位板,18-齿条,19-支撑杆,21-齿轮,22-转动杆,23-支撑柱,24-螺杆,25-行走轮,26-凹槽,27-斜坡,28-半球转动槽,29-滑轨,31-固定孔,32-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5.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6.实施例1
37.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杆19,支撑杆19上连接有支撑板16,支撑杆19下方通过升降结构连接有支撑柱23,支撑柱23底部为半球体结构,支撑柱23下方通过转动结构连接有支撑底板11,转动结构包括设置在支撑底板11上的半球转动槽28,支撑柱23底部转动连接在半球转动槽28内;支撑底板11上设置有斜坡27;支撑底板11上设置有固定孔31,固定孔31内连接有定位螺栓12;支撑柱23与支撑底板11之间连接有锁紧结构。
38.在安装本技术的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时,工作人员通过安装位置的实际情况,调整支撑底板11的倾斜角度,如果安装位置为水平面,则将支撑底板11调整为水平位置即可,如果安装的位置为倾斜面,工作人员即可将锁紧结构松开,转动支撑底板11,即可调整支撑
底板11的倾斜角度,使支撑底板11与安装位置的倾斜面平行,在支撑底板11的倾斜面调整至适宜的角度之后,即可通过锁紧结构将支撑底板11与支撑柱23锁紧,然后通过定位螺栓12将该支撑装置与地面固定即可实现稳定支撑的效果。同时,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升降结构调整支撑板16的高度。
39.本技术通过将支撑底板11设置为可以转动调整的结构,即可使该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适用于各种不同倾斜角度的支撑面,扩大了该支撑装置的适用范围,增强了该支撑装置的功能性;同时设置的升降结构使该支撑装置适用于不同高度的物体支撑,同样实现了扩大该支撑装置适用范围的效果。
40.实施例2
41.如图1-3所示,基于实施例1,该实施例的升降结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柱23上的升降槽,支撑杆19套设在升降槽内,支撑杆19上连接有齿条18,支撑柱23顶部连接有转动杆22,转动杆22上连接有与齿条18啮合的齿轮21。
42.其中,升降槽内设置有限位槽32,支撑杆19上连接有与限位槽32配合卡接的移动块。
43.在需要对支撑板16的高度进行调整时,驱动转动杆22旋转,即可使连接在转动杆22上的齿轮21转动,进而驱动支撑杆19上下移动,即可是实现对支撑板16的高度的调节。
44.本技术通过在升降槽内设置限位槽32,使支撑杆19在上下移动过程中更加的稳定。
45.实施例3
46.如图1-3所示,基于实施例1,该实施例的支撑板16上连接有用于固定被支撑物的固定结构。
47.其中,固定结构包括通过滑动结构滑动连接在支撑板16两侧的限位板17。
48.其中,滑动结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板16上的滑轨29,支撑板16上连接有滑块,支撑板16与限位板17之间通过螺栓组件固定,支撑板16上设置有多个螺孔。
49.在支撑板16与被支撑物接触之后,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移动支撑板16两侧的限位板的位置,使两个限位板17向被支撑物靠近,进而将被支撑物夹紧,在限位板17将被支撑物夹紧之后,工作人员通过螺栓组件将限位板17固定支撑板16上即可。
50.本技术通过在支撑板16上连接限位板17,即可通过限位板17将被支撑物进行夹紧固定,进而实现提高支撑稳定性的效果,同时如果被支撑物的支撑面大于该支撑装置的支撑板16的面积,则工作人员将连接在支撑板16上的限位板17拆掉即可,不仅能实现对非平面物体的稳定支撑,同时也不会影响对支撑面较大的支撑物的支撑,进一步增强了该支撑装置的功能性。
51.实施例4
52.如图1-3所示,基于实施例1,该实施例的支撑底板11上连接有便于移动该装置的移动结构。
53.其中,移动结构包括设置在支撑底板11上的螺纹孔,螺纹孔内连接有螺杆24,螺杆24上端连接有转动把手,螺杆24下端连接有行走轮25,支撑底板11底部设置有凹槽26。
54.在需要对该装置的位置进行转移时,工作人员将固定孔31内的定位螺栓12抽出,然后顺时针转动螺杆24,即可使连接在螺杆24上的行走轮25从支撑底板11的凹槽26内移
出,此时工作人员推动该装置移动即可;在将该装置移动到指定位置之后,工作人员逆时针转动螺杆24,即可使连接在螺杆24上的行走轮25移回到支撑底板11的凹槽26内,此时通过支撑底板11即可实现对该装置的稳定支撑。
55.本技术通过在支撑底板11的底部连接移动结构,即可使工作人员在对该支撑装置进行转移时,更加的轻松方便,同时在将该装置转移到指定位置之后,可以将行走轮25调整到支撑底板11的凹槽26内,进而使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的稳定。
56.实施例5
57.如图1-3所示,基于实施例1,该实施例的锁紧结构包括铰接在支撑柱23上的加强杆,加强杆由杆筒15和移动杆14组成,杆筒15内设置有螺纹,移动杆14为丝杆,移动杆14上连接固定板13,固定板13与支撑底板11之间通过螺栓组件连接。
58.在将支撑底板11调整至合适的位置之后,再通过旋转移动杆14,使连接在移动杆14上的固定板13恰好与支撑底板11接触,然后通过螺栓组件将固定板13和支撑底板11锁紧固定即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