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叠合板及其板端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99676发布日期:2022-07-01 21:24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新型叠合板及其板端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叠合板及其板端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在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叠合板是应用最广泛的水平构件,叠合板端部伸出钢筋(胡子筋)锚固于后浇段内,以保证相邻叠合板与支座之间的可靠连接,使结构的整体性能等同或接近于现浇结构。
3.上述构造传力可靠,但施工效率低。叠合楼板伸出钢筋需要考虑与支座钢筋的避让,设计工作量大;构件吊装时叠合楼板的伸出钢筋与梁、柱、墙钢的钢筋非常容易出现干涉碰撞,甚至需要迂回穿插才能完成,现场甚至可能出现将叠合板伸出钢筋敲弯后再吊装的现象,极大的影响了建筑安全质量和施工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叠合板及其板端连接结构。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提供一种新型叠合板,包括预制钢筋混凝土底板,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底板的板端预埋若干钢绞线,每一所述钢绞线的一端均锚固于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底板内,另一端伸出预制混凝土底板的侧面。
7.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叠合板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底板的顶部还预埋有若干马凳筋,所述马凳筋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底板的钢筋网,另一端伸出预制混凝土底板的顶部。
8.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叠合板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底板为普通叠合板底板、桁架钢筋混凝叠合板底板、带肋叠合板底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底板、混凝土空心叠合板预制底板中的任意一种。
9.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叠合板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钢绞线为预应力钢绞线、钢套索、钢丝绳中的任意一种。
10.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叠合板板端连接结构,包括上述任一所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新型叠合板,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底板的钢绞线伸入板端支座内锚固。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叠合板及其板端连接结构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叠合板上设计钢绞线替代传统的“胡子筋”,一方面不改变原有的受力形式,同时也避免了施工吊装时,预制钢筋混凝土底板伸出钢筋与梁面层钢筋干涉的问题;施工吊装时也可利用钢绞线的柔性特征,灵活处理钢筋干涉问题,提高了叠合板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叠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叠合板板端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17.实施例一
1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叠合板1,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包括预制钢筋混凝土底板101,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底板101的板端预埋若干钢绞线102,每一所述钢绞线102的一端均锚固于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底板101内,另一端伸出预制混凝土底板的侧面,锚固方式采用与底板内的钢筋网1010绑扎、焊接或直接锚固于混凝土内,钢绞线的数量可根据叠合板的受力情况计算确定。本实施例通过在所述叠合板上设计钢绞线替代传统的“胡子筋”,一方面不改变原有的受力形式,同时也避免了施工吊装时,预制钢筋混凝土底板伸出钢筋与梁面层钢筋干涉的问题;施工吊装时也可利用钢绞线的柔性特征,灵活处理钢筋干涉问题,提高了叠合板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
19.优选的,本实施例的钢绞线102可为普通的钢绞线也可以为预应力钢绞线。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钢绞线还可以为钢套索或者钢丝绳等柔韧性能好,具有较高的弯折性,抗拉强度、抗疲劳强度和抗冲击韧性的装置。
20.具体的,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底板101为普通叠合板底板、桁架钢筋混凝叠合板底板、带肋叠合板底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底板、混凝土空心叠合板预制底板中的任意一种,也可以是:为增强叠合面抗剪强度而采取措施的预制底板、为增强预制底板强度而采取措施的预制底板、为增强预制底板高度而采取措施的预制底板。
21.优选的,本实施例在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底板101的顶部还预埋有若干马凳筋
103,所述马凳筋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底板的钢筋网,另一端伸出预制混凝土底板的顶部。所述马凳筋主要起固定支撑现浇层钢筋的作用,也起到增强预制钢筋混凝土底板与现浇混凝土层结合面的抗剪强度,同时马凳筋在叠合板底板吊装时可起到吊具的作用。
22.实施例二
23.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叠合板板端连接结构,如说明书附图2所示,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底板101的钢绞线102伸入板端支座2内锚固,具体锚固方式可为直线锚固、弯折锚固、机械锚固等。
24.具体实施时:在工厂预制好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底板,底板的顶部与现浇混凝土的表面需要拉毛处理,使其形成粗糙面,能更好的与现浇混凝土相结合;现场拼装时,将叠合板吊置于预设位置,调整钢绞线的位置,保证叠合板能顺利下落,将叠合板与板端支座连接好后,铺设面层钢筋,现浇混凝土。
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叠合板,包括预制钢筋混凝土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底板的板端预埋若干钢绞线,每一所述钢绞线的一端均锚固于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底板内,另一端伸出预制混凝土底板的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底板的顶部还预埋有若干马凳筋,所述马凳筋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底板的钢筋网,另一端伸出预制混凝土底板的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底板为普通叠合板底板、桁架钢筋混凝叠合板底板、带肋叠合板底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底板、混凝土空心叠合板预制底板中的任意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绞线为预应力钢绞线、钢套索、钢丝绳中的任意一种。5.一种叠合板板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新型叠合板,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底板的钢绞线伸入板端支座内锚固。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叠合板及其板端连接结构,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底板的板端预埋若干钢绞线,每一所述钢绞线的一端均锚固于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底板内,另一端伸出预制混凝土底板的侧面。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叠合板上设计钢绞线替代传统的“胡子筋”,一方面不改变原有的受力形式,同时也避免了施工吊装时,预制钢筋混凝土底板伸出钢筋与梁面层钢筋干涉的问题;施工吊装时也可利用钢绞线的柔性特征,灵活处理钢筋干涉问题,提高了叠合板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质量与施工效率。质量与施工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凤武 刘捷超 廖超 黎骐玮 侯智勇 禹曼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24
技术公布日:2022/6/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