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形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001818发布日期:2022-11-02 11:34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锥形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指一种锥形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2.锥形建筑,在整个项目中占据大量的工程量,几十个相同的构造形式,由于其表面的曲率造型,给支模浇筑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且浇筑过程中振捣程序繁杂,质量不易控制,此外,该锥形建筑主要承担温泉泡池的作用,受温度应力影响服役期内容易产生开裂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锥形建筑结构,解决了支模浇筑困难的问题,通过优化结构,避免大面积的浇筑曲率造型,能够较为精准地控制建筑的形状,保证施工质量,降低了支模的难度,简化施工流程,提升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4.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锥形建筑结构,包括:
6.若干呈锥台形的单元段;
7.形成于每一单元段的顶部的第一凹槽;
8.形成于每一单元段的底部且对应第一凹槽的第二凹槽;
9.供卡设于第一凹槽且部分向外凸伸的卡件,卡件的凸伸部分卡入相邻的单元段的第二凹槽,使得两个单元段固定连接;以及
10.浇筑形成于相邻两个单元段之间的填充层,以使得若干单元段连接成一体且呈锥形。
11.本发明采用一种锥形建筑结构,通过将待形成的锥形建筑结构划分为若干单元段,先施工形成若干单元段,进而相邻两个单元段通过卡件卡接连接,在相邻两个单元段之间填充混凝土以形成填充层,此时当锥形建筑受热变形时,变形集中在相邻两个单元段连接的位置,通过填充层的抗拉抗压性能,能够抵抗温度应力对结构开裂的破坏,解决了筑困难的问题,通过优化结构,避免大面积的浇筑曲率造型,能够较为精准地控制建筑的形状,保证施工质量,降低了支模的难度,简化施工流程,提升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12.本发明锥形建筑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固定连接于单元段的钢筋笼的顶部和底部的u型钢,浇筑形成单元段后,u型钢埋设于单元段内,并于单元段的顶部和底部形成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13.本发明锥形建筑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卡件包括供卡设于第一凹槽且呈水平状的水平板以及连接于水平板且与水平板相交呈x型的斜板,斜板卡设于第一凹槽内且有部分向外凸伸,斜板的凸伸部分供卡设于相邻的单元段的第二凹槽内。
14.本发明锥形建筑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斜板与水平板之间的夹角小于90
°

15.本发明锥形建筑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填充层由ecc纤维混凝土浇筑而成。
16.本发明锥形建筑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卡件由钢材制成。
1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锥形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8.将待形成的锥形建筑结构由下至上划分为若干个单元段,施工形成单元段,并于每个单元段的顶部形成第一凹槽,并于单元段的底部形成与第一凹槽对应的第二凹槽;
19.提供卡件,将卡件卡入第一凹槽,进而将卡件的凸伸部分卡入相邻的单元段的第二凹槽内,使得相邻两个单元段固定连接;
20.于相邻两个单元段之间浇筑形成填充层,以填充相邻两个单元段之间的缝隙,从而若干单元段连接成一体且形成锥形建筑结构。
21.本发明锥形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形成单元段时,还包括:
22.提供钢筋笼和u型钢,将u型钢固定于钢筋笼的顶部和底部,进而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单元段,使得钢筋笼和u型钢埋设于单元段内,且u型钢于单元段的顶部和底部形成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23.本发明锥形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
24.将部分卡件埋设于地面,且卡件有部分露出地面;
25.将最下方的单元段通过第二凹槽卡设于卡件的露出部分,从而最下方的单元段固定于地面;
26.于最下方的单元段与底面之间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填充层,从而填充单元段与地面之间的间隙。
27.本发明锥形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浇筑形成填充层前,还包括:
28.对单元段的顶面和底面进行凿毛处理。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发明锥形建筑结构的主视图,其中卡件部分局部剖视。
30.图2为本发明锥形建筑结构中卡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32.本发明采用一种锥形建筑结构,通过将待形成的锥形建筑结构划分为若干单元段,先施工形成若干单元段,进而相邻两个单元段通过卡件卡接连接,在相邻两个单元段之间填充混凝土以形成填充层,此时当锥形建筑受热变形时,变形集中在相邻两个单元段连接的位置,通过填充层的抗拉抗压性能,能够抵抗温度应力对结构开裂的破坏,解决了筑困难的问题,通过优化结构,避免大面积的浇筑曲率造型,能够较为精准地控制建筑的形状,保证施工质量,降低了支模的难度,简化施工流程,提升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锥形建筑结构进行说明。
33.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锥形建筑结构的主视图,其中卡件部分局部剖视。下面结合图1,对本发明锥形建筑结构进行说明。
34.结合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锥形建筑结构,包括:
35.若干呈锥台形的单元段11;
36.形成于每一单元段11的顶部的第一凹槽111;
37.形成于每一单元段11的底部且对应第一凹槽111的第二凹槽112;
38.供卡设于第一凹槽111且部分向外凸伸的卡件12,卡件12的凸伸部分卡入相邻的单元段11的第二凹槽112,使得两个单元段11固定连接;以及
39.浇筑形成于相邻两个单元段11之间的填充层,以使得若干单元段11连接成一体且呈锥形。
40.具体的,填充层由ecc纤维混凝土浇筑而成,且混凝土的标号与单元段11的混凝土标号相同。
41.作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还包括固定连接于单元段11的钢筋笼的顶部和底部的u型钢,浇筑形成单元段11后,u型钢埋设于单元段内,并于单元段的顶部和底部形成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12。
42.进一步的,结合图2所示,卡件12包括供卡设于第一凹槽111且呈水平状的水平板121以及连接于水平板121且与水平板121相交呈x型的斜板122,斜板122卡设于第一凹槽111内且有部分向外凸伸,斜板122的凸伸部分供卡设于相邻的单元段11的第二凹槽112内。
43.较佳地,斜板122与水平板121之间的夹角小于90
°

44.较佳地,卡件12由钢材制成,由于卡件12和u型钢均为钢材,都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将锥形建筑结构的主要变形集中在拼接位置,通过纤维混凝土本身良好的抗拉抗压性能,能够抵抗温度应力对结构开裂的破坏。
45.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46.将待形成的锥形建筑结构由下至上划分为若干个单元段11,可利用三维建模软件进行划分,且划分时每段均缩短50mm,以在每个单元段11之间预留100mm的拼接缝;
47.利用三维模型建模并制作每个单元段11的侧模,施工形成单元段11的钢筋笼,并在钢筋笼的顶部和底部焊接u型钢,向侧模内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单元段11,此时钢筋笼和u型钢埋设于单元段11内,且u型钢于单元段11的顶部和底部形成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12;
48.在地面埋设卡件12,使得卡件12有部分露出地面,将最下方的单元段11通过第二凹槽112卡设于卡件12,从而最下方的单元段11与地面连接,在地面与该单元段11之间填充混凝土以形成填充层;
49.进而将卡件12置于单元段11的第一凹槽111内,且卡件12的斜板122有部分凸伸出第一凹槽111,将相邻的单元段11的第二凹槽112卡设于卡件12,从而相邻两个单元段11固定连接,在相邻两个单元段11之间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填充层;
50.当最上方的单元段11固定完成后,可利用最上方的单元段11的第一凹槽111固定封顶结构。
51.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锥形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2.将待形成的锥形建筑结构由下至上划分为若干个单元段11,施工形成单元段11,并于每个单元段11的顶部形成第一凹槽111,并于单元段11的底部形成与第一凹槽111对应的第二凹槽112;
53.提供卡件12,将卡件12卡入第一凹槽111,进而将卡件12的凸伸部分卡入相邻的单元段11的第二凹槽112内,使得相邻两个单元段11固定连接;
54.于相邻两个单元段11之间浇筑形成填充层,以填充相邻两个单元段11之间的缝
隙,从而若干单元段11连接成一体且形成锥形建筑结构。
55.进一步的,形成单元段11时,还包括:
56.提供钢筋笼和u型钢,将u型钢固定于钢筋笼的顶部和底部,进而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单元段11,使得钢筋笼和u型钢埋设于单元段11内,且u型钢于单元段11的顶部和底部形成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12。
57.具体的,还包括:
58.将部分卡件12埋设于地面,且卡件12有部分露出地面;
59.将最下方的单元段11通过第二凹槽112卡设于卡件12的露出部分,从而最下方的单元段11固定于地面;
60.于最下方的单元段11与地面之间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填充层,从而填充单元段11与地面之间的间隙。
61.较佳地,浇筑形成填充层前,还包括:
62.对单元段11的顶面和底面进行凿毛处理。
63.本发明提供的施工方法实际实施的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64.将待形成的锥形建筑结构由下至上划分为若干个单元段11,可利用三维建模软件进行划分,且划分时每段单元段的端部均向中间缩短50mm,以在每个单元段11之间预留100mm的拼接缝;
65.利用三维模型建模并制作每个单元段11的侧模,施工形成单元段11的钢筋笼,并在钢筋笼的顶部和底部焊接u型钢,向侧模内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单元段11,此时钢筋笼和u型钢埋设于单元段11内,且u型钢于单元段11的顶部和底部形成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12;
66.在地面埋设卡件12,使得卡件12有部分露出地面,将最下方的单元段11通过第二凹槽112卡设于卡件12,从而最下方的单元段11与地面连接,在地面与该单元段11之间填充混凝土以形成填充层;
67.进而将卡件12置于单元段11的第一凹槽111内,且卡件12的斜板122有部分凸伸出第一凹槽111,将相邻的单元段11的第二凹槽112卡设于卡件12,从而相邻两个单元段11固定连接,在相邻两个单元段11之间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填充层;
68.当最上方的单元段11固定完成后,可利用最上方的单元段11的第一凹槽111固定封顶结构。
69.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