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装配式墙体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189275发布日期:2023-02-04 07:47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室内装配式墙体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装配墙体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室内装配式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或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进行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墙体可根据受力分类为承重墙与非承重墙,非承重墙主要可起到围护和分隔空间的作用。
3.在建造过程中,装配式墙体可较快的进行安装,由此受到较广泛地运用。但由于生活习惯的改变或其他因素的影响下,人们隔一段时间后需对空间分隔进行调整,使得灵活移动的家具或墙体较为流行。目前,可移动式墙体一般包括竖直设置于建筑房屋内且用于对建筑房屋进行分隔的分隔墙体,分隔墙体与建筑房屋滑动配合,建筑房屋内设置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用于带动分隔墙体将建筑房屋内的空间分隔成两个不同大小的空间的滑块和用于驱动滑块进行滑动的驱动组件。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移动式墙体可滑移设置于建筑房屋内,可对房屋内的分隔空间进行调整,但若使用人需将移动式墙体分隔的两个空间进行连通时,需整体将移动式墙体进行拆除,从而可完全打开两个分隔空间,进行空间连通使用,该操作过程中,对移动式墙体进行拆除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方便通过室内装配式墙体实现对建筑房屋空间的灵活划分,本技术提供一种室内装配式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室内装配式墙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包括设置于建筑房屋顶侧的安装滑条组件以及旋转设置于所述安装滑条组件上且竖直设置于建筑房屋内对建筑房屋进行分隔的调节墙板;所述安装滑条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建筑房屋顶侧相对两侧的安装滑轨以及滑移安装于所述安装滑轨之间的滑移板件,所述调节墙板旋转安装于所述滑移板件底侧;所述调节墙板与所述滑移板件之间设置有第一旋转位点和第二旋转位点,所述第一旋转位点设置于贴近建筑房屋侧墙壁的一侧,所述第二旋转位点设置于贴近建筑房屋侧墙壁的另一侧;所述调节墙板与所述滑移板件在所述第一旋转位点处设置有第一旋转组件,所述第一旋转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滑移板件底侧的第一旋转卡套、滑移设置于所述调节墙板顶侧且与所述第一旋转卡套转动配合的第一转轴以及驱动所述第一转轴竖向滑移的第一驱动件;所述调节墙板与所述滑移板件在所述第二旋转位点处设置有第二旋转组件,所述第二旋转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滑移板件底侧的第二旋转卡套、滑移设置于所述调节墙板顶侧且与第二旋转卡套转动配合的第二转轴以及驱动所述第二转轴竖向滑移的第二驱动件。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该室内装配式墙体对建筑房屋进行分隔时,调节墙板安装于滑移板件下方,通过安装滑轨与滑移板件的滑移配合,可方便对调节墙板进行水平滑移,由此可对建筑房屋内的分隔空间进行调节;当通过调节墙板对建筑房屋进行分隔时,第一驱动件可驱动第一转轴卡入第一旋转卡套内,第二驱动件可驱动第二转轴卡入第二旋转卡套内,从而可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对调节墙板进行两点固定;当需要打开建筑房屋的分隔空间时,可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一旋转卡套旋转配合使得调节墙板以第一旋转位点为圆心进行旋转,或通过第二转轴与第二旋转卡套旋转配合使得调节墙板以第二旋转位点为圆心进行旋转,使得调节墙板可进行旋转后贴合于侧壁上,由此可打开建筑房屋的两个分隔空间,方便对建筑房屋的空间进行灵活划分。
8.优选的,所述调节墙板与所述滑移板件之间设置有第三旋转位点,所述第三旋转位点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位点与所述第二旋转位点之间且与所述第一旋转位点和所述第二旋转位点间隔设置,所述调节墙板与所述滑移板件在所述第三旋转位点处设置有第三旋转组件,所述第三旋转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滑移板件底侧的第三旋转卡套、滑移设置于所述调节墙板顶侧且与第三旋转卡套转动配合的第三转轴以及驱动所述第三转轴竖向滑移的第三驱动件。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对调节墙板进行翻转时,第三驱动件可驱动第三转轴卡入第三旋转卡套内,使得调节墙板可通过第三转轴与第三旋转卡套的旋转配合进行翻转,由此可调转建筑房屋两个空间内调节墙板的墙面,可方便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对调节墙板的墙面进行调转。
10.优选的,所述调节墙板底侧与地面之间设置有转动空隙,所述调节墙板的底侧可拆卸安装有用于密封所述转动空隙的抵接底板。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墙板在旋转过程中,调节墙板与滑移板件可以第一旋转位点、第二旋转位点或第三旋转位点为圆心进行旋转时,调节墙板的底侧与地面之间设置有转动空隙可方便对调节墙板进行旋转,可减少调节墙板底侧与地面之间发生摩擦;当调节墙板进行旋转后进行固定时,可将抵接底板安装于调节墙板的底侧,使得抵接底板的底侧与地面相抵,由此可通过抵接底板对调节墙板进行固定,使得调节墙板较稳定地对建筑房屋进行分隔。
12.优选的,所述调节墙板的底侧可拆卸安装有滑移抵接于地面上的滑移抵杆,所述滑移抵杆的底侧设置有与地面滑移抵接的万向轮。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调节墙板进行旋转调节时,可将调节墙板底侧的抵接底板卸下,将滑移抵杆安装于调节墙板的底侧,滑移抵杆的底侧设置有与地面滑移抵接的万向轮可减少调节墙板与地面抵接的摩擦力,从而可方便对调节墙板进行旋转。
14.优选的,所述调节墙板的底侧开设有固定滑槽,所述抵接底板上设有与所述固定滑槽滑移配合的固定滑块。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抵接底板时,将抵接底板上的固定滑块滑移卡接于调节墙板底侧的固定滑槽内,该安装方式较灵活且方便装卸,且调节墙板固定竖直设置于建筑房屋内时,调节墙板与抵接底板的相对两侧均与建筑房屋的侧壁相抵,由此可对抵接底板进行限位。
16.优选的,所述滑移抵杆朝向所述调节墙板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固定滑槽滑移配合
的安装滑块。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滑移抵杆时,将滑移抵杆上的安装滑块滑移卡接于调节墙板底侧的固定滑槽内,该安装方式较灵活且方便装卸,从而可通过滑移抵杆方便对调节墙板进行旋转,使得调节墙板的底侧在地面上较灵活的滑移。
18.优选的,所述调节墙板包括上墙板与下墙板,所述上墙板与所述滑移板件旋转连接,所述上墙板与所述下墙板之间旋转连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墙板由上墙板和下墙板旋转连接构成,该结构可方便根据需求对上墙板和下墙板进行分别旋转,从而可进一步方便调节墙板的旋转。
20.优选的,所述上墙板朝向所述下墙板的一侧开设有安装转槽,所述下墙板朝向所述上墙板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安装转槽旋转配合的安装转轴。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墙板和下墙板之间通过安装转轴与安装转槽之间旋转配合,从而实现上墙板与下墙板之间的旋转连接,该连接方式可方便对上墙板与下墙板分体旋转。
22.优选的,所述上墙板在所述安装转槽的槽壁上开设有柱塞槽且在所述柱塞槽内设置有球头弹簧柱塞,所述安装转轴的外周壁上开设有用于供所述球头弹簧柱塞的滚珠卡入的限位凹槽。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旋转上墙板与下墙板时,可通过安装转槽内的球头弹簧柱塞与安装转轴外周壁上的限位凹槽固定配合对上墙板和下墙板进行限位,由此可方便对上墙板和下墙板进行初步固定,提高调节墙板在使用过程中结构的稳定性。
24.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室内装配式墙体施工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采用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室内装配式墙体,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建筑房屋尺寸将适配的安装滑轨安装于建筑房屋相对两侧的墙壁上,滑移板件滑移安装于安装滑轨上,且将调节墙板旋转安装于安装滑轨的底侧用于分隔建筑房屋的空间;s2、在使用调节墙板对建筑房屋的空间进行分隔时,调节墙板与滑移板件之间通过第一旋转组件、第二旋转组件和第三旋转组件中任意两个进行固定;s3、在打开两个建筑房屋的分隔空间时,调节墙板与滑移板件之间通过第一旋转组件/第二旋转组件进行旋转,将调节墙板贴紧建筑房屋侧壁上;s4、在旋转调节墙板且转变调节墙板朝向两个空间的板面时,调节墙板与滑移板件之间通过第三旋转组件进行旋转,旋转完成后,调节墙板与滑移板件之间通过第一旋转组件、第二旋转组件和第三旋转组件中任意两个进行固定。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该室内装配式墙体时,可通过调节墙板对建筑房屋进行分隔,且可通过安装滑轨与滑移板件实现调节墙板的水平滑移,由此可对建筑房屋分隔的空间进行灵活调节;调节墙板可通过第一旋转组件/第二旋转组件实现以第一旋转位点/第二旋转位点进行旋转,由此可将调节墙板旋转贴合于建筑房屋的侧壁上,从而可方便打开建筑房屋分隔的空间,从而可进一步对该建筑房屋的空间进行灵活划分;调节墙板通过第三旋转组件实现以第三旋转位点进行翻转,从而可方便调转分隔空间两侧调节墙板的板面。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本技术包括安装滑条组件和调节墙板,调节墙板与滑移板件在第一旋转位点处设置有第一旋转组件,调节墙板与滑移板件在第二旋转位点处设置有第二旋转组件,由此
可将调节墙板旋转贴合于建筑房屋的侧壁上,从而可方便打开建筑房屋分隔的空间;2.本技术的调节墙板与滑移板件之间设置有第三旋转位点且在第三旋转位点处设置有第三旋转组件,调节墙板通过第三旋转组件实现以第三旋转位点进行翻转,从而可方便调转分隔空间两侧调节墙板的板面;3.本技术的调节墙板包括上墙板与下墙板,上墙板与下墙板之间旋转连接,从而可方便根据需求对上墙板和下墙板进行分别旋转。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一种室内装配式墙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28.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一种室内装配式墙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29.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一种室内装配式墙体的局部剖面图一。
30.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一种室内装配式墙体局部剖面图二。
31.图5是图4在a处的放大图。
32.图6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一种室内装配式墙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33.图7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一种室内装配式墙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34.附图标记说明:1、安装滑条组件;11、安装滑轨;12、滑移板件;121、限位滑块;2、调节墙板;21、上墙板;211、安装转槽;212、柱塞槽;213、球头弹簧柱塞;22、下墙板;221、安装转轴;222、限位凹槽;223、固定滑槽;23、转动空隙;24、抵接底板;241、固定滑块;25、滑移抵杆;251、万向轮;252、安装滑块;3、建筑房屋;31、天花顶板;32、水平底板;33、侧墙板;4、第一旋转位点;5、第一旋转组件;51、第一旋转卡套;52、第一转轴;53、第一驱动件;6、第二旋转位点;7、第二旋转组件;71、第二旋转卡套;72、第二转轴;73、第二驱动件;8、第三旋转位点;9、第三旋转组件;91、第三旋转卡套;92、第三转轴;93、第三驱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设置有坐标系xyz,其中x轴的正向代表前侧,x轴的反向代表后侧,y轴的正向代表右侧,y轴的反向代表左侧,z轴的正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
37.实施例1:本技术实施例1公开一种室内装配式墙体。参见图1,室内装配式墙体包括设置于建筑房屋3顶侧的安装滑条组件1以及旋转设置于安装滑条组件1上且竖直设置于建筑房屋3内对建筑房屋3进行分隔的调节墙板2。
38.参见图1和图2,建筑房屋3一般包括天花顶板31、水平底板32以及连接与天花顶板31与水平底板32之前用于围成室内空间的侧墙板33。安装滑条组件1安装于天花顶板31上,安装滑条组件1包括固定安装于天花顶板31左右两侧的安装滑轨11以及滑移安装于安装滑轨11上的滑移板件12。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滑轨11安装于天花顶板31上的左右两侧且沿前后水平方向延伸布置,滑移板件12的顶侧设置有与安装滑轨11滑移适配的限位滑块121,从而可使得滑移板件12沿安装滑轨11水平滑移。调节墙板2旋转安装于滑移板件12的底侧,从而可通过滑移板件12带动调节墙板2水平滑移。
39.参见图3,调节墙板2与滑移板件12之间设置有第一旋转位点4。调节墙板2与滑移板件12在第一旋转位点4处设置有第一旋转组件5。第一旋转组件5包括设置于滑移板件12底侧的第一旋转卡套51、滑移设置于调节墙板2顶侧且与第一旋转卡套51转动配合的第一转轴52以及驱动第一转轴52竖向滑移的第一驱动件5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旋转位点4设置于调节墙板2与滑移板件12贴近建筑房屋3左侧侧墙板33的一侧,通过第一旋转组件5可实现调节墙板2以第一旋转位点4为圆心进行旋转。当需通过第一旋转组件5对调节墙板2与滑移板件12进行旋转连接时,第一驱动件53可驱动第一转轴52滑移插入第一旋转卡套51内,使得第一转轴52与第一旋转卡套51旋转配合。当调节墙板2与滑移板件12进行间隔时,第一驱动件53驱动第一转轴52向下滑移,使得第一转轴52从第一旋转卡套51内滑出,由此可对调节墙板2进行移动。
40.参见图3,调节墙板2与滑移板件12之间设置有第二旋转位点6。调节墙板2与滑移板件12在第二旋转位点6处设置有第二旋转组件7。第二旋转组件7包括设置于滑移板件12底侧的第二旋转卡套71、滑移设置于调节墙板2顶侧且与第二旋转卡套71旋转配合的第二转轴72以及驱动第二转轴72竖向滑移的第二驱动件7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旋转位点6设置于调节墙板2与滑移板件12贴近建筑房屋3右侧侧墙板33的一侧,通过第二旋转组件7可实现调节墙板2以第二旋转位点6为圆心进行旋转。当需通过第二旋转组件7对调节墙板2与滑移板件12进行旋转连接时,第二驱动件73可驱动第二转轴72滑移插入第二旋转卡套71内,使得第二转轴72与第二旋转卡套71旋转配合。当调节墙板2与滑移板件12进行间隔时,第二驱动件73驱动第二转轴72向下滑移,使得第二转轴72从第二旋转卡套71内滑出,由此可对调节墙板2进行移动。
41.参见图3,调节墙板2与滑移板件12之间设置有第三旋转位点8。第三旋转位点8设置于第一旋转位点4与第二旋转位点6之间且与第一旋转位点4与第二旋转位点6间隔设置。调节墙板2与滑移板件12在第三旋转位点8处设置有第三旋转组件9。第三旋转组件9包括设置于滑移板件12底侧的第三旋转卡套91、滑移设置于调节墙板2顶侧且与第三旋转卡套91转动配合的第三转轴92以及驱动第三转轴92竖向滑移的第三驱动件93。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旋转位点8设置于调节墙板2与滑移板件12的中心区域,使得调节墙板2可以第三旋转位点8为圆心进行翻转。在使用过程中,对调节墙板2进行翻转时,第三驱动件93可驱动第三转轴92卡入第三旋转卡套91内,使得调节墙板2可通过第三转轴92与第三旋转卡套91的旋转配合进行翻转,由此可调转建筑房屋3两个空间内调节墙板2的墙面,可方便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对调节墙板2的墙面进行调转。
42.参见图4,调节墙板2包括上墙板21和下墙板22。上墙板21与滑移板件12旋转连接,上墙板21与下墙板22之间旋转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上墙板21与下墙板22均设置呈隔音pvc墙板且在墙板内部填充有隔音棉,且pvc材质较轻、结构较稳定。调节墙板2由上墙板21和下墙板22旋转连接构成,该结构可方便根据需求对上墙板21和下墙板22进行分别旋转,从而可进一步方便调节墙板2的旋转。
43.参见图5,上墙板21朝向下墙板22的一侧开设有安装转槽211。下墙板22朝向上墙板21的一侧设置有与安装转槽211旋转配合的安装转轴221。在本实施例中,安装转槽211开设于下墙板22底侧的中部,下墙板22上设置的安装转轴221与上墙板21的安装转槽211对应设置。安装转轴221与下墙板22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本实施例中,安装转轴221与下墙板
22一体设置。上墙板21和下墙板22之间通过安装转轴221与安装转槽211之间旋转配合,从而实现上墙板21与下墙板22之间的旋转连接,该连接方式可方便对上墙板21与下墙板22分体旋转。
44.参见图5,上墙板21在安装转槽211的槽壁上开设有柱塞槽212且在柱塞槽212内设置有球头弹簧柱塞213。安装转轴221的外周壁上开设有用于供球头弹簧柱塞213的滚珠卡入的限位凹槽222。在本实施例中,上墙板21在安装转槽211的左右两侧的槽壁上均开设有柱塞槽212且在柱塞槽212内均布置有一球头弹簧柱塞213,由此可通过安装转槽211内的球头弹簧柱塞213与安装转轴221外周壁上的限位凹槽222固定配合对上墙板21和下墙板22进行限位,由此可方便对上墙板21和下墙板22进行初步固定,提高调节墙板2在使用过程中结构的稳定性。
45.参见图6,下墙板22底侧与地面之间设置有转动空隙23。下墙板22的底侧可拆卸安装有用于密封转动空隙23的抵接底板24。调节墙板2在旋转过程中,调节墙板2与滑移板件12可以第一旋转位点4、第二旋转位点6或第三旋转位点8为圆心进行旋转时,下墙板22的底侧与地面之间设置有转动空隙23可方便对调节墙板2进行旋转,可减少下墙板22底侧与地面之间发生摩擦。当调节墙板2进行旋转后进行固定时,可将抵接底板24安装于下墙板22的底侧,使得抵接底板24的底侧与地面相抵,由此可通过抵接底板24对调节墙板2进行固定,使得调节墙板2较稳定地对建筑房屋3进行分隔。
46.参见图6,下墙板22与抵接底板24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下墙板22的底侧开设有固定滑槽223,抵接底板24的顶侧设置有与固定滑槽223滑移配合的固定滑块241。本实施例中,固定滑槽223的横截面设置为t形,固定滑块241设置为与固定滑槽223适配的t形滑块,由此可对抵接底板24的安装起到竖向限位的作用。安装抵接底板24时,将抵接底板24上的固定滑块241滑移卡接于调节墙板2底侧的固定滑槽223内,该安装方式较灵活且方便装卸,且调节墙板2固定竖直设置于建筑房屋3内时,调节墙板2与抵接底板24的相对两侧均与建筑房屋3的侧壁相抵,由此可对抵接底板24进行限位。
47.参见图7,下墙板22的底侧还可拆卸安装有滑移抵接于地面上的滑移抵杆25。滑移抵杆25的底侧设置有与地面滑移抵接的万向轮251。在本实施例中,滑移抵杆25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有三个万向轮251。当对调节墙板2进行旋转调节时,可将调节墙板2底侧的抵接底板24卸下,将滑移抵杆25安装于调节墙板2的底侧,滑移抵杆25的底侧设置有与地面滑移抵接的万向轮251可减少调节墙板2与地面抵接的摩擦力,从而可方便对调节墙板2进行旋转。
48.参见图7,下墙板22与滑移抵杆25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下墙板22的底侧开设有固定滑槽223,滑移抵杆25的顶侧设置有与固定滑槽223滑移配合的安装滑块252。固定滑槽223的横截面设置为t形,使得安装滑块252设置为与固定滑槽223适配的t形滑块,由此可对滑移抵杆25起到竖向的限位作用。安装滑移抵杆25时,将滑移抵杆25上的安装滑块252滑移卡接于调节墙板2底侧的固定滑槽223内,该安装方式较灵活且方便装卸,从而可通过滑移抵杆25方便对调节墙板2进行旋转,使得调节墙板2的底侧在地面上较灵活的滑移。
4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室内装配式墙体的实施原理为:当使用该室内装配式墙体对建筑房屋3起到空间分隔作用时,通过第一旋转组件
5、第二旋转组件7和第三旋转组件9对调节墙板2进行固定,抵接底板24滑移插接于调节墙板2的底侧,使得调节墙板2较稳定地竖直固定于地面上,由此可对建筑房屋3进行分隔。
50.当需要打开建筑房屋3内两个分隔空间时,可通过第一转轴52与第一旋转卡套51旋转配合使得调节墙板2以第一旋转位点4为圆心进行旋转,或通过第二转轴72与第二旋转卡套71旋转配合使得调节墙板2以第二旋转位点6为圆心进行旋转,且当调节墙板2旋转一定角度后,可将抵接底板24卸下将滑移抵杆25滑移插接于调节墙板2的底侧,使得调节墙板2可进行旋转后贴合于侧壁上,由此可打开建筑房屋3的两个分隔空间。
51.当需要翻转调节墙板2时,可通过第三转轴92与第三旋转卡套91的旋转配合使得调节墙板2以第三旋转位点8为圆心进行旋转,从而可对调节墙板2进行翻转。
52.实施例2:结合图1至图7,本技术实施例2公开一种室内装配式墙体施工工艺,采用实施例1中的一种室内装配式墙体,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建筑房屋3尺寸将适配的安装滑轨11安装于建筑房屋3相对两侧的墙壁上,滑移板件12滑移安装于安装滑轨11上,且将调节墙板2旋转安装于安装滑轨11的底侧用于分隔建筑房屋3的空间;s2、在使用调节墙板2对建筑房屋3的空间进行分隔时,调节墙板2与滑移板件12之间通过第一旋转组件5、第二旋转组件7和第三旋转组件9中任意两个进行固定;s3、在打开两个建筑房屋3的分隔空间时,调节墙板2与滑移板件12之间通过第一旋转组件5/第二旋转组件7进行旋转,将调节墙板2贴紧建筑房屋3侧壁上;s4、在旋转调节墙板2且转变调节墙板2朝向两个空间的板面时,调节墙板2与滑移板件12之间通过第三旋转组件9进行旋转,旋转完成后,调节墙板2与滑移板件12之间通过第一旋转组件5、第二旋转组件7和第三旋转组件9中任意两个进行固定。
5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