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钢柱进行防火保护的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61539发布日期:2022-12-23 23:43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对钢柱进行防火保护的构造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钢柱进行防火保护的构造。


背景技术:

2.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阀厅钢结构均需采用防火保护措施才能满足建筑防火要求。阀厅火灾危险性分类为丁类,耐火等级为二级,实际工程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一般都在不同部位采用不同厚度的防火涂料保护措施来满足钢结构防火要求。
3.其中钢柱的防火涂料采用厚涂型,施工过程中和涂层干燥固化前,环境温度要求保持在5~38℃,相对湿度不大于85%,空气应流通。当风速大于5m/s,或雨天和构件表面有结露时,不宜作业。且防火涂料施工高空作业多、人员防护要求高、施工安全风险大、施工质量不易保证。
4.根据多个工程的施工经验,冬季施工条件往往较为恶劣,无法满足上述厚型防火涂料的施工要求,造成无法施工或不便施工,进而影响工期和质量。由于钢柱为竖向构件,施工后的涂料有向下堆积现象,同时厚型涂料组分颗粒较大,完成后表面比较粗糙,观感不佳。
5.因此,需要研究适应冬季施工条件的钢柱的防火保护措施,形成一套切实有效的标准化设计和施工方案,解决冬季钢结构防火涂料施工条件不达标、施工质量差以及厚型涂料脱落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提供一种对钢柱进行防火保护的构造,能够解决冬季钢结构防火涂料施工条件不达标、施工质量差以及厚型涂料脱落问题。
7.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钢柱进行防火保护的构造,钢柱具有腹板和两个翼板,两个翼板分别垂直连接在腹板的相对设置的两侧,并限定出两个凹槽。构造包括隔板、檩条、内岩棉板和防火板。隔板连接在各凹槽中,并将各凹槽均分隔成沿钢柱的长度方向布置的多个腔室。檩条连接在钢柱的四周,并与隔板连接。内岩棉板填充在各腔室中。防火板包裹在钢柱的四周,并与檩条连接。
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隔板包括两组,每组均包括多个,两组隔板分别连接在两个凹槽中,每组隔板中,各隔板均垂直于腹板和各翼板,各隔板沿钢柱的长度方向间隔预设距离布置。
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檩条包括四组,每组均包括多个,四组檩条分别连接在钢柱的四周,并对接形成环状结构,每组檩条中,各檩条均横置在钢柱,各檩条沿钢柱的长度方向间隔预设距离布置。
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各檩条均具有第一板条、第二板条和第三板条,第一板条和第三板条分别垂直连接在第二板条的相对设置的两侧,第一板条与钢柱连接,第二板条与
隔板连接,第三板条与防火板连接。
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内岩棉板包括多组,每组均包括多个,每组内岩棉板分别填充在各腔室中,每组内岩棉板中,各内岩棉板沿腔室的深度方向叠置,各内岩棉板的边沿均与腔室的周壁挤紧。
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构造还包括外岩棉板,外岩棉板包裹在钢柱的四周,并经防火板包裹。
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外岩棉板包括四组,每组均包括多个,四组外岩棉板分别覆在钢柱的四周,并对接形成环状结构,各组外岩棉板中,各外岩棉板贴合布置。
1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防火板包括四组,每组均包括多个,四组防火板分别覆在外岩棉板的四周,并对接形成环状结构,各组防火板中,各防火板贴合布置。
1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构造还包括压型钢板,压型钢板包裹在防火板的四周,并与檩条连接。
1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压型钢板包括四组,每组均包括多个,四组压型钢板分别覆在防火板的四周,并对接形成环状结构,各组压型钢板中,各压型钢板贴合布置。
1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钢柱进行防火保护的构造,钢柱具有腹板和两个翼板,两个翼板分别垂直连接在腹板的相对设置的两侧,并限定出两个凹槽。构造包括隔板、檩条、内岩棉板和防火板。隔板连接在各凹槽中,并将各凹槽均分隔成沿钢柱的长度方向布置的多个腔室。檩条连接在钢柱的四周,并与隔板连接。内岩棉板填充在各腔室中。防火板包裹在钢柱的四周,并与檩条连接。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钢柱的防火由防火板完成,解决了涂刷厚型防火涂料所要求的实施条件在冬天低温恶劣环境中无法满足的问题。同时,防火板实现了全部构件标准化,加工和安装质量更易保证。防火板为干式装配,符合施工标准化要求。防火板更牢固安全,外观平整,视觉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隔板与钢柱的平面图;
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檩条与钢柱和隔板的立面图;
2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檩条的截面图;
2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构造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24.参阅图1-4,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钢柱1进行防火保护的构造。其中,钢柱1位于外墙墙体2的一侧,钢柱1具有腹板10和两个翼板11,两个翼板11的中部分别垂直连接
在腹板10的相对设置的两侧,并限定出两个凹槽。钢柱1具体为具有h型截面的柱状结构。构造包括隔板3、檩条4、内岩棉板5和防火板6。
25.隔板3连接在各凹槽中,并将各凹槽均分隔成沿钢柱1的长度方向布置的多个腔室。进一步地,隔板3包括两组,每组均包括多个,两组隔板3分别连接在两个凹槽中,每组隔板3中,各隔板3均垂直于腹板10和各翼板11,并焊接在腹板10和翼板11上,各隔板3沿钢柱1的长度方向间隔预设距离布置,如间隔1200~1500mm布置,使得隔板3将各凹槽均分隔成沿钢柱1的长度方向布置的多个腔室。隔板3为钢隔板3。
26.檩条4连接在钢柱1的四周,并与隔板3连接。进一步地,檩条4包括四组,每组均包括多个,四组檩条4分别连接在钢柱1的四周,每组檩条4中,各檩条4均横置在钢柱1上,并焊接在钢柱1上,各檩条4沿钢柱1的长度方向间隔预设距离布置,如间隔1200~1500mm布置,使得各隔板3的远离腹板10的一侧经檩条4与钢柱1连接,实现隔板3的进一步固定。
27.各檩条4均具有第一板条40、第二板条41和第三板条42,第一板条40的一侧和第三板条42的一侧分别垂直连接在第二板条42在宽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侧,并分别位于第二板条42在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侧。檩条具体为具有z型截面的条状结构,即檩条4为z型檩条4。其中,第一板条40与翼板11贴合并焊接,第二板条41位于隔板3的上方,并与隔板3贴合并焊接,第三板条42与防火板6贴合并经自攻螺钉9连接。第一板条40、第二板条41和第三板条42的宽度均为50mm,厚度均为2mm。
28.内岩棉板5填充在各腔室中。进一步地,内岩棉板5包括多组,每组均包括多个,每组内岩棉板5分别填充在各腔室中,并对接形成环状结构,每组内岩棉板5中,各内岩棉板5沿腔室的深度方向叠置,各内岩棉板5的边沿均与腔室的周壁挤紧。内岩棉板5为50mm厚的岩棉板。
29.构造还包括外岩棉板7,外岩棉板7包裹在钢柱1的四周,并经防火板6包裹。进一步地,外岩棉板7包括四组,每组均包括多个,四组外岩棉板7分别覆在钢柱1的四周,并对接形成环状结构,各组外岩棉板7中,各外岩棉板7贴合布置。外岩棉板7也为50mm厚的岩棉板。
30.防火板6包裹在外岩棉板7的四周,并与檩条4连接。进一步地,防火板6包括四组,每组均包括多个,四组防火板6分别覆在外岩棉板7的四周,并对接形成环状结构,各组防火板6中,各防火板6经自攻螺钉9与檩条4连接,各防火板6贴合布置。防火板6为12mm厚的纤维增强硅酸盐板。
31.构造还包括压型钢板8,压型钢板8包裹在防火板6的四周,并与檩条4连接。进一步地,压型钢板8包括四组,每组均包括多个,四组压型钢板8分别覆在防火板6的四周,并对接形成环状结构,各组压型钢板8中,各压型钢板8经自攻螺钉9与檩条4连接,各压型钢板8贴合布置。压型钢板8为0.6mm厚的单层压型钢板8。
32.相应地,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钢柱1进行防火保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3.(1)先将钢隔板3水平焊接在钢柱1上,其竖向间距约1200~1500mm;
34.(2)再将z型檩条4焊接在钢柱1四周,并同时与钢格板焊接在一起,其竖向间距约1200~1500mm。
35.(3)采用50mm厚的岩棉板,先把钢柱1内部填满,再包裹钢柱1四周,岩棉板上下均与钢隔板3挤紧;
36.(4)采用自攻螺钉9将防火板6(12mm厚的纤维增强硅酸盐板)固定在z型檩条4上;
37.(5)根据要求选择0.6mm厚的单层压型钢板8作为装饰,采用自攻螺钉9固定在z型檩条4上。
38.综上可知,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通过隔板3、檩条4、岩棉板、防火板6的相互配合,实现了钢结构防火保护施工不受环境条件影响,组装方便,固定牢靠,美观耐久,杜绝后期运行中的安全隐患。其中,防火板6可解决高寒地区冬季不满足防火涂料施工环境要求的问题,具体解决实际工程中,冬季环境恶劣,无法满足厚型防火涂料的施工要求,造成无法施工或不便施工,进而影响工期和质量的问题,并解决防火涂料易向下堆积,且厚型涂料组分颗粒较大,完成后表面比较粗糙,观感不佳以及后期可能脱落的问题,保证施工作业连续性,节约工期。防火板6相对厚型防火涂料,实现了全部构件标准化,加工和安装质量更易保证。防火板6安装相对厚型防火涂料施工,从湿式作业改为干式装配,利于文明施工,符合施工标准化发展趋势。防火板6相对厚型防火涂料,外观平整,易于装饰,视觉效果更好,且后期不易脱落。
39.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4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