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子微压充浆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574208发布日期:2022-04-09 05:14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子微压充浆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石子微压充浆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2.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迎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快速发展的装配式建筑与相关施工质量的检验验收的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现场完成节点的拼装步骤:节点钢筋绑扎—封堵模板—浇筑混凝土。
3.但是,在施工管理中发现,预制墙间竖向接缝构造、预制墙在转角处竖向接缝构造、预制墙在有翼墙处的竖向接缝构造,该部位极易出现混凝土不密实现象,蜂窝、孔隙出现较多,甚至出现较大空洞,俗称“狗洞”,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质量安全,同时,由于外墙混凝土结构不密实,后期也较容易出现外墙渗漏现象。
4.现浇混凝土结构中,虽然有规范的处理步骤,但是具体实施时依然存在问题:在空洞处“浇筑比原混凝土强度高一级标号的膨胀抗渗混凝土”,因为修补加固需要混凝土量很少,混凝土搅拌站不可能配送,无法实现;
5.完全规范的修补混凝土标准,修补加固,支设完模板,往往仅留设一个比较小的进浆口,完全由混凝土自身的流动性,充盈空洞部位。这就会导致密实度不够,空洞的充盈系数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石子微压充浆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石子微压充浆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第一步:凿除不密实混凝土,清洗干净断面,并修整钢筋;
10.第二步:绑扎铁丝网布,填塞粗骨料石子,并使其均匀分部,粗骨料石子投放量约占空洞体积的50%-60%;
11.第三步:封堵加固模板,留置进浆口与补料斗;
12.第四步:拌制灌浆料拌合物,用注浆机从进浆口缓慢注入浆料,直至浆料充满空洞空间,并充满补料斗;
13.第五步:撤下注浆管,封堵进浆口;
14.第六步:24小时后,待灌浆料凝固后,撤下补料斗,拆模养护。
15.进一步地,用于步骤一中,在修整钢筋的同时,对原有的箍筋进行同步修整,保证两两箍筋的间距相同,且排列在同一轴线上
16.进一步地,用于步骤二中,所述铁丝网布孔径不大于粗骨料石子直径,所述铁丝网布绑扎固定在钢筋上。
17.进一步地,用于步骤三中,沿着空洞周边粘贴海绵胶带,确保模板缝隙封堵严密,
不漏浆。
18.进一步地,用于步骤四中,所述补料斗采用符合大小要求的常用混凝土漏斗或任一内部中空的漏斗状壳体。
19.进一步地,用于步骤四中,所述进浆口位于所述补料斗的下方,所述进浆口采用的注浆管和所述补料斗采用的连接空洞空间的连接管均为蛇皮软管。
20.进一步地,用于步骤四中,所述进浆口通过蛇皮软管进行注浆时,注浆管出料的一端通过卡扣连接注浆漏斗,其中,所述注浆漏斗为圆锥形结构,且小孔径一端连接所述注浆管。
2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22.材料易于就地取材,不受混凝土供应限制。灌浆料、注浆机(装配式建筑预制墙柱钢筋套筒连接用材),铁丝网格布、海绵胶带、膨胀螺丝、蛇皮软管、矿泉水瓶、模板等均为常见普通建材;
23.强度高、抗裂性强。灌浆料与粗骨料、钢丝网格布的融合,强度高、抗裂性强;
24.整体性好,与原混凝土面较好接触,由于长时间的持续加压补料,能达到100%致密性;
25.修补加固接茬处不明显,质量观感好。若在凿除不密实混凝土时,把空洞边缘修边凿成规则矩形,则完全看不出修补;
26.质量有保证,验收简便。只要补料斗中有浆料,就可证明空洞内被完全充盈饱满;
27.适用范围广,不仅可用在预制墙竖向接缝构造处混凝土质量缺陷、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缺陷(尤其是梁底、板底出现质量缺陷时,较混凝土加固修补优势更明显),还可用于既有建筑结构加固(增大构件断截面尺寸、结构修复)、危房加固等。
附图说明
2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29.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石子微压充浆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的实施示意图。
30.图中:1、钢筋;2、铁丝网布;3、粗骨料石子;4、加固模板;5、进浆口;6、补料斗。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2.参照图1,一种石子微压充浆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3.第一步:凿除不密实混凝土,清洗干净断面,并修整钢筋1;
34.具体的,在修整钢筋1的同时,对原有的箍筋进行同步修整,保证两两箍筋的间距相同,且排列在同一轴线上。
35.第二步:绑扎铁丝网布2,填塞粗骨料石子3,并使其均匀分部,粗骨料石子3投放量约占空洞体积的50%-60%;
36.具体的,所述铁丝网布孔2径不大于粗骨料石子3直径,所述铁丝网布2绑扎固定在钢筋1上。
37.第三步:封堵加固模板4,留置进浆口5与补料斗6;
38.具体的,留置的进浆口5与补料斗6能够兼有排气孔功能。
39.第四步:拌制灌浆料拌合物,用注浆机从进浆口5缓慢注入浆料,直至浆料充满空洞空间,并充满补料斗6;
40.第五步:撤下注浆管,封堵进浆口5;
41.第六步:24小时后,待灌浆料凝固后,撤下补料斗6,拆模养护。
42.具体的,铁丝网布3起到包裹粗骨料石子,使其分部均匀的作用。
43.在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中,用于步骤三中,沿着空洞周边粘贴海绵胶带,确保模板缝隙封堵严密,不漏浆。
44.在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中,用于步骤四中,所述补料斗6采用符合大小要求的常用混凝土漏斗。
45.在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中,用于步骤四中,所述补料斗6采用任一内部中空的漏斗状壳体。
46.在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中,用于步骤四中,所述进浆口5位于所述补料斗6的下方,所述进浆口5采用的注浆管和所述补料斗6采用的连接空洞空间的连接管均为蛇皮软管。
47.具体的,因补料斗6与空洞之间存在高度差h,即压强差p=ρgh,补料斗形成一个持续加压补浆的作用,确保空洞内充浆饱满密实;持续的静置加压,进而也确保了灌浆料内的气泡排净,更进一步保证了质量效果。
48.在步骤四中,所述进浆口5通过蛇皮软管进行注浆时,注浆管出料的一端通过卡扣连接注浆漏斗,其中,所述注浆漏斗为圆锥形结构,且小孔径一端连接所述注浆管。
49.具体的,能够避免用密封塞封堵脱落风险,同时能够避免撤下注浆管进行封堵时的瞬间失压。
5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石子微压充浆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凿除不密实混凝土,清洗干净断面,并修整钢筋;第二步:绑扎铁丝网布,填塞粗骨料石子,并使其均匀分部,粗骨料石子投放量约占空洞体积的50%-60%;第三步:封堵加固模板,留置进浆口与补料斗;第四步:拌制灌浆料拌合物,用注浆机从进浆口缓慢注入浆料,直至浆料充满空洞空间,并充满补料斗;第五步:撤下注浆管,封堵进浆口;第六步:24小时后,待灌浆料凝固后,撤下补料斗,拆模养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子微压充浆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步骤一中,在修整钢筋的同时,对原有的箍筋进行同步修整,保证两两箍筋的间距相同,且排列在同一轴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子微压充浆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步骤二中,所述铁丝网布孔径不大于粗骨料石子直径,所述铁丝网布绑扎固定在钢筋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石子微压充浆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步骤三中,沿着空洞周边粘贴海绵胶带,确保模板缝隙封堵严密,不漏浆。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石子微压充浆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步骤四中,所述补料斗采用符合大小要求的常用混凝土漏斗或任一内部中空的漏斗状壳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石子微压充浆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步骤四中,所述进浆口位于所述补料斗的下方,所述进浆口采用的注浆管和所述补料斗采用的连接空洞空间的连接管均为蛇皮软管。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石子微压充浆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步骤四中,所述进浆口通过蛇皮软管进行注浆时,注浆管出料的一端通过卡扣连接注浆漏斗,其中,所述注浆漏斗为圆锥形结构,且小孔径一端连接所述注浆管。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子微压充浆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属于建筑领域,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凿除不密实混凝土,清洗干净断面,并修整钢筋;第二步:绑扎铁丝网布,填塞粗骨料石子,并使其均匀分部,粗骨料石子投放量约占空洞体积的50%-60%;第三步:封堵加固模板,留置进浆口与补料斗;第四步:拌制灌浆料拌合物,用注浆机从进浆口缓慢注入浆料,直至浆料充满空洞空间,并充满补料斗;第五步:撤下注浆管,封堵进浆口;第六步:24小时后,待灌浆料凝固后,撤下补料斗,拆模养护。本发明实现材料易于就地取材,同时强度高、抗裂性强、质量有保证、验收简便且适用范围广。便且适用范围广。便且适用范围广。


技术研发人员:李荣路 任安进 姜千君 刘振山 李文东 彭元阁 于厚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荣路
技术研发日:2022.02.23
技术公布日:2022/4/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