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次结构构造柱植筋钻孔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04338发布日期:2022-09-14 09:46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次结构构造柱植筋钻孔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二次结构构造柱植筋钻孔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现在结构形式中,框架结构越来越多,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成后,涉及到的二次结构填充墙体砌筑越来越多。墙体砌筑就涉及到较多的构造柱、报框柱绑扎,绑扎前需涉及到化学植筋。
3.构造柱是指为了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多层砖混结构建筑的墙体中还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与各层圈梁相连接,形成能够抗弯抗剪的空间框架,它是防止房屋倒塌的一种有效措施。当高层建筑一次构筑物施工完成后,在构筑二次结构构造柱时,首先要在构造柱所在楼板地面位置进行植筋,然后,在构造柱所对应的上层楼板底面的位置上进行植筋,然后在上、下植筋之间构筑二次结构柱体的钢筋骨架,搭设柱体模板进行浇筑混凝土,形成二次构造柱。由于楼层高度较高,构造柱顶部距地面较高,在梁上进行植筋打孔作业时,先通过搭设脚手架,作业人员爬上脚手架后,进行梁上植筋打孔,但是移动式脚手架租赁费用较高,且采用脚手架开孔操作时需要两个工人配合施工,存在费时费力,操作不便和脚手架投入大的问题。尤其在临边或层高较高位置使用移动式脚手架进行开孔施工时,脚手对工人没有足够的防护,危险性甚至可能危害工人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二次结构构造柱植筋钻孔辅助装置,解决了进行植筋打孔作业时存在的费时费力,操作不便和脚手架投入大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二次结构构造柱植筋钻孔辅助装置,包括:底座,沿所述底座的顶部竖直设置有高度可变的拼接杆;
6.所述拼接杆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连接杆;
7.所述拼接杆上还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杆间隔设置的扶手杆;
8.所述连接杆背离所述拼接杆的一侧、所述扶手杆背离所述拼接杆的一侧均连接于立杆,所述立杆平行所述扶手杆设置。
9.进一步的,所述扶手杆背离所述拼接杆的一侧连接于所述立杆的底部。
10.进一步的,所述立杆的顶部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打孔机。
11.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垂直所述立杆设置的打孔机托盘、固定件和固定环,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立杆的顶部侧壁,被设置于贴合所述打孔机外壁设置;
12.所述固定环的两侧连接于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打孔机;
13.所述打孔机托盘设置于所述固定件下方的所述立杆上用于承托所述打孔机。
14.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和所述固定环的两侧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固定件和所述固定环通过所述螺纹孔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拼接杆包括:第一拼接杆和第二拼接杆,所述第一拼接杆的底部连接于所述底座的顶部,所述第二拼接杆从所述第一拼接杆的顶部插入所述第一拼接杆内,并通过插接杆固定所述第二拼接杆的位置。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拼接杆上开设有可供所述插接杆贯穿的孔。
1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拼接杆上沿竖直方向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可供所述插接杆贯穿的孔。
18.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多个移动轮,用于移动所述底座。
19.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本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和实施,加工成本低,可代替移动脚手架参与构造柱顶部植筋施工,且装置本身重量轻,便于携带和使用,有效节约人力资源,提高工效,省时省力。
21.使用本装置,满足了对后植筋位置的定位和钻孔作业,工人不必登高操作,安全性更高,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精度;利用了杠杆原理和平行四边形机械特性,省功省力,加快了植筋效率,有效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22.通过设置扶手杆,当高度较高时,可以下压扶手杆,使立杆伸长,增强了实用性;通过设置移动轮,方便移动使用;通过设置高度可调的拼接杆,使得高度调整范围大,适应多种层高的空间。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中:
25.10、底座
ꢀꢀꢀꢀꢀꢀꢀꢀꢀꢀꢀꢀꢀꢀ
20、拼接杆
ꢀꢀꢀꢀꢀꢀꢀꢀꢀꢀ
30、连接杆
26.40、扶手杆
ꢀꢀꢀꢀꢀꢀꢀꢀꢀꢀꢀꢀ
50、立杆
ꢀꢀꢀꢀꢀꢀꢀꢀꢀꢀꢀꢀ
60、连接组件
27.70、打孔机
ꢀꢀꢀꢀꢀꢀꢀꢀꢀꢀꢀꢀ
21、第一拼接杆
ꢀꢀꢀꢀꢀꢀ
22、第二拼接杆
28.61、打孔机托盘
ꢀꢀꢀꢀꢀꢀꢀꢀ
62、固定件
ꢀꢀꢀꢀꢀꢀꢀꢀꢀꢀ
63、固定环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种二次结构构造柱植筋钻孔辅助装置,包括:底座10、拼接杆20、连接杆30、扶手杆40和立杆50,其中沿底座10的顶部竖直设置有高度可变的拼接杆20,通过高度可调的拼接杆20使得整个装置的高度调整范围大,适应多种层高的空间;拼接杆20上从背离底座10的一侧依次设置有连接杆30和扶手杆40,其中拼接杆20远离底座10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连接杆30的一侧,拼接杆20上与连接杆30间隔设置的扶手杆40;立杆50平行拼接杆20连接于连接杆30的另一侧和扶手杆40背离拼接杆20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30和扶手杆40也平行设置。
31.具体的,在底座10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多个移动轮,便于在该节点施工完成后进行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沿底座10的底部四角均匀设置有四个万向移动轮,便于顺滑移动整个装置,省时省力,有效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32.如图1所示中,扶手杆40背离拼接杆20的一侧连接于立杆50的底部,在本实施例
中,因扶手杆40也平行连接杆30设置,为便于操作本装置,故设置扶手杆40的长度长于连接杆30,在钻孔过程中,通过下压扶手杆40,平行设置的拼接杆20与扶手杆40运动方向一致,进而使得立杆50的长度伸长,使得本装置的使用高度更广,增强了实用性。
33.如图1所示中,立杆50的顶部通过连接组件60连接打孔机。具体的,连接组件60包括垂直立杆50设置的打孔机托盘61、固定件62和固定环63,固定件62设置于立杆50的顶部侧壁,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62为适配于打孔机外壁的半圆弧结构,同样的,与之配合的固定环63为与打孔机外壁适配的半圆环状结构;施工准备前,将打孔机的外壁贴合固定件62的内壁设置,固定件62和固定环63的两侧均开设有螺纹孔,固定件62和固定环63通过螺纹孔连接,并通过螺栓拧紧,对打孔机70进行固定;同时,打孔机的底部放置在打孔机托盘61上,通过打孔机托盘61承托打孔机70,在本实施例中,打孔机托盘61垂直设置于固定件62下方的立杆50上。
34.如图1所示中,拼接杆20包括:第一拼接杆21和第二拼接杆22,第一拼接杆21的底部连接于底座10的顶部,且第一拼接杆21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二拼接杆22从第一拼接杆21的顶部插入第一拼接杆21内,并通过插接杆固定第二拼接杆22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施工环境的高度调整第二拼接杆22插入第一拼接杆21内的高度,进而使得整个装置的高度适配性更广。
35.为保证连接,第一拼接杆21上开设有可供插接杆贯穿的孔,同样,第二拼接杆22上沿竖直方向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可供插接杆贯穿的孔,该个数和间距根据现场施工需求确定;在本实施例中,插接件可以但不限于螺栓;可以想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拼接杆21和第二拼接杆22可以为方杆也可以外圆杆。
3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工作过程:
37.首先将打孔机70通过连接组件60固定在立杆50的顶部,通过连接关系将底座10、拼接杆20、连接杆30、扶手杆40和立杆50进行装配式连接。使用时,通过底座5将本装置移动至需要打孔的位置,将打孔机70抵在需要打孔的位置,向下压扶手杆40,从而使立杆50带动打孔机70升高,对所需打孔部位进行打孔,也可以根据拼接杆20来调整这个装置的适配高度,适用性更广。
38.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