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的抗震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14635发布日期:2023-03-22 05:45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的抗震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建筑抗震设计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的抗震连接件。


背景技术:

2.建筑的承重体系主要是由梁和柱以刚接或者铰接相连接而构成的框架结构,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适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采用框架结构的房屋的墙体不承重,仅起到围护和分隔作用,梁柱节点起枢纽作用,是传递内力的关键,因此梁柱节点在材料老化或地震等外力损坏的情况下,需要进行抗震加固维护以保证建筑安全。
3.相关技术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9537928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框架梁柱抗震加固结构,框架柱紧邻框架梁下方外扩有变截面加强段,梁端加强槽钢板匹配包围在框架梁紧邻框架柱位置,并与楼板及变截面加强段连接固定,耗能加固件包括角度垂直的两个弧形剪切钢板,两个弧形剪切钢板下端通过角钢部连接为一体,角钢部与变截面加强段对应一角连接固定,两个弧形剪切钢板上端与梁端加强槽钢板固定为一体,每个弧形剪切钢板中间位置弯折有u形缓冲槽,每相邻两个u形缓冲槽开口相对设置,且两者之间通过紧固螺杆紧密固定有复合弹性块。
4.针对上述相关技术,本技术人发现,此类抗震结构主要是能够增加层板靠近框架柱部分的抗震加强,对层板远离框架柱部分的抗震加强相对有限,尤其是对于大跨度的框架结构(即任意相邻设置的两根框架柱之间的间距大于7.8m的情况),为增加层板的强度,一般只能够通过增加层板厚度的方式进行抗震补强,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的抗震连接件,其具有对层板远离框架柱的部分进行补强的效果。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的抗震连接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建筑的抗震连接件,包括下连接座、上连接座、拱形支撑梁和弧形支撑梁,所述下连接座至少设置有两件,且两所述下连接座分别设置于任意相邻设置的两根立柱上端,所述上连接座设置有两件且均安装于层板的底面,所述弧形支撑梁设置有两根且上下两端分别与位置相应的上连接座和下连接座固定连接为一体,两所述弧形支撑梁分别位于拱形支撑梁两端,所述拱形支撑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件弧形支撑梁的下端连接,且所述拱形支撑梁的中部向上拱起并与层板的底面连接。
8.具体的,利用上连接座、下连接座和弧形支撑梁之间的配合,能够对层板靠近框架柱的部分进行补强,利用两端与弧形支撑梁配合的拱形支撑梁,能够对层板远离框架柱的部分进行补强,并且,当拱起支撑梁受到冲击而导致发生伸展时,拱形支撑梁会将力传递到弧形支撑梁上,使得弧形支撑梁能够弯曲变形而起到耗能减震的效果,避免拱形支撑梁直接将力传递至框架柱的上端,确保框架柱的使用安全。
9.进一步的,所述拱形支撑梁的横截面呈“工”字形状设置,且所述拱形支撑梁的两
端上均设置有两件第一高强度弹性橡胶垫,位于所述拱形支撑梁同一端的两件第一高强度弹性橡胶垫相向的一侧分别与拱形支撑梁的两侧面连接,位于所述拱形支撑梁同一端的两件第一高强度弹性橡胶垫相反的一侧均与弧形支撑梁固定连接。
10.具体的,通过第一高强度弹性橡胶垫,能够实现拱形支撑梁端部与弧形支撑梁之间的弹性连接,使得拱形支撑梁的中部受到压力以导致拱形支撑梁的曲度发生变化时,拱形支撑梁的端部与弧形支撑梁之间能够通过第一高强度弹性橡胶垫发生一定的相对变化,在此期间,第一高强度弹性橡胶垫还能够起到耗能减震的效果。
11.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支撑梁的下端设置有穿设口,所述拱形支撑梁的端部通过穿设口穿设过弧形支撑梁,所述拱形支撑梁同一端的两件第一高强度弹性橡胶垫相反的一侧面分别与穿设口的两竖直侧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支撑梁的横截面呈“工”字形状设置,所述穿设口的内壁上设置有与位于拱形支撑梁同一端的两件第一高强度弹性橡胶垫相反的一侧面贴合的腰形板。
12.具体的,通过穿设口,使得拱形支撑梁能够直接穿设过弧形支撑梁,从而使得拱形支撑梁能够利用第一高强度弹性橡胶垫与弧形支撑梁配合,并且,当拱形支撑梁发生较大程度的伸曲时,不用担心拱形支撑梁的端部与弧形支撑梁的端部发生干涉,利用腰形板能够增加弧形支撑梁与第一高强度弹性橡胶垫之间的连接面积,使得两者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13.进一步的,还包括两件侧连接座,两所述侧连接座分别设置于拱形支撑梁的两端上,且两所述侧连接座分别与相应设置的两根框架柱相向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侧连接座与拱形支撑梁之间通过第二高强度弹性橡胶垫弹性连接。
14.具体的,采用该方式,使得框架柱也能够直接对拱形支撑梁进行支撑,使得拱形支撑梁因为中部受力而产生拉伸时,第二高强度弹性橡胶垫也能够辅助第一高强度弹性橡胶垫进行耗能减震,同时避免拱形支撑梁的所受压力全部转移到弧形支撑梁,降低弧形支撑梁的工作压力。
15.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支撑梁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呈四分之一圆环状设置,所述第二段设置有两端且分别设置于第一段的两端上,两所述第二段互相垂直设置,当弧形支撑梁的两端分别与上连接座和侧连接座连接时,所述弧形支撑梁上水平设置的第二段与上连接座的下侧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支撑梁上竖直设置的第二段与侧连接座远离框架柱的一侧面固定连接。
16.具体的,通过第一段和第二段组成的弧形支撑梁,能够确保与上连接座和下连接座足够的连接面积,呈四分之一圆环状设置的第一段具有减震功能,起主要的耗能减震作用,从而使得弧形支撑梁能够对层板靠近框架柱的部分进行减震支撑。
17.进一步的,所述上连接座包括上连接板和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沿着上连接座的宽度方向排布设置有若干片,且各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侧均与上连接板连接为一体,位于弧形支撑梁上端的第一段的上侧内设置有若干片与各片第一连接板交错排布的第二连接板,任意相邻设置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均固定设置有第一高强度弹性橡胶片。
18.具体的,通过多片设置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能够增加上连接座与弧形支撑梁上端之间的连接面积,使得上连接座与弧形支撑梁上端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利用第一
高强度弹性橡胶片能够实现上连接座和弧形支撑梁之间的弹性连接,当受到振动冲击时,各片第一高强度弹性橡胶片能够起到耗能减震的效果。
19.进一步的,所述下连接座包括下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沿着下连接座的宽度方向排布设置有若干片,且各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其中一竖直侧均与下连接板连接为一体,位于弧形支撑梁下端的第一段靠近框架柱的一侧内设置有若干片与各片第三连接板交错排布的第四连接板,任意相邻设置的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之间均固定设置有第二高强度弹性橡胶片。
20.具体的,通过多片设置的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能够增加下连接座与弧形支撑梁下端之间的连接面积,使得下连接座与弧形支撑梁下端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利用第二高强度弹性橡胶片能够实现下连接座和弧形支撑梁之间的弹性连接,当受到振动冲击时,各片第二高强度弹性橡胶片能够起到耗能减震的效果。
21.进一步的,还包括中部连接座,所述中部连接座安装于层板的底面,所述中部连接座的底部设置有穿设过拱形连接梁中部的连接柱,所述连接座的下端外壁上设置有与拱形连接梁底面抵接的限位环,所述连接座的两侧面上均设置有第三高强度弹性橡胶垫,且两所述第三高强度弹性橡胶垫相反的一侧面均与拱形连接梁连接为一体。
22.具体的,通过连接座与限位环之间的配合,能够实现拱形连接梁的中部与层板底面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牢固,利用第三高强度弹性橡胶垫能够实现中部连接座与拱形支撑梁之间的弹性连接,第三高强度弹性橡胶垫还能够起到耗能减震的效果。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能够同时对层板靠近框架柱和远离框架柱的部分起到弹性支撑的效果,对建筑的抗震性能进一步提高;2、在对层板远离框架柱的部分进行弹性支撑时,对框架柱上端的影响较小,有效确保框架柱的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抗震连接件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拱形支撑梁和弧形支撑梁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拱形支撑梁和弧形支撑梁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弧形支撑梁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弧形支撑梁和上连接座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弧形支撑梁和上连接座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弧形支撑梁和侧连接座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弧形支撑梁和中部连接座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图中,1、立柱;2、层板;3、下连接座;31、下连接板;32、第三连接板;4、上连接座;41、上连接板;42、第一连接板;5、侧连接座;51、第二高强度弹性橡胶垫;6、中部连接座;61、连接柱;62、限位环;63、第三高强度弹性橡胶垫;7、拱形支撑梁;71、第一高强度弹性橡胶垫;8、弧形支撑梁;81、穿设口;82、腰形板;83、第一段;84、第二段;841、第二连接板;842、第一高强度弹性橡胶片;843、第四连接板;844、第二高强度弹性橡胶片。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1-附图8,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6.一种建筑的抗震连接件,参照图1,包括下连接座3、上连接座4、侧连接座5、中部连接座6、拱形支撑梁7和弧形支撑梁8;其中,下连接座3至少设置有两件,且两件下连接座3分别设置于任意相邻设置的两根立柱1上端,上连接座4设置有两件且均安装于层板2的底面上,侧连接座5设置有两件且分别设置于设置有下连接座3的两根立柱1上,且两件侧连接座5分别位于两件下连接座3的正上方,中部连接座6设置于两件上连接座4之间且安装于层板2的底面上。
27.其中,弧形支撑梁8设置有两根且上下两端均分别与位置相应的上连接座4和下连接座3固定连接为一体,拱形支撑梁7的两端分别与两件侧连接座5相向的一侧面连接为一体,且拱形支撑梁7的两端分别穿设过两根弧形支撑梁8,拱形支撑梁7的中部向上拱起并与中部连接座6的底面连接为一体。
28.参照图2和图3,弧形支撑梁8的横截面呈“工”字形状设置,在弧形支撑梁8的下端设置有穿设口81,在穿设口81的内壁上设置有腰形板82,在拱形支撑梁7的端部通过穿设口81穿设过弧形支撑梁8;其中,在拱形支撑梁7的两端上均设置有两件第一高强度弹性橡胶垫71,且位于拱形支撑梁7同一端上的两件第一高强度弹性橡胶垫71分别位于拱形支撑梁7的两竖直侧面上,位于拱形支撑梁7同一端的两件第一高强度弹性橡胶垫71相反的一侧面分别与腰形板82的两竖直侧固定连接。
29.参照图4,弧形支撑梁8包括第一段83和第二段84,第一段83呈四分之一圆环状设置,第二段84设置有两端且分别设置于第一段83的两端上,两道第二段84之间互相垂直设置;其中,当弧形支撑梁8的两端分别与上连接座4和侧连接座5连接时,弧形支撑梁8上水平设置的第二段84与上连接座4的下侧固定连接,且弧形支撑梁8上竖直设置的第二段84与侧连接座5远离框架柱的一侧面固定连接。
30.参照图5,上连接座4包括上连接板41和第一连接板42,第一连接板42沿着上连接座4的宽度方向排布设置有若干片,且各片第一连接板42的上侧均与上连接板41连接为一体,位于弧形支撑梁8上端的第一段83的上侧内设置有若干片与各片第一连接板42交错排布的第二连接板841,任意相邻设置的第一连接板42和第二连接板841之间均固定设置有第一高强度弹性橡胶片842。
31.参照图6,下连接座3包括下连接板31和第三连接板32,第三连接板32沿着下连接座3的宽度方向排布设置有若干片,且各片第三连接板32的其中一竖直侧均与下连接板31连接为一体,位于弧形支撑梁8下端的第一段83靠近框架柱的一侧内设置有若干片与各片第三连接板32交错排布的第四连接板843,任意相邻设置的第三连接板32和第四连接板843之间均固定设置有第二高强度弹性橡胶片844。
32.参照图7,拱形支撑梁7的横截面呈“工”字形状设置,位于拱形支撑梁7同一端的两件第一高强度弹性橡胶垫71相向的一侧分别与拱形支撑梁7的两侧面固定连接;其中,拱形支撑梁7的端部插设于侧连接座5内,在拱形支撑梁7的两端的两竖直侧面上均还设置有第二高强度弹性橡胶垫51弹性垫,各片第二高强度弹性橡胶垫51弹性垫背离拱形支撑梁7的一侧面均与侧连接座5的内壁固定连接为一体。
33.参照图8,中部连接座6安装于层板2的底面,且中部连接座6的底部设置有穿设过
拱形连接梁中部的连接柱61,连接柱61的下端外壁上设置有与拱形连接梁底面抵接的限位环62,连接柱61的两侧面上均设置有第三高强度弹性橡胶垫63,且两片第三高强度弹性橡胶垫63相反的一侧面均与拱形连接梁连接为一体。
34.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利用上连接座4、下连接座3和弧形支撑梁8之间的配合,能够对层板2靠近框架柱的部分进行补强,利用两端与弧形支撑梁8配合的拱形支撑梁7,能够对层板2远离框架柱的部分进行补强,并且,当拱起支撑梁受到冲击而导致发生伸展时,拱形支撑梁7会将力传递到弧形支撑梁8上,使得弧形支撑梁8能够弯曲变形而起到耗能减震的效果,避免拱形支撑梁7直接将力传递至框架柱的上端,确保框架柱的使用安全。
35.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