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架卸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44670发布日期:2022-09-27 19:43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架卸荷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架卸荷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适应建筑物的平、立面变化等特点,外脚手架施工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施工过程中采用卸荷钢丝绳进行卸荷。卸荷钢丝绳的使用有效减少外脚手架架体自重的重要措施之一,减少了外脚手架施工过程中因自重较大引起的安全隐患问题。
3.现有的采用钢丝绳卸荷容易出现松动,不易张拉,还不能重复使用,且当外架高度较高时,难以满足卸荷要求,甚至需要进行结构加固。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架卸荷结构。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外架卸荷结构,包括现浇梁、设置于现浇梁外侧的外架以及连接于现浇梁与外架之间的多根倾斜且平行间隔设置的卸荷杆,卸荷杆包括上螺杆、下螺杆以及连接于上螺杆与下螺杆之间的连接件,现浇梁贯穿有多根平行设置的固定杆,上螺杆的顶部固定有连接板,固定杆的外侧依次穿过现浇梁的外侧和连接板并用第一螺母螺接固定,固定杆的内侧穿过现浇梁的内侧并用固定机构固定,下螺杆的底部固定于外架上,下螺杆的顶部与上螺杆的底部相对设置,连接件的顶部、底部分别与上螺杆的底部、下螺杆的顶部螺接固定。
6.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垫板和第二螺母,固定杆的内侧依次穿过现浇梁的内侧和垫板并用第二螺母螺接固定。
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包括上固定座、相对设置于上固定座下方的下固定座以及连接于上固定座与下固定座之间的多根连接杆,上固定座的中部开设有与所述上螺杆底部相配合的第一螺纹孔,上螺杆的底部螺接于第一螺纹孔内,下固定座的中部开设有与所述下螺杆顶部相配合的第二螺纹孔,下螺杆的顶部螺接于第二螺纹孔内。
8.进一步的,所述上螺杆的底部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并用第三螺母螺接固定;所述下螺杆的顶部穿过所述第二螺纹孔并用第四螺母螺接固定。
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的顶部焊接于上固定座的外侧,连接杆的底部焊接于下固定座的外侧。
1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为三根,三根连接杆环形阵列于所述上固定座、下固定座的外侧。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外架卸荷结构通过采用上螺杆、下螺杆和连接件,上螺杆的顶部固定于现浇梁上,下螺杆的底部固定于外架上,连接件的顶部、底部分别与上螺杆的底部、下螺杆的顶部螺接固定,可以调节松紧,且固定后不易松动,可
多次重复使用,减少材料浪费,且无需进行额外的结构加固,同时可加快施工工期。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卸荷杆的结构示意图。
14.附图标记为:现浇梁1、固定杆11、第一螺母12、垫板13、第二螺母14、外架2、卸荷杆3、上螺杆31、连接板311、第三螺母312、下螺杆32、第四螺母321、连接件33、上固定座331、下固定座332、连接杆333。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16.见图1-2,一种外架卸荷结构,包括现浇梁1、设置于现浇梁1外侧的外架2以及连接于现浇梁1与外架2之间的多根倾斜且平行间隔设置的卸荷杆3,卸荷杆3包括上螺杆31、下螺杆32以及连接于上螺杆31与下螺杆32之间的连接件33,现浇梁1贯穿有多根平行设置的固定杆11,上螺杆31的顶部固定有连接板311,固定杆11的外侧依次穿过现浇梁1的外侧和连接板311并用第一螺母12螺接固定,固定杆11的内侧穿过现浇梁1的内侧并用固定机构固定,下螺杆32的底部固定于外架2上,下螺杆32的顶部与上螺杆31的底部相对设置,连接件33的顶部、底部分别与上螺杆31的底部、下螺杆32的顶部螺接固定。
17.本实用新型的外架2卸荷结构通过采用上螺杆31、下螺杆32和连接件33,上螺杆31的顶部固定于现浇梁1上,下螺杆32的底部固定于外架2上,连接件33的顶部、底部分别与上螺杆31的底部、下螺杆32的顶部螺接固定,可以调节松紧,且固定后不易松动,可多次重复使用,减少材料浪费,且无需进行额外的结构加固,同时可加快施工工期。
18.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垫板13和第二螺母14,固定杆11的内侧依次穿过现浇梁1的内侧和垫板13并用第二螺母14螺接固定。上述固定机构的设置结构简单,安装牢固。
19.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33包括上固定座331、相对设置于上固定座331下方的下固定座332以及连接于上固定座331与下固定座332之间的多根连接杆333,上固定座331的中部开设有与所述上螺杆31底部相配合的第一螺纹孔(图中未示出),上螺杆31的底部螺接于第一螺纹孔内,下固定座332的中部开设有与所述下螺杆32顶部相配合的第二螺纹孔(图中未示出),下螺杆32的顶部螺接于第二螺纹孔内。上述结构的设置便于卸荷杆3的松紧调节。
20.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螺杆31的底部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并用第三螺母312螺接固定;所述下螺杆32的顶部穿过所述第二螺纹孔并用第四螺母321螺接固定。上述结构的设置可以更好的防止卸荷杆3松动。
21.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333的顶部焊接于上固定座331的外侧,连接杆333的底部焊接于下固定座332的外侧。连接件33可以采用钢筋焊接。
22.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333的数量为三根,三根连接杆333环形阵列于所述上固定座331、下固定座332的外侧。上述结构的设置便于卸荷杆3的松动调节。
23.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外架卸荷结构,包括现浇梁、设置于现浇梁外侧的外架以及连接于现浇梁与外架之间的多根倾斜且平行间隔设置的卸荷杆,其特征在于:卸荷杆包括上螺杆、下螺杆以及连接于上螺杆与下螺杆之间的连接件,现浇梁贯穿有多根平行设置的固定杆,上螺杆的顶部固定有连接板,固定杆的外侧依次穿过现浇梁的外侧和连接板并用第一螺母螺接固定,固定杆的内侧穿过现浇梁的内侧并用固定机构固定,下螺杆的底部固定于外架上,下螺杆的顶部与上螺杆的底部相对设置,连接件的顶部、底部分别与上螺杆的底部、下螺杆的顶部螺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架卸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垫板和第二螺母,固定杆的内侧依次穿过现浇梁的内侧和垫板并用第二螺母螺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架卸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上固定座、相对设置于上固定座下方的下固定座以及连接于上固定座与下固定座之间的多根连接杆,上固定座的中部开设有与所述上螺杆底部相配合的第一螺纹孔,上螺杆的底部螺接于第一螺纹孔内,下固定座的中部开设有与所述下螺杆顶部相配合的第二螺纹孔,下螺杆的顶部螺接于第二螺纹孔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外架卸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螺杆的底部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并用第三螺母螺接固定;所述下螺杆的顶部穿过所述第二螺纹孔并用第四螺母螺接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外架卸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顶部焊接于上固定座的外侧,连接杆的底部焊接于下固定座的外侧。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外架卸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为三根,三根连接杆环形阵列于所述上固定座、下固定座的外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架卸荷结构,包括现浇梁、设置于现浇梁外侧的外架以及连接于现浇梁与外架之间的多根倾斜且平行间隔设置的卸荷杆,卸荷杆包括上螺杆、下螺杆和连接件,现浇梁贯穿有多根平行设置的固定杆,上螺杆的顶部与现浇梁的外侧固定,固定杆的内侧穿过现浇梁的内侧并用固定机构固定,下螺杆的底部固定于外架上,下螺杆的顶部与上螺杆的底部相对设置,连接件的顶部、底部分别与上螺杆的底部、下螺杆的顶部螺接固定。本实用新型的外架卸荷结构可以调节松紧,且固定后不易松动,可多次重复使用,减少材料浪费,且无需进行额外的结构加固,同时可加快施工工期。施工工期。施工工期。


技术研发人员:杨雪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裕欣国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9
技术公布日:2022/9/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