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叠放运输的建筑预制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60484发布日期:2022-08-09 19:32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叠放运输的建筑预制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预制构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叠放运输的建筑预制构件。


背景技术:

2.建筑预制构件包括梁、板、柱及建筑装修配件等,是预先通过钢、木或混凝土制成的构件,其可进行组装,达到具有环保、节约工期、节省资源等优点的功能。
3.但现有的建筑预制构件,在使用过程中,一般不便于对建筑预制构件进行叠放运输、组装和安装定位,以及其使用的效果有限,因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叠放运输的建筑预制构件,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叠放运输的建筑预制构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建筑预制构件,在使用过程中,一般不便于对建筑预制构件进行叠放运输、组装和安装定位,以及其使用的效果有限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叠放运输的建筑预制构件,包括:
6.建筑预制构件本体,所述建筑预制构件本体的后端内部开设有对称设置的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的内侧设置有与之转动连接的配重块;
7.连接块,所述连接块阻尼转动连接在建筑预制构件本体的外端内侧,且建筑预制构件本体的外端内部开设有关于连接块对应的第三凹槽;
8.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开设在建筑预制构件本体的上下及左右端的中部内部,且第二定位孔的外方设置有关于其对应的挡板;
9.混凝土预制板,所述混凝土预制板位于建筑预制构件本体的中部内部,且混凝土预制板的外侧依次设置有岩棉隔热板、聚酯纤维隔音板、泡沫保温板和硅酸钙防火板。
10.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的前方设置有开设在建筑预制构件本体内部的第二凹槽,且配重块和第二凹槽均关于建筑预制构件本体对称设置,并且配重块的厚度尺寸与第二凹槽的前后间距尺寸相同。
11.优选的,所述连接块和第三凹槽的长度尺寸之和与连接块的宽度尺寸相同,且连接块的内部开设有呈“凸”字型结构的第一定位孔。
12.优选的,所述挡板的中部内侧开设有呈“l”字型结构的第四凹槽,且关于建筑预制构件本体对称贴合设置挡板的内端均粘贴固定有磁石,并且挡板通过磁石与建筑预制构件本体为固定连接。
13.优选的,所述混凝土预制板和聚酯纤维隔音板分别与岩棉隔热板的内外两侧为粘贴固定连接,且聚酯纤维隔音板和硅酸钙防火板分别与泡沫保温板的内外两侧为粘贴固定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叠放运输的建筑预制构件,便于对建筑预制构件进行叠放运输、组装和安装定位,以及便于使该建筑预制构件的使用效果好;
15.1.设置有建筑预制构件本体、第一凹槽、配重块和第二凹槽,由于建筑预制构件本体的后端内部对称开设有内侧转动连接配重块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前方设置有开设在建筑预制构件本体内的第二凹槽,而第二凹槽关于配重块为对应设置,且配重块的厚度尺寸与第二凹槽的前后间距尺寸相同,因此便于对该建筑预制构件进行叠放运输;
16.2.设置有连接块、第三凹槽、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由于建筑预制构件本体的外端内侧阻尼转动连接有内部开设第一定位孔的连接块,而建筑预制构件本体上开设有关于连接块对应设置的第三凹槽,连接块和第三凹槽的长度尺寸之和与连接块的宽度尺寸相同,以及建筑预制构件本体的外端内部开设有第二定位孔,因此便于对该建筑预制构件进行组装和安装定位;
17.3.设置有挡板、混凝土预制板、岩棉隔热板和聚酯纤维隔音板,由于建筑预制构件本体的前后两端内侧对称设置有与之贴合连接的挡板,挡板的内端粘贴固定有磁石,以及建筑预制构件本体由混凝土预制板和混凝土预制板外侧粘贴固定的岩棉隔热板、聚酯纤维隔音板、泡沫保温板和硅酸钙防火板构成,因此便于使该建筑预制构件的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后视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建筑预制构件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挡板与建筑预制构件本体连接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建筑预制构件本体;2、第一凹槽;3、配重块;4、第二凹槽;5、连接块;6、第三凹槽;7、第一定位孔;8、第二定位孔;9、挡板;10、第四凹槽;11、磁石;12、混凝土预制板;13、岩棉隔热板;14、聚酯纤维隔音板;15、泡沫保温板;16、硅酸钙防火板。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叠放运输的建筑预制构件,包括建筑预制构件本体1、第一凹槽2、配重块3、第二凹槽4、连接块5、第三凹槽6、第一定位孔7、第二定位孔8、挡板9、第四凹槽10、磁石11、混凝土预制板12、岩棉隔热板13、聚酯纤维隔音板14、泡沫保温板15和硅酸钙防火板16,建筑预制构件本体1,建筑预制构件本体1的后端内部开设有对称设置的第一凹槽2,且第一凹槽2的内侧设置有与之转动连接的配重块3,连接块5阻尼转动连接在建筑预制构件本体1的外端内侧,且建筑预制构件本体1的外端
内部开设有关于连接块5对应的第三凹槽6,第二定位孔8开设在建筑预制构件本体1的上下及左右端的中部内部,且第二定位孔8的外方设置有关于其对应的挡板9,混凝土预制板12位于建筑预制构件本体1的中部内部,且混凝土预制板12的外侧依次设置有岩棉隔热板13、聚酯纤维隔音板14、泡沫保温板15和硅酸钙防火板16;
27.在使用该便于叠放运输的建筑预制构件时,如图1、图2和图3,首先可将建筑预制构件本体1平放至支撑板上,使建筑预制构件本体1前端内部开设的第二凹槽4位于上方,然后可将另一建筑预制构件本体1平放,使之内部开设第一凹槽2内转动连接的配重块3在重力的作用下下垂,接着可将这一建筑预制构件本体1平放至支撑板上的建筑预制构件本体1上,使得重力作用下垂的配重块3卡扣在第二凹槽4的内侧,从而便于达到对该建筑预制构件进行叠放运输的目的;
28.如图1、图2、图3和图4,在该建筑预制构件进行运输至待使用地点后,可将之移动放置于待安装地点,然后可将两个建筑预制构件本体1贴合连接,以便将建筑预制构件本体1内阻尼连接连接块5的外端转动至第三凹槽6的内侧,使得连接块5与第三凹槽6卡合连接,再可将螺钉贯穿安装至连接块5内开设的第一定位孔7内,以此完成对该建筑预制构件的组装,组装完毕后,则将螺钉贯穿安装在建筑预制构件本体1外端内部开设的第二定位孔8中,将之与地点进行固定,以此完成对该建筑预制构件的安装定位;
29.如图1、图5和图6,接着可通过挡板9内部开设的第四凹槽10,将之嵌套贴合在建筑预制构件本体1的内侧,并便于通过挡板9前侧粘贴固定的磁石11,使得挡板9与建筑预制构件本体1固定连接,从而便于通过挡板9对第二定位孔8内的螺钉进行遮挡,在使用该建筑预制构件的过程中,通过建筑预制构件本体1由混凝土预制板12和包裹在混凝土预制板12外侧的岩棉隔热板13、聚酯纤维隔音板14、泡沫保温板15和硅酸钙防火板16构成,而混凝土预制板12、岩棉隔热板13、聚酯纤维隔音板14、泡沫保温板15和硅酸钙防火板16依次为粘贴固定,因此便于在混凝土预制板12、岩棉隔热板13、聚酯纤维隔音板14、泡沫保温板15和硅酸钙防火板16自身具备的硬度、隔热、隔音、保温和防火性能下,使得该建筑预制构件的使用效果好。
30.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31.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