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23501发布日期:2022-07-05 16:13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涵洞施工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功能支架。


背景技术:

2.在公路路基施工中,涵洞作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施工速度对整个工程施工的进度有着很深的影响,同时,涵洞作为保护路基的一种重要方式,其质量也对工程整体的质量有着巨大的影响。
3.在涵洞现浇盖板的施工中,通常需要吊装模板对涵身进行加工,之后再搭建满堂式支架对涵洞现浇盖板进行加工,在对不同涵洞进行施工时,需要对支架进行重复拆装以满足不同涵洞的施工要求,浪费大量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支架,其能够提高施工效率。
5.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支架,包括操作台,以及相对平行设置在操作台上的两组杆件推拉组件,杆件推拉组件与操作台滑动连接,每组杆件推拉组件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开合组件,每组杆件推拉组件能够带动两开合组件相靠近或远离,杆件推拉组件的滑动方向与开合组件的运动方向相垂直,开合组件用于吊装模板,操作台上还设置有顶推组件,顶推组件用于支撑涵洞现浇盖板。
7.可选地,操作台包括支撑架以及设置在支撑架上的操作板,操作板上设置有滑轨,杆件推拉组件包括与滑轨对应的滑动座,以使杆件推拉组件通过滑动座沿滑轨滑动。
8.可选地,杆件推拉组件包括转动轮,以及与转动轮传动连接的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能够相靠近或相远离,开合组件分别与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连接。
9.可选地,转动轮上连接有第一齿轮组,第一滑动板上设置有第一齿条,第二滑动板上设置有第二齿条,第一齿轮组包括分别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啮合的传动齿轮,以使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反向运动。
10.可选地,开合组件包括分别与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连接的固定杆,固定杆上相对设置有两提升组件,两提升组件通过传动组件连接,固定杆上还设置有与其中一个提升组件连接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通过传动组件带动另一提升组件同步动作,以使两提升组件能够相靠近或远离。
11.可选地,提升组件包括设置在固定杆上的连接座,以及与连接座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固定杆上还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远离固定杆的一端通过第三连杆与第一连杆转动连接,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的连接处转动连接有第四连杆,且第四连杆与固定杆滑动连接,驱动组件通过第四连杆与提升组件转动连接,第一连杆远离连接座的一端设置有提升件。
12.可选地,传动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第二齿轮组,第二齿轮组包括与第一连杆相对于连接座同轴转动的第一齿轮,连接座上设置有支撑臂,支撑臂上转动设置有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且相对设置的两第二齿轮组通过两第二齿轮相啮合。
13.可选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固定杆上的固定套筒,以及与固定套筒螺纹连接的驱动杆,驱动杆端部转动连接有连接臂,连接臂远离驱动杆的一端与第四连杆转动连接,连接臂两端的转动平面相垂直。
14.可选地,多个顶推组件设置在支撑架上,顶推组件包括顶推套筒,以及与顶推套筒螺纹连接的顶推杆,操作板上设置有通孔,以使顶推杆能够从通孔伸出。
15.可选地,支撑架上设置有滑轮,用于推动多功能支架滑动。
16.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1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支架,包括操作台,以及相对平行设置在操作台上的两组杆件推拉组件,杆件推拉组件与操作台滑动连接,以适应不同深度的涵洞的施工,每组杆件推拉组件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开合组件,每组杆件推拉组件能够带动两开合组件相靠近或远离,以适应不同宽度的涵洞的施工,杆件推拉组件的滑动方向与开合组件的运动方向相垂直,开合组件用于吊装模板,操作台上还设置有顶推组件,顶推组件用于支撑涵洞现浇盖板,通过开合组件吊装模板对涵洞涵身进行浇筑,涵身浇筑完成后,通过顶推组件支撑涵洞现浇盖板来对涵洞顶部进行施工,通过多功能支架在对涵洞整体的施工中真正意义上做到了一架多用,提高了涵洞的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支架中杆件推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支架中开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标:100-多功能支架;110-操作台;111-支撑架;1111-滑轮;112-操作板;1121-滑轨;1122-通孔;120-杆件推拉组件;121-滑动座;122-保护壳;123-转动轮;124-第一齿轮组;1241-第一连接齿轮;1242-第二连接齿轮;1243-传动齿轮;125-第一滑动板;1251-第一齿条;126-第二滑动板;1261-第二齿条;130-开合组件;131-固定杆;1311-连接座;1312-支撑臂;132-驱动组件;1321-固定套筒;1322-驱动杆;1322a-驱动部;1323-连接臂;133-提升组件;1331-第一连杆;1331a-定滑轮;1332-第二连杆;1333-第三连杆;1334-第四连杆;1335-提升件;134-传动组件;1341-第二齿轮组;1341a-第一齿轮;1341b-第二齿轮;140-顶推组件;141-顶推套筒;142-顶推杆;1421-抵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
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4.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5.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7.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支架100,包括操作台110,以及相对平行设置在操作台110上的两组杆件推拉组件120,杆件推拉组件120与操作台110滑动连接,每组杆件推拉组件120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开合组件130,每组杆件推拉组件120能够带动两开合组件130相靠近或远离,杆件推拉组件120的滑动方向与开合组件130的运动方向相垂直,开合组件130用于吊装模板,操作台110上还设置有顶推组件140,顶推组件140用于支撑涵洞现浇盖板。
28.具体的,杆件推拉组件120与操作台110滑动连接,能够适应不同深度的涵洞施工,每组杆件推拉组件120能够带动两开合组件130相靠近或远离,能够适应不同宽度的涵洞施工,在对涵洞施工过程中,将多功能支架100架设在预设位置,调整杆件推拉组件120与操作台110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保证两杆件推拉组件120之间的间距能够适应预制涵洞施工,调整每组杆件推拉组件120两端的开合组件130的相对距离,以保证两开合组件130之间的间距与预制涵洞的宽度相当,以保证两组杆件推拉组件120上的开合组件130位置相一致,进一步的,杆件推拉组件120可设置为两组以上,以保证在对模板吊装过程中的稳定性。
2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支架100,包括操作台110,以及相对平行设置在操作台110上的两组杆件推拉组件120,杆件推拉组件120与操作台110滑动连接,通过调整两相对平行设置的杆件推拉组件120的相对距离,以适应不同深度的涵洞的施工,每组杆件推拉组件120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开合组件130,每组杆件推拉组件120能够带动两开合组件130相靠近或远离,以适应不同宽度的涵洞的施工,杆件推拉组件120的滑动方向与开合组件130的运动方向相垂直,开合组件130用于吊装模板,操作台110上还设置有顶推组件140,顶推组件140用于支撑涵洞现浇盖板,通过开合组件130吊装模板对涵洞涵身进行浇筑,涵身浇筑完成后,通过顶推组件140支撑涵洞现浇盖板来对涵洞顶部进行施工,通过多功能支架100在对涵洞整体的施工中真正意义上做到了一架多用,提高了涵洞的施工效率。
30.在本技术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操作台110包括支撑架111以及设置在支撑架111上的操作板112,操作板112上设置有滑轨1121,杆件推拉组件120包括与滑轨1121对应的滑动座121,以使杆件推拉组件120通过滑动座121沿滑轨1121滑动。
31.在将多功能支架100架设在预设位置后,推动滑动座121,以将相对设置的两杆件推拉组件120相靠近或远离,以使两杆件推拉组件120之间的距离能够适应需要施工的涵洞的深度,滑轨1121平行设置有多个,滑动座121也相应设置有多个,也保证了杆件推拉组件120与操作板112之间的相对稳定设置。
32.在本技术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杆件推拉组件120包括转动轮123,以及与转动轮123传动连接的第一滑动板125和第二滑动板126,第一滑动板125和第二滑动板126能够相靠近或相远离,开合组件130分别与第一滑动板125和第二滑动板126连接。
33.具体的,将多功能支架100设置在将要施工的涵洞中心,转动转动轮123,使第一滑动板125和第二滑动板126同步靠近或同步远离,以使设置在杆件推拉组件120两端的开合组件130与涵洞中心的距离始终一致。通过转动转动轮123,调整两开合组件130之间的间距,以使第一滑动板125和第二滑动板126端部的两开合组件130的中心距与需要加工的涵洞的宽度一致,以使浇筑完成的涵洞宽度与预计规划中的一致。
34.在本技术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转动轮123上连接有第一齿轮组124,第一滑动板125上设置有第一齿条1251,第二滑动板126上设置有第二齿条1261,第一齿轮组124包括分别与第一齿条1251和第二齿条1261啮合的传动齿轮1243,以使第一齿条1251和第二齿条1261反向运动。
35.第一齿轮组124包括与转动轮123同轴连接的第一连接齿轮1241,与第一连接齿轮1241相啮合的第二连接齿轮1242,与第二连接齿轮1242同轴连接的传动齿轮1243,通过多个齿轮组合传动,以改变传动比,以使人工操作起来更省力。
36.进一步的,第一齿轮组124外套设有保护壳122,保护壳122能够避免在工地等复杂环境中,第一齿轮组124内飞入石子,影响齿轮之间的啮合关系,从而保证杆件推拉组件120的稳定运行。
37.在本技术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开合组件130包括分别与第一滑动板125和第二滑动板126连接的固定杆131,固定杆131上相对设置有两提升组件133,两提升组件133通过传动组件134连接,固定杆131上还设置有与其中一个提升组件133连接的驱动组件132,驱动组件132通过传动组件134带动另一提升组件133同步动作,以使两提升组件133能够相靠近或远离。
38.相对设置的两提升组件133用于挂设模板,将模板提升挂设好之后,在平行设置的两模板之间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达到强度要求后,驱动组件132带动与之连接的一提升组件133运动,提升组件133通过传动组件134带动另一提升组件133同步运动,以使相对设置的两提升组件133相远离,使得平行设置的两模板相远离,使得模板朝向背离涵洞涵身的方向运动,以保证在模板拆除过程中,模板不会与涵洞涵身干涉,从而损坏浇筑完成的涵洞涵身。
39.在本技术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驱动组件132包括设置在固定杆131上的固定套筒1321,以及与固定套筒1321螺纹连接的驱动杆1322,驱动杆1322端部转动连接有连接臂1323,连接臂1323远离驱动杆1322的一端与第四连杆1334转动连接,连接臂1323两端的转动平面相垂直。
40.提升组件133包括设置在固定杆131上的连接座1311,以及与连接座1311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1331,固定杆131上还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1332,第二连杆1332远离固定杆131
的一端通过第三连杆1333与第一连杆1331转动连接,第二连杆1332和第三连杆1333的连接处转动连接有第四连杆1334,且第四连杆1334与固定杆131滑动连接,驱动组件132通过第四连杆1334与提升组件133转动连接,第一连杆1331远离连接座1311的一端设置有提升件1335。
41.传动组件134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第二齿轮组1341,第二齿轮组1341包括与第一连杆1331相对于连接座1311同轴转动的第一齿轮1341a,连接座1311上设置有支撑臂1312,支撑臂1312上转动设置有与第一齿轮1341a相啮合的第二齿轮1341b,且相对设置的两第二齿轮组1341通过两第二齿轮1341b相啮合。
42.当需要对挂设在提升件1335上的模板与涵身进行分离时,用手握住驱动杆1322上的驱动部1322a,转动驱动杆1322以使驱动杆1322朝向连接臂1323方向运动,带动连接臂1323同步运动,连接臂1323带动第四连杆1334朝向传动组件134滑动,与第四连杆1334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杆1332和第三连杆1333转动一定角度,带动第一连杆1331朝向第二连杆1332的方向摆动一定角度,与第一连杆1331同轴连接的第一齿轮1341a转动一定角度,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二齿轮1341b转动一定角度,另一齿轮组跟随转动,以使另一第一连杆1331朝向另一第二连杆1332的方向摆动一定角度,以使挂设在两相对设置的提升件1335上的模板从涵身上分离。其中,固定杆131上设置有滑轨1121,以使第四连杆1334能够与固定杆131滑动连接。
43.传动组件134整体呈三角形设置,当提升件1335对模板进行吊装时,传动组件134能够对提升件1335稳定支撑,以保证提升件1335吊装过程中的稳定性。其中,第一连杆1331远离连接座1311的一端设置有定滑轮1331a,提升件1335挂设在定滑轮1331a上,提升件1335可设置为手拉葫芦,以对模板进行吊装。
44.在本技术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多个顶推组件140设置在支撑架111上,顶推组件140包括顶推套筒141,以及与顶推套筒141螺纹连接的顶推杆142,操作板112上设置有通孔1122,以使顶推杆142能够从通孔1122伸出。
45.在对涵身施工完成后,转动转动轮123,以使设置在杆件推拉组件120两端的开合组件130相靠近,使得多功能支架100收入涵洞内,转动顶推杆142,以使顶推杆142穿过通孔1122,直至抵接部1421与涵洞现浇盖板抵接,保证顶推组件140对涵洞现浇盖板的稳定支撑。
46.在本技术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支撑架111上设置有滑轮1111,用于推动多功能支架100滑动。
47.具体的,滑轮1111可拆卸安装于支架上,在涵身模板拆模以及工作时,可以将滑轮1111拆除,以保证操作台110的稳定支撑,施工结束后,将滑轮1111安装在操作台110上,以便于对多功能支架100进行移动作业。
48.本技术提供的多功能支架100,在对涵洞整体的施工中真正意义上做到了一架多用,提高了涵洞的施工效率。
4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