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用拆模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48100发布日期:2022-05-26 01:53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用拆模工具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脱模工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实用拆模工具。


背景技术:

2.目前,在一些混凝土结构件如内外墙体构件的制作过程中,常常使用模具浇筑成混凝土构件,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脱模操作。脱模过程中常见的拆除模具为锤子,使用者使用锤子敲击模具两侧插设的定位销,使模具与构件脱离,然后再用锤子敲击模具,直至模具与构件完全脱离。
3.发明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锤子敲击模板进行脱模操作,由于模具和构件未完全脱离时,模具受到的冲击力会传递给构件,这样在脱模的过程中不仅会造成模具损坏进而减少模具的使用寿命,还会造成构件破损。因此,需要一种实用拆模工具改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减低构件发生破损的可能性,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实用拆模工具。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实用拆模工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实用拆模工具,包括:
7.杆体,所述杆体上开设有穿杆孔,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杆体之间通过穿设在穿杆孔上的辅助杆连接;
8.第一钩体,设在杆体的一端;
9.第二钩体,设在杆体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钩体与杆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一钩体与杆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待拆模具的长度较短时,使用两个实用拆模工具进行拆模,能避免因单侧受力导致构件受挤压力的一侧损坏,首先使用者可就地选取制作构件剩余的钢筋作为辅助杆,并将钢筋穿过两个间隔放置的拆模工具中,再拉动钢筋即可带动第一钩体对模具向外施加拉力,使模具的两侧同时与构件脱离,避免构件因一侧脱离而另一侧挤压构件造成构件的受力侧破损。模具和构件初步脱离后,再使用实用拆模工具的第二钩体插入模具和构件之间的缝隙,再对杆体施加作用力,使第二钩体撬动模具并使模具进一步与构件脱离。当待拆模具的长度较长时,对构件产生挤压力的部分在靠近模板的中间位置,而此处的接触面积较大,不会发生模具的边角棱边对构件挤压的情况,使构件不易损坏,只需使用单个使用拆模工具进行拆模操作即可。使用该使用拆模工具不用敲击模具,因此能减少模具和构件收到的冲击力,从而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还能降低构件发生破损的可能性。
11.可选的,所述杆体为伸缩杆并通过沿径向穿设在杆体上的限位销子定位。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杆体为伸缩杆的设置能让使用者在撬动模具时费力时,只需将伸缩杆伸长后用限位销子定位即可增加力臂,使实用拆模工具使用起来更方便省
力。
13.可选的,所述杆体上靠近第一钩体的一端设有防滑垫块,所述防滑垫块的表面上设有用于柔性垫片。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垫块能增加杆体端部与构件或模具的表面的摩擦力,进而使第一钩体在撬动模具上插设的定位销时不易发生滑动。
15.可选的,所述杆体上靠近第二钩体的位置设有防滑套。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套的设置能便于使用者握持,避免使用者在进行脱模操作时握住杆体发力时发生滑动。
17.可选的,所述第一钩体上设有用于放置模具上插设的定位销的凹槽。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凹槽的设置能增加第一钩体与定位销的接触面积,避免定位销与第一钩体表面发生过多摩擦,降低了定位销被损坏的可能性,进而增加模具的使用寿命。
19.可选的,所述第一钩体的表面上设有耐磨层。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耐磨层的设置使第一钩体在使用过程中不易被损坏,进而增加第一钩体的使用寿命。
21.可选的,所述第二钩体的表面上设有用于保护模具表面和用模具制作的构件表面的防护套。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套能避免第二钩体与构件和模具的表面直接接触,防护套作为中间的隔离物,能起到传递作用力和防止构件和模具的表面被第二钩体损坏的作用。
23.可选的,所述第一钩体和第二钩体的弯折朝向相反。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在将第二钩体插入到构件和模具之间的缝隙中后,在撬动模具使模具与构件之间脱离时第一钩体和第二钩体的弯折朝向相反,使用者在推动杆体使第二钩体撬动模具时,第一钩体朝向远离使用者的方向,避免发生因使用者脱手而导致第一钩体对使用者伤害的情况。
25.可选的,所述第二钩体与杆体通过螺栓转动连接,且所述杆体上靠近第二钩体的位置设有限位块。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将第二钩体转动到合适的角度后用螺栓拧紧,便于使用者调整第二钩体与杆体轴线之间的夹角,使第二钩体的偏移量适应模具与构件之间不同的缝隙宽度,限位块能在第二钩体转动到与杆体轴线之间最小的角度时对第二钩体进行限位,限位块还能为螺栓松动后的第二钩体进行限位。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8.1.使用两个实用拆模工具进行拆模,能避免因单侧受力导致构件受挤压力的一侧损坏。使用该使用拆模工具不用敲击模具,因此能减少模具和构件收到的冲击力,从而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还能降低构件发生破损的可能性;
29.2.杆体为伸缩杆的设置能让使用者在撬动模具时费力时,只需将伸缩杆伸长后用限位销子定位即可增加力臂,使实用拆模工具使用起来更方便省力。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公开的一种实用拆模工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公开的一种实用拆模工具用辅助杆连接后的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3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公开的一种实用拆模工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金属管和第一钩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34.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3中公开的一种实用拆模工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5.图6是为了展示本技术实施例3中耐磨层而对第一钩体采用的剖视图。
36.图7是为了展示本技术实施例3中防护套而对第二钩体采用的剖视图。
37.附图标记说明:
38.1、杆体;100、穿杆孔;101、金属管;102、金属杆;103、滑槽;104、滑条;105、限位销子;106、通孔;11、防滑垫块;12、柔性垫片;13、防滑套;14、限位块;2、第一钩体;200、凹槽;21、耐磨层;3、第二钩体;31、防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39.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0.实施例1:
4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实用拆模工具,参照图1和图2,该拆模工具包括杆体1、第一钩体2和第二钩体3。其中,杆体1可采用金属圆杆制成,杆体1上远离第一钩体2的位置沿径向开设有穿杆孔100,两个沿模具长度方向间隔放置的杆体1之间通过穿设在穿杆孔100上的辅助杆连接,辅助杆可以是钢管或钢筋。第一钩体2设置在杆体1的一端,用于钩住模具侧面插设的定位销,并在施加外力的作用下使模具与构件脱离,第二钩体3设置在杆体1的另一端,且第二钩体3与杆体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一钩体2与杆体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钩体2与杆体1轴线之间的夹角为90度,而第二钩体3与杆体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度,第二构件3用于插入构件和模具之间的缝隙中,用于使模具和构件进一步脱离,杆体1、第一钩体2和第二钩体3可以是由同一根金属杆弯折加工成型。
42.该实用拆模工具有两种使用场景,当实用拆模工具被单独使用并用于拆模时,首先,使用者将第一钩体2钩住上模具侧面插设的定位销,然后第一钩体2和杆体1的连接处抵住下模具的上侧面,此时,使用者在杆体1上远离第一钩体2的位置施加向下的压力或向远离模具的方向的拉力,使第一钩体2带动定位销和模具向构件远离,并最终慢慢与构件脱离,最后使用第二钩体3插入模具和构件之间的缝隙,然后在远离杆体1上远离第二钩体3的位置对杆体1施加作用力,利用杠杆原理使模具和构件进一步脱离,最终完成脱模工作。
43.当构件的质量要求更高时,需要在模具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同时施加脱模的作用力,此时可使用辅助杆,将两个实用拆模工具放置在待拆模具的两侧,使第一钩体2钩在模具侧面插设的定位销上,然后将辅助杆如钢筋或钢管穿过两个杆体1上的穿杆孔100,然后使用者从辅助杆的中间向外拉动或向下压辅助杆,使辅助杆带动第一钩体2带动定位销和模具向远离构件的方向移动,进而使模具与构件脱离。然后,再使用杆体1和第二钩体3插入构件和模具之间的缝隙并撬动模具,使模具与构件进一步脱离,直至完成脱模。
44.实施例2:
45.参照图3和图4,在本技术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与实施例1中的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杆体1位伸缩杆,具体的,杆体1由一根金属管101和一根与金属管101滑动连接的金属杆102组成,第一钩体2可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金属管101的端部,第二钩体3可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金属杆102端部。其中,金属管101的内壁上沿周向开设有多个与金属管101的轴线方向平行的滑槽103,对应的,金属杆102侧面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与滑槽103配合的滑条104,本技术实施例中,金属杆102上有一半的长度用于设置滑条104,滑条104与金属杆102之间可以是一体成型。且金属管101和金属杆102上沿径向还开设有多个用于插设限位销子105的通孔106,当金属杆102从金属管101中被拉出后,通过限位销子105限制金属杆102的移动,使整个杆体1的长度变长。反之,则使整个杆体1的长度缩短。当杆体1伸长后,由于力臂变长,所以使用者使用该拆模工具时会更省力。
46.为避免该实用拆模工具被使用时发生滑动,便于使用者使用,在杆体1上靠近第一钩体2的一端设置有防滑垫块11,防滑垫块11可采用表面均布有防滑纹理的金属板制成,防滑垫块11与杆体1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另外,为了防止防滑垫块11的表面将模具的表面或构件表面损坏,在防滑垫块11的表面上设置有柔性垫片12,柔性垫片12可以是橡胶片,柔性垫片12可采用粘接的方式与防滑垫块11的表面固定连接。
47.实施例3:
48.参照图5,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为避免使用者握持杆体1时发生滑动,影响拆模工作,在杆体1上靠近第二钩体3的位置套设有防滑套13,防滑套13可采用橡胶筒套设并粘接在杆体1上,以供使用者握持。
49.为使第一钩体2与定位销抵接处不易发生滑移,在第一钩体2上与定位销接触的表面上开设有多个凹槽200,凹槽200沿宽度方向开设且第一钩体2上位于凹槽200内的表面为弧面,能增大模具上插设的定位销与第一钩体2的接触面积,避免定位销与第一钩体2发生相对滑移,从而影响拆模。
50.参照图6,进一步的,由于第一钩体2经常与定位销接触并有相互摩擦的趋势,为使第一钩体2更耐用,不易被磨损,在第一钩体2的表面上设置有耐磨层21,耐磨层21可采用耐磨性镀层,即在第一钩体2的表面电镀上一层耐磨金属,本技术实施例中,耐磨层21可以是铬镀层。
51.参照图7,为保护构件和模具表面被第二钩体3破坏,在本技术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二钩体3的表面上套设一层防护套31,防护套31可以是橡胶套,防护套31与第二钩体3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粘接,防护套31能在拆模过程中发生弹性形变,避免第二钩体3直接与构件和模具抵接,第二钩体3施加的作用力通过防护套31的缓冲后向构件和模具传递,避免直接将作用力施加在构件和模具上,从而起到保护模具的作用。
52.另外,为使第二钩体3插入模具和构件之间的缝隙后使用者推杆体1发力时更安全,使第一钩体2的朝向与使用者所在的方向相反,以免使用者脱手导致第一钩体2损伤使用者,故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将第一钩体2和第二钩体3的弯折朝向设置成相反的方向,使实用拆模工具的使用安全性更高。
53.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实用拆模工具,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第二钩体3与杆体1通过螺栓转动连接,且杆体1上靠近第二钩体3的位置设有限位块14,限位块14与杆体1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当需要根据模具和构件之间的缝隙大小调整第二钩体3
与杆体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大小时,以使第二钩体3能更好的用于撬动模具使模具与构件脱离,避免发生因杆体1上远离第二钩体3的部分碰到构件并施加作用力而造成构件损坏的情况。
5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