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精度装配式陶粒模块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36702发布日期:2022-11-11 16:46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精度装配式陶粒模块砖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砖,尤其涉及一种高精度装配式陶粒模块砖。


背景技术:

2.砖有粘土砖、页岩砖、陶粒砖等,粘土砖多为青砖和红砖,主要用于农村盖房用;页岩砖是煤矸石做的砖;陶粒砖个头比较大,可以用作盖楼房的非承重隔断墙体,目前现有的陶粒砖为长方体结构,在切完墙后,如果需要在墙体上铺设水、电管道,需要在墙体上大面积的重新开槽,先有陶粒砖不具有卯榫结构,用现有的陶粒砖砌墙后墙体的结构强度较低,专利号:202230144867.x,专利名为:高精度装配式陶粒模块砖的外观专利,仅保护砖的外部结构,没有保护砖的内部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精度装配式陶粒模块砖,解决了现有陶粒砖为长方体结构,在切完墙后,如果需要在墙体上铺设水、电管道,需要在墙体上大面积的重新开槽,先有陶粒砖不具有卯榫结构,用现有的陶粒砖砌墙后墙体的结构强度较低,专利名为:高精度装配式陶粒模块砖的外观专利,仅保护砖的外部结构,没有保护砖的内部结构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高精度装配式陶粒模块砖,包括陶粒模块砖1,所述陶粒模块砖1包括砖本体a101、直角梯形槽口a102、直角梯形槽口b103、异形通孔a104、等腰梯形槽口a105、等腰梯形槽口b106、半圆形槽口a107、直角梯形槽口c108、直角梯形槽口d109,砖本体a101左侧壁前部开设直角梯形槽口a102,所述砖本体a101左侧壁后部开设直角梯形槽口b103,所述砖本体a101上从左向右均布开设多个异形通孔a104,所述砖本体a101右侧壁居中开设等腰梯形槽口a105,所述砖本体a101下表面从左向右居中开设等腰梯形槽口b106,所述砖本体a101上表面从左向右居中开设半圆形槽口a107,所述砖本体a101上表面前部开设直角梯形槽口c108,所述砖本体a101上表面后部开设直角梯形槽口d109。
6.所述的砖本体a101上表面从左向右开设两个半圆形槽口b110,且两个所述半圆形槽口b110分别位于所述半圆形槽口a107前、后侧,在用陶粒模块砖1砌墙时,在半圆形槽口b110内放置钢筋,便于增加墙体的结构强度。
7.所述的砖本体a101内均布设置多根加强筋2,且每个所述加强筋2不与所述直角梯形槽口a102、直角梯形槽口b103、异形通孔a104、等腰梯形槽口a105、等腰梯形槽口b106、半圆形槽口a107、半圆形槽口b110干涉,便于通过加强筋2增加陶粒模块砖1的结构强度。
8.所述的砖本体a101上开设直角梯形槽口a102、直角梯形槽口b103后形成的凸起可以紧密贴合在其开设的所述等腰梯形槽口a105处,便于在左、右方向拼接墙体,增加墙体左、右方向的结构强度。
9.所述的砖本体a101上开设直角梯形槽口c108、直角梯形槽口d109后形成的凸起可
以紧密贴合在其开设的所述等腰梯形槽口b106处,便于在上、下方向拼接墙体,增加墙体上、下方向的结构强度。
1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铺设墙体时,左、右方向顺次铺设多个陶粒模块砖,每个陶粒模块砖上开设的等腰梯形槽口b均向下设置,每个位于左侧的陶粒模块砖上开设的等腰梯形槽口a均与相邻的位于右侧的陶粒模块砖上开设直角梯形槽口a、直角梯形槽口b后形成的凸起紧密贴合,左、右方向顺次铺设的陶粒模块砖顺次向上继续铺设陶粒模块砖,每个陶粒模块砖上开设的等腰梯形槽口b均向下设置,每个位于上侧的陶粒模块砖上开设的等腰梯形槽口b均与相邻的位于下侧的陶粒模块砖上开设直角梯形槽口c、直角梯形槽口d后形成的凸起紧密贴合,每层左、右方向顺次铺设的陶粒模块砖上开设的半圆形槽口a均同轴设置,上、下方向顺次铺设的陶粒模块砖上开设的相邻的异形通孔a均同轴设置,如果需要在陶粒模块砖上穿水、电管,在上、下相邻的异形通孔a内穿水、电管,并在需要打通孔的位置在陶粒模块砖开设与异形通孔a相连的孔。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陶粒模块砖上开设的异形通孔a上可以铺设水、电管道,仅需要在墙体上的管道出口位置,在墙体上小范围的开槽即可,同时本专利保护陶粒模块砖的内部结构。2、砖本体a上表面从左向右开设两个半圆形槽口b,且两个所述半圆形槽口b分别位于所述半圆形槽口a前、后侧,在用陶粒模块砖砌墙时,在半圆形槽口b内放置钢筋,便于增加墙体的结构强度。3、砖本体a内均布设置多根加强筋,且每个所述加强筋不与所述直角梯形槽口a、直角梯形槽口b、异形通孔a、等腰梯形槽口a、等腰梯形槽口b、半圆形槽口a、半圆形槽口b干涉,便于通过加强筋增加陶粒模块砖的结构强度。4、砖本体a上开设直角梯形槽口a、直角梯形槽口b后形成的凸起可以紧密贴合在其开设的所述等腰梯形槽口a处,便于在左、右方向拼接墙体,增加墙体左、右方向的结构强度。5、砖本体a上开设直角梯形槽口c、直角梯形槽口d后形成的凸起可以紧密贴合在其开设的所述等腰梯形槽口b处,便于在上、下方向拼接墙体,增加墙体上、下方向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15.图4是本实用新型陶粒模块砖和加强筋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16.图5是本实用新型陶粒模块砖的斜视图;
17.图6是本实用新型陶粒模块砖上开设两个异形通孔a的结构示意图;
18.图7是本实用新型陶粒模块砖上开设两个异形通孔a的俯视图;
19.图8是本实用新型陶粒模块砖上开设两个异形通孔a的侧视图;
20.图9是本实用新型陶粒模块砖上开设两个异形通孔a的斜视图。
21.其中,1-陶粒模块砖、101-砖本体a、102-直角梯形槽口a、103-直角梯形槽口b、104-异形通孔a、105-等腰梯形槽口a、106-等腰梯形槽口b、107-半圆形槽口a、108-直角梯形槽口c、109-直角梯形槽口d、110-半圆形槽口b、2-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22.实施例一:
23.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24.参照图1-5,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高精度装配式陶粒模块砖,包括陶粒模块砖1,所述陶粒模块砖1包括砖本体a101、直角梯形槽口a102、直角梯形槽口b103、异形通孔a104、等腰梯形槽口a105、等腰梯形槽口b106、半圆形槽口a107、直角梯形槽口c108、直角梯形槽口d109,砖本体a101左侧壁前部开设直角梯形槽口a102,所述砖本体a101左侧壁后部开设直角梯形槽口b103,所述砖本体a101上从左向右均布开设四个异形通孔a104,所述砖本体a101右侧壁居中开设等腰梯形槽口a105,所述砖本体a101下表面从左向右居中开设等腰梯形槽口b106,所述砖本体a101上表面从左向右居中开设半圆形槽口a107,所述砖本体a101上表面前部开设直角梯形槽口c108,所述砖本体a101上表面后部开设直角梯形槽口d109。
25.所述的砖本体a101上表面从左向右开设两个半圆形槽口b110,且两个所述半圆形槽口b110分别位于所述半圆形槽口a107前、后侧,在用陶粒模块砖1砌墙时,在半圆形槽口b110内放置钢筋,便于增加墙体的结构强度。
26.所述的砖本体a101内均布设置六根加强筋2,且每个所述加强筋2不与所述直角梯形槽口a102、直角梯形槽口b103、异形通孔a104、等腰梯形槽口a105、等腰梯形槽口b106、半圆形槽口a107、半圆形槽口b110干涉,便于通过加强筋2增加陶粒模块砖1的结构强度。
27.所述的砖本体a101上开设直角梯形槽口a102、直角梯形槽口b103后形成的凸起可以紧密贴合在其开设的所述等腰梯形槽口a105处,便于在左、右方向拼接墙体,增加墙体左、右方向的结构强度。
28.所述的砖本体a101上开设直角梯形槽口c108、直角梯形槽口d109后形成的凸起可以紧密贴合在其开设的所述等腰梯形槽口b106处,便于在上、下方向拼接墙体,增加墙体上、下方向的结构强度。
29.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在铺设墙体时,左、右方向顺次铺设多个陶粒模块砖,每个陶粒模块砖上开设的等腰梯形槽口b均向下设置,每个位于左侧的陶粒模块砖上开设的等腰梯形槽口a均与相邻的位于右侧的陶粒模块砖上开设直角梯形槽口a、直角梯形槽口b后形成的凸起紧密贴合,左、右方向顺次铺设的陶粒模块砖顺次向上继续铺设陶粒模块砖,每个陶粒模块砖上开设的等腰梯形槽口b均向下设置,每个位于上侧的陶粒模块砖上开设的等腰梯形槽口b均与相邻的位于下侧的陶粒模块砖上开设直角梯形槽口c、直角梯形槽口d后形成的凸起紧密贴合,每层左、右方向顺次铺设的陶粒模块砖上开设的半圆形槽口a均同轴设置,上、下方向顺次铺设的陶粒模块砖上开设的相邻的异形通孔a均同轴设置,如果需要在陶粒模块砖上穿水、电管,在上、下相邻的异形通孔a内穿水、电管,并在需要打通孔的位置在陶粒模块砖开设与异形通孔a相连的孔。
3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陶粒模块砖上开设的异形通孔a上可以铺设水、电管道,仅需要在墙体上的管道出口位置,在墙体上小范围的开槽即可,同时本专利保护陶粒模块砖的内部结构。2、砖本体a上表面从左向右开设两个半圆形槽口b,且两个所述半圆形槽口b分别位于所述半圆形槽口a前、后侧,在用陶粒模块砖砌墙时,在半圆形槽口b内放置钢筋,便于增加墙体的结构强度。3、砖本体a内均布设置六根加强筋,且每个所述加强筋不
与所述直角梯形槽口a、直角梯形槽口b、异形通孔a、等腰梯形槽口a、等腰梯形槽口b、半圆形槽口a、半圆形槽口b干涉,便于通过加强筋增加陶粒模块砖的结构强度。4、砖本体a上开设直角梯形槽口a、直角梯形槽口b后形成的凸起可以紧密贴合在其开设的所述等腰梯形槽口a处,便于在左、右方向拼接墙体,增加墙体左、右方向的结构强度。5、砖本体a上开设直角梯形槽口c、直角梯形槽口d后形成的凸起可以紧密贴合在其开设的所述等腰梯形槽口b处,便于在上、下方向拼接墙体,增加墙体上、下方向的结构强度。
31.实施例二:
32.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33.参照图6-9,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高精度装配式陶粒模块砖,包括陶粒模块砖1,所述陶粒模块砖1包括砖本体a101、直角梯形槽口a102、直角梯形槽口b103、异形通孔a104、等腰梯形槽口a105、等腰梯形槽口b106、半圆形槽口a107、直角梯形槽口c108、直角梯形槽口d109,砖本体a101左侧壁前部开设直角梯形槽口a102,所述砖本体a101左侧壁后部开设直角梯形槽口b103,所述砖本体a101上从左向右均布开设两个异形通孔a104,所述砖本体a101右侧壁居中开设等腰梯形槽口a105,所述砖本体a101下表面从左向右居中开设等腰梯形槽口b106,所述砖本体a101上表面从左向右居中开设半圆形槽口a107,所述砖本体a101上表面前部开设直角梯形槽口c108,所述砖本体a101上表面后部开设直角梯形槽口d109。
34.所述的砖本体a101上表面从左向右开设两个半圆形槽口b110,且两个所述半圆形槽口b110分别位于所述半圆形槽口a107前、后侧,在用陶粒模块砖1砌墙时,在半圆形槽口b110内放置钢筋,便于增加墙体的结构强度。
35.所述的砖本体a101上开设直角梯形槽口a102、直角梯形槽口b103后形成的凸起可以紧密贴合在其开设的所述等腰梯形槽口a105处,便于在左、右方向拼接墙体,增加墙体左、右方向的结构强度。
36.所述的砖本体a101上开设直角梯形槽口c108、直角梯形槽口d109后形成的凸起可以紧密贴合在其开设的所述等腰梯形槽口b106处,便于在上、下方向拼接墙体,增加墙体上、下方向的结构强度。
37.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在铺设墙体时,左、右方向顺次铺设多个陶粒模块砖,每个陶粒模块砖上开设的等腰梯形槽口b均向下设置,每个位于左侧的陶粒模块砖上开设的等腰梯形槽口a均与相邻的位于右侧的陶粒模块砖上开设直角梯形槽口a、直角梯形槽口b后形成的凸起紧密贴合,左、右方向顺次铺设的陶粒模块砖顺次向上继续铺设陶粒模块砖,每个陶粒模块砖上开设的等腰梯形槽口b均向下设置,每个位于上侧的陶粒模块砖上开设的等腰梯形槽口b均与相邻的位于下侧的陶粒模块砖上开设直角梯形槽口c、直角梯形槽口d后形成的凸起紧密贴合,每层左、右方向顺次铺设的陶粒模块砖上开设的半圆形槽口a均同轴设置,上、下方向顺次铺设的陶粒模块砖上开设的相邻的异形通孔a均同轴设置,如果需要在陶粒模块砖上穿水、电管,在上、下相邻的异形通孔a内穿水、电管,并在需要打通孔的位置在陶粒模块砖开设与异形通孔a相连的孔。
3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陶粒模块砖上开设的异形通孔a上可以铺设水、电管道,仅需要在墙体上的管道出口位置,在墙体上小范围的开槽即可,同时本专利保护陶粒模块砖的内部结构。2、砖本体a上表面从左向右开设两个半圆形槽口b,且两个所述半圆形
槽口b分别位于所述半圆形槽口a前、后侧,在用陶粒模块砖砌墙时,在半圆形槽口b内放置钢筋,便于增加墙体的结构强度。3、砖本体a上开设直角梯形槽口a、直角梯形槽口b后形成的凸起可以紧密贴合在其开设的所述等腰梯形槽口a处,便于在左、右方向拼接墙体,增加墙体左、右方向的结构强度。4、砖本体a上开设直角梯形槽口c、直角梯形槽口d后形成的凸起可以紧密贴合在其开设的所述等腰梯形槽口b处,便于在上、下方向拼接墙体,增加墙体上、下方向的结构强度。
39.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相似结构及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