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传递声音的隔墙和卫生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58503发布日期:2022-06-10 17:54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传递声音的隔墙和卫生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传递声音的隔墙,还涉及一种含有所述能够传递声音的隔墙的卫生间。


背景技术:

2.很多老年人摔倒引发事故,其中更多的老年人在卫生间摔倒,由于老年人在卫生间如厕或洗澡时门通常是关闭的,现有卫生间门的密闭性较好,摔倒后呼救的声音很难传到外面客厅等房间让家人及时发现。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使卫生间内可以向外传递声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传递声音的隔墙,该能够传递声音的隔墙既可以传递声音,同时又可以保护正常如厕的隐私需要,适合非淋浴区、非隐私区域、淋浴区及隐私区域。老人呼救的声音可以通过声音传递通孔传出,从而及时被发现获救。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能够传递声音的隔墙,包括墙体,墙体内设有板材安装通孔,所述板材安装通孔内设有板材,板材内含有声音传递通孔,或者,板材与所述板材安装通孔的边缘之间设有声音传递通孔。
6.墙体为轻钢龙骨石膏板结构,所述板材安装通孔呈直立的长条形结构,板材为钢化磨砂玻璃。
7.当板材为一块板且板材内设有声音传递通孔时,声音传递通孔位于板材的下部。
8.当板材内设有声音传递通孔时,声音传递通孔到所述能够传递声音的隔墙的下端的距离为250mm-350mm。
9.当板材为一块板,且板材与所述板材安装通孔的边缘之间设有声音传递通孔时,声音传递通孔位于板材的上方或下方。
10.当板材为两块板且板材内设有声音传递通孔时,所述两块板分别为上下设置的上侧板和下侧板,声音传递通孔位于上侧板的下端和下侧板的上端之间。
11.声音传递通孔呈水平的长条形结构,上侧板的下端低于下侧板的上端,上侧板到所述能够传递声音的隔墙的外侧的距离小于下侧板到所述能够传递声音的隔墙的外侧的距离。
12.当板材为三块板且板材内设有声音传递通孔时,所述三块板分别为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上侧板、中间板和下侧板,声音传递通孔包括上下设置的上传声通孔和下传声通孔,上传声通孔位于上侧板的下端和中间板的上端之间,下传声通孔位于中间板的下端和下侧板的上端之间。
13.上传声通孔和下传声通孔均呈水平的长条形结构;上侧板的下端低于中间板的上端,上侧板到所述能够传递声音的隔墙的外侧的距离小于中间板到所述能够传递声音的隔
350mm。优选声音传递通孔2到所述能够传递声音的隔墙的下端的距离为300mm-350mm高左右,该距离与摔倒后人体高度相当,便于呼救声音传出,老人呼救声音可通过声音传递通孔2,增加获救几率。
35.在实施例中,墙体3可以为现有轻钢龙骨石膏板结构,或墙体3也可以为现有的砖砌结构。所述板材安装通孔呈直立的长条形结构。所述板材安装通孔好和板材1的高度可以为1.5米-2.5米。所述板材安装通孔的宽度可以为0.2米-1米。具体尺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36.本实施例所述能够传递声音的隔墙适用于与非淋浴去及非隐私区域连接。下面介绍所述能够传递声音的隔墙的施工方法。
37.墙体3可以为现有轻钢龙骨石膏板结构,安装轻钢龙骨,预留设有板材安装通孔。
38.板材1的材质为钢化磨砂玻璃,在板材1的下部打多个圆形的声音传递通孔2,使声音传递通孔2的高度在300mm-350mm高左右,将板材1安装于所述板材安装通孔内,板材1与墙体3的交界处采用收口线收口,轻钢龙骨上贴石膏板,刮腻子,面层刷乳胶漆形成墙体3,即墙体3的内侧和外侧均含有从外向内依次设置的乳胶漆层、腻子层和石膏板层。
39.实施例2
40.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1的改变,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板材1与所述板材安装通孔的边缘之间设有声音传递通孔2,声音传递通孔2位于板材1的上方或下方,如图2所示。
41.本实施例的其余技术特征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为了节约篇幅,本实施例不再详细介绍。
42.实施例3
43.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1的改变,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板材1为两块板且板材1内设有声音传递通孔2,所述两块板分别为上下设置的上侧板11和下侧板12,上侧板11和下侧板12平行,声音传递通孔2位于上侧板11的下端和下侧板12的上端之间,如图3至图5所示。
44.在本实施例中,声音传递通孔2呈水平的长条形结构,上侧板11的下端低于下侧板12的上端,上侧板11到所述能够传递声音的隔墙的外侧的距离小于下侧板12到所述能够传递声音的隔墙的外侧的距离。上侧板11的体积大于下侧板12的体积,上侧板11的高度大于下侧板12的高度。上侧板11的下端和下侧板12的上端均可以为水平的直线或波浪线。
45.优选,声音传递通孔2的宽度可以为5mm-15mm,如10mm。上侧板11的下端比下侧板12的上端低5mm-15mm,如10mm。上侧板11到所述能够传递声音的隔墙的外侧的距离小于下侧板12到所述能够传递声音的隔墙的外侧的距离,可以防止卫生间淋浴区的水顺着缝隙流向室外。所述能够传递声音的隔墙用于卫生间时,隔墙的外侧即为卫生间的外侧,隔墙的内侧即为卫生间的内侧。
46.本实施例所述能够传递声音的隔墙适用于与淋浴区及隐私区域连接,下面介绍所述能够传递声音的隔墙的施工方法。
47.墙体3可以为现有轻钢龙骨石膏板结构,安装轻钢龙骨,预留设有板材安装通孔。
48.板材1的材质为钢化磨砂玻璃,制作出上侧板11和下侧板12,将上侧板11和下侧板12安装于所述板材安装通孔内,上侧板11和下侧板12与墙体3的交界处采用收口线收口,内
侧的轻钢龙骨上贴水泥压力板、拉毛、挂钢丝网和瓷砖,外侧的轻钢龙骨上贴石膏板、刮腻子,面层刷乳胶漆,形成墙体3,即墙体3外侧含有从外向内依次设置的乳胶漆层、腻子层和石膏板层,墙体3外侧含有从外向内依次设置的瓷砖层、钢丝网层、拉毛层和水泥压力板层。
49.本实施例的其余技术特征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为了节约篇幅,本实施例不再详细介绍。
50.实施例4
51.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3的改变,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主要区别在于:板材1为三块板且板材1内设有声音传递通孔2时,所述三块板分别为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上侧板11、中间板13和下侧板12,上侧板11、中间板13和下侧板12相互平行,声音传递通孔2包括上下设置的上传声通孔21和下传声通孔22,上传声通孔21位于上侧板11的下端和中间板13的上端之间,下传声通孔22位于中间板13的下端和下侧板12的上端之间,如图6至图8所示。
52.在本实施例中,上传声通孔21和下传声通孔22均呈水平的长条形结构;上侧板11的下端低于中间板13的上端,上侧板11到所述能够传递声音的隔墙的外侧的距离小于中间板13到所述能够传递声音的隔墙的外侧的距离;中间板13的下端低于下侧板12的上端,中间板13到所述能够传递声音的隔墙的外侧的距离小于下侧板12到所述能够传递声音的隔墙的外侧的距离。
53.本实施例的其余技术特征与实施例3中的相同,为了节约篇幅,本实施例不再详细介绍。
54.下面介绍一种卫生间,所述卫生间包括上述的能够传递声音的隔墙。
5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不能以其限定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所以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都应仍属于本专利涵盖的范畴。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特征与技术特征之间、技术特征与技术方案、技术方案与技术方案之间均可以自由组合使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