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C梁柱节点浇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75275发布日期:2023-03-15 09:59阅读:58来源:国知局
PEC梁柱节点浇筑装置的制作方法
pec梁柱节点浇筑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ec梁柱节点浇筑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现有装配式pec(partiallyencasedcompositesteelandconcretemembers-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构件)结构项目中,梁柱节点通过螺栓进行机械连接后,需要在螺栓连接的位置浇灌混凝土以提高结构强度,增强连接的可靠性。传统的节点浇筑方式形式类似于构造柱的浇筑方式,需要在浇筑节点的侧边搭建漏斗模板,通过在上部楼板开孔,将混凝土从上部楼板开孔灌入漏斗模中完成节点浇筑。
3.上述传统的节点浇筑方式因漏斗支模的缘故,浇筑完成后会不可避免的遗留一个混凝土斜块,需要人工使用切割机械进行切除,且因施工位置在柱顶,柱的混凝土强度高等原因,切割难度大,耗费人工多。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传统的pec梁柱节点浇筑方式中需要后续切除混凝土斜块而导致的人工成本的浪费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pec梁柱节点浇筑装置,包括相互对称的两个浇筑模具单体,所述浇筑模具单体包括矩形侧板和矩形底板,所述矩形侧板的一边垂直连接于矩形侧板的下边,所述矩形侧边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连接有竖直方向设置的多棱筒,所述多棱筒内设有与活动件,所述活动件与所述多棱筒内壁过渡配合连接,所述活动件的下部连接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活动件在多棱筒内延竖直方向移动,使用状态时,两个所述浇筑模具单体的矩形底板的背离矩形侧板的一边相互贴合,使两个所述浇筑模具单体之间围成前、后、上敞开的长方体空间。
7.进一步,上述pec梁柱节点浇筑装置结构中,所述多棱筒为四棱筒。
8.进一步,上述pec梁柱节点浇筑装置结构中,所述活动件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上活动板和侧活动板,所述上活动板的形状为与四棱筒内壁过渡配合的矩形,所述侧活动板连接于上活动板朝向矩形侧板一侧边的下部,所述侧活动板的宽度与上活动板的宽度相同。
9.进一步,上述pec梁柱节点浇筑装置结构中,所述开口的形状为长方形,所述开口的宽度与所述多棱筒与所述矩形侧板重合的一边的宽度相同。
10.进一步,上述pec梁柱节点浇筑装置结构中,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矩形侧板的上部,所述多棱筒的上沿与所述矩形侧板的上沿平齐。
11.进一步,上述pec梁柱节点浇筑装置结构中,所述矩形侧板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穿设对拉螺杆。
12.进一步,上述pec梁柱节点浇筑装置结构中,所述驱动件包括竖直螺杆和螺母,所述竖直螺杆的上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活动件的下部,所述竖直螺杆与所述螺母螺纹配合
连接,所述螺母通过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矩形侧板。
13.进一步,上述pec梁柱节点浇筑装置结构中,所述浇筑模具单体的矩形底板的背离矩形侧板的一边向下垂直延伸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有连接孔。
14.进一步,上述pec梁柱节点浇筑装置结构中,其中一个浇筑模具单体的矩形底板的下部连接有轴向为竖直方向的圆环柱体。
15.进一步,上述pec梁柱节点浇筑装置结构中,所述连接件为平行于矩形底板的托板。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计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的pec梁柱节点浇筑装置,通过简单的浇筑操作即可实现pec梁柱节点浇筑工作,由于浇筑完成后,浇筑孔处多余的混凝土可以通过多棱筒内的活动件向上挤出,一方面填补楼板的预开孔,不再需要额外后续填补开口;另一方面,相比传统的浇筑方式,不再需要后续切割因浇筑孔留下的混凝土块,大大节约人工成本和工时;浇筑模具单体均为板状结构,可采用钢模焊接而成,结构强度高,不易发生变形,装卸简便,可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pec梁柱节点浇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pec梁柱节点浇筑装置的局部结构主视图;
19.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pec梁柱节点浇筑装置的局部结构侧视图;
20.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pec梁柱节点浇筑装置的活动件和驱动件的主视图;
21.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pec梁柱节点浇筑装置的活动件和驱动件的侧视图;
22.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pec梁柱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pec梁柱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24.标号说明:
25.1、浇筑模具单体;11、矩形侧板;111、开口;112、通孔;12、矩形底板;13、多棱筒;14、活动件;141、上活动板;142、侧活动板;1421、限位部;15、驱动件;151、竖直螺杆;152、螺母;153、连接件;1531、托板;1532、加强板;1533、缺口;16、连接板;161、连接孔;162、加强筋;17、圆环柱体;
26.2、对拉螺杆;
27.3、楼板;31、开孔;
28.4、pec柱;
29.5、pec梁。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31.请参照图1至图7,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涉及一种pec梁柱节点浇筑装置,包括相互对称的两个浇筑模具单体1,所述浇筑模具单体1包括矩形侧板11和矩形底板12,所述矩形
侧板11的一边垂直连接于矩形侧板11的下边,所述矩形侧边设有开口111,所述开口111处连接有竖直方向设置的多棱筒13,所述多棱筒13内设有与活动件14,所述活动件14与所述多棱筒13内壁过渡配合连接,所述活动件14的下部连接有驱动件15,所述驱动件15用于驱动所述活动件14在多棱筒13内延竖直方向移动,使用状态时,两个所述浇筑模具单体1的矩形底板12的背离矩形侧板11的一边相互贴合,使两个所述浇筑模具单体1之间围成前、后、上敞开的长方体空间。
32.以上实施方式中,所述pec梁柱节点浇筑装置的支模浇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3.步骤1:预先在楼板3靠近pec梁柱节点的位置开孔31,所述开孔31位置正对两个所述开孔31用于后续浇筑混凝土;
34.步骤2:将两个浇筑模具单体1的矩形底板12的背离矩形侧板11的一边相互贴合并固定,使两个所述浇筑模具单体1之间围成前、后、上敞开的长方体空间,将相互连接后的两个浇筑模具单体1在pec梁5的工字钢靠近pec柱4的一端处进行定位,使多棱筒13的上端正对于所述开孔31,使得相互连接后的两个浇筑模具单体1与pec梁柱节点之间形成密闭的浇筑空间;
35.步骤3:驱动件15驱动活动件14向下移动,使开孔31通过多棱筒13以及开口111与所述浇筑空间连通;
36.步骤4:从开孔31处向浇筑空间浇筑混凝土,使混凝土充满所述浇筑空间;
37.步骤5:控制驱动件15带动活动件14向上移动,将多棱筒13内的混凝土向上通过开孔31挤出;
38.步骤6:刮平开孔31处的混凝土,将两个浇筑模具单体1拆卸,完成pec梁柱节点浇筑。
39.以上实施方式中,通过设计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的pec梁柱节点浇筑装置,通过简单的浇筑操作即可实现pec梁柱节点浇筑工作,由于浇筑完成后,浇筑孔处多余的混凝土可以通过多棱筒13内的活动件14向上挤出,一方面填补楼板3的预开孔31,不再需要额外后续填补开口111;另一方面,相比传统的浇筑方式,不再需要后续切割因浇筑孔留下的混凝土块,大大节约人工成本和工时;浇筑模具单体1均为板状结构,可采用钢模焊接而成,结构强度高,不易发生变形,装卸简便,可重复利用。
4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多棱筒13为四棱筒。
41.以上实施方式中,优选多棱筒13为正多棱筒13,可提高混凝土浇筑的流畅性,以及提高通过活动件14挤出多余混凝土的操作流畅性。
4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活动件14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上活动板141和侧活动板142,所述上活动板141的形状为与四棱筒内壁过渡配合的矩形,所述侧活动板142连接于上活动板141朝向矩形侧板11一侧边的下部,所述侧活动板142的宽度与上活动板141的宽度相同。
43.以上实施方式中,活动件14的作用一方面是在浇筑后将多余的混凝土向上从多棱筒13上方挤出,该作用通过上活动板141实现,另一方面需要将开口111处的混凝土压平,保证矩形侧板11开口111处的混凝土浇筑平整性,该作用通过侧活动板142实现。
4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开口111的形状为长方形,所述开口111的宽度与所述多棱筒13与所述矩形侧板11重合的一边的宽度相同。
45.以上实施方式中,开口111的形状及宽度的设计可提高混凝土浇筑的流畅性,且能够保证活动件14能够完全将多棱筒13内多余的混凝土向上推挤排出。
46.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开口111位于所述矩形侧板11的上部,所述多棱筒13的上沿与所述矩形侧板11的上沿平齐。
47.以上实施方式中,进一步优选的,还可在多棱筒13的上沿向外延伸设置有凸沿,在装模时,能够保证多棱筒13的上沿贴合楼板3开孔31处的下沿,使活动件14将多棱筒13内多余的混凝土向上推挤排出时,能够准确填补楼板3的预开孔31。
4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矩形侧板11设有通孔112,所述通孔112用于穿设对拉螺杆2。
49.以上实施方式中,对应的pec梁柱节点浇筑装置的支模浇筑方法中,所述步骤2具体为:将两个浇筑模具单体1的矩形底板12的背离矩形侧板11的一边相互贴合并固定,使两个所述浇筑模具单体1之间围成前、后、上敞开的长方体空间,将相互连接后的两个浇筑模具单体1在pec梁5的工字钢靠近pec柱4的一端处进行定位,使多棱筒13的上端正对于所述开孔31,在两个浇筑模具单体1的通孔112之间穿设对拉螺杆2,对两个矩形侧板11进行辅助固定,使得相互连接后的两个浇筑模具单体1与pec梁柱节点之间形成密闭的浇筑空间。
5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驱动件15包括竖直螺杆151和螺母152,所述竖直螺杆151的上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活动件14的下部,所述竖直螺杆151与所述螺母152螺纹配合连接,所述螺母152通过连接件153连接于所述矩形侧板11。
51.以上实施方式中,驱动件15采用螺杆配合螺母152的形式,通过旋动螺杆即可控制活动件14缓慢且稳定地上下移动,从而通过控制活动件14平稳向上移动,以稳定地将多余的混凝土从多棱筒13上方挤出。
5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浇筑模具单体1的矩形底板12的背离矩形侧板11的一边向下垂直延伸有连接板16,所述连接板16设有连接孔161。
53.以上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板16和矩形底板12之间连接有加强筋162,通过螺栓穿过两个连接孔161,将两个连接板16相互贴合固定,实现两个浇筑模具单体1的矩形底板12的背离矩形侧板11的一边相互贴合并固定。
5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其中一个浇筑模具单体1的矩形底板12的下部连接有轴向为竖直方向的圆环柱体17。
55.以上实施方式中,圆环柱体17用于连接支撑杆;
56.上述pec梁柱节点浇筑装置的支模浇筑方法中,所述步骤2具体为:将两个浇筑模具单体1的矩形底板12的背离矩形侧板11的一边相互贴合并固定,使两个所述浇筑模具单体1之间围成前、后、上敞开的长方体空间,将相互连接后的两个浇筑模具单体1在pec梁5的工字钢靠近pec柱4的一端处进行定位,使多棱筒13的上端正对于所述开孔31,在两个浇筑模具单体1的通孔112之间穿设对拉螺杆2,对两个矩形侧板11进行辅助固定,使得相互连接后的两个浇筑模具单体1与pec梁柱节点之间形成密闭的浇筑空间;将支撑杆的上端插入圆环柱体17内,下端顶在下层楼板3上支撑定位,优选的,支撑杆可设计长度调节结构,通过长度调节结构调节支撑杆的长度,使支撑杆竖直地稳定的支撑于下层楼板3与圆环柱体17内。)
57.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件153为平行于矩形底板12的托板1531。
58.以上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方案,可以在托板1531的两侧分别设计竖直的加强板1532,所述加强板1532上部靠近矩形侧板11的一端处设有缺口1533,对应的,所述侧活动板142的下端设有向外凸出的限位部1421,所述限位部1421用于活动件14上下移动的极限位置进行限位,例如活动件14向上移动时,限位部1421可以卡在多棱筒13的下沿,以限制其继续向上移动,而活动件14向下移动时,限位部1421可以卡在上述缺口1533处,以限制其继续向下移动。
5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