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水槽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35002发布日期:2023-01-24 19:14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水槽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光伏太阳能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水槽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是一种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如建筑屋顶)上的技术,其多采用横向导水槽和纵向导水槽进行排水,以避免积水影响光伏方阵的发电效率等。其中,横向导水槽与纵向导水槽之间的连接,一般采用将横向导水槽端部简单搭接在纵向导水槽上的方式,以使得横向导水槽中的水流能够经纵向导水槽排走。但是,这种连接方式存在以下问题:横向导水槽与纵向导水槽的连接处容易漏水,会影响光伏方阵下方相应器件或建筑屋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升横向导水槽与纵向导水槽之间连接的密封性。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导水槽连接结构,所述导水槽连接结构呈纵向两端设有至少一个纵向开口且横向两端设有至少一个横向开口的槽状结构,且所述槽状结构设有具备上端开口的汇水槽;当所述导水槽连接结构通过所述纵向开口与纵向导水槽结构的纵向导水槽本体的端部密封连接时,所述纵向导水槽本体上的纵向导水槽通过所述纵向开口与所述汇水槽连通;当所述导水槽连接结构通过所述横向开口与横向导水槽结构的端部密封连接时,所述横向导水槽结构上的横向导水槽通过所述横向开口与所述汇水槽连通。
5.可选地,所述导水槽连接结构包括纵向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均具有空腔并均呈纵向两端开口且上端开口的管状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的所述空腔构成所述汇水槽,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开口和所述第三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开口均为所述纵向开口;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上端到所述汇水槽槽底的最小距离均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上端到所述汇水槽槽底的最小距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朝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合围形成所述横向开口。
6.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分别通过所述纵向开口与一个所述纵向导水槽本体的端部密封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中的一个适于套设在所述纵向导水槽本体的端部,另一个适于嵌入所述纵向导水槽本体的端部。
7.可选地,横向相邻的两个光伏板之间设有纵向导水缝,所述纵向导水槽本体适于设置在所述纵向导水缝下方;所述纵向导水槽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折边、第二折边、第三折边、第四折边和第五折边,所述第一折边、所述第二折边、所述第三折边、所述第四折边和所述第五折边合围形成所述纵向导水槽,所述第一折边和所述第五折边均位于所述纵向导水槽上端,且所述第一折边和所述第五折边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一开口,所述纵向导水槽
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纵向导水缝连通;所述第一折边和所述第五折边的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并适于分别与横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光伏板相邻边框的下端面密封连接。
8.可选地,所述纵向导水槽本体的最大排水流量大于或等于设计排水流量。
9.可选地,所述纵向导水槽本体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开口处间隔设置的第一导水板和第二导水板,所述第一导水板和所述第二导水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折边和所述第五折边连接,所述第一导水板和所述第二导水板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纵向导水槽内部延伸。
10.可选地,所述第一折边和所述第五折边上均设有沿所述纵向导水槽本体长度方向延伸的排水槽,所述排水槽底部设有连通所述排水槽与所述纵向导水槽的排水口。
11.可选地,所述纵向导水槽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适于套设在所述纵向导水槽本体端部并连接两个所述纵向导水槽本体。
12.可选地,横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光伏板的相邻所述边框与所述纵向导水槽本体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压块和螺栓,所述压块适于设置在横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光伏板的相邻所述边框上端,所述螺栓的螺帽适于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水板和所述第二导水板朝向所述第三折边的一端,所述螺帽与所述压块通过所述螺栓的螺杆连接。
13.可选地,纵向相邻的两个光伏板之间设有横向导水缝,所述横向导水槽结构适于设置在所述横向导水缝处;所述横向导水槽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六折边、第七折边和第八折边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七折边横向两端的两个第九折边,所述第六折边、所述第七折边、所述第八折边合围形成所述横向导水槽,且所述第六折边和所述第八折边远离所述第七折边的一端形成第二开口,所述横向导水槽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横向导水缝连通;所述第六折边与所述第八折边分别与纵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光伏板连接;两个所述第九折边远离所述第七折边的一端均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向延伸;当所述横向导水槽结构在所述横向开口处与所述导水槽连接结构密封连接时,所述第九折边经所述上端开口伸入所述汇水槽内。
14.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导水槽连接结构通过设置纵向开口和横向开口,并通过纵向开口与纵向导水槽结构的纵向导水槽本体的端部密封连接、通过横向开口与横向导水槽结构的端部密封连接,一方面,实现了与导水槽连接结构连接的纵向导水槽本体的纵向导水槽和横向导水槽结构的横向导水槽之间的连通,保证了落入横向导水槽内的水、灰尘等能够经纵向导水槽快速排走;另一方面,通过密封连接导水槽连接结构、横向导水槽结构和纵向导水槽本体,保证了导水槽连接结构与纵向导水槽本体、导水槽连接结构与横向导水槽结构在连接处的密封性以及连接的稳定性,避免了导水槽连接结构与纵向导水槽本体、导水槽连接结构与横向导水槽结构在连接处发生漏水的情况,在导水的同时还可有效防水,使得具备导水槽连接结构的光伏方阵能够对光伏方阵下方的器件及光伏方阵的安装位置(如建筑屋顶)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即能够延长相应器件及建筑屋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光伏方阵设置在建筑屋顶时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导水槽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导水槽连接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导水槽连接结构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导水槽连接结构与纵向导水槽结构和横向导水槽结构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导水槽连接结构与纵向导水槽结构和横向导水槽结构连接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导水槽连接结构与纵向导水槽结构和横向导水槽结构连接时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2.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光伏方阵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3.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光伏方阵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4.图10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光伏方阵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5.图11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中光伏方阵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6.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纵向导水槽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纵向导水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
31.1-光伏板,11-边框,12-面板,13-纵向导水缝,14-横向导水缝;2-纵向导水槽结构,21-纵向导水槽本体,211-第一折边,212-第二折边,213-第三折边,214-第四折边,215-第五折边,216-纵向导水槽,217-第一开口,218-第一导水板,219-第二导水板,22-第一连接件,23-排水槽,24-排水口;3-横向导水槽结构,31-横向导水槽,32-第二开口,33-第六折边,34-第七折边,35-第八折边,36-第九折边;4-导水槽连接结构,41-第一连接部,411-第一连接板,42-第二连接部,43-第三连接部,431-第三连接板,44-汇水槽,45-纵向开口,46-横向开口,47-上端开口;5-第二连接件,51-压块,52-螺栓,521-螺帽,522-螺杆;6-建筑屋顶。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33.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提供的坐标系xyz中,x轴正向代表的前方,x轴的反向代表后方,y轴的正向代表右方,y轴的反向代表左方,z轴的正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并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34.结合图1-图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导水槽连接结构4,导水槽连接结构4呈纵向(即图1中x轴方向)两端设有至少一个纵向开口45且横向(即图1中y轴方向)两端设有至少一个横向开口46的槽状结构,且槽状结构设有具备上端开口47的汇水槽44;当导水槽连接结构4通过纵向开口45与纵向导水槽结构2的纵向导水槽本体21的端部密封连接时,纵向导水槽本体21上的纵向导水槽216通过纵向开口45与汇水槽44连通;当导水槽连接结构4通过横向开口46与横向导水槽结构3的端部密封连接时,横向导水槽结构3上的横向导
水槽31通过横向开口46与汇水槽44连通。
35.本实施例中,导水槽连接结构4用于设置在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光伏方阵(其由多个光伏板1拼接构成)上以连接纵向导水槽结构2和横向导水槽结构3,实现纵向导水槽结构2和横向导水槽结构3连接的稳固与密封。其中,纵向导水槽结构2包括纵向导水槽本体21,纵向导水槽本体21设置在横向相邻的两个光伏板1之间的纵向导水缝13处,其设有用于排水、排灰等的纵向导水槽216;横向导水槽结构3设置在纵向相邻的两个光伏板1之间的横向导水缝14处,其设有用于排水、排灰等的横向导水槽31;一个导水槽连接结构4可连接至少一个纵向导水槽本体21与至少一个横向导水槽结构3,实现纵向导水槽216与横向导水槽31的连通,即导水槽连接结构4起到纵向导水槽216与横向导水槽31间的导水作用,便于落入横向导水槽31内的水(例如雨水、清扫用水等)、灰尘等经纵向导水槽216快速排走(设置在建筑屋顶6的纵向导水槽本体21及其纵向导水槽216具有一定倾角);其中,纵向导水槽216将水流直接排走或排向指定的天沟等用于集水和排水的结构。示例性地,设置在光伏方阵角落(顶点)的导水槽连接结构4可连接一个纵向导水槽本体21与一个横向导水槽结构3;设置在光伏方阵边缘的导水槽连接结构4可连接两个纵向导水槽本体21与一个横向导水槽结构3;设置在光伏方阵的四个光伏板1的相邻顶点处的导水槽连接结构4可连接两个纵向导水槽本体21与两个横向导水槽结构3。具体地,导水槽连接结构4呈具备上端开口47的槽状结构,即槽状结构上端(即位于图1中z轴正向的一端)设有开口(即上端开口47),其内部设有汇水槽44,以便于接收来自光伏板1上及其上方的水、灰尘等;且导水槽连接结构4的纵向两端设有至少一个纵向开口45,导水槽连接结构4通过纵向开口45与纵向导水槽本体21的端部密封连接,相应地,纵向导水槽216通过纵向开口45与汇水槽44连通,实现了导水槽连接结构4与纵向导水槽本体21的连接处以及汇水槽44与纵向导水槽216的连接处的防水密封;导水槽连接结构4的横向两端设有至少一个横向开口46,导水槽连接结构4通过横向开口46与横向导水槽结构3的端部密封连接,相应地,横向导水槽31通过横向开口46与汇水槽44连通,实现了导水槽连接结构4与横向导水槽结构3的连接处以及汇水槽44与横向导水槽31的连接处的防水密封。
36.这样,导水槽连接结构4通过设置纵向开口45和横向开口46,并通过纵向开口45与纵向导水槽结构2的纵向导水槽本体21的端部密封连接、通过横向开口46与横向导水槽结构3的端部密封连接,一方面,实现了与导水槽连接结构4连接的纵向导水槽本体21的纵向导水槽216和横向导水槽结构3的横向导水槽31之间的连通,保证了落入横向导水槽31内的水、灰尘等能够经纵向导水槽216快速排走;另一方面,通过密封连接导水槽连接结构4、横向导水槽结构3和纵向导水槽本体21,保证了导水槽连接结构4与纵向导水槽本体21、导水槽连接结构4与横向导水槽结构3在连接处的密封性以及连接的稳定性,避免了导水槽连接结构4与纵向导水槽本体21、导水槽连接结构4与横向导水槽结构3在连接处发生漏水的情况,在导水的同时还可有效防水,使得具备导水槽连接结构4的光伏方阵能够对光伏方阵下方的器件及光伏方阵的安装位置(如建筑屋顶6)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即能够延长相应器件及建筑屋顶6的使用寿命。
37.可选地,结合图2-图4所示,导水槽连接结构4包括纵向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41、第二连接部42和第三连接部43,第一连接部41、第二连接部42和第三连接部43均具有空腔并均呈纵向两端开口且上端开口47的管状结构,第一连接部41、第二连接部42和第三连接
部43的空腔构成汇水槽44,第一连接部41远离第二连接部42的一端开口和第三连接部43远离第二连接部42的一端开口均为纵向开口45;第一连接部41和第三连接部43的上端到汇水槽44槽底的最小距离均大于第二连接部42的上端到汇水槽44槽底的最小距离,第二连接部42的上端与第一连接部41和第三连接部43朝向第二连接部42的一端合围形成横向开口46。
38.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41、第二连接部42和第三连接部43沿纵向依次设置,相应地,对于通过一个纵向导水槽本体21连接的两个纵向相邻的导水槽连接结构4,该纵向导水槽本体21的两端分别与一个导水槽连接结构4的第一连接部41和另一个导水槽连接结构4的第三连接部43连接;对于通过一个导水槽连接结构4连接的两个纵向相邻的纵向导水槽本体21,该导水槽连接结构4分别通过第一连接部41和第三连接部43与两个纵向导水槽本体21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部41、第二连接部42和第三连接部43均呈管状结构,且均具有纵向两端开口且上端开口的空腔,使得第一连接部41、第二连接部42和第三连接部43的空腔构成导水槽连接结构4的汇水槽44。其中,第一连接部41远离第二连接部42的一端开口和第三连接部43远离第二连接部42的一端开口均为纵向开口45,也就是说,第一连接部41通过其远离第二连接部42的一端开口来与一个纵向导水槽本体21的端部连接,第三连接部43通过其远离第二连接部42的一端开口来与另一个纵向导水槽本体21的端部连接。
39.第一连接部41和第三连接部43的上端到汇水槽44槽底的最小距离均大于第二连接部42的上端到汇水槽44槽底的最小距离,即导水槽连接结构4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均呈凹字形,使得第二连接部42的上端与第一连接部41和第三连接部43朝向第二连接部42的一端合围形成横向开口46,用于导水槽连接结构4与横向导水槽结构3端部相连接。通过设置呈凹字形的横向开口46,以实现导水槽连接结构4在横向开口46处与横向导水槽结构3端部的插接配合,一方面,提升了横向导水槽结构3在导水槽连接结构4上安装及拆卸的便捷性,且实现了导水槽连接结构4与横向导水槽结构3之间的相互限位,提升了导水槽连接结构4与横向导水槽结构3之间连接的稳固性;另一方面,相对于直接在导水槽连接结构4的左右侧壁开孔(横向开口46),本实施例中的凹字形设计的横向开口46能够保证导水槽连接结构4的整体结构强度,从而保证导水槽连接结构4与横向导水槽结构3及纵向导水槽本体21连接的稳固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水槽连接结构4的左侧壁(其由第一连接部41、第二连接部42和第三连接部43的左侧壁构成)和/或右侧壁(其由第一连接部41、第二连接部42和第三连接部43的右侧壁构成)设有横向开口46,例如,对于设置在光伏方阵左(右)边缘的导水槽连接结构4,若不需要横向导水槽结构3通过导水槽连接结构4直接向光伏方阵左(右)边缘排水,则设置在光伏方阵左(右)边缘的导水槽连接结构4可仅在右(左)侧壁设置用于连接横向导水槽结构3端部的横向开口46。
40.可选地,结合图2-图4所示,第二连接部42的上端到汇水槽44槽底的最小距离大于第二连接部42的厚度,以使得第二连接部42的上端相对汇水槽44槽底具有一定高度,其中,第二连接部42可看作由一块平板板材折弯形成,第二连接部42的厚度记为该平板板材的厚度。相应地,使得与导水槽连接结构4连接的横向导水槽结构3的横向导水槽31槽底相对汇水槽44槽底具有一定高度,使得与导水槽连接结构4连接的横向导水槽结构3的横向导水槽31槽底相对与导水槽连接结构4连接的纵向导水槽本体21的纵向导水槽216槽底具有一定高度,也就是说,在导水槽连接结构4处,与导水槽连接结构4连接的横向导水槽31槽底与纵向导水槽216槽底之间具有高度差,且横向导水槽31槽底高于纵向导水槽216槽底,以保证
横向导水槽31内的水流能够在重力作用下顺利流向汇水槽44及纵向导水槽216以排走,以及避免纵向导水槽216内的水流回流到横向导水槽31内。
41.可选地,结合图5-图7所示,第一连接部41和第三连接部43分别通过纵向开口45与一个纵向导水槽本体21的端部密封连接,且第一连接部41和第三连接部43中的一个适于套设在纵向导水槽本体21的端部,另一个适于嵌入纵向导水槽本体21的端部。
42.第一连接部41和第三连接部43可以是分别通过相应纵向开口45套设在纵向相邻的两个纵向导水槽本体21的相邻端部;还可以是分别嵌入纵向相邻的两个纵向导水槽本体21的相邻端部;又可以第一连接部41和第三连接部43中的一个套设在纵向导水槽本体21的端部,另一个嵌入纵向导水槽本体21的端部。
43.本实施例中,对于设置在建筑屋顶6等具有一定倾角的安装位置的光伏方阵,用于其的导水槽连接结构4同样具有一定倾角(纵向倾斜设置)。对于纵向相邻的两个纵向导水槽本体21和连接这两个纵向导水槽本体21的导水槽连接结构4,优选导水槽连接结构4上距地位置相对较高的一个纵向开口45所在连接部(第一连接部41和第三连接部43中的一个)套设在位置相对较高的一个纵向导水槽本体21的端部,而位置相对较低的一个纵向开口45所在连接部(第一连接部41和第三连接部43中的另一个)嵌入位置相对较低的另一个纵向导水槽本体21的端部,如此,以保证水流在重力作用下流经这两个纵向导水槽本体21和导水槽连接结构4时,水流能够避开纵向导水槽本体21端部与导水槽连接结构4的密封连接贴合(贴靠)处,以避免水流直接冲刷纵向导水槽本体21端部与导水槽连接结构4的密封连接贴合(贴靠)处,从而在密封连接的基础上进一步防止导水槽连接结构4与纵向导水槽本体21、导水槽连接结构4与横向导水槽结构3在连接处发生漏水的情况。
44.可选地,结合图5-图7所示,第一连接部41套设在纵向导水槽本体21的端部并与纵向导水槽本体21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且第一连接部41的内侧壁与纵向导水槽本体21端部的外侧壁通过防水胶密封连接;第三连接部43嵌入纵向导水槽本体21的端部并与纵向导水槽本体21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且第三连接部43的外侧壁与纵向导水槽本体21端部的内侧壁通过防水胶密封连接。
45.本实施例中,以导水槽连接结构4倾斜设置且第一连接部41的纵向开口45距地位置高于第三连接部43的纵向开口45设置为例进行说明,第一连接部41套设在一个纵向导水槽本体21的端部,第三连接部43嵌入另一个纵向导水槽本体21的端部。而且,在第一连接部41的纵向开口45处,第一连接部41的内侧壁与纵向导水槽本体21端部的外侧壁贴合(贴靠)并通过防水胶连接,实现第一连接部41在纵向开口45处与纵向导水槽本体21端部的密封连接;且第一连接部41与纵向导水槽本体21同时通过紧固件实现可拆卸连接,以进一步提升第一连接部41与纵向导水槽本体21连接时的稳固性,进一步保证第一连接部41与纵向导水槽本体21密封连接的稳定性,以及提升第一连接部41与纵向导水槽本体21之间安装、拆卸的便捷性。在第三连接部43的纵向开口45处,第三连接部43的外侧壁与纵向导水槽本体21端部的内侧壁贴合(贴靠)并通过防水胶连接,实现第三连接部43在纵向开口45处与纵向导水槽本体21端部的密封连接;且第三连接部43与纵向导水槽本体21同时通过紧固件实现可拆卸连接,以进一步提升第三连接部43与纵向导水槽本体21连接时的稳固性,进一步保证第三连接部43与纵向导水槽本体21密封连接的稳定性,以及提升第三连接部43与纵向导水槽本体21之间安装、拆卸的便捷性。
46.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第一连接部41套设在纵向导水槽本体21的端部且第三连接部43嵌入纵向导水槽本体21的端部,为使得纵向导水槽本体21的上端面保持在同一平面(以保证光伏方阵整体结构的平整),即使得导水槽连接结构4连接的两个纵向导水槽本体21的纵向导水槽本体21的槽底保持在同一平面,这需要连接结构汇水槽44的槽底呈阶梯状,即以汇水槽44位于第二连接部42处的槽底为参照面,汇水槽44位于第一连接部41处的槽底低于该参照面,汇水槽44位于第三连接部43处的槽底高于该参照面。其中,优选汇水槽44位于第二连接部42处的槽底与导水槽连接结构4连接的两个纵向导水槽本体21的纵向导水槽本体21的槽底保持在同一平面,避免纵向导水槽216槽底与汇水槽44位于第二连接部42处的槽底存在高度差而导致汇水槽44内易积聚灰尘、水等的情况发生。
47.可选地,结合图1、图5-图10所示,横向相邻的两个光伏板1之间设有纵向导水缝13,纵向导水槽本体21适于设置在纵向导水缝13下方;纵向导水槽本体2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折边211、第二折边212、第三折边213、第四折边214和第五折边215,第一折边211、第二折边212、第三折边213、第四折边214和第五折边215合围形成纵向导水槽216,第一折边211和第五折边215均位于纵向导水槽216上端,且第一折边211和第五折边215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一开口217,纵向导水槽216通过第一开口217与纵向导水缝13连通;第一折边211和第五折边215的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并适于分别与横向相邻的两个光伏板1相邻边框11的下端面(即边框11位于图1中z轴反向一端的端面)密封连接。
48.本实施例中,纵向导水槽本体21设置在横向相邻的两个光伏板1之间的纵向导水缝13的下方,用于纵向排水、排灰等,且能够对光伏板1起到支撑作用,保证建筑屋顶6上光伏板1及光伏方阵的稳定。具体地,纵向导水槽本体21设置在纵向导水缝13下方,一方面,使得在对光伏板1进行清扫(例如通过清扫机器人进行清扫)时,可将灰尘直接扫落到纵向导水缝13内的纵向导水槽本体21的纵向导水槽216内并通过水流(例如雨水、清扫用水等)将灰尘带走,避免了例如无水清扫时光伏板1上灰尘、杂质等仅是在光伏板1上换了位置而难以有效清洁的情况发生,提升了光伏板1的清扫效率;另一方面,便于纵向导水槽本体21对光伏板1进行支撑,提升光伏方阵整体的稳定性。光伏板1包括边框11和设置在边框11上的面板12,纵向导水槽本体21分别通过第一折边211、第五折边215与横向相邻的两个光伏板1相邻边框11的下端面密封连接(例如通过防水胶密封连接),实现纵向导水槽本体21对光伏板1的支撑,以及提升纵向导水槽本体21与光伏板1之间连接的稳固性、密封性,避免了纵向导水槽本体21与光伏板1连接处发生漏水的可能,能够对光伏板1的安装位置(如建筑屋顶6)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即能够延长建筑屋顶6的使用寿命。纵向导水槽本体21由第一折边211、第二折边212、第三折边213、第四折边214和第五折边215构成,结构简单,相对现有技术中的w形导水槽结构能够有效降低纵向导水槽本体21的生产制造成本及难度,提升了纵向导水槽本体21的适用性。第一折边211和第五折边215的上端面(即第一折边211和第五折边215位于图中z轴正向的一端)位于同一平面上,以保证与纵向导水槽本体21连接的相邻两个光伏板1能够同样保持在同一平面,以便于光伏板1的清扫、维护等。纵向导水槽本体21的竖向截面大致呈c形结构(或u形结构),为提升纵向导水槽本体21在建筑屋顶6安装及拆卸的便捷性以及降低纵向导水槽本体21的生产、制造、运输难度,优选第二折边212与第四折边214平行,并垂直于第三折边213、第一折边211和第五折边215;而且,第一折边211远离第二折边212的一端与第五折边215远离第四折边214的一端相向延伸以形成第一开口217,
以保证纵向导水槽本体21的结构强度,保证纵向导水槽本体21对光伏板1进行支撑的稳定性。
49.可选地,纵向导水槽本体21的最大排水流量大于或等于设计排水流量。
50.由于光伏方阵主要通过纵向导水槽本体21的纵向导水槽216排水(横向导水槽31内的水流也是通过纵向导水槽216排水,不会长时间积水),本实施例中,纵向导水槽本体21的最大排水流量大于设计排水流量,以保证光伏方阵在遇到强降雨或以较大水量清洗光伏板1时流入纵向导水槽216的水流不会溢出,以在纵向导水槽本体21与光伏板1边框11密封连接的基础上避免水流冲刷或浸泡纵向导水槽本体21与光伏板1边框11的密封连接处。具体地,忽略导水槽连接结构4的影响,纵向导水槽216粗糙系数记为n,光伏方阵上纵向设置的一列纵向导水槽本体21(以下记为纵列槽)总长度(即纵列槽位于图1中x轴方向上的尺寸)记为l,光伏方阵及纵向导水槽本体21的纵向倾角记为α;纵向导水槽216设为矩形槽,其宽(即纵向导水槽216位于图10中y轴方向上的尺寸)、高(即纵向导水槽216位于图10中z轴方向上的尺寸)分别记为w1、h,第一开口217的横向宽度(即第一开口217位于图10中y轴方向上的尺寸)记为w2,设计暴雨强度记为q。则有:
51.纵列槽的水力坡度i=(d+

h)/l;其中,纵列槽的两端口位置高度差

h=lsinα,d为纵列槽两端槽内压力差;
52.纵列槽的过水断面积最大值ω=w1h;
53.纵列槽的水力半径r=ω/(w1+2h)=w1h/(w1+2h);
54.纵列槽的最大水流速度
55.纵列槽的最大排水流量
[0056][0057]
纵列槽的最大汇水面积f=lw2;
[0058]
纵列槽的设计排水流量为q

=ψ*f*q/10000;其中,屋面径流系数记为ψ。
[0059]
纵向导水槽本体21的最大排水流量大于或等于设计排水流量即为q

≥q

,即也就是说,纵向导水槽本体21的选择需要结合光伏方阵的设置地域、设置位置以及纵向导水槽本体21的自身材质、尺寸参数等考虑。为便于理解,下面以l取30m,α取5
°
,w1取0.15m,h取0.05m,w2取0.02m,q取243(l/s*104m2),d取1m,ψ取0.9为例进行说明:
[0060]
纵列槽的水力坡度i=(d+

h)/l=(d+lsinα)/l≈0.1205;
[0061]
纵列槽的过水断面积最大值ω=w1h=0.0075m2;
[0062]
纵列槽的水力半径r=ω/(w1+2h)=w1h/(w1+2h)=0.03m;
[0063]
纵列槽的最大水流速度
[0064]
[0065]
纵列槽的最大排水流量
[0066][0067]
纵列槽的最大汇水面积f=lw2=0.6m2;
[0068]
纵列槽的设计排水流量为q

=ψ*f*q/10000=0.013122l/s;
[0069]
其满足q

》q

,符合相应要求。
[0070]
可选地,结合图1、图5-图9所示,纵向相邻的两个光伏板1之间设有横向导水缝14,横向导水槽结构3适于设置在横向导水缝14处;且横向导水槽结构3上端设有第二开口32,横向导水槽31通过第二开口32与横向导水缝14连通。
[0071]
本实施例中,在纵向相邻的两个光伏板1之间的横向导水缝14处设置横向导水槽结构3,横向导水槽结构3的横向导水槽31通过第二开口32与横向导水缝14连通。在对光伏板1进行清扫(例如通过清扫机器人进行清扫)时,可将灰尘直接扫落到横向导水缝14内的横向导水槽结构3的横向导水槽31内,横向导水槽31内的灰尘则可通过水流(例如雨水、清扫用水等)冲刷带走,提升了光伏板1的清扫效率。基于横向导水槽结构3与纵向导水槽本体21通过导水槽连接结构4连接,纵向导水槽216、横向导水槽31与汇水槽44相连通,落入横向导水槽31内的水(例如雨水、清扫用水等)、灰尘等可经导水槽连接结构4进入纵向导水槽216并快速排走,进一步提升了光伏板1的清扫效率。
[0072]
通过在纵向相邻光伏板1之间设置横向导水缝14和在横向相邻光伏板1之间设置纵向导水缝13,横向导水缝14和纵向导水缝13还起到了伸缩缝的作用,降低或避免了光伏板1因自身热胀冷缩等形变而被损坏的可能。且通过在横向导水缝14和纵向导水缝13处分别设置横向导水槽结构3和纵向导水槽本体21,提升了光伏板1及光伏方阵的清扫效率。
[0073]
可选地,结合图1、图5-图9所示,横向导水槽结构3直接设置在横向导水缝14下方,一方面,横向导水槽结构3能够对光伏板1起到支撑作用,以提升光伏板1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使得横向导水槽31位于横向导水缝14下方,便于光伏板1上的水、灰尘等进横向导水缝14进入横向导水槽31,从而提升光伏板1的清扫效率。
[0074]
可选地,结合图1、图5-图9所示,横向导水槽结构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六折边33、第七折边34和第八折边35,第六折边33、第七折边34、第八折边35合围形成横向导水槽31,第六折边33和所述第八折边35远离所述第七折边34的一端形成第二开口32;第六折边33与第八折边35分别与纵向相邻的两个光伏板1连接。
[0075]
本实施例中,横向导水槽结构3的竖向截面大致呈c形结构(或u形结构),使得横向导水槽结构3围成开口(即第二开口32)向上的横向导水槽31。第七折边34的下端面与第二连接部42的上端面平行,以便于横向导水槽结构3平稳安装在导水槽连接结构4上,保证设置在纵向导水槽本体21和横向导水槽结构3上的光伏板1的平稳性。第六折边33和第八折边35分别与纵向相邻的两个光伏板1连接,具体地,可以是第六折边33和第八折边35分别与纵向相邻的两个光伏板1的相邻边框11的相邻面密封连接(例如通过防水胶条密封连接),还可以是横向导水槽31适于容纳纵向相邻的两个光伏板1的相邻边框11,即纵向相邻的两个光伏板1的相邻边框11均位于第六折边33和第八折边35之间。如此,以保证流入横向导水缝14的水和灰尘等能够顺利流入横向导水槽31而不会从第六折边33或第八折边35与光伏板1
的连接处泄露。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在导水槽连接结构4处的第七折边34的上端面(即横向导水槽31槽底)高于汇水槽44槽底及第三折边213的上端面,以保证横向导水槽31内的水流能够在重力作用下顺利流向汇水槽44及纵向导水槽216以排走,以及避免纵向导水槽216内的水流回流到横向导水槽31内。
[0076]
可选地,结合图1、图5-图9、图11所示,第六折边33和第八折边35的上端均沿平行于光伏板1的方向翻折,以在横向导水槽结构3通过第六折边33和第八折边35的上端支撑光伏板1时增大横向导水槽结构3与光伏板1的接触面积,提升光伏板1的稳定性及光伏板1与横向导水槽结构3连接的稳定性。
[0077]
可选地,结合图1、图5-图9所示,横向导水槽结构3还包括设置在第七折边34横向两端的两个第九折边36,两个第九折边36远离第七折边34的一端均朝向远离第二开口32的方向延伸;当横向导水槽结构3在横向开口46处与导水槽连接结构4密封连接时,第九折边36经上端开口47伸入汇水槽44内。
[0078]
本实施例中,对于连接完成的横向导水槽结构3与导水槽连接结构4,横向导水槽结构3的第七折边34的端部的下端面在横向开口46处与第二连接部42的上端面贴合(贴靠)并密封连接(例如通过防水胶密封连接),以保证横向导水槽结构3与导水槽连接结构4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及密封性。且第九折边36经上端开口47伸入汇水槽44内,一方面,以对横向导水槽31内流向导水槽连接结构4的汇水槽44内的水流起到引流(导流)的作用,以保证横向导水槽31内的水流及灰尘等能顺利流入纵向导水槽216内;另一方面,使得第九折边36与导水槽连接结构4在横向和纵向上相互限位,进一步提升了横向导水槽结构3与导水槽连接结构4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导水槽连接结构4的横向开口46处,第一连接部41朝向第二连接部42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板411,第三连接部43朝向第二连接部42的一端设有第三连接板431,第一连接板411与第六折边33和第八折边35中的一个密封连接,第三连接板431与第六折边33和第八折边35中的另一个密封连接,以进一步提升横向导水槽结构3与导水槽连接结构4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与密封性。
[0079]
可选地,结合图1、图5-图10所示,纵向导水槽本体21还包括在第一开口217处间隔设置的第一导水板218和第二导水板219,第一导水板218和第二导水板219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折边211和第五折边215连接,第一导水板218和第二导水板219的另一端朝向纵向导水槽216内部延伸。
[0080]
本实施例中,设置在第一开口217处的第一导水板218和第二导水板219朝向纵向导水槽216内部延伸一段长度,且具有一定倾角,以对经第一开口217流向纵向导水槽216内的水流起到引流(导流)的作用,便于水、灰尘等沿第一导水板218和第二导水板219顺利进入纵向导水槽216内。而且,第一导水板218和第二导水板219还能够对已经进入纵向导水槽216内的水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避免纵向导水槽216内水流湍急时溅出纵向导水槽21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水板218与第一折边211的夹角以及第二导水板219与第五折边215的夹角不小于90
°
,也就是说,第一折边211与第五折边215的最小间距不小于第一导水板218远离第一折边211的一端与第二导水板219远离第五折边215的一端的最小间距。
[0081]
可选地,第一导水板218与第一折边211的连接处圆滑过渡,第二导水板219与第五折边215的连接处圆滑过渡,一方面,便于水流能够顺利地沿第一导水板218和第二导水板219流向纵向导水槽216;另一方面,避免相应安装、维护人员接触第一导水板218与第一折
边211的连接处时被划伤。类似地,第一折边211与第二折边212的连接处、第二折边212与第三折边213的连接处、第三折边213与第四折边214的连接处、第四折边214与第五折边215的连接处均圆滑过渡,以保证相应安装、维护人员安全施工。
[0082]
可选地,结合图12、图14所示,第一折边211和第五折边215上均设有沿纵向导水槽本体21长度方向延伸的排水槽23,排水槽23底部设有连通排水槽23与纵向导水槽216的排水口24。
[0083]
本实施例中,第一折边211和第五折边215的上端面设有用于集水与排水的凹槽(记为排水槽23),排水槽23沿纵向导水槽本体21长度方向(即纵向)延伸,排水槽23由第一折边211和第五折边215相应位置向第三折边213所在方向凹陷形成;排水槽23的竖向截面大致呈v形结构(或c形、u形等结构)。且排水槽23的底部设有排水口24,用于连通排水槽23与纵向导水槽216,以便于水、灰尘等进入排水槽23后经排水口24进入纵向导水槽216再排走。
[0084]
这样,通过设置带排水口24的排水槽23,一方面,能够及时将存留在第一折边211和第五折边215上端面的水、灰尘等进行收集并排走,避免水因表面张力而存留在纵向导水槽本体21上端面(例如存留在纵向导水槽本体21上端面与光伏板1的边框11的连接处),以提升纵向导水槽本体21上端面的排水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提升第一折边211和第五折边215的结构强度,提升纵向导水槽本体21的结构强度,避免纵向导水槽本体21安装及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而影响其发挥相应作用。
[0085]
可选地,结合图12-图14所示,纵向导水槽结构2还包括第一连接件22,第一连接件22适于套设在纵向导水槽本体21端部并连接两个纵向导水槽本体21。
[0086]
本实施例中,位于纵向相邻的两个导水槽连接结构4之间的纵向导水槽本体21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当纵向相邻的两个导水槽连接结构4之间的纵向导水槽本体21为多个时,这些纵向导水槽本体21则通过第一连接件22进行连接,以形成一个纵向延伸的纵向导水槽结构2,该纵向相邻的两个导水槽连接结构4则分别与该纵向相邻的两个导水槽连接结构4的两端连接。
[0087]
而且,第一连接件22适于套设在纵向导水槽本体21端部并连接两个纵向导水槽本体21,具体地,第一连接件22适于套设在两个纵向导水槽本体21的连接处。第一连接件22结构与纵向导水槽本体21结构相适配,以便于第一连接件22的内侧壁与纵向导水槽本体21外侧壁相贴合,以便于实现纵向导水槽本体21之间以及纵向导水槽本体21与第一连接件22之间的密封连接。示例性地,水槽的竖向截面大致呈c形结构(或u形结构)。
[0088]
可选地,为进一步提升通过第一连接件22连接的两个纵向相邻的纵向导水槽本体21之间连接的密封性,在连接两个纵向导水槽本体21时,先通过防水胶(如丁基胶带)密封连接两个纵向导水槽本体21的相邻端部,以在实现两个纵向导水槽本体21密封连接的同时,实现两个纵向导水槽本体21连接的初步固定,从而便于后续第一连接件22与两个纵向导水槽本体21之间的连接。其后,再通过第一连接件22连接这两个纵向导水槽本体21的相邻端部,以进一步提升纵向导水槽本体21之间连接的密封性与稳固性。
[0089]
可选地,第一连接件22与两个纵向相邻的纵向导水槽本体21之间采用螺栓连接、铆钉连接等连接方式,以保证第一连接件22与两个纵向相邻的纵向导水槽本体21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0090]
可选地,结合图1、图8、图9、图10和图15所示,横向相邻的两个光伏板1的相邻边框11与纵向导水槽本体21通过第二连接件5连接,第二连接件5包括压块51和螺栓52,压块51适于设置在横向相邻的两个光伏板1的相邻边框11上端,螺栓52的螺帽521适于设置在第一导水板218和第二导水板219朝向第三折边213的一端,螺帽521与压块51通过螺栓52的螺杆522连接。
[0091]
本实施例中,螺栓52包括适于螺纹连接的螺杆522(带有头部)与螺帽521。压块51与螺帽521通过螺杆522连接,以对纵向导水槽本体21和设置(或承载)在纵向导水槽本体21上的相邻光伏板1的相邻边框11同时进行夹持,从而进一步提升纵向导水槽本体21与光伏板1连接的稳定性,提升光伏方阵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其中,压块51可采用平板形、t形、c形、u形等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5的螺栓52的螺帽521呈c形(或u形)结构,以便于螺帽521扣在第一导水板218和第二导水板219上,实现螺帽521与第一导水板218和第二导水板219在横向上的相互限位,以提升纵向导水槽本体21和设置(或承载)在纵向导水槽本体21上的相邻光伏板1的相邻边框11通过第二连接件5连接的稳固性,且使得安装、维护人员拧螺杆522时螺帽521不会一同转动,以提升第二连接件5使用的便捷性。
[0092]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