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节能保温混凝土砌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86716发布日期:2022-10-22 00:33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施工用节能保温混凝土砌块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节能保温混凝土砌块。


背景技术:

2.目前,目前,我国的建筑能耗已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7%,成为耗能大户。在建筑能耗中墙体耗能约占60%。我国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至100年,建筑物在漫长的服务时间内,将消耗大量能源。因此,对保温、隔热性能好、抗压强度高、大量采用工业废料(不采用耕地粘土)的墙体砌块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成为我国新型墙体材料改革的重点之一,混凝土砌块由于可用建筑废渣和矿产废渣制成、砌筑速度快等的优点,符合了建筑工业化发展中墙体改革的要求,被广泛应用于当下的建筑施工中,而现有的混凝土砌块,在施工和后期使用过程中发现,主要存在以下两点不足,一是在砌筑过程中,相邻的混凝土砌块不能快速进行对接,导致砌筑速度慢,二是砌筑完成后,只能通过上下的混凝土砌块交错咬合进行固定,导致砌筑成的墙体稳定性不佳,且由混凝土砌块堆砌成的墙体保温隔热性能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建筑施工用节能保温混凝土砌块。
4.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施工用节能保温混凝土砌块,包括砌块本体,所述砌块本体的上端中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上限位圈,所述上限位圈的前后侧中部均设置有上通孔,所述砌块本体的下端中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下限位块,所述下限位块的中部两侧均设置有下通孔,所述砌块本体的一侧中部前后端均匀分布有侧限位块,所述砌块本体的另一侧中部前后端均匀分布有侧限位槽,所述砌块本体的内中部前后侧均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均设置有两组保温隔热机构。
5.优选的,所述砌块本体的上端前后侧均匀分布有上咬合块,所述砌块本体的下端前后侧均匀分布有下咬合槽,所述下咬合槽的内周宽度与上咬合块的宽度相等,所述下咬合槽的内周长度大于上咬合块的长度。
6.优选的,所述侧限位块的外周大小与侧限位槽的内周相等,所述侧限位块和侧限位槽一一对应设置在砌块本体的两侧中部前后端。
7.优选的,所述上限位圈的内周宽度与下限位块的宽度相等,所述上限位圈的内周长度大于下限位块的长度。
8.优选的,所述砌块本体的中部设置有中心注浆槽,所述注浆圈口的上端外周固定连接有注浆圈口,所述中心注浆槽的两侧中部均连通有分流槽一,所述分流槽一的下端均与两侧下限位块相靠近的一端下通孔相连通。
9.优选的,所述砌块本体的两侧中部均设置有侧半注浆槽,所述侧半注浆槽的上端外周均固定连接有注浆半口,所述侧半注浆槽相靠近的一侧中部均连通有分流槽二,所述分流槽二的下端均与两侧下限位块相远离的一端下通孔连通。
10.优选的,所述保温隔热机构对称分布在前后侧的空腔内部,所述保温隔热机构的外周均固定连接在空腔的内侧壁。
11.优选的,所述保温隔热机构包括保温棉,所述保温棉相靠近的一侧均通过胶水粘连有隔音毡,所述隔音毡相靠近的一侧均通过胶水粘连有隔音棉。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在堆砌混凝土砌块时,将一个砌块本体一侧的侧限位块插入另一个砌块本体另一侧的侧限位槽内部,依次将最下排的混凝土砌块堆砌完成后,将上排的砌块本体分别堆砌在下排两个砌块本体上端中部,并将上排砌块本体下端一侧下限位块放置进下排砌块本体上端另一侧的上限位圈中,并推动砌块本体,同样使左右相邻的两个砌块本体中的侧限位块和侧限位槽咬合,通过在砌块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侧限位块和侧限位槽,上下端分别设置两组上限位圈和下限位块,不仅使砌块本体的堆砌更加简单精准,且咬合度更高,堆砌过程中不会发生倾倒的情况。
14.2、通过在砌块本体的中部设置中心注浆槽和注浆圈口,两侧设置侧半注浆槽和注浆半口,并设置分别与中心注浆槽和侧半注浆槽相连通的分流槽一和分流槽二,使水泥粘合剂再交错的砌块本体内部形成网状结构,并通过上下砌块本体的侧半注浆槽和注浆半口形成整体通道,使在砌筑过程中,能向上下交错的砌块本体内部添加钢筋,实现了在使用混凝土砌块砌筑墙体时,整个墙体的稳定性更好。
15.3、室内使用混凝土砌块堆砌的墙体,通过在砌块本体的内前后侧均设置一个空腔,空腔的内部均设置两组保温隔热机构,室内和室外的声音通过保温隔热机构内的隔音毡和隔音棉吸收,使室内的声音不易传出至室外,同时使室外的声音不易进入室内,且通过保温棉,对室内进行隔热保温,实现了混凝土砌块堆砌的墙体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不仅降低了能源的损耗,且使室内隐私性更强。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一种建筑施工用节能保温混凝土砌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一;
17.图2为本发明一种建筑施工用节能保温混凝土砌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二;
18.图3为本发明一种建筑施工用节能保温混凝土砌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三;
19.图4为本发明一种建筑施工用节能保温混凝土砌块的堆砌示意图;
20.图5为本发明一种建筑施工用节能保温混凝土砌块的侧剖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发明一种建筑施工用节能保温混凝土砌块的正剖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砌块本体;2、上限位圈;3、上通孔;4、下限位块;5、下通孔;6、中心注浆槽;7、注浆圈口;8、侧半注浆槽;9、注浆半口;10、分流槽一;11、分流槽二;12、上咬合块;13、下咬合槽;14、侧限位块;15、侧限位槽;16、空腔;17、保温棉;18、隔音毡;19、隔音棉。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24.如图1-图6所示的一种建筑施工用节能保温混凝土砌块,包括砌块本体1,砌块本体1的上端中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上限位圈2,上限位圈2的前后侧中部均设置有上通孔3,
砌块本体1的下端中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下限位块4,下限位块4的中部两侧均设置有下通孔5,砌块本体1的一侧中部前后端均匀分布有侧限位块14,砌块本体1的另一侧中部前后端均匀分布有侧限位槽15,砌块本体1的内中部前后侧均设置有空腔16,空腔16的内部均设置有两组保温隔热机构。
25.砌块本体1的上端前后侧均匀分布有上咬合块12,砌块本体1的下端前后侧均匀分布有下咬合槽13,下咬合槽13的内周宽度与上咬合块12的宽度相等,下咬合槽13的内周长度大于上咬合块12的长度。
26.侧限位块14的外周大小与侧限位槽15的内周相等,侧限位块14和侧限位槽15一一对应设置在砌块本体1的两侧中部前后端。
27.上限位圈2的内周宽度与下限位块4的宽度相等,上限位圈2的内周长度大于下限位块4的长度。
28.在堆砌混凝土砌块时,将一个砌块本体1一侧的侧限位块14插入另一个砌块本体1另一侧的侧限位槽15内部,依次将最下排的混凝土砌块堆砌完成后,将上排的砌块本体1分别堆砌在下排两个砌块本体1上端中部,并将上排砌块本体1下端一侧下限位块4放置进下排砌块本体1上端另一侧的上限位圈2中,并推动砌块本体1,同样使左右相邻的两个砌块本体1中的侧限位块14和侧限位槽15咬合,通过在砌块本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侧限位块14和侧限位槽15,上下端分别设置两组上限位圈2和下限位块4,不仅使砌块本体1的堆砌更加简单精准,且咬合度更高,堆砌过程中不会发生倾倒的情况。
29.砌块本体1的中部设置有中心注浆槽6,注浆圈口7的上端外周固定连接有注浆圈口7,中心注浆槽6的两侧中部均连通有分流槽一10,分流槽一10的下端均与两侧下限位块4相靠近的一端下通孔5相连通。
30.砌块本体1的两侧中部均设置有侧半注浆槽8,侧半注浆槽8的上端外周均固定连接有注浆半口9,侧半注浆槽8相靠近的一侧中部均连通有分流槽二11,分流槽二11的下端均与两侧下限位块4相远离的一端下通孔5连通。
31.在将上下两排的混凝土砌块堆砌完成后,通过砌块本体1中部的注浆圈口7和相邻两个砌块本体1相靠近一侧的注浆半口9,分别向下排的中心注浆槽6和侧半注浆槽8内注入搅拌混合好的水泥粘合剂,水泥粘合剂再通过分流槽一10和分流槽二11以及下通孔5流入下排下限位块4和再下一排的上限位圈2之间形成的空腔内,接着向两排交错的砌块本体1的侧半注浆槽8和中心注浆槽6内部添加不短于两个砌块本体1高度的钢筋,待再下一排砌块本体1上端上限位圈2前后端的上通孔3中有少量的水泥粘合剂溢出后,继续向上排的中心注浆槽6和侧半注浆槽8内添加水泥粘合剂,静置一段时间后,待下排砌块本体1上端上限位圈2前后侧的上通孔3内有少量的水泥粘合剂溢出,即可继续进行再上一排的混凝土砌块进行堆砌,通过在砌块本体1的中部设置中心注浆槽6和注浆圈口7,两侧设置侧半注浆槽8和注浆半口9,并设置分别与中心注浆槽6和侧半注浆槽8相连通的分流槽一10和分流槽二11,使水泥粘合剂再交错的砌块本体1内部形成网状结构,并通过上下砌块本体1的侧半注浆槽8和注浆半口9形成整体通道,使在砌筑过程中,能向上下交错的砌块本体1内部添加钢筋,实现了在使用混凝土砌块砌筑墙体时,整个墙体的稳定性更好。
32.保温隔热机构对称分布在前后侧的空腔16内部,保温隔热机构的外周均固定连接在空腔16的内侧壁。
33.保温隔热机构包括保温棉17,保温棉17相靠近的一侧均通过胶水粘连有隔音毡18,隔音毡18相靠近的一侧均通过胶水粘连有隔音棉19。
34.室内使用混凝土砌块堆砌的墙体,通过在砌块本体1的内前后侧均设置一个空腔16,空腔16的内部均设置两组保温隔热机构,室内和室外的声音通过保温隔热机构内的隔音毡18和隔音棉19吸收,使室内的声音不易传出至室外,同时使室外的声音不易进入室内,且通过保温棉17,对室内进行隔热保温,实现了混凝土砌块堆砌的墙体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不仅降低了能源的损耗,且使室内隐私性更强。
3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