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自行式灌浆台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76767发布日期:2022-11-15 17:48阅读:30来源:国知局
液压自行式灌浆台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液压自行式灌浆台车。


背景技术:

2.灌浆是将某些固化材料,如水泥、石灰或其他化学材料灌入基础下一定范围内的地基岩土中,以填塞岩土中的裂缝和孔隙,防止地基渗漏,提高岩土整体性、强度和刚度,在闸、坝、堤等挡水建筑物中,常用灌浆法构筑地基防渗帷幕,是水工建筑物的主要地基处理措施,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用到水泥浆,通常情况下,还需要将水泥浆灌注到指定位置,并且对灌注的水泥浆的水胶比、灌浆密实度以及灌浆压力均有较为严格的要求,以保证建筑质量的可靠性,目前的制浆过程普遍是在搅拌制浆机中完成的,其中灌浆台车成为建筑施工的重要工具之一。
3.经检索,中国专利号cn201920001195.x公开了一种穿行式灌浆台车,该实用新型虽然能够有效解决了tbm掘进物料运输与灌浆无法同时进行的问题,但不方便工作人员对搅拌桶进行清洁,降低工作人员清洁效率;此外现有的液压自行式灌浆台车无法在柔软地面上工作时保持稳定,容易导致搅拌不均匀,降低水泥浆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液压自行式灌浆台车。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液压自行式灌浆台车,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端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部活动连接有混合机构,所述底座底端开设有四组回收槽,四组所述回收槽两两关于底座中心轴对称,所述回收槽内部活动连接有稳定机构。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底座左端内部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双向电机,所述底座两端左侧分别开设有转槽,所述双向电机两端分别贯穿底座两端活动连接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通过双向电机活动连接在转槽内部,所述底座底端靠近前侧中心处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上端内壁活动有万向轮。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混合机构包括搅拌桶,所述搅拌桶上端左侧镶嵌有电动轴,所述搅拌桶上端通过电动轴活动链接有转盖,所述搅拌桶底端内部镶嵌有驱动电机。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驱动电机上端外表面贯穿搅拌桶底端内壁中心处活动套接有搅拌叶,所述搅拌桶底端中心处开设有卡合槽,所述搅拌桶底端中心处通过卡合槽活动连接有电动伸缩杆一,所述电动伸缩杆一两端上侧分别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右端内壁中心处镶嵌有电动伸缩杆二,所述电动伸缩杆二左端固定连接有卡合块。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稳定机构包括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伸缩杆底端内部镶嵌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底端贯穿于液压伸缩杆底端,所述伺服电机底端
外表面固定套接有连接螺纹柱。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连接螺纹柱外部活动套接有稳定板,所述稳定板上端中心处开设有螺纹槽,所述稳定板底端靠近两侧分别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部右侧活动连接有电转轴,所述电转轴外部活动套接有固定钉。
1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3.1、工作人员将材料以及水倒入搅拌桶中,转盖在电动轴的带动下关闭,通过设置的转盖,能够防止材料在搅拌过程中发生飞溅,提高材料利用率,搅拌叶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对材料进行搅拌,当需要对搅拌桶进行清洁时,电动伸缩杆一通电伸长,搅拌桶在电动伸缩杆一的带动下移出收纳槽,卡合块在电动伸缩杆二的带动下离开卡合槽并进入滑槽中,工作人员可将搅拌桶取下,并对其以及底座进行清洁,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对搅拌桶进行拆卸,降低工作人员清洁难度,提高工作人员清洁效率。
14.2、灌浆台车工作时,液压伸缩杆伸长,稳定板在液压伸缩杆的带动下紧贴地面,通过设置的稳定板,能够大幅提高灌浆台车在搅拌混合时的稳定性,当灌浆台车移动至柔软地面上时,电转轴通电启动,固定钉在电转轴的带动下离开转动槽中,同时稳定板在液压伸缩杆的带动下下降,固定钉进入柔软地面中对灌浆台车进行稳定,能够提高灌浆台车在柔软地面上的抓地性,使其在柔软地面上工作时保持稳定,提高水泥浆的搅拌质量。
15.综上所述,该装置能够解决现有的问题。
附图说明
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液压自行式灌浆台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液压自行式灌浆台车的底座的剖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液压自行式灌浆台车的混合机构的剖视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液压自行式灌浆台车的稳定机构的剖视图。
21.图中:1、底座;2、搅拌桶;3、转槽;4、驱动轮;5、万向轮;6、混合机构;7、双向电机;8、固定槽;9、电动伸缩杆一;10、收纳槽;11、液压伸缩杆;12、回收槽;13、活动槽;14、稳定机构;15、电动轴;16、转盖;17、搅拌叶;18、驱动电机;19、卡合槽;20、卡合块;21、滑槽;22、电动伸缩杆二;23、伺服电机;24、螺纹槽;25、连接螺纹柱;26、稳定板;27、电转轴;28、固定钉;29、转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实施例1
25.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液压自行式灌浆台车,包括底座1,底座1上端开设有收纳槽10,收纳槽10内部活动连接有混合机构6,底座1底端开设有四组回收槽12,四组回收槽12两两关于底座1中心轴对称,回收槽12内部活动连接有稳定机构14,底座1左端内部开设有固定槽8,固定槽8内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双向电机7,底座1两端左侧分别开设有转槽3,双向电机7两端分别贯穿底座1两端活动连接有驱动轮4,驱动轮4通过双向电机7活动连接在转槽3内部,底座1底端靠近前侧中心处开设有活动槽13,活动槽13上端内壁活动有万向轮5。
26.请参阅图3,混合机构6包括搅拌桶2,搅拌桶2上端左侧镶嵌有电动轴15,搅拌桶2上端通过电动轴15活动链接有转盖16,搅拌桶2底端内部镶嵌有驱动电机18,驱动电机18上端外表面贯穿搅拌桶2底端内壁中心处活动套接有搅拌叶17,搅拌桶2底端中心处开设有卡合槽19,搅拌桶2底端中心处通过卡合槽19活动连接有电动伸缩杆一9,电动伸缩杆一9两端上侧分别开设有滑槽21,滑槽21右端内壁中心处镶嵌有电动伸缩杆二22,电动伸缩杆二22左端固定连接有卡合块20,通过设置的转盖16,能够防止材料在搅拌过程中发生飞溅,提高材料利用率。
27.具体的,双向电机7通电工作,两组驱动轮4在双向电机7的带动下转动,底座1在驱动轮4以及万向轮5的带动下移动至指定位置后停止,电动轴15通电启动,转盖16在电动轴15的带动下打开,工作人员将材料以及水倒入搅拌桶2中,转盖16在电动轴15的带动下关闭,驱动电机18通电,搅拌叶17在驱动电机18的带动下对材料进行搅拌,当需要对搅拌桶2进行清洁时,电动伸缩杆一9通电伸长,搅拌桶2在电动伸缩杆一9的带动下移出收纳槽10,同时电动伸缩杆二22通电启动,卡合块20在电动伸缩杆二22的带动下离开卡合槽19并进入滑槽21中,工作人员可将搅拌桶2取下,并对其以及底座1进行清洁,降低工作人员清洁难度,提高工作人员清洁效率。
28.实施例2
29.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液压自行式灌浆台车,包括底座1,底座1上端开设有收纳槽10,收纳槽10内部活动连接有混合机构6,底座1底端开设有四组回收槽12,四组回收槽12两两关于底座1中心轴对称,回收槽12内部活动连接有稳定机构14,底座1左端内部开设有固定槽8,固定槽8内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双向电机7,底座1两端左侧分别开设有转槽3,双向电机7两端分别贯穿底座1两端活动连接有驱动轮4,驱动轮4通过双向电机7活动连接在转槽3内部,底座1底端靠近前侧中心处开设有活动槽13,活动槽13上端内壁活动有万向轮5。
30.请参阅图4,稳定机构14包括液压伸缩杆11,液压伸缩杆11底端内部镶嵌有伺服电机23,伺服电机23底端贯穿于液压伸缩杆11底端,伺服电机23底端外表面固定套接有连接螺纹柱25,连接螺纹柱25外部活动套接有稳定板26,稳定板26上端中心处开设有螺纹槽24,稳定板26底端靠近两侧分别开设有转动槽29,转动槽29内部右侧活动连接有电转轴27,电转轴27外部活动套接有固定钉28,其中,灌浆台车在工作时稳定板26在液压伸缩杆11的带动下紧贴地面降低灌浆台车工作时的震动频率,能够大幅提高灌浆台车在搅拌混合时的稳定性。
31.具体的,当搅拌叶17在驱动电机18的带动下对材料进行搅拌混合时,液压伸缩杆
11伸长,稳定板26在液压伸缩杆11的带动下离开回收槽12,稳定板26紧贴地面时,液压伸缩杆11停止伸长,能够大幅提高灌浆台车在搅拌混合时的稳定性,当灌浆台车移动至柔软地面上时,电转轴27通电启动,固定钉23在电转轴27的带动下离开转动槽29中,同时稳定板26在液压伸缩杆11的带动下下降,固定钉23进入柔软地面中对灌浆台车进行稳定,能够提高灌浆台车在柔软地面上的抓地性,使其在柔软地面上工作时保持稳定,提高水泥浆的搅拌质量。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