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墙装饰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45957发布日期:2022-08-24 01:37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墙装饰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墙体装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墙装饰结构。


背景技术:

2.室内装饰品质的好坏对人们生活品质的影响极大,目前,室内墙面装饰最常用的材料是乳胶漆,乳胶漆虽然简洁、优雅,但缺点显著,如不耐脏、释放甲醛、防水性差、容易损坏、耐久性差。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理念的转变,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提供一种耐脏、耐腐蚀、防水、耐久性好的内墙装饰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
3.氟塑料膜具有上述耐脏、耐腐蚀、防水、耐久性好的特性,但是由于其不粘性,使得与内墙的结合不牢固,相关技术采用涂覆或粘贴的方法并不能维持氟塑料膜长期固定在内墙上。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内墙装饰结构,能够很好地固定在内墙上,实现耐脏、耐腐蚀、防水、耐久、环保的装饰效果。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内墙装饰结构,包括
6.氟塑料膜,所述氟塑料膜用于设置到内墙表面进行装饰;
7.固定条,所述固定条设置于所述氟塑料膜背离所述内墙的一面,用于压紧所述氟塑料膜;
8.固定钉,所述固定钉用于穿过所述固定条和所述氟塑料膜,并深入到所述内墙,以将所述氟塑料膜固定到所述内墙。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0.本实用新型的内墙装饰结构,采用氟塑料膜为装饰材料,可以抵抗各种强酸、强碱和化学试剂的腐蚀,不粘油渍、污染物、灰尘,防水性好,耐磨,环保,是非常理想的室内墙面装饰材料;由于氟塑料膜的不粘性,使得其与内墙的固定不牢固,本实用新型将固定条和固定钉配合设置于氟塑料膜上,可使氟塑料膜牢固地固定在内墙上。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条选自压条。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条包括第一组固定条和第二组固定条。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组固定条与所述第二组固定条互相交叉地设置在所述氟塑料膜背离所述内墙的一面。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组固定条包括2个以上所述压条,各压条互相平行地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压条的间距为100mm~2000mm。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组固定条包括2个以上所述压条,各压条互相平行地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压条的间距为100mm~2000mm。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组固定条与所述第二组固定条垂直设置在所述氟塑料膜背离所述内墙的一面。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压条为金属压条或塑料压条。
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压条的厚度为0.1mm~30mm,所述压条的宽度为1.5mm~100mm。
1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固定条上设置有2个以上所述固定钉。
2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钉,选自钢钉、镀锌钢钉、不锈钢钉或铜钉中的任一种,线径为0.9mm~6.5mm,帽径为1.98mm~14.3mm,长度为10mm~25mm。
2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氟塑料膜选自聚四氟乙烯膜、聚三氟氯乙烯膜、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膜、聚氟乙烯膜、聚偏氟乙烯膜、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膜、全氟磺酸树脂膜、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膜、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膜、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膜或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膜中的任一种。
2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氟塑料膜选自聚四氟乙烯膜。
2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氟塑料膜的厚度为0.02mm~5mm。
附图说明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内墙装饰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装饰后的室内墙壁构造的横向剖面图。
27.附图标记:
28.11-氟塑料膜;21-第一压条;22-第二压条;23-第三压条;31-第四压条;32-第五压条;33-第六压条;41-固定钉;51-基面层;52-找平层;53-墙体结构层。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结构或具有相同功能的结构。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32.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固定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
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4.实施例1
35.请参照图1,图1是本实施例的内墙装饰结构示意图。
3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内墙装饰结构包括
37.氟塑料膜11,用于设置到室内的墙壁表面进行装饰;
38.固定条,设置于氟塑料膜11背离墙壁的一面,用于压紧氟塑料膜11;
39.固定钉41,用于穿过固定条和氟塑料膜11,并深入到墙壁,以将氟塑料膜11固定到墙壁表面。
40.在本实施例中,氟塑料膜11选自聚四氟乙烯膜,由于聚四氟乙烯具有耐温性、耐腐蚀性、不粘性、耐磨性、防水性、耐久性和环保型等优点,特别是对各种油渍、污染物、灰尘等具有不粘性,号称“不粘王”,还能抵抗各种强酸、强碱和化学试剂的腐蚀,是非常理想的室内墙面装饰材料;氟塑料膜11也可选取其他一些具有相同作用的含氟共聚物膜,如聚三氟氯乙烯膜、聚氯乙烯膜、聚偏氟乙烯膜等。
41.在本实施例中,氟塑料膜11的厚度为0.05mm。
42.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条选自压条,压条可以连接、保护相邻的氟塑料膜11,并遮盖相邻氟塑料膜11之间的缝隙,同时多条压条可以组合出矩形、菱形等不同的图案,整体体现美观性;压条包括阴角压条、阳角压条、高低压条和平口压条;压条可为金属压条或塑料压条,金属压条如不锈钢压条、铜压条、铝压条等,塑料压条如聚氯乙烯压条、聚乙烯压条、聚碳酸酯压条等;在本实施例中,压条选自不锈钢压条;压条的厚度最小可为0.1mm,宽度最小可为1.5mm,可以根据墙壁面积大小选择合适的氟塑料膜11和不同宽度的压条,以适应墙壁整体的美观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压条的厚度为1mm,宽度为5mm。
43.固定条包括第一组固定条和第二组固定条,第一组固定条包括2个以上压条,各压条互相平行地设置,相邻两个压条的间距为100nm~2000nm;第二组固定条包括2个以上压条,各压条互相平行地设置,相邻两个压条的间距为100nm~2000nm;第一组固定条和第二组固定条互相交叉设置在氟塑料膜11背离墙壁的一面,交叉的角度可以是0
°
~180
°
中的任意角度,组合出矩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使墙壁看起来更美观。
4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条21、第二压条22和第三压条23构成第一组固定条,第一压条21与第二压条22平行设置,两者间隔500mm,第二压条22与第三压条23平行设置,两者间隔500mm;
45.第四压条31、第五压条32和第六压条33构成第二组固定条,第四压条31与第五压条32平行设置,两者间隔500mm,第五压条32与第六压条33平行设置,两者间隔500mm。上述第一组固定条与第二组固定条互相垂直地设置在氟塑料膜背离墙壁的一面,即第一压条21、第二压条22和第三压条23分别与第四压条31、第五压条32和第六压条33垂直设置,组合出正方形图形。
46.在固定条上一般设置2个以上固定钉41,固定钉41可选取钢钉、镀锌钢钉、不锈钢钉或铜钉中的任一种,固定钉41的线径为0.9mm~6.5mm,帽径为1.98mm~14.3mm,长度为10mm~25mm;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压条21、第二压条22、第三压条23、第四压条31、第五压条32和第六压条33上,设置有多个固定钉41,这些固定钉为钢钉,线径为1mm,帽径为2mm,长度为
10mm,每个固定钉41穿过第一压条21、第二压条22、第三压条23、第四压条31、第五压条32和第六压条33以及氟塑料膜11,深入到墙壁里,将氟塑料膜11固定到墙壁上。
47.实施例2
48.请参照图2,图2是本实施例装饰后的室内墙壁构造的横向剖面图。
49.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室内墙壁构造从下至上依次设置为墙体结构层53、找平层52和基面层51,用实施例1中的内墙装饰结构装饰后,氟塑料膜11设置于基面层51上,可抵抗各种强酸、强碱和化学试剂的腐蚀,不粘油渍、污染物、灰尘,防水性好,耐磨,环保;同时使用固定条将氟塑料膜11压紧,图2中示出的是两个压条,即第五压条32和第六压条33,最后用固定钉(图2中未示出)通过固定条固定氟塑料膜11,使氟塑料膜11可以长期设置于基面层51上。
50.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