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击钻打孔用升降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65468发布日期:2022-08-17 08:36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冲击钻打孔用升降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击钻打孔用升降支架,属于建筑工程施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在新建楼房及房屋装修中,为了安装灯具、固定吊顶等,常常需要在楼房的顶板等高处进行钻孔,最常见的钻孔方式是施工人员手持冲击钻然后借助脚手架爬升到高处进行钻孔,当施工人员在对顶板进行打孔时,需要仰头对着顶板,并且需要将冲击钻举过头顶,传统的打孔方式对施工人员的体力要求较高,并且在像医院或商场等一楼顶板高度达六米以上的地方施工,施工人员登高钻孔的方式具有非常高的危险性。
3.申请号为cn201320745985.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升降式冲击钻辅助支撑装置,包括依次套设在固定主立管上的上定位管、弹簧、下定位管、拉杆和连杆,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定位管和下定位管连接,拉杆与下定位管铰接,连杆的两端分别与上定位管和下定位管铰接。拉下拉杆时通过连杆顶住上定位管不动,下定位管向上移动并压缩弹簧,松开拉杆时下定位管不动,被压缩的弹簧顶着上定位管向上移动,利用弹簧的弹力作为冲击钻打孔过程中的顶升力。缺点是冲击钻在打孔过程中的顶升力无法控制,并且随着打孔深度的加深,弹簧的弹力逐渐变小,因此弹簧对冲击钻的顶升力也会逐渐减小,而实际是随着打孔深度的加深需要的顶升里越来越大,不能满足顶升要求;并且在打孔过程中,在压缩弹簧复位之前上定位管无法停止上升,若冲击钻在打孔过程中遇到埋设在吊顶中的钢筋等障碍物时,冲击钻会带着辅助支撑装置快速反向旋转,导致工程及人身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改善或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冲击钻打孔用升降支架,包括支撑立柱、第一套管、把杆、连杆、第二套管、和锁止机构,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均内部中空,并且所述第二套管上下贯通,所述支撑立柱为多边形圆柱体,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内部均具有与所述支撑立柱多边形外表面相适配的内表面,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均套设在所述支撑立柱的外侧并均能够沿所述支撑立柱上下滑动,所述把杆与所述第一套管铰接,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把杆和所述第二套管铰接,所述锁止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管上用于使所述第二套管停留在支撑立柱上的任意高度位置。
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使施工人员站在地面即可实现对吊顶进行打孔作业,并且通过人工下压把杆实现第一套管的顶升,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节所述第一套管的顶升力度,并且当在打孔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可以上提把杆使所述第一套管下降,使安装在所述第一套管端部的冲击钻远离障碍物,防止工程事故的发生,本实用新型的整个装置节省了人力,克服了现有升降支架在安全上不能保证及在施工力度上不能控制的
缺点,在使用时操作简单并且更加安全可靠。
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8.进一步的,所述锁止机构包括锁壳、棘爪、棘爪轴和回位扭簧,所述锁壳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管一侧并且与所述第二套管的中空内腔贯通,所述棘爪通过所述棘爪轴安装在所述锁壳内,所述棘爪能绕棘爪轴转动,并且所述棘爪轴上设有回位扭簧,所述回位扭簧的一条扭簧臂卡在所述锁壳上,所述回位扭簧的另一条扭簧臂卡在所述棘爪上,所述支撑立柱上沿所述支撑立柱的延伸方向设有若干锁止槽或锁止孔,所述棘爪的头部的上表面为斜面,所述斜面使得所述锁止机构在锁止状态时只能做单向提升运动,而逆向下降锁死,所述棘爪与所述锁止槽或锁止孔锁止啮合。
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锁止机构的所述棘爪与支撑立柱上的锁止槽或锁止孔配合,能使所述第二套管停留在支撑立柱上的任意高度位置,并且所述棘爪的头部的上表面为斜面,所述斜面使得所述棘爪与锁止槽或锁止孔啮合后,所述第二套管只能做单向提升运动,而逆向下降锁死,当所述第二套管通过所述锁止机构止动后,通过下压把杆使所述第一套管沿所述支撑立柱向上爬升。
10.进一步的,所述锁止机构还包括用于使所述棘爪与锁止槽或锁止孔之间脱离啮合的复位开关,所述复位开关包括手柄、和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棘爪靠近爪钩的一端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手柄连接,所述手柄的另一端转动安转在所述锁壳上。
1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向上或向下翻转所述手柄,使所述锁止机构在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当向上翻转所述手柄时,使所述棘爪处于锁止位置,所述棘爪与锁止槽或锁止孔啮合,所述第二套管只能沿所述支撑立柱向上运动而不能反向下降;当向下翻转所述手柄时,使所述棘爪处于解锁位置,即所述弹簧将所述棘爪的爪钩向远离所述锁止槽或锁止孔的方向拉动,从而解除所述棘爪与锁止槽或锁止孔之间的啮合,使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能同时沿所述支撑立柱上下移动;通过所述复位开关能够方便的解除或锁定所述锁止机构与所述锁止槽或锁止孔之间的啮合。
12.进一步的,所述手柄为u型手柄,所述u型手柄的闭合端与弹簧连接,所述u型手柄的开口端转动安转在所述锁壳上。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套管为可伸缩结构。
1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内套管的伸缩改变所述冲击钻打孔用升降支架作业的高度范围,使所述冲击钻打孔用升降支架作业的高度扩大至七米。
15.进一步的,还包括冲击钻夹持架,所述冲击钻夹持架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管的端部。
1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冲击钻夹持架能够将冲击钻稳固的固定在所述第一套管的端部,实现对顶板等高处的打孔施工作业。
17.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架底座,所述支架底座包括底盘、以及设置在所述底盘上的插槽管,所述插槽管的内部中空,所述插槽管的内部具有与所述支撑立柱多边形外表面相适配的内表面。
1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支架底座与所述支撑立柱可拆卸的连接,使用时只需要将所述支撑立柱插入所述支架底座的插槽管内并通过紧固装置上紧即可,所述支架底座能使所述冲击钻打孔用升降支架爬升和打孔平稳,并且在对支架进行打孔前的高度调节时,施工人员可以通过踩住底座后提升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使冲击钻
触及到吊顶,方便施工人员操作。
1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套管上还设有螺栓孔,所述螺栓孔与螺栓配合能够将所述第一套管固定在所述支撑立柱上。
2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在进行打孔作业过程中若需要中途离开,通过所述螺栓及螺栓孔的配合将所述第一套管固定在所述支撑立柱上并关停冲击钻,即可放心离开。
2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套管上还设有螺栓孔,所述螺栓孔与螺栓配合能够将所述第二套管固定在所述支撑立柱上。
2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在进行打孔作业过程中若需要中途离开,通过所述螺栓及螺栓孔的配合将所述第二套管固定在所述支撑立柱上,进一步保证支架的稳定性。
23.进一步的,所述把杆的长臂端还设有手柄。
2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施工人员操作所述把杆。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显示内部隐藏线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锁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锁壳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复位开关处于锁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1.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复位开关处于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2.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3.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套管的正视、仰视和俯视图;
34.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套管伸长后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36.图中,1、支撑立柱;101、锁止槽或锁止孔;2、第一套管;201、第一内套管;202、第二内套管;203、卡箍;3、把杆;4、连杆;5、第二套管;6、锁止机构;7、锁壳;8、棘爪;9、棘爪轴;10、回位扭簧;11、复位开关;12、 u型手柄;13、弹簧;14、冲击钻夹持架;15、支架底座;1501、底盘;1502、插槽管;16、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37.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8.如图1-8所示,一种冲击钻打孔用升降支架,包括支撑立柱1、第一套管2、把杆3、连杆4、第二套管5、和锁止机构6,所述第一套管2和第二套管5均内部中空,并且所述第二套管5上下贯通,所述支撑立柱1为多边形圆柱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立柱1为六边形圆柱体,当然所述圆柱体的棱边可以为更多或跟少个,所述第一套管2端部具有与所述支撑立柱1六边形外表面相适配的六边形内表面(如图9所示),所述第二套管5的也具有与所述支撑
立柱1六边形外表面相适配的六边形内表面,所述第一套管2和第二套管5均套设在所述支撑立柱1的外侧并均能够沿所述支撑立柱1上下滑动,当给套设在所述支撑立柱1上的第一套管2一个扭矩后,所述第一套管2不能绕所述支撑立柱1旋转。
39.所述把杆3与所述第一套管2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把杆3和所述第二套管5铰接,所述锁止机构6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管5上用于使所述第二套管5停留在支撑立柱1上的任意高度位置。
40.所述把杆3的长臂端还设有手柄,所述手柄能方便施工人员操作所述把杆 3。当锁止机构6将所述第二套管5锁紧在所述支撑立柱1上后,施工人员通过握住手柄并下压所述把杆3实现第一套管2的顶升,当解除所述第二套管5与所述支撑立柱1之间的锁定关系后,还可以整体调整所述第一套管2和第二套管5在所述支撑立柱1上的高度,本实用新型能够使施工人员站在地面即可实现对吊顶进行打孔作业。
41.另外,在具体实施例中,
42.所述锁止机构6包括锁壳7、棘爪8、棘爪轴9和回位扭簧10,所述锁壳7 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管5一侧并且与所述第二套管5的中空内腔贯通,所述棘爪 8通过所述棘爪轴9安装在所述锁壳7内,所述棘爪8能绕棘爪轴9转动,并且所述棘爪轴9上设有回位扭簧10,所述回位扭簧10的一条扭簧臂卡在所述锁壳7上,所述回位扭簧10的另一条扭簧臂卡在所述棘爪8上,当所述棘爪8 绕棘爪轴9旋转时,通过所述回位扭簧10的扭转力将所述棘爪8拉回到初始位置,所述支撑立柱1上沿所述支撑立柱1的延伸方向设有若干锁止槽或锁止孔 101,若干所述锁止槽或锁止孔101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施工高度及打孔深度等要求设定。所述棘爪8的与锁止槽或锁止孔配合的头部的上表面为斜面,所述斜面使得所述棘爪8与锁止槽或锁止孔101啮合后,所述第二套管5只能做单向提升运动,而逆向下降锁死。当所述第二套管5套设在所述支撑立柱1外侧后,安装在锁壳7内的棘爪8可以与支撑立柱1上的锁止槽或锁止孔101锁止啮合。通过上述锁止机构6的所述棘爪8与支撑立柱1上的锁止槽或锁止孔101 配合,能使所述第二套管5停留在支撑立柱1上的任意高度位置,当所述第二套管5通过所述锁止机构6止动后,通过下压把杆3使所述第一套管2沿所述支撑立柱1向上爬升。
43.如图5-图7所示,所述锁止机构6还包括用于使所述棘爪8与锁止槽或锁止孔101之间脱离啮合的复位开关11,所述复位开关11包括手柄、和弹簧13,所述弹簧13的一端与所述棘爪8靠近爪钩的一端连接,所述弹簧13的另一端与所述手柄连接,所述手柄的另一端转动安转在所述锁壳7上。通过向上或向下翻转所述手柄,使所述锁止机构6在锁止状态(如图5所示)和解锁状态(如图7所示)之间切换,当向下翻转所述手柄时,所述弹簧13将所述棘爪8的爪钩向远离所述锁止槽或锁止孔101的方向拉动,从而解除所述棘爪8与锁止槽或锁止孔101之间的啮合,此时所述棘爪8处于解锁状态,所述第一套管2和第二套管5能同时沿所述支撑立柱1上下移动;当向上翻转所述手柄时,所述棘爪8与锁止槽或锁止孔101啮合,此时所述棘爪8处于锁止状态,所述第二套管5只能沿所述支撑立柱1向上运动而不能反向下降,通过所述复位开关11 能够方便的解除或锁定所述锁止机构6与所述锁止槽或锁止孔101之间的啮合。
4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柄为u型手柄12,所述u型手柄12的闭合端与弹簧13连接,所述u型手柄12的开口端转动安转在所述锁壳7上。当然,所述手柄也可以为l型等其它结构,只要能实现所述复位开关11的翻转功能即可。
45.所述第一套管2为可伸缩结构。可伸缩结构包括若干根内套管和卡箍203,若干根内套管逐级套接在所述第一套管2内,若干根内套管从外到内的管径依次缩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套管的数量为两根(如图10所示),分别为第一内套管201和第二内套管202,当然所述内套管的数量也可以为更多或这更少,所述第一套管2、第一内套管201和第二内套管202之间通过卡箍203固定,使用时松开卡固并将第一内套管201和第二内套管202拉伸至需要的长度,然后再拧紧卡箍203。所述第一套管2、第一内套管201和第二内套管202从外到内的管径依次缩小,所述冲击钻打孔用升降支架最佳的高度范围为 3000mm-7000mm,在实际应用中优选3000mm、4000mm、5000mm或6000mm的型号生产,可以适应大部分的工况需求。以6米的升降支架为例,所述第一套管2 的长度为1500mm,所述第一内套管201的长度为1380mm,所述第二内套管202 的长度为1370mm,所述支撑立柱1的长度为1620mm,将所述升降支架安装在支架底座15上后,可以满足对高度为六米的顶板的打孔要求。当然,所述支撑立柱1、第一套管2、第一内套管201和第二内套管202的长度可以选用更长或更短的。
46.所述支架底座15包括底盘1501、以及设置在所述底盘1501上的插槽管 1502,所述插槽管1502的内部中空,所述插槽管1502的内部具有与所述支撑立柱1多边形外表面相适配的内表面。所述支架底座15与所述支撑立柱1可拆卸的连接,使用时只需要将所述支撑立柱1插入所述支架底座15的插槽管1502 内并通过紧固装置上紧即可,所述支架底座15能使所述冲击钻打孔用升降支架爬升和打孔平稳。
47.所述第一套管2的端部安装冲击钻夹持架14,通过所述冲击钻夹持架14 能够将冲击钻稳固的固定在所述第一套管2的端部,实现对顶板等高处的打孔施工作业。
48.所述第一套管2上还设有螺栓16孔,所述螺栓16孔与螺栓16配合能够将所述第一套管2固定在所述支撑立柱1上。所述第二套管5上还设有螺栓16 孔,所述螺栓16孔与螺栓16配合能够将所述第二套管5固定在所述支撑立柱 1上。当在进行打孔作业过程中施工人员若需要中途离开,通过所述螺栓16及螺栓16孔的配合,将所述第一套管2和第二套管5均固定在所述支撑立柱1 上并关停冲击钻,即可放心离开。
49.本实用新型的冲击钻打孔用升降支架的打孔操作过程如下:
50.(1)首先将冲击钻通过冲击钻夹持架14绑定在所述第一套管2的端部,若所述第一套管2内设有内套筒,则所述冲击钻直接安装在最内侧的内套筒的端部,并将升降之间固定在支架底座15上,然后在地面上测量出需在顶板打孔的位置,将所述升降支架竖直放置;
51.(2)向下翻转所述锁止机构6的手柄使所述锁止机构6处于解锁位置(如图7所示),此时施工人员需要同时将所述第一套管2和第二套管5沿所述支撑立柱1向上提升,直至所述冲击钻顶在顶板的打孔位置处;
52.(3)向上翻转所述锁止机构6的手柄使所述锁止机构6处于锁止位置(如图5所示),此时锁止机构6的棘爪8与所述支撑立柱1的锁止槽或锁止孔101 啮合,所述第二套管5只能沿所述支撑立柱1向上运动而不能反向下降,施工人员通过握住手柄并下压所述把杆3实现第一套管2的顶升打孔作业;
53.(4)当中途需要调节所述第二套管5在所述支撑立柱1上的高度位置时,首先向下翻转所述锁止机构6的手柄使所述锁止机构6处于解锁位置,施工人员通过握住手柄给所述第一套管2一个旋转扭矩并同时向上提升把杆3,即可实现所述第二套管5的上升;施工人员通过握住手柄给所述第一套管2一个旋转扭矩,并同时向上提升把杆3使所述棘爪8的头部
完全脱离出锁止槽或锁止孔101后,紧接着下压把杆3,即可实现所述第二套管5的下降。
54.本实用新型能够使施工人员站在地面即可实现对吊顶进行打孔作业,并且通过人工下压把杆3实现第一套管2的顶升,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节所述第一套管2的顶升力度,并且当在打孔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可以上提把杆3使所述第一套管2下降,使安装在所述第一套管2端部的冲击钻远离障碍物,防止工程事故的发生,本实用新型的整个装置节省了人力,克服了现有升降支架在安全上不能保证及在施工力度上不能控制的缺点,在使用时操作简单并且更加安全可靠。
55.最后应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