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地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76615发布日期:2022-12-17 10:06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楼地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构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楼地面结构。


背景技术:

2.门窗开口无法满足室内通风要求时,需要额外设置送排风管道,以向室内环境送风或排风。目前,室内送排风管道一般挂设在天花板上,挂设在天花板上的送排风管道会导致安装有排风管道的室内净高降低,无法满足对室内净高要求较高的室内空间的送排风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挂设在天花板上的送排风管道会导致安装有排风管道的室内净高降低,无法满足对室内净高要求较高的建筑室内空间排风要求。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楼地面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下层梁柱结构上的第一楼板,所述第一楼板的中部设有开口朝上的凹槽,所述凹槽内与所述凹槽的底壁间隔设有第二楼板,所述第二楼板的底端设有支撑结构;
5.所述第二楼板与所述凹槽的底壁之间的间隔形成横向风道,所述第二楼板设有与所述横向风道连通的第一竖向风口,所述凹槽的底壁设有与所述横向风道连通的第二竖向风口,所述第二竖向风口的下端边缘连接有与所述第二竖向风口连通的排风装置。
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竖向风口和所述第二竖向风口水平错位布置。
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竖向风口设置在所述凹槽的底壁中部,所述第一竖向风口沿所述第二楼板的边缘间隔设置有多个,各所述第一竖向风口均与所述横向风道连通。
8.作为优选方案,各所述第一竖向风口的上端均盖设有导风格栅。
9.作为优选方案,各所述第一竖向风口内均设有过滤器,各所述过滤器均布置在对应的所述导风格栅的下方。
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排风装置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二竖向风口下端的静压箱和与所述静压箱连接的风管,所述风管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楼板下端或所述下层梁柱结构上,所述风管的另一端连接有风机。
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静压箱与所述第二竖向风口的边缘之间、所述静压箱与所述风管之间均设有密封垫。
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静压箱的外侧和所述风管的外侧均包裹有隔音棉。
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风管为镀锌金属管。
1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楼板下端中部的凸筋,所述凸筋的下端穿过所述凹槽的底壁并与所述下层梁柱结构固定连接。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6.本实用新型的楼地面结构,第一楼板的中部设有开口朝上的凹槽,凹槽内设有第二楼板,第二楼板的底端设有向下延伸的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的下端与凹槽的底壁固定连
接或支撑结构的下端穿过凹槽的底壁与下层梁柱结构固定连接,从而使得第二楼板与凹槽的底壁上下间隔布置并形成横向风道,凹槽的底壁设有与横向风道连通的第二竖向风口,第二楼板设有与横向风道连通且与第一风道水平错位布置的第一竖向风口;第二竖向风口、横向风道和第一竖向风口在楼地面内部形成结构风道,设置在第二竖向风口的下端边缘的排风装置向结构风道内送风或将室内空气抽至室外,因此不需要在天花板上挂设送排风管道,不会导致设有通风结构的室内净高降低,满足了对室内净高要求较高的建筑室内空间排风要求。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楼地面结构的俯视图;
18.图2为图1中a-a处截面图;
19.图中,1、第一楼板;11、凹槽;2、第二楼板;3、横向风道;4、第二竖向风口;5、第一竖向风口;6、导风格栅;7、静压箱;8、风管;9、下层立柱;10、上层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22.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楼地面结构的优选实施例,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梁柱结构在图2中b-b处视图,图2为图1中a-a处截面图,本实施的楼地面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下层梁柱结构上的第一楼板1,第一楼板1的中部设有开口朝上的凹槽11,凹槽11内设有第二楼板2,第二楼板2的底端设有向下延伸的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的下端与凹槽11的底壁固定连接或支撑结构的下端穿过凹槽11的底壁与下层梁柱结构固定连接,以使第二楼板2与凹槽11的底壁上下间隔布置;第二楼板2与凹槽11的底壁之间的间隔形成横向风道3,凹槽11的底壁设有与横向风道3连通的第二竖向风口4,第二楼板2设有与横向风道3连通且与第二竖向风口4水平错位布置的第一竖向风口5。第二竖向风口4、横向风道3和第一竖向风口4在楼地面内部形成结构风道,因此不需要在天花板上挂设送排风管道,不会导致设有通风结构的室内净高降低,满足了对室内净高要求较高的建筑室内空间排风要求。此外,第一竖向风口与第二竖向风口水平错位布置,能够避免从第一竖向风口5的上端开口处进入第一竖向风口5内的物体掉落至第第二竖向风口4。具体的,第二竖向风口4与第一竖向风口5平行布置。
23.其中,第二竖向风口4设置在凹槽11的底壁中部,第一竖向风口5沿第二楼板2的边缘间隔设置有多个,各第一竖向风口5均与横向风道3连通。各第一竖向风口的具体设置位
置能够根据室内布置进行灵活调整,从而使得第一竖向风口能够间隔布置在楼地面上,使得通风更加均匀。
24.为避免室内物体掉入第一竖向风口5内,并且保证第一竖向风口5的通风性能优良,本实施例中,各第一竖向风口5的上端均盖设有导风格栅6。具体的,导风格栅6为单向排风斜金属百叶,金属百叶的叶片朝向第二竖向风口倾斜布置,形成倾斜向下的斜送气流。便于气体在结构风道内流动。考虑到美观要求,金属百叶的形式可结合地面面层做法或家具布置进行统一装饰装修。
25.进一步的,各第一竖向风口5内均设有过滤器,各过滤器均布置在对应的导风格栅6的下方。在向室内送气时,过滤器6能够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在将室内排出至室外时,过滤器6能够避免室内杂物进入结构风道,保证结构风道使用的稳定性。
26.其中,第二竖向风口4的下端连接有静压箱7,静压箱7连接有风管8,风管8固定连接在第一楼板1下端或下层梁柱结构上,风管8的另一端连接有风机。静压箱7能够稳定结构风道内气流并且减少气流振动,降低结构风道所产生的噪音。
27.具体的,下层梁柱结构包括设置在楼地面下端的下层立柱9和与下层立柱9的上端固定连接的多个下层横梁,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二楼板2下端中部的凸筋21,凸筋21的下端穿过凹槽11的底壁并与下层梁柱结构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凸筋21的下端固定连接在下层立柱9上端,第二竖向风口4沿下层立柱9的周侧间隔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二竖向风口4的下端均与静压箱7连接。第二楼板2的上端固定连接上层立柱10,在上层立柱10的上端设置有多个上层横梁。
28.为进一步降低风机工作时的噪音,静压箱7的外侧和风管8的外侧均包裹有隔音棉。为保证静压箱7与第二竖向风口4和风管8之间连接的密封性,本实施例中,静压箱7与第二竖向风口4的边缘之间、静压箱7与风管8之间均设有密封垫。
29.本实施例中,风管8为镀锌金属管,从而提高风管8的耐侯性。
3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