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40914发布日期:2022-10-26 03:02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大型搬运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及汽车在家庭的普及停车,大城市里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有车库的多数为地下停车库,或为占地面积较大的地面车库。为了解决城市老旧小区或狭窄区域的停车难问题,充分利用角落空地多停车,更加灵活的满足人们的停车需求,立体车库由于占地面积小,层数多、车位多,越来越受到城市居住者的欢迎。
3.国家不断推行绿色出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产业,但停车场站与大型客车数量需求的增量严重不匹配,部分公交客车为满足线路要求,停在路边,即占用了公路资源,也存在安全隐患,客车用机械立体车库的出现,很好解决了这一现象。
4.现有的客车立体车库主要包括平面移动和垂直升降两大类,其中平面移动类车库对空间利用率低,单车位建造成本高。垂直升降类公交车库基本都是钢丝绳提升、通过布置于每个停车位上的动力单元来搬运载车板的形式,设备结构复杂,建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体车库,设备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空间利用率高,只需一套动力源就能实现客车的高效搬运和驻停。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立体车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立体车库,包括:主体结构,安装于基础平面上,内部设置有垂直吊装通道以及布置在垂直吊装通道两侧的两列停车位,两列停车位下方分别设置有存车厅和取车厅;搬运轿厢,设置于垂直吊装通道内,并沿着垂直吊装通道上下滑动,搬运轿厢内设置有搬运轨道以及在搬运轨道上滑移设置的搬运器;驱动系统,设置于主体结构上,包括动力机构和传动机构,动力机构固定于主体结构顶部,传动机构连接于动力机构上,传动机构一端连接搬运轿厢,另一端连接有配重;以及搬运平台,用于停放车辆,可移动设置于搬运轿厢、停车位、存车厅和取车厅之间。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存车时,客车行驶到存车厅内,停在存车厅内的搬运平台上,驱动系统驱动搬运轿厢下降到垂直吊装通道底部,搬运器将客车和搬运平台一起搬运到搬运轿厢内,驱动系统驱动搬运轿厢上升至空的停车位高度,搬运器将客车和搬运平台一起搬运到停车位上,搬运器退回到搬运轿厢,随搬运轿厢回到垂直吊装通道底部等待下一辆客车进场;在进行取车时,驱动系统驱动搬运轿厢沿垂直吊装通道上升至需要取车的停车位,搬运器移动到停车位中,将客车和搬运平台一起搬运到搬运轿厢内,然后搬运轿厢下降至垂直吊装通道底部,搬运器将客车和搬运平台一起搬运到取车厅内,将客车开走。整个立体车库的结构简单,存取车方便。
8.可选的,所述主体结构包括混凝土地基、设置在混凝土地基上的钢结构支架和固定在钢结构支架顶部的钢结构顶棚;混凝土地基上位于垂直吊装通道正下方的位置开设有让位地沟,搬运轿厢可下落到让位地沟中,让位地沟两侧、位于两列停车位下方的位置均设置有停车地沟,搬运平台可放置于停车地沟中,停车地沟内设置有与搬运轨道端部相接的停车轨道,搬运器可滑移到停车轨道上。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体结构采用混凝土加钢结构的形式,安装施工方便,设备成本低,能够高层次施工,提高对空间的利用率,单位面积内能够设置更多的停车位;垂直吊装通道下方设置的让位地沟,能够增大搬运轿厢的活动空间,使搬运轿厢能够达到与混凝土地基等高的状态,方便车辆的搬进和搬出,两侧设置的停车地沟,能够使搬运平台与混凝土地基等高,方便客车驶入存车厅和驶出取车厅。
10.可选的,所述钢结构支架包括支撑立柱、连接在相邻支撑立柱之间的支撑横梁、若干设置在停车位内远离垂直吊装通道一侧的定位立柱以及设置在垂直吊装通道两端的导向立柱,定位立柱和导向立柱均从主体结构的底部延伸到顶部;搬运轿厢两端滑动连接于导向立柱,配重滑动连接于相邻两个定位立柱上。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立柱和支撑横梁作为主要承重结构,导向立柱对搬运轿厢两端进行定位,使搬运轿厢两端位置相对固定,搬运轿厢在升降过程中不会发生水平方向的摆动,既保证了客车搬运过程中整个设备的安全,同时使搬运轿厢不论停到哪一层停车位,停车轨道和搬运轨道的位置都能正对对接;配重被定位立柱限制移动方向,使配重只能上下移动,搬运轿厢在移动过程中,配重不会发生晃动,保证了整个驱动系统的安全,延长整个驱动系统的使用寿命。
12.可选的,相邻两个定位立柱相对的侧面沿上下方向开设有滑动槽,配重的两侧边缘连接有滑轮,滑轮滑动连接于滑动槽中。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立柱既能够对配重起到导向作用,又降低了配重与定位立柱之间的摩擦力,使搬运轿厢的升降动作更顺畅、更安全。
14.可选的,所述搬运轿厢包括顶框、底框以及连接在顶框和底框两端之间的两个侧框,搬运轿厢朝向存车厅和取车厅的两侧设置为运输通道,搬运轨道在搬运轿厢内两端设置两组,停车位内设置有与搬运轨道相对连接的停车轨道。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搬运轿厢的结构简单,又能保证足够的结构强度,两侧的运输通道方便了搬运器和客车的进出,提高了装置使用的便捷性;设置两组搬运器,分布在客车的两端,两组同步运动,使客车的停车方向不会发生变化,更加安全和便捷。
16.可选的,所述侧框外侧上下端均设置有导向滑轮,导向滑轮成对设置,分别滑动抵接在导向立柱两侧。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搬运轿厢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导向滑轮,对搬运轿厢上下端进行限位,避免搬运轿厢发生竖直方向的摆动,使客车的搬运过程更安全。
18.可选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驱动电机组以及两个主传动轴组,驱动电机组上设置有向两端同时输出的输出轴,两个主传动轴组分别连接在驱动电机组的输出轴两端,由驱动电机组带动同步转动;传动机构包括两个导向轮组、两个从动轮组、两组第一牵引带和两组第二牵引带,
两个导向轮组对应设置在两个主传动轴组的同一侧,两个从动轮组分别设置对应设置在两个主传动轴组背离导向轮组的另一侧;第一牵引带一端与配重连接,另一端依次绕过导向轮组、主传动轴组和从动轮组连接到搬运轿厢一侧,第二牵引带一端与配重连接,另一端依次绕过导向轮组和主传动轴组连接在搬运轿厢另一侧。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组两端通过输出轴输出同样的动力,由主传动轴组将动力向外传输,带动第一牵引带和第二牵引带转动,驱动电机组同一侧的第一牵引带和第二牵引带连接在搬运轿厢的同一端,并且同一端的第一牵引带和第二牵引带连接在搬运轿厢的不同侧;驱动电机组正转时,第一牵引带和第二牵引带同步转动,向上带动搬运轿厢上升,第一牵引带和第二牵引带向配重方向移动,配重下落;当驱动电机组反转时,第一牵引带和第二牵引带同步转动,带动配重上升,第一牵引带和第二牵引带向搬运轿厢方向移动,搬运轿厢下落;由于搬运轿厢两端的链条和配重配置相同,移动的方向和受力情况也相同,负载两端受力平衡,上升和下降过程更稳定,安全性更高。
20.可选的,所述主传动轴组和从动轮组设置在垂直吊装通道顶部的两侧,第一牵引带绕过从动轮组进入到垂直吊装通道内一侧,第二牵引带绕过主传动轴组进入到垂直吊装通道内另一侧。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牵引带和第二牵引带分布在垂直吊装通道的两侧,使搬运轿厢在垂直吊装通道内能够居中升降,距两侧停车位的距离相同,停车取车都更加方便。
22.可选的,所述主传动轴组和导向轮组之间设置有压紧轮组,压紧轮组的高度低于主传动轴组的高度、高于导向轮组的高度,压紧轮组与主传动轴组相切于同一竖直平面上,压紧轮组与导向轮组相切于同一水平平面上,第一牵引带和两组第二牵引带从压紧轮组下方穿过。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驱动电机组两侧通过各增加一组起压紧作用的压紧轮组,以此来增加牵引带与传动轮的包角和摩擦力来增加传动稳定性,防止两个牵引带出现打滑脱落的情况,提高整个驱动装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4.可选的,两列停车位在水平方向上相对设置,两列停车位相互远离的一侧主体结构均可延伸或拼接形成至少一列停车位。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立体车库能够基于一个垂直吊装通道和两列停车位的基础上,向外延伸增加停车位,使整个立体车库占用更小的空间,设置更多的停车位,通过一组搬运器能够实现更多车辆的存车和取车。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本技术的立体车库采用垂直升降式结构,通过钢结构作为结构主体,能够有效地利用空间面积,设置更多的停车位,降低公交场站的占地空间。
27.2.采用链条提升的方式,运行更加高效稳定。
28.3.本技术采用布置有平层机构的笼式结构的搬运轿厢,结构简单、稳定可靠。
29.4.采用两台协同运行的搬运小车来搬运搬运平台及车辆,存取车效率高,便于维护管理。
30.5.立体车库能够基于一个垂直吊装通道和两列停车位的基础上,向外延伸增加停
车位,使整个立体车库占用更小的空间,设置更多的停车位,通过一组搬运器能够实现更多车辆的存车和取车。
附图说明
3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立体车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立体车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立体车库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搬运轿厢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体结构;11、垂直吊装通道;12、停车位;13、存车厅;14、取车厅;15、混凝土地基;151、让位地沟;152、停车地沟;16、钢结构支架;161、支撑立柱;162、支撑横梁;163、定位立柱;164、导向立柱;17、钢结构顶棚;18、停车轨道;2、搬运轿厢;21、搬运轨道;22、搬运器;23、顶框;24、底框;25、侧框;26、导向滑轮;27、第一连接座;28、第二连接座;3、驱动系统;31、驱动电机组;32、主传动轴组;33、导向轮组;34、从动轮组;35、第一牵引带;36、第二牵引带;37、压紧轮组;4、配重;5、搬运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附图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提出一种立体车库,参照图1-3,包括主体结构1、搬运轿厢2、驱动系统3、配重4和搬运平台5。
34.主体结构1安装于基础平面上,通常是设置在路边等公交场站的位置,以达到减少占地的目的,主体结构1主要由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组成。地下部分包括混凝土地基15和混凝土地基15底部的灌注桩(图中未示出),来增强整个立体车库的稳定性和牢固度,混凝土地基15的表面与路面齐平,方便车辆的驶入。地上部分包括钢结构支架16和钢结构顶棚17,钢结构支架16下端固定在混凝土地基15上,钢结构顶棚17固定在钢结构支架16顶部。
35.钢结构支架16包括支撑立柱161、支撑横梁162、定位立柱163和导向立柱164,本实施例中支撑立柱161共设置10根,按照长边四个、短边三个的形式围成一个矩形,支撑横梁162连接在相邻的支撑立柱161之间以及长边中间两个支撑立柱161与另一长边中间两个支撑立柱161之间,本实施例中支撑立柱161与支撑横梁162焊接固定,支撑横梁162向上层层排布,相邻两层支撑横梁162之间设置为停车位12,每一层支撑横梁162对应的高度位置作为客车的停车平台,本实施例中设置了八层停车位12。
36.钢结构支架16中间形成三个竖向的空间,中间形成上下贯通的垂直吊装通道11,垂直吊装通道11两侧形成两列八层的停车位12,两列停车位12下方分别设置有存车厅13和取车厅14,存车厅13和取车厅14直接设置在混凝土地基15上,并且占用一层的高度,在进行存车时,车辆倒进存车厅13,并从取车厅14正出。每层停车位12两端均设置一组平行的两个停车轨道18,同一层的两个停车位12中的停车轨道18轴线重合。
37.本实施例中定位立柱163设置有四根,高度与支撑立柱161高度相同,并与同一列停车位12的同一侧支撑横梁162通过螺栓连接,定位立柱163两根为一组,分列停车位12的两端,每组两个定位立柱163相对的侧面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从定位立柱163底部贯穿到
顶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组配重4,且两组配重4的高度和重量相配置同,两组配重4分别与两组定位立柱163连接,配重4的两侧边缘均连接有两个滑轮,使配重4通过滑轮滑动连接在滑动槽中,使配重只能上下滑动。
38.本实施例中导向立柱164设置两根,设置在垂直吊装通道11长度方向两端,与对应位置的支撑横梁162通过螺栓连接,导向立柱164高度与支撑立柱161高度相同,顶端与钢结构顶棚17固定,用于搬运轿厢2的导向连接。
39.混凝土地基15上位于垂直吊装通道11正下方的位置开设有让位地沟151,让位地沟151的长度与垂直吊装通道11的长度相同,让位地沟151两侧、位于存车厅13和取车厅14内的混凝土地基15上均设置有停车地沟152,停车地沟152的深度小于让位地沟151的深度,停车地沟152底部两端设置有两组平行的停车轨道18,两个停车地沟152内的停车轨道18轴线重合,停车地沟152中放置有搬运平台5,搬运平台5高度与混凝土地基15高度一致,使车辆可以直接行驶到搬运平台5上来。本实施例中搬运平台5用于停放车辆,可随着客车一起在搬运轿厢2、停车位12、存车厅13和取车厅14之间进行搬运。
40.钢结构顶棚17包括底部的安装平台和顶部的保护结构(图中未示出),支撑立柱161、定位立柱163和导向立柱164均焊接在安装平台的下表面,驱动系统3安装固定在安装平台上,并且与安装平台固定连接的位置均需要进行加固处理,防止连接位置受压过大而发生变形。保护结构覆盖在驱动系统3的上方,对驱动系统3进行遮蔽,避免驱动系统3受到风吹雨淋等环境的影响。
41.本实施例中主体结构1上还应该设置外部幕墙,将立体车库保护起来,同时立体车库内部还应布置照明系统和空调系统。
42.参照图1和4,驱动系统3包括动力机构和传动机构,动力机构直接固定在钢结构顶棚17上,传动机构与动力机构连接,一部分为固定结构,一部分为活动结构,活动结构的一端连接搬运轿厢2,另一端连接配重4。
43.本实施例中动力机构包括驱动电机组31以及两个主传动轴组32,驱动电机组31固定安装在钢结构顶棚17上,包括电机、减速机和万向联轴器,减速机的输出轴有两个输出端,并向两端同时输出动力,并通过两个万向联轴器与两个主传动轴组32连接,驱动电机组31下方通过中间支架与钢结构顶棚17的安装平台固定连接,中间支架采用钢结构,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安装平台上,电机和减速机也通过地脚螺栓安装在中间支架上。
44.两个主传动轴组32的结构对称,主传动轴组32安装在高低架上,高低架与中间支架之间保持间距,也通过地脚螺栓安装在安装平台上。本实施例中主传动轴组32包括中轴和齿轮,中轴两端和中间位置均设置有轴承座来进行支撑,通过轴承座连接在高低架上,中轴一端凸出用于与万向联轴器连接,每个主传动轴组32设置四个齿轮,齿轮的表面沿周向均布有多圈凸齿。
45.本实施例中传动机构的固定结构包括两个导向轮组33、两个从动轮组34和两个压紧轮组37,传动机构的活动部分包括两组第一牵引带35和两组第二牵引带36。两个导向轮组33与两个主传动轴组32一一对应,设置在两个主传动轴组32的同一侧,两个从动轮组34分别设置对应设置在两个主传动轴组32背离导向轮组33的另一侧,压紧轮组37设置在主传动轴组32和导向轮组33之间,压紧轮组37的高度低于主传动轴组32的高度、高于导向轮组33和从动轮组34的高度,并且压紧轮组37与主传动轴组32相切于同一竖直平面上,压紧轮
组37与导向轮组33相切于同一水平平面上。
46.导向轮组33位于配重4的上方,也包括中轴和齿轮,中轴两端和中间位置也设置有轴承座来进行支撑,并安装在安装平台上;导向轮组33中齿轮的数量和结构均与主传动轴组32相同。
47.从动轮组34与主传动轴组32之间保持间距,本实施例中主传动轴组32和从动轮组34设置在垂直吊装通道11顶部的两侧,从动轮组34与导向轮组33的高度一致,也安装在安装平台上。从动轮组34也包括中轴和齿轮,中轴两端和中间位置也设置有轴承座来进行支撑,从动轮组34中设置两个齿轮,这两个齿轮与主传动轴组32中四个齿轮的中间两个位置相对。
48.压紧轮组37的结构与导向轮组33的结构相同,且位置相对,压紧轮组37也包括中轴和四个齿轮。
49.本实施例中第一牵引带35和第二牵引带36为扁平状带状结构,第一牵引带35和第二牵引带36与齿轮接触的表面均布有齿或者凹槽,用于与齿轮啮合,第一牵引带35和第二牵引带36的宽度大于齿轮的宽度,带体边缘设置有凸边,能够卡在齿轮的两侧。
50.一个主传动轴组32上连接并驱动两个第一牵引带35和两个第二牵引带36。两个第一牵引带35位于中间,一端向下穿过钢结构顶棚17与配重4连接,另一端依次绕过导向轮组33、压紧轮组37、主传动轴组32和从动轮组34,伸入到垂直吊装通道11内并连接到搬运轿厢2的一侧顶部;两个第二牵引带36位于两个第一牵引带35外侧,第二牵引带36一端向下穿过钢结构顶棚17与配重4连接,另一端依次绕过导向轮组33、压紧轮组37和主传动轴组32,伸入到垂直吊装通道11内并连接在搬运轿厢2的另一侧顶部。本实施例中一个主传动轴组32上的第一牵引带35和两个第二牵引带36连接在同一个配重4上,两个主传动轴组32上的第一牵引带35和两个第二牵引带36连接在搬运轿厢2的不同端。
51.在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动力机构和传动机构可以采用曳引机和钢丝绳配合的结构,带动搬运轿厢2上下升降。
52.参照图1和5,搬运轿厢2设置在垂直吊装通道11内,并沿着垂直吊装通道11上下滑动。
53.搬运轿厢2包括顶框23、底框24以及连接在顶框23和底框24两端之间的两个侧框25,顶框23、底框24和侧框25均为钢架结构,搬运轿厢2朝向存车厅13和取车厅14或者停车位12的两侧设置为运输通道,用于客车的搬进和搬出。底框24上固定有搬运轨道21,搬运轨道21在底框24两端设置两组,每组包括两个平行的单轨,停车位12内和停车地沟152内的停车轨道18与搬运轨道21的结构相同,且轴向相接,随着搬运轿厢2的升降搬运轨道21能够达到与停车轨道18相接的状态,为了使搬运轿厢2能够在停车层停住,本实施例中搬运轿厢2下侧安装有平层机构,能够使搬运轿厢2在某一层停车位12处稳定停住。
54.两组搬运轨道21上均滑移设置的搬运器22,本实施例中搬运器22采用小车,两个搬运器22分布在搬运轿厢2的两端,并且两组同步运动,对客车的两端同时进行搬运。搬运器22在使用时,滑动在搬运轨道21和停车轨道18上,并行驶到搬运平台5的底部,通过升降的支撑块将搬运平台5和客车托起,一起进行搬运。
55.顶框23的一个长边框上表面两端均固定有两个第一连接座27,用于与第一牵引带35连接,另一个长边框上表面两端均固定有两个第二连接座28,用于与第二牵引带36连接。
56.侧框25外侧上下端均设置有导向滑轮26,导向滑轮26成对设置,两个导向滑轮26之间设有空隙,导向立柱164穿设在空隙内,使两个导向滑轮26分别滑动抵接在导向立柱164的两侧,对搬运轿厢2上下端进行限位,避免搬运轿厢2发生竖直方向的摆动。
57.本实施例中垂直吊装通道11两侧的两列停车位12在水平方向上相对设置,在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两列停车位12相互远离的一侧主体结构1均可延伸或拼接形成至少一列停车位12,向外延伸增加停车位12,使整个立体车库占用更小的空间,设置更多的停车位12,通过一组搬运器22能够实现更多车辆的存车和取车。
58.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进行存车时,客车行驶到存车厅13内,停在存车厅13内的搬运平台5上,驱动系统3驱动搬运轿厢2下降到垂直吊装通道11底部,搬运器22将客车和搬运平台5一起搬运到搬运轿厢2内,驱动系统3驱动搬运轿厢2上升至空的停车位12高度,搬运器22将客车和搬运平台5一起搬运到停车位12上并放下,搬运器22退回到搬运轿厢2中,随搬运轿厢2回到垂直吊装通道11底部等待下一辆客车进场;在进行取车时,驱动系统3驱动搬运轿厢2沿垂直吊装通道11上升至需要取车的停车位12,搬运器22移动到停车位12中,将客车和搬运平台5一起托起并搬运到搬运轿厢2内,然后驱动系统3驱动搬运轿厢2下降至垂直吊装通道11底部,搬运器22将客车和搬运平台5一起搬运到取车厅14内并放下,将客车开走。
59.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