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板下口缝隙封堵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422473发布日期:2023-03-11 00:14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板下口缝隙封堵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模板下口缝隙封堵方法。


背景技术:

2.在建筑领域中,随着城市的发展、用地成本的上升,特别是在大中型城市更是下寸土寸金。高层、超高层建筑是是当下城市建筑的首选。高层、超高层建筑以框剪及剪力墙的结构形式为主,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柱施工过程中因下一层的现浇板面高差大,在配制模时不得不减小模板的高度来以控制其顶面的标高进行安装,因此模板的下部与其下面的现浇板面间就会出现缝隙。这些缝隙传统做是模板安装完成后在模板外侧用水泥砂浆封堵,这样封堵的砂浆在混凝土浇筑振捣时会出现松动脱落、碎裂位移,导致混凝土的水泥砂浆从缝隙中流出,成而在墙柱的根部出现蜂窝麻面、烂根甚至孔洞现象。出现蜂窝麻面、烂根及孔洞不但影响结构观感甚至影响结构的安全。修补上述质量缺陷和问题费工费料,增加施工成本,还有损企业形象。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模板下口缝隙封堵方法,解决建筑工程墙、柱竖向现浇结构底部因漏浆出现蜂窝麻面、烂根及孔洞问题。
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模板下口缝隙封堵方法,包括布置在底部已浇砼楼板上的待浇砼墙,所述待浇砼墙包括已布置完成的水平钢筋及竖向钢筋,包括以下步骤:
5.s1、用墨斗在已浇砼楼板上沿待浇砼墙边沿弹出两侧的墙柱结构边线;
6.s2、将密目钢丝网紧贴所述墙柱结构边线的内侧并将其下端固定在已浇砼楼板上;
7.s3、将模板定位钢筋水平且等间距地焊在水平钢筋上,然后将密目钢丝网的上端固定在所述模板定位钢筋、最底部的一根水平钢筋或竖向钢筋的两侧外部边缘;
8.s4、在所述模板定位钢筋两侧合上竖向模板并完成模板固定,所述竖向模板底部留有高度矮于所述水平钢筋的缝隙;
9.s5、在所述竖向模板内对待浇砼墙进行分层浇筑。
10.进一步地,所述s2中,通过水泥钉将所述密目钢丝网固定在所述墙柱结构边线内侧,所述水泥钉水平间距200~500mm。
11.进一步地,所述密目钢丝网由外侧上翻并穿过所述模板定位钢筋,所述密目钢丝网的上端高度高于所述模板定位钢筋50~100mm。
12.进一步地,所述密目钢丝网通过扎丝捆绑在所在侧的模板定位钢筋外侧,所述扎丝水平间距200~500mm。
13.进一步地,所述竖向模板包括模板内板及设于所述模板内板外侧的背楞木枋,模板固定前先竖直摆放一侧的竖向模板,并在所述竖向模板预钻的孔位内穿好螺杆,随后将
另一侧的竖向模板穿过所述螺杆,预装到位后根据模板顶部标高抬起所述竖向模板并通过钢管进行外部支撑,随后通过山型卡卡住所述钢管并拧紧螺杆上的螺母以完成模板固定。
14.有益效果
15.本发明与传统模板下口缝隙用水泥砂浆封堵相比,能有效解决墙柱等竖向构件根部出现的蜂窝麻面、烂根及孔洞的问题,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满足观感和结构安全要求,避免因剔凿、修补带来的成本增加,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16.图1为一种模板下口缝隙封堵墙面俯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一种模板下口缝隙封堵墙面剖视及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其中,1-已浇砼楼板;2-水平钢筋;3-竖向钢筋;4-结构边线;5-40目密目钢丝网;6-水泥铁钉;7-扎丝;8-模板定位钢筋;9-内侧模板;10-背楞木枋;11-钢管;12-山型卡;13-螺母;14-螺杆。
19.各图中相同标记代表同一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2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板下口缝隙封堵方法,包括布置在底部已浇砼楼板上的待浇砼墙,所述待浇砼墙包括已布置完成的水平钢筋及竖向钢筋,包括以下步骤:
22.s1、用墨斗在已浇砼楼板上沿待浇砼墙边沿弹出两侧的墙柱结构边线;
23.s2、将密目钢丝网紧贴所述墙柱结构边线的内侧并将其下端固定在已浇砼楼板上;
24.s3、将模板定位钢筋水平且等间距地焊在水平钢筋上,然后将密目钢丝网的上端固定在所述模板定位钢筋、最底部的一根水平钢筋或竖向钢筋的两侧外部边缘;
25.s4、在所述模板定位钢筋两侧合上竖向模板并完成模板固定,所述竖向模板底部留有高度矮于所述水平钢筋的缝隙;
26.s5、在所述竖向模板内对待浇砼墙进行分层浇筑。
27.具体来说,如图1、2所示,本发明用于解决建筑工程墙、柱竖向现浇结构底部因漏浆出现蜂窝麻面、烂根及孔洞问题。在底部已浇砼楼板1已浇筑完成并已布置完成待浇砼墙的水平钢筋2及竖向钢筋3的基础上进行。
28.首先,在现浇结构楼板上用弹出上一层墙、柱结构的边线,在模板下部与楼面有缝隙的位置,用水泥钉6将密目钢丝网5紧靠结构边线4的内侧固定在已浇砼楼板1上,所述水泥钉6间距200mm至500mm。密目钢丝网5要选用目数为40目的钢丝网,保证墙柱模板下部在浇筑混凝土时不漏浆。
29.随后,在待浇砼墙、柱最下面一道水平钢筋2上部焊接模板定位钢筋8,将固定于已浇砼楼板1上的密目钢丝网5上翻至已焊的模板定位钢筋8的外侧,且高出所述模板定位钢
筋850~100mm,然后用扎丝7将密目钢丝网5扎牢在本侧的模板定位钢筋8上,扎丝7的间距与水泥钉6相同,为200mm至500mm。
30.待浇砼墙、柱的钢筋隐蔽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其模板安装,先摆放组合好的一侧竖向模板,包括内侧模板9及背楞木枋10,穿上螺杆14,再安装另一侧模板。调节模板顶标高达到要求后并支撑牢固,用山型卡12卡住钢管11拧紧螺杆14上的螺母13加固好模板使其达到验收标准。
31.模板体系验收合格后即可分层浇筑结构混凝土,混凝土从中间开始浇筑,分层逐渐浇筑可使下部的密目钢丝网5紧贴内侧模板9板壁,并能有效阻止混凝土中水泥浆的流出,从而解决因传统水泥砂浆堵效果不好漏浆造成墙柱结构底部出现蜂窝麻面、烂根及孔洞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模板下口缝隙封堵方法,包括布置在底部已浇砼楼板上的待浇砼墙,所述待浇砼墙包括已布置完成的水平钢筋及竖向钢筋,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用墨斗在已浇砼楼板上沿待浇砼墙边沿弹出两侧的墙柱结构边线;s2、将密目钢丝网紧贴所述墙柱结构边线的内侧并将其下端固定在已浇砼楼板上;s3、将模板定位钢筋水平且等间距地焊在水平钢筋上,然后将密目钢丝网的上端固定在所述模板定位钢筋、最底部的一根水平钢筋或竖向钢筋的两侧外部边缘;s4、在所述模板定位钢筋两侧合上竖向模板并完成模板固定,所述竖向模板底部留有高度矮于所述水平钢筋的缝隙;s5、在所述竖向模板内对待浇砼墙进行分层浇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板下口缝隙封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通过水泥钉将所述密目钢丝网固定在所述墙柱结构边线内侧,所述水泥钉水平间距200~50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板下口缝隙封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所述密目钢丝网由外侧上翻并穿过所述模板定位钢筋,所述密目钢丝网的上端高度高于所述模板定位钢筋50~10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板下口缝隙封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所述密目钢丝网通过扎丝捆绑在所在侧的模板定位钢筋外侧,所述扎丝水平间距200~50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板下口缝隙封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所述竖向模板包括模板内板及设于所述模板内板外侧的背楞木枋,模板固定前先竖直摆放一侧的竖向模板,并在所述竖向模板预钻的孔位内穿好螺杆,随后将另一侧的竖向模板穿过所述螺杆,预装到位后根据模板顶部标高抬起所述竖向模板并通过钢管进行外部支撑,随后通过山型卡卡住所述钢管并拧紧螺杆上的螺母以完成模板固定。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板下口缝隙封堵方法,包括布置在底部已浇砼楼板上的待浇砼墙,所述待浇砼墙包括已布置完成的水平钢筋及竖向钢筋,还包括以下步骤:确定结构边线;固定密目钢丝网;焊接模板定位钢筋;固定竖向模板;浇筑待浇砼墙。其中,密目钢丝网用于封堵模板下口缝隙。与传统模板下口缝隙用水泥砂浆封堵相比,能有效解决墙柱等竖向构件根部出现的蜂窝麻面、烂根及孔洞的问题,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满足观感和结构安全要求,避免因剔凿、修补带来的成本增加,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值。值。


技术研发人员:宋大琴 刘佳佳 张翰 徐松松 黄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30
技术公布日:2023/3/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