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吊顶支撑结构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677486发布日期:2022-09-28 02:56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吊顶支撑结构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建筑支撑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建筑吊顶支撑结构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建筑吊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临时支撑件对其进行支撑,待施工结束后再拆除支撑件。目前现有的支撑结构的结构都较为简单,在施工时不能够灵活应用,导致施工效率不太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吊顶支撑结构及使用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
4.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建筑吊顶支撑结构,包括主杆、顶杆及连接座,所述主杆为可伸缩的结构,所述连接座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主杆的顶部,连接座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顶杆的侧部,所述顶杆可相对所述连接座转动并使所述顶杆与所述主杆相垂直;所述主杆的外部还连接有侧支撑架,所述侧支撑架包括连接盘、三角撑及三个侧杆,所述连接盘的中部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主杆的外部,三个侧杆的顶端均铰接于所述连接盘的侧部,所述三角撑包括相连的连接环及三个连接杆,所述连接环固定连接于所述主杆的外部,三个所述连接杆的端部分别铰接于所述侧杆的中部,所述侧杆的底端贴合于所述主杆的外侧。
6.进一步地,所述主杆包括相套设的外管、中管及内管,所述中管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外管内,所述内管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中管内;所述侧杆也为可伸缩的结构。
7.进一步地,所述外管的底部连接有底座,所述顶杆的两端均设置有支撑板;所述顶杆朝向所述主杆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端部为球面结构,所述外管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的端部卡接入所述定位孔。
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座包括相连的基板及连接板,所述内管的顶端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中部形成连接槽,所述连接板的端部插入所述连接槽,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连接块通过转动销相连;
9.所述顶杆的侧部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与顶杆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滑轨的侧部形成滑槽,所述基板的两侧向外翻折形成滑板,所述滑板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所述滑轨内部还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可在所述滑轨内部滑动,所述滑块上连接有拉绳,所述滑轨的中部开设有第一穿孔,所述基板上开设有第二穿孔,所述内管的顶端设置有第三穿孔,所述拉绳穿过所述第一穿孔、第二穿孔及第三穿孔;
10.所述内管的底端连接有与其转动连接的转盘,所述转盘的外侧连接有转筒,所述转盘的上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内管的内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垂直于所述内管的轴线,所述转轴上设置有第二锥齿轮及线盘,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相啮合,所述拉绳的底端连接于所述线盘。
11.进一步地,所述内管的底部形成连接圈,所述连接圈的外径小于所述内管的外径,所述转筒位于所述连接圈的外部,所述转筒的外径与所述内管的外径一致。
12.进一步地,所述中管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内管的锁紧套,所述内管位于所述中管外时所述锁紧套连接所述转筒。
13.进一步地,所述内管的顶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与内管转动连接使得盖板可绕竖直的轴线转动,所述连接块连接于所述盖板上。
14.一种建筑吊顶支撑结构的使用方法,采用支撑结构对建筑吊顶进行支撑,是支撑结构包括主杆、顶杆及连接座,所述主杆为可伸缩的结构,所述连接座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主杆的顶部,连接座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顶杆的侧部,所述顶杆可相对所述连接座转动;所述主杆的外部还连接有侧支撑架,所述侧支撑架包括连接盘、三角撑及三个侧杆,所述连接盘的中部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主杆的外部,三个侧杆的顶端均铰接于所述连接盘的侧部,所述三角撑包括相连的连接环及三个连接杆,所述连接环固定连接于所述主杆的外部,三个所述连接杆的端部分别铰接于所述侧杆的中部,所述侧杆的底端贴合于所述主杆的外侧;
15.调节所述主杆的长度使所述主杆竖立于建筑吊顶的下方,移动所述连接盘使所述三角撑被打开,使三个所述侧杆倾斜地支撑于所述主杆的侧部;调节所述顶杆使顶杆水平地贴合于建筑吊顶的下方。
16.进一步地,所述主杆包括相套设的外管、中管及内管;所述连接座包括相连的基板及连接板,所述内管的顶端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中部形成连接槽,所述连接板的端部插入所述连接槽,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连接块通过转动销相连;所述顶杆的侧部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与顶杆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滑轨的侧部形成滑槽,所述基板的两侧向外翻折形成滑板,所述滑板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所述滑轨内部还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可在所述滑轨内部滑动,所述滑块上连接有拉绳,所述滑轨的中部开设有第一穿孔,所述基板上开设有第二穿孔,所述内管的顶端设置有第三穿孔,所述拉绳穿过所述第一穿孔、第二穿孔及第三穿孔;
17.所述内管的底端连接有与其转动连接的转盘,所述转盘的外侧连接有转筒,所述转盘的上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内管的内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垂直于所述内管的轴线,所述转轴上设置有第二锥齿轮及线盘,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相啮合,所述拉绳的底端连接于所述线盘;
18.在调节所述顶杆时,转动所述转筒,使所述拉绳被收紧于所述线盘上,并带动所述滑块在滑轨内滑动至滑轨的中部,使所述连接座连接于所述顶杆的中部;并在拉力作用下使所述顶杆趋于水平。
19.本发明提供的建筑吊顶支撑结构及使用方法,这种建筑吊顶支撑结构的结构设计更为合理,外部结构更为平整,在使用时能够快速进行调节,且无需借助其他工具,能够稳定地对建筑吊顶进行支撑,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工程。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
得其他的附图。通过附图所示,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发明的主旨。
2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吊顶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吊顶支撑结构的在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吊顶支撑结构底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吊顶支撑结构中顶杆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吊顶支撑结构中顶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吊顶支撑结构顶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吊顶支撑结构顶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8.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吊顶支撑结构内管底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汇总:主杆101、顶杆102、连接座103、侧支撑架104、连接盘105、三角撑106、侧杆107、连接环108、连接杆109、外管110、中管111、内管112、底座113、支撑板114、定位柱115、定位孔116、基板117、连接板118、连接块119、连接槽120、转动销121、滑轨122、滑槽123、滑板124、滑块125、拉绳126、第一穿孔127、第二穿孔128、第三穿孔129、转盘130、转筒131、第一锥齿轮132、第二锥齿轮133、转轴134、线盘135、连接圈136、锁紧套137、盖板138、挡块139、延伸板140。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1.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2.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4.实施例,请参阅图1-8。
3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吊顶支撑结构及使用方法,这种建筑吊顶支撑结构的结构设计更为合理,外部结构更为平整,在使用时能够快速进行调节,且无需借助其他工具,能够稳定地对建筑吊顶进行支撑,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工程。
36.如图1-图3所示,这种建筑吊顶支撑结构包括主杆101、顶杆102及连接座103,主杆101为可伸缩的结构,连接座103的一端铰接于主杆101的顶部,连接座103的另一端铰接于顶杆102的侧部,顶杆102可相对连接座103转动并使顶杆102与主杆101相垂直;主杆101的外部还连接有侧支撑架104,侧支撑架104包括连接盘105、三角撑106及三个侧杆107,连接
盘105的中部可活动地连接于主杆101的外部,三个侧杆107的顶端均铰接于连接盘105的侧部,三角撑106包括相连的连接环108及三个连接杆109,连接环108固定连接于主杆101的外部,三个连接杆109的端部分别铰接于侧杆107的中部,侧杆107的底端贴合于主杆101的外侧。
37.该建筑吊顶支撑结构可用于对建筑的吊顶进行支撑,也可以对建筑顶板进行支撑,可以应用于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也可以应用于建筑室内装潢过程中,功能多样。
38.建筑吊顶支撑结构的主杆101为主要的支撑结构,在使用时竖直设置于场地,底部放置于地面上;顶杆102是用来对吊顶结构进行支撑的构件,未使用时顶杆102基本与主杆101相平行,使用时顶杆102垂直于主杆101,顶杆102水平地置于吊顶的底部。由于顶杆102的存在,使得建筑吊顶支撑结构对吊顶的支撑面积更大,支撑面更广,使较少的建筑吊顶支撑结构即可对较大面积的吊顶结构进行支撑。连接座103用来连接主杆101及顶杆102,连接座103与主杆101顶部为转动连接关系,使顶杆102可以相对于主杆101转动。
39.主杆101外部还设置有侧支撑架104,侧支撑架104为可活动可调节的结构,在未使用时可以平整地贴合于主杆101的外部,使得主杆101的外部较为平整,方便运输及存储。在需要使用时可快速对其进行调节,使侧支撑架104从主杆101的侧部对主杆101进行支撑,使主杆101更为稳定地保持在竖直状态。
40.侧支撑架104包括连接盘105、三角撑106及三个侧杆107,连接盘105为可活动地连接于主杆101侧部的环状结构件,侧杆107的顶端活动地连接在连接盘105的底部,连接盘105对侧杆107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三角撑106具有连接环108及三个连接杆109,连接环108固定于主杆101的侧部,不会相对于主杆101滑动。
41.向下滑动连接盘105可快速地将侧支撑架104打开:向下滑动连接盘105时,带动侧杆107向侧方向滑动,使侧杆107变为倾斜状态,使三角撑106被打开。当连接杆109处于水平位置时对于侧杆107起到限位作用,使侧杆107较为稳定地保持在倾斜状态,使得侧支撑架104从侧部对主杆101起到支撑作用。
42.如图2所示,主杆101包括相套设的外管110、中管111及内管112,中管111可活动地连接于外管110内,内管112可活动地连接于中管111内;侧杆107也为可伸缩的结构。具有外管110、中管111及内管112的主杆101结构使其具有二级调节功能,在施工时可方便地进行调节。侧杆107也为可伸缩的结构,使其也能够进行调节,方便支撑及收纳。
43.如图3所示,外管110的底部连接有底座113,顶杆102的两端均设置有支撑板114;顶杆102朝向主杆101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柱115,定位柱115的端部为球面结构,外管110上开设有定位孔116,定位柱115的端部卡接入定位孔116。外管110底部设置底座113,使其底部与地面具有较大的接合面积,支撑更加稳定。顶杆102两端设置支撑板114,使得顶杆102与吊顶之间具有更大的贴合面积,支撑更加稳定。顶杆102与主杆101之间设置可相卡接的定位柱115及定位孔116,当建筑吊顶支撑结构未使用时定位柱115卡入定位孔116,使得顶杆102与主杆101之间具有相对稳定的连接结构,使得建筑吊顶支撑结构能够更方便地收纳及运输。
44.如图4及图6所示,连接座103包括相连的基板117及连接板118,内管112的顶端设置有连接块119,连接块119的中部形成连接槽120,连接板118的端部插入连接槽120,连接板118与连接块119通过转动销121相连;
45.这种结构的连接座103可方便地将主杆101及顶杆102连接起来,并使顶杆102与主杆101之间能够方便地转动。
46.如图7所示,顶杆102的侧部连接有滑轨122,滑轨122的长度方向与顶杆102的长度方向一致,滑轨122的侧部形成滑槽123,基板117的两侧向外翻折形成滑板124,滑板124滑动连接于滑槽123;滑轨122内部还设置有滑块125,滑块125可在滑轨122内部滑动,滑块125上连接有拉绳126,滑轨122的中部开设有第一穿孔127,基板117上开设有第二穿孔128,内管112的顶端设置有第三穿孔129,拉绳126穿过第一穿孔127、第二穿孔128及第三穿孔129;如图8所示,内管112的底端连接有与其转动连接的转盘130,转盘130的外侧连接有转筒131,转盘130的上设置有第一锥齿轮132,内管112的内部设置有转轴134,转轴134垂直于内管112的轴线,转轴134上设置有第二锥齿轮133及线盘135,第一锥齿轮132与第二锥齿轮133相啮合,拉绳126的底端连接于线盘135。
47.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可使得顶杆102处于较高位置时,站在地面上的工作人员可方便地对顶杆102的位置进行调节,将连接座103移动至顶杆102的中部位置,无需借助其他工具或道具,给施工提供了便利。
48.顶杆102底部设置滑轨122使连接座103与顶杆102之间滑动连接,在未使用时连接座103移动至靠近顶杆102端部的位置,使整个建筑吊顶支撑结构的结构更小,更方便运输;在使用时连接座103可以移动至顶杆102的中部位置,使主杆101支撑于顶杆102底部的中部,使顶杆102能够更加稳定,使得建筑吊顶支撑结构能够更稳定地对吊顶进行支撑。
49.滑轨122内部设置滑块125,滑块125可在滑轨122内部沿其长度方向滑动,滑块125上连接拉绳126,拉绳126可拉动滑块125滑动;滑轨122中部设置第一穿孔127,当拉绳126拉动时,使滑块125向滑轨122的中部移动,并带动连接座103移动至滑块125的中部位置,使得主杆101能够连接于顶杆102的中部位置。
50.在内管112底部设置有转盘130及转筒131,转盘130与内管112为转动连接关系,使转盘130能够绕内管112的轴线转动,转筒131与转盘130之间为固定连接关系,工作人员从外部可以转动转筒131以带动转盘130转动。转盘130内部设置第一锥齿轮132,转盘130转动可带动第一锥齿轮132转动;内管112内部设置转轴134、第二锥齿轮133及线盘135,转轴134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内管112的轴线方向,第二锥齿轮133与第一锥齿轮132相啮合,使转盘130的转动能够带动转轴134转动,进而带动线盘135转动。拉绳126的底端连接在线盘135上,使得转动转筒131的过程可以拉动拉绳126,进而带动滑块125及连接座103活动,将连接座103移动至顶杆102的中部位置。
51.在滑轨122内部设置滑块125,可起到缓冲及快速调节的作用。以图4为例,当连接座103位于滑轨122的中部、滑块125位于滑轨122的端部时,此时移动连接座103在滑轨122上的位置,由于基板117上第二穿孔128的限制作用,带动拉绳126动作,可带动滑块125在滑轨122内部移动;当连接座103移动至滑轨122的端部位置时可使滑块125移动至滑轨122的中部,通过滑块125的动作可以抵消连接座103的位置移动,使转筒131及线盘135无需转动即可,使连接座103的位置调节更为方便合理。或者,当连接座103位于滑轨122端部位置、滑块125位于滑轨122中部位置时,此时需要将顶杆102收起,此时可手持顶杆102向下拉动顶杆102,使连接座103移动至滑轨122的中部位置,此时滑块125的重力作用下移动至滑轨122的底端;该过程中又是通过滑块125的位移抵消了连接座103的移动,使得转筒131及线盘
135无需转动,使得连接座103的位置调节更为方便。
52.可见,通过这种调节结构的设置,使得建筑吊顶支撑结构可更为方便地收纳及使用,调节时无需借助其他工具或道具,调节更为方便合理,能够给施工带来更大便利。
53.如图8所示,内管112的底部形成连接圈136,连接圈136的外径小于内管112的外径,转筒131位于连接圈136的外部,转筒131的外径与内管112的外径一致。中管11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连接内管112的锁紧套137,内管112位于中管111外时锁紧套137连接转筒131。这种结构的设置使得内管112的外部结构更为合理,在调节主杆101长度时更为方便。内管112可顺利地在中管111内部上下移动,锁紧套137可锁紧于内管112外部的任何位置。
54.如图7所示,内管112的顶部设置有盖板138,盖板138与内管112转动连接使得盖板138可绕竖直的轴线转动,连接块119连接于盖板138上。设置可转动的盖板138使得主杆101与顶杆102之间可相对转动,在实际使用时能够更方便地应对不同的施工情形,更方便施工作业的进展。在盖板138的底部具有向下延伸的延伸板140,内管112顶端部具有间隔设置的两个挡块139,延伸板140位于两个挡块139之间,挡块139及延伸板140的设置使得盖板138的转动角度被限定,使内管112内部的拉伸不会被卡死。
55.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建筑吊顶支撑结构的使用方法,采用支撑结构对建筑吊顶进行支撑,是支撑结构包括主杆101、顶杆102及连接座103,主杆101为可伸缩的结构,连接座103的一端铰接于主杆101的顶部,连接座103的另一端铰接于顶杆102的侧部,顶杆102可相对连接座103转动;主杆101的外部还连接有侧支撑架104,侧支撑架104包括连接盘105、三角撑106及三个侧杆107,连接盘105的中部可活动地连接于主杆101的外部,三个侧杆107的顶端均铰接于连接盘105的侧部,三角撑106包括相连的连接环108及三个连接杆109,连接环108固定连接于主杆101的外部,三个连接杆109的端部分别铰接于侧杆107的中部,侧杆107的底端贴合于主杆101的外侧;
56.调节主杆101的长度使主杆101竖立于建筑吊顶的下方,移动连接盘105使三角撑106被打开,使三个侧杆107倾斜地支撑于主杆101的侧部;调节顶杆102使顶杆102水平地贴合于建筑吊顶的下方。
57.主杆101包括相套设的外管110、中管111及内管112;连接座103包括相连的基板117及连接板118,内管112的顶端设置有连接块119,连接块119的中部形成连接槽120,连接板118的端部插入连接槽120,连接板118与连接块119通过转动销121相连;顶杆102的侧部连接有滑轨122,滑轨122的长度方向与顶杆102的长度方向一致,滑轨122的侧部形成滑槽123,基板117的两侧向外翻折形成滑板124,滑板124滑动连接于滑槽123;滑轨122内部还设置有滑块125,滑块125可在滑轨122内部滑动,滑块125上连接有拉绳126,滑轨122的中部开设有第一穿孔127,基板117上开设有第二穿孔128,内管112的顶端设置有第三穿孔129,拉绳126穿过第一穿孔127、第二穿孔128及第三穿孔129;
58.内管112的底端连接有与其转动连接的转盘130,转盘130的外侧连接有转筒131,转盘130的上设置有第一锥齿轮132,内管112的内部设置有转轴134,转轴134垂直于内管112的轴线,转轴134上设置有第二锥齿轮133及线盘135,第一锥齿轮132与第二锥齿轮133相啮合,拉绳126的底端连接于线盘135;
59.在调节顶杆102时,转动转筒131,使拉绳126被收紧于线盘135上,并带动滑块125在滑轨122内滑动至滑轨122的中部,使连接座103连接于顶杆102的中部;并在拉力作用下
使顶杆102趋于水平。
60.可以看出,通过这种建筑吊顶支撑结构及其使用方法,能够更方便快捷地对建筑吊顶进行支撑,减少不必要的工具及操作步骤,提升施工效率。
61.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