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建施工用放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13846发布日期:2022-06-25 02:40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土建施工用放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放线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土建施工用放线装置。


背景技术:

2.施工放线是指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建设单位在建设工程场地平整完毕,依据设计图纸进行的施工图定位,建筑物定位桩设定后,由施工单位的专业测量人员、施工现场负责人及监理共同对基础工程进行放线及测量复核,在放线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测量,比较大的工程还需要专业的测量人员,而比较小的工程,施工员就可以进行放线,放线需要用到绳索,一般情况下,都是将绳索固定在指定位置,现有收纳绳索的装置仅仅而一个绕线轮而已。
3.cn202021350071.1公开了一种土建测量放线装置,能够将放线装置固定,以提高放线的精准度,而且可以通过电机实现自动放线,但是该装置没有固定底座的结构,容易移动,导致绳索容易因为各种原因而移动位置,比如被人在行走的时候勾住,并带走,还有,在收线的时候,有的绳索可能会被某个东西挂住,比如杂草、树枝,这样容易使绳索绷紧,甚至有可能断裂,使绳索损坏,不方便再次使用,还有绳索在收线的时候,很容易会大量堆积到一起,导致收起来的绳索十分不美观,加上绳索过长,堆积的绳索容易和支架之间产生摩擦,影响到绳索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土建施工用放线装置。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土建施工用放线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若干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活动连接有放线轴,所述放线轴的一端设置有摇杆,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滚轮,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若干个转动管,所述转动管穿过底座,其中一个所述转动管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中间,且该所述转动管顶部设置有手轮,底部设置有主动轮,其它所述转动管的顶部底部设置有从动轮,且中间固定连接有伸缩杆组件,所述伸缩杆组件的底部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啮合设置,所述放线轴的设置有固定轴和缓冲轴,所述固定轴和固定板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中由上至下设置有缓冲弹簧和缓冲块,所述缓冲块和缓冲轴转动连接,所述缓冲轴和放线轴之间设置有理线组件。
6.优选的是,所述理线组件包括理线环、螺杆、移动块、主齿轮和减速齿轮,所述螺杆的两端和固定板转动连接,且一端和减速齿轮连接,所述主齿轮和放线轴连接,所述主齿轮和减速齿轮啮合设置,所述移动块和螺杆螺纹连接,所述螺杆的下方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两端和固定板连接,且和移动块滑动连接,所述理线环顶端和移动块连接。通过理线组件可以在收线的时候,保证放线轴上的线厚度均匀,且保持整齐。
7.在进一步中优选的是,所述伸缩杆组件包括一个内杆、第一外管和第二外管,所述螺旋叶片设置在内杆的底端,所述内杆设置在第一外管的内部,所述第一外管设置在第二
外管的内部,所述第二外管顶端和固定板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底端和转动管连接,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和固定板螺纹连接,且和内杆顶端螺纹连接,所述内杆、第一外管和第二外管的直径由上到下依次减小,所述内杆、第一外管和第二外管外侧均设置有限位槽,三个所述限位槽对应设置。伸缩杆组件可以延长,使得底座的固定效果更好,也可以固定,使其不会影响到底座的移动。
8.在进一步中优选的是,所述内杆底端设置为锥形,所述螺旋叶片的直径由上到下依次减小。锥形的内杆和螺旋叶片能够更加容易的插入底面。
9.在进一步中优选的是,所述手轮的外侧设置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通过转轴和手轮连接,所述转动块的表面设置有防滑层。在转动手轮的时候,如果不需要太大的力,使用转动块可以更加轻松和方便。
10.在进一步中优选的是,所述底座远离放线轴的一侧设置有把手。把手便于推动底座移动。
11.在进一步中优选的是,所述理线环内侧设置有滑轮。滚轮可以避免绳索和理线环摩擦,导致绳索损坏。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第一,通过手轮、转动管、主动轮和从动轮,可以使伸缩杆组件旋转,进而带动伸缩杆组件上的螺旋叶片钻入地面,当螺旋叶片进入底面之后,就很难直接拔出来,保证底座在固定之后不会轻易的移动,并且螺旋叶片可以使内杆更容易插入地面,伸缩杆组件可以节省空间,已便于插入更深的底面;
14.第二,在收线时如果绳索绷紧,会带动着缓冲轴移动,使缓冲弹簧压缩,进而避免绳索因为绷紧而断开,导致绳索在在收线时出现问题;
15.第三,通过理线组件,使绳索在收线时均匀缠绕在放线轴上,使放线轴上的线变得整齐。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仰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移动块和理线环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伸缩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图1中a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21.图中:1、底座;2、固定板;3、放线轴;4、摇杆;5、滚轮;6、转动管;7、手轮;8、主动轮;9、从动轮;10、螺旋叶片;11、固定轴;12、缓冲轴;13、缓冲槽;14、缓冲弹簧;15、缓冲块;16、理线环;17、螺杆;18、移动块;19、主齿轮;20、减速齿轮;21、导向杆;22、内杆;23、第一外管;24、第二外管;25、固定螺栓;26、限位槽;27、转动块;28、把手;29、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实施例1:
24.请参阅图1-5,一种土建施工用放线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上若干固定板2,固定板2上活动连接有放线轴3,放线轴3的一端设置有摇杆4,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滚轮5,底座1上设置有若干个转动管6,转动管6穿过底座1,其中一个转动管6设置在底座1的中间,且该转动管6顶部设置有手轮7,底部设置有主动轮8,其它转动管6的顶部底部设置有从动轮9,且中间固定连接有伸缩杆组件,伸缩杆组件的底部设置有螺旋叶片10,主动轮8和从动轮9啮合设置,放线轴3的设置有固定轴11和缓冲轴12,固定轴11和固定板2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固定板2上设置有缓冲槽13,缓冲槽13,缓冲槽13中由上至下设置有缓冲弹簧14和缓冲块15,缓冲块15和缓冲轴12转动连接,缓冲轴12和放线轴3之间设置有理线组件。
25.在本实施例中,理线组件包括理线环16、螺杆17、移动块18、主齿轮19和减速齿轮20,螺杆17的两端和固定板2转动连接,且一端和减速齿轮20连接,主齿轮19和放线轴3连接,主齿轮19和减速齿轮20啮合设置,移动块18和螺杆17螺纹连接,螺杆17的下方设置有导向杆21,导向杆21两端和固定板2连接,且和移动块18滑动连接,所理线环16顶端和移动块18连接,理线环16内侧设置有滑轮29。放线轴3转动的时候,会通过主齿轮19和减速齿轮20带动螺杆17转动,但是由于主齿轮19的齿数远小于减速齿轮20的齿数,主齿轮19转动数圈,减速齿轮20才转动一圈,这样,螺杆17转速就会很慢,螺杆17则是会带动着移动块18在导向杆21上缓慢滑动,通过理线环16,会使放线轴3上的线在缠绕的过程中,一点一点的向放线轴3的一端移动,使放线轴3上的线变得较为整齐,并且厚度均匀。
26.在本实施例中,伸缩杆组件包括一个内杆22、第一外管23和第二外管24,螺旋叶片10设置在内杆22的底端,内杆22设置在第一外管23的内部,第一外管23设置在第二外管24的内部,第二外管24顶端和固定板2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底端和转动管6连接,固定板2上设置有固定螺栓25,固定螺栓25和固定板2螺纹连接,且和内杆22顶端螺纹连接,内杆22、第一外管23和第二外管24的直径由上到下依次减小,内杆22、第一外管23和第二外管24外侧均设置有限位槽26,三个限位槽26对应设置,内杆22底端设置为锥形,螺旋叶片10的直径由上到下依次减小。在转动管6转动的时候,会带动着伸缩杆组件转动,由于限位槽26的存在,内杆22、第一外管23和第二外管24会同步转动,但是由于固定板2上的固定螺栓25,内杆22会向下移动,使内杆22插入地面,进而使内杆22借助螺旋叶片10轻松的插入地面,在收回内杆22的时候,内杆22也会在没有完全脱离地面的时候,顶端和固定螺栓25接触,并和固定螺栓25连接到一起,内杆22顶端有螺纹孔,螺纹孔顶端优选为漏斗状,以便于固定螺栓25插入,第二外管24、第一外管23及内杆22顶部比底部稍大,可以避免内杆22、第一外管23和第二外管24在没有限制的情况下直接分离。
27.在本实施例中,手轮7的外侧设置有转动块27,转动块27通过转轴和手轮7连接,转动块27的表面设置有防滑层。通过转动转动块27,可以带动手轮7转动,使手轮7在不需要太大的力气转动的时候,能够更加轻松。
28.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远离放线轴3的一侧设置有把手28。通过把手28可以推动底座1移动。
29.实施例2:
30.请参阅图1-5,在使用时,放线人员通过把手28推动者底座1到施工现场,滚轮5使
底座1可以使用施工现场复杂的环境,然后在底座1到达指定位置的时候,转动手轮7,如果底面比较松软,可以选择通过转动块27转动手轮7,这样更加快速,手轮7会带动着转动管6转动,进而带动主动轮8转动,然后带动从动轮9转动,最终带动着第二外管24转动,第二外管24内部的第一外管23和内杆22会因为限位槽26的存在同时转动,最终会使内杆22与固定螺栓25分离,然后内杆22的锥形底部会插入底面,螺旋叶片10的底端也会插入底面,继续转动手轮7,内杆22会继续转动,最终使螺旋叶片10完全进入底面,并且逐渐的向地下钻去,内杆22也会向下钻去,当内杆22的顶端移动到第一外管23的底端的时候,由于内杆22和第一外管23都是上大下小的结构,内杆22顶端比第一外管23稍大,所以不会和第一外管23分离,这样,内杆22会带动着第一外管23下降,最终,直到第一外管23被第二外管24直径稍小的一端固定住,这样,内杆22的底端会足够深,将底座1牢牢的固定住,同时,螺旋叶片10会使内杆22不会轻易的被拔出来,然后放线人员就可以放线了,放线的时候,先将线穿过理线环16,然后从缓冲轴12下方绕过缓冲轴12,或者在缓冲轴12上缠绕几圈也可以,最后从固定轴11上方绕过后,就可以直接将长线抽出来即可,然后将长线固定,
31.实施例3:
32.请参阅图1-5,在收线的时候,先将长线从固定长线的地方解开,然后转动摇杆4,摇杆4转动的时候,会带动放线轴3转动,将长线缠绕起来,这时,由于主齿轮19和减速齿轮20的存在,螺杆17也会缓慢的转动,主齿轮19较小,减速齿轮20较大,往往摇杆4转动数圈,螺杆17才转动一圈,转动螺杆17会带动移动块18和理线环16从导向杆21上缓慢移动,这时,因为移动的理线环16的存在,长线虽然会在放线轴3上的一个位置缠绕很多圈,但是不会一直在一个地方缠绕下去,而是缠绕在不同的位置,使放线轴3上的长线厚度会比较均匀,更加整齐,直到移动块18移动到螺杆17的一端,长线全部收回,然后,收起内杆22,收起内杆22的时候,转动手轮7,如果比较费力,直接转动手轮7,如果,土地比较松软,转动的时候不费力,通过转动块27转动手轮7会更加轻松,转动手轮7的时候,会通过转动管6带动主动轮8转动,进而带动从动轮9以及和从动轮9连接的转动管6,最终使内杆22、第一外管23和第二外管24转动,使内杆22上升,最终内杆22带动着第一外管23上升,直到内杆22接触固定螺栓25,这时,内杆22还未脱离土地,在上升的过程中,会和固定螺栓25连接,进而使内杆22固定,然后由放线人员推走即可,滑轮29使得绳索通过理线环16的时候,不会因为摩擦产生太大的磨损,在收线的时候,如果绳索被绊住,进而绷紧的话,绳索受到的力会将缓冲轴12抬起来,进而通过缓冲块15压缩缓冲弹簧14,使紧绷的绳索变得不是那么紧绷,避免在放线人员没有注意到的情况下,导致绳索被崩断。
3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