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用的移动型安全警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00117发布日期:2022-12-27 22:25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用的移动型安全警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警示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用的移动型安全警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道路施工用折叠围栏是道路施工建设时,对道路施工场合进行隔离使用的折叠围栏,防止闲杂人事进入道路施工造成干扰,主体通过多个折叠杆围绕转轴连接,能够在不使用时进行遮挡收纳,方便不同场合的道路施工。
3.现有的如专利号为201721060407.9的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市政道路用围栏,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由支撑架、设置在支撑架底部的支座和轮子以及设置在支撑架一侧的伸缩架构成,所述支撑架的顶部设有转轴,且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支撑架固定连接,该种市政道路用围栏,支撑架的底部设有轮子,方便移动,另外想要固定的时候可以通过卡板固定,可以通过伸缩架任意拉伸,满足不同距离长短对围栏的要求,这种结构一般采用移动轮来进行移动,固定时进行锁止,但是这种结构固定状态稳定性差,遇到强风容易被吹到,应对突入起来的天气难以适用。
4.再如专利号为202020310714.3的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道路施工用折叠围栏,包括左侧固定杆和右侧固定杆,所述左侧固定杆和右侧固定杆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斜角支 撑架,所述左侧固定杆和右侧固定杆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前端外表面和后端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定位脚垫,所述定位杆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多个加固脚钉,所述左侧固定杆与右侧固定杆的中间活动安装有多个折叠杆,所述左侧固定杆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左侧旋转卡扣,这种结构固定结构,这种结构不便于移动,在收纳和转运过程中多需要人为搬运。
5.因此现有的技术中在移动和固定两个状态下,难以有效的兼顾,虽然现有的结构中也有通过螺纹旋转或者卡固式的支腿和移动轮配合的方式来对支架的固定和移动状态进行切换,但是这种方式大多需要多个支腿的向下移动来完成转换,且支撑状态稳定性差,操作相对繁琐,如何简化这个过程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6.同时现有的技术中多为传统的阻挡结构,对于突入起来的自然天气,如雨、风天气,现有技术由于结构上的缺陷,无法满足要求,基于此,研究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用的移动型安全警示装置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7.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用的移动型安全警示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折叠护栏结构功能单一,移动和固定状态切换操作繁琐的问题。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用的移动型安全警示装置,包括侧支架和连接组件,所述侧支架位于两侧,并通过连接组件可折叠的连接在一起;所述侧支架包括底座、立筒、移动轮、内座、内丝杆、外展架和支腿,所述底座的底部
设置有移动轮,所述底座的两侧设置有限位孔;所述立筒固定在底座的上部中心,在立筒的内部设置有内座,所述内座上设置有轴套或轴承,所述内丝杆的一端转动设置在轴套或轴承上,在内丝杆的另一端部设置有驱动其转动的驱动结构;所述内丝杆上设置有螺套,所述立筒的至少两个相对侧面设置有扁孔,所述外展架与扁孔一一对应设置,并匹配套装在扁孔内,外展架的一端部固定在螺套的侧面,并在螺套的驱动下在扁孔内上下移动,所述外展架的另一端部设置有支腿,所述支腿适配的套装在限位孔内,并可跟随外展架上下移动;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铰接座、滑动座第一折叠臂和第二折叠臂,所述铰接座和滑动座固定在立筒的侧面,第一折叠臂和第二折叠臂之间相互铰接形成伸缩折叠结构,所述第一折叠臂的端部铰接在铰接座上,第二折叠臂的端部通过销轴可滑动的铰接在滑动座的滑孔内。
9.进一步的,所述内丝杆的下部固定在轴套或轴承上,其上部转动设置在立筒的封口处,所述驱动结构为固定在内丝杆上端部的手轮。
10.进一步的,所述内座设置在立筒的上部,所述驱动结构为电机,电机与内丝杆的底端传动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内座与内筒的上部之间形成的电源腔,在立筒的上部设置有电池板架,所述电池板架向两侧延伸,并固定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电源腔内设置有电池,电池与太阳能板之间通过电线连接,所述电池与电机之间通过电线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电池板架的上部设置有警示灯,所述警示灯经光感控制器与电池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电池板架上通过支架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上设置有缺口锥齿轮,所述立筒的上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上部延伸出电池板架,并固定有警示牌,所述转轴的上下设置有两相对的锥齿轮,所述缺口锥齿轮与两相对的锥齿轮择一啮合。
14.进一步的,所述警示牌上设置有警示灯和反光带,所述警示灯经光感控制器与电池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内座设置在立筒的靠下位置,并将立筒的上部密封,所述内座以下的立筒侧面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内座与底座之间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上设置有浮体,浮体上设置有顶套,所述内座上设置有接触开关,所述接触开关经控制器与电机和警示灯连接。
16.进一步的,所述外展架上设置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与扁孔对应,并能将扁孔封闭。
17.进一步的,所述立筒为方形结构,所述底座呈长方形结构,所述支腿包括内支腿和外支架,所述内支腿位于移动轮的两侧,所述外支架向底座的两短边外延伸,所述外支架与内支腿的底部齐平,并在内支腿和外支架的底部设置有防滑齿。
1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针对现有的移动和固定状态转换操作麻烦的问题,本发明以内丝杆为主要部件,利用驱动结构来驱动内丝杆转动,在立筒侧壁上的开设扁孔结构,利用外展架、扁孔和螺套实现限位,在内丝杆转动时,能够为外展架提供同步的向下驱动力,使外展架向下移动,并将整个装置提升,使原本触地的移动轮举升,利用支腿代替
移动轮触地,并提供稳定的支撑力,为了进一步提高设备的稳定性,本发明中支腿包括内支腿和外支架,为长方形的扁平主体结构提供向两短边延伸的支撑,具有较好的固定效果,能抵抗较大的风力,在内支腿和外支架的底部设置有防滑齿,抗滑性能好。
19.在进一步的结构中,本发明在立筒的内部形成了多腔室结构,其内能够容纳驱动结构、电池和浮体结构,在面对雨天情况下,当水位上升时,浮体沿滑杆移动,并触发接触开关,接触开关处于密封的防水状态,并通过控制器控制对应的警示,如警示灯的变光和摆动的幅度,当然也可以施加声音,如播放器等。
20.同时本发明针对扁孔的外漏结构,在外展架上设置有能将扁孔封闭的防护板,从而内部具有较好的密封性,更好的保护内部设备。
21.由此,本发明整体结构可折叠,收纳方便,通过丝杆来共同驱动支腿向下移动,将结构举升,使支腿触地来代替移动轮,对于常规的长方形底座,从其短边进行支撑,同时借助于自身的特点,具有较好的稳固效果,支撑效果好,且结构功能多样,能够应对复杂的天气,在市政施工过程中起到更好的警示效果,降低了事故的发生机率。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的侧支架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主视图;图3为图2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俯视图;图5为图4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的侧视图;图7为支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防护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结构式示意图。
23.附图标记:1为底座,2为立筒,3为扁孔,4为内座,5为内丝杆,6为螺套,7为外展架,8为支腿,81为内支腿,82为外支架,9为移动轮,10为铰接座,11为滑动座,12为手轮,13为防护板,14为第一折叠臂,15为第二折叠臂,16为电机,17为电池,18为电池板架,19为太阳能电池板,20为警示灯,21为转轴,22为下锥齿轮,23为上锥齿轮,24为缺口锥齿轮,25为驱动电机,26为警示牌,27为滑杆,28为浮体,29为接触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用的移动型安全警示装置,主要用于道路施工中的警示和围挡,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在施工地点设置路障来警示来往车辆和行人,现有的结构一般具有常规的折叠和收纳功能,但是对于移动转运和固定状态,现有的技术中一般采用螺纹支腿来实现,即通过螺纹向下驱动支腿来驱使整体结构提升,但是这种结构一般需要操作至少两个支腿来实现,且支腿结构单一,仅仅具有举升功
能,在支腿代替移动轮起到支撑时,无法进一步提高固定状态的稳定性,使警示装置在遇到特殊天气时往往出现倾倒,会失去其警示能力,进而造成事故,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用的移动型安全警示装置。
25.如图1-4中展示,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用的移动型安全警示装置,包括侧支架和连接组件,侧支架位于两侧,并通过连接组件可折叠的连接在一起;如图9中展示,连接组件包括铰接座10、滑动座11第一折叠臂14和第二折叠臂15,所述铰接座10和滑动座11固定在立筒2的侧面,第一折叠臂14和第二折叠臂15之间相互铰接形成伸缩折叠结构,所述第一折叠臂14的端部铰接在铰接座10上,第二折叠臂15的端部通过销轴可滑动的铰接在滑动座11的滑孔内,将侧支架处于两侧,侧支架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进行可折叠伸缩的连接,实现结构的折叠和展开功能。
26.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点,如图1中展示,侧支架包括底座1、立筒2、移动轮9、内座4、内丝杆5、外展架7和支腿8,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移动轮9,底座1的两侧设置有限位孔;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将限位孔设置为方孔结构,其处于移动轮9的两侧,从而从外部施加固定点,扩大支撑的范围,移动轮9的具体结构可以为单向移动轮或万向移动轮。
27.立筒2固定在底座1的上部中心,其作为核心的固定主体,其内部为中空结构,具体可以为长方形结构,以便于侧面的连接组件的固定,在立筒2的内部设置有内座4,内座4将立筒的内腔隔开,并形成相对密封的内腔;在内座4上设置有轴套或轴承,内丝杆5的一端转动设置在轴套或轴承上,在内丝杆5的另一端部设置有驱动其转动的驱动结构;本实施例中内丝杆5的下部固定在轴套或轴承上,其上部转动设置在立筒2的封口处,所述驱动结构为固定在内丝杆上端部的手轮12,采用手动驱动的方式来驱动内丝杆5,结构相对精巧,能够适用于任何无动力的施工地点通过手轮来驱动内丝杆转动。
28.内丝杆5上设置有螺套6,螺套6与内丝杆5螺纹适配连接,立筒2的至少两个相对侧面设置有扁孔3,外展架7与扁孔3一一对应设置,并匹配套装在扁孔3内,外展架7的一端部固定在螺套6的侧面,并在螺套6的驱动下在扁孔3内上下移动,外展架7的另一端部设置有支腿8,支腿8适配的套装在限位孔内,并可跟随外展架7上下移动。
29.本实施例以内丝杆5为主要部件,利用上部外露的手轮12来驱动内丝杆5转动,在立筒2侧壁上的开设扁孔3结构,利用外展架7、扁孔3和螺套6实现限位,在内丝杆5转动时,能够为外展架7提供同步的向下驱动力,使外展架7连同支腿8向下移动,并将整个装置提升,使原本触地的移动轮举升,利用支腿8代替移动轮触地,并提供稳定的支撑力。
30.为了进一步提高设备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立筒2为方形结构,底座1呈长方形结构,支腿8包括内支腿81和外支架82,内支腿81位于移动轮的两侧,外支架82向底座的两短边外延伸,外支架82与内支腿81的底部齐平,并在内支腿81和外支架82的底部设置有防滑齿,从而为长方形的扁平主体结构提供向两短边延伸的支撑,具有较好的固定效果,能抵抗较大的风力,在内支腿和外支架的底部设置有防滑齿,抗滑性能好。
31.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具有折叠状态和固定状态,在折叠状态,两侧支架相互靠近,两侧支架之间通过连接组件折叠收纳,并可根据需要在两侧支架之间设置能够将两者固定在一起的固定结构,固定结构如可以在其中一个侧支架的立筒上设置插杆,在相对的立筒上设置插槽或插座,插座内设置弹片,当插杆插入插座内能够被弹片锁止,从而将固定状态锁止,并可以移动的状态进行转运;在固定状态,本实施例可以从上部旋转受力,使支腿触地,
如图7中展示,外支架能够从侧面进行支撑,内支腿从底部进行举升,实现支腿触地,移动轮随着底座上升,使结构处于固定状态。
32.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驱动结构来驱使内丝杆转动。
33.具体的结构中,如图10中展示,本实施例中,内座4设置在立筒2的上部,驱动结构为电机16,电机16与内丝杆5的底端传动连接,内座4与内筒2的上部之间形成的电源腔,在立筒2的上部设置有电池板架18,电池板架18向两侧延伸,并固定有太阳能电池板19,电源腔内设置有电池17,电池17与太阳能电池板19之间通过电线连接,电池17与电机16之间通过电线连接,本实施例以太阳能电池板19来收集电能,并通过充电器与电池连接(具体的为现有技术,对于太阳能发电系统不再详述),从而能够适用于市政施工的不确定地点,提高其使用范围。
34.进一步的结构中,在电池板架18的上部设置有警示灯20,警示灯20经光感控制器与电池连接,通过光感控制器能够感知夜间环境,并自动的启动夜间模式,使警示灯亮起,起到警示效果。
35.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摇摆式的警示装置。
36.在具体的结构中,如图11中展示,电池板架18上通过支架设置有驱动电机25,驱动电机25的转轴上设置有缺口锥齿轮24,立筒2的上部设置有转轴21,转轴21的上部延伸出电池板架18,并固定有警示牌26,转轴21的上下设置有两相对的锥齿轮,缺口锥齿轮24与两相对的锥齿轮择一啮合,本实施例通过缺口齿轮来驱动两个相对的锥齿轮,如当缺口锥齿轮24与上锥齿轮23啮合时,其缺口段与下锥齿轮24脱离,当缺口锥齿轮24的齿轮段与上锥齿轮23完全脱离的瞬间,其齿轮段与下锥齿轮24衔接,从而驱动转轴反向转动,实现转轴的反向转动,通过设计锥齿轮的啮合齿数,能控制转轴的摆动幅度,即实现警示牌的摆动,通过动态的摆动提醒人们注意,在进一步实施时,可以在警示牌26上设置有警示灯和反光带,警示灯经光感控制器与电池连接;起到更好的警示效果。
37.为了应对雨天天气,本实施例将内座设置在立筒2的靠下位置,并将立筒2的上部密封,所述内座4以下的立筒侧面设置有进水口,内座4与底座1之间设置有滑杆27,滑杆27上设置有浮体28,浮体28上设置有顶套,内座4的底部设置有接触开关29,接触开关29经控制器与驱动电机25和警示灯连接,当水位上升时,浮体沿滑杆移动,并触发接触开关,接触开关处于密封的防水状态,并通过控制器控制对应的警示,如警示灯的变光和摆动的幅度,当然也可以施加声音,如播放器等,起到更好的警示效果。
38.实施例4,本实施例进一步对外展架的结构进一步说明。
39.如图8中展示,本实施例进一步的在外展架上设置有防护板13,防护板13与扁孔3对应,并能将扁孔3封闭,防护板13具有上下两部分,在上下移动时,能够将扁孔完全覆盖,从而内部具有较好的密封性,更好的保护内部设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