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紧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25147发布日期:2023-01-04 08:20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紧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紧固装置。


背景技术:

2.脚手架是为了保证各施工过程顺利进行而搭设的工作平台。按搭设的位置分为外脚手架、里脚手架,脚手架通槽使用紧固装置将其进行固定;
3.现有的脚手架在通过脚手架进行固定时,由于脚手架杆体的粗细无法固定,从而造成紧固装置无法适应不同脚手架杆体的粗细进行固定,并且通过螺栓进行固定处理,从而造成无法快速进行固定,造成操作繁琐,为此,提出一种建筑紧固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建筑紧固装置,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紧固装置,包括紧固组件和调节固定组件,所述紧固组件包括第一弧形板体、第一转动柱、第二弧形板体、第二转动柱、第一螺纹杆和六角螺母;
6.所述第一弧形板体共设置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体相邻的一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体相斥的一侧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通孔,两个第一通孔的内侧壁开设有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的内侧顶壁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紧固组件的内侧壁安装有调节固定组件;
7.所述调节固定组件包括橡胶垫、第三弧形板体、第二螺纹杆、内螺纹管体、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和圆形杆体;
8.所述圆形凹槽的内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的一侧,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的外侧顶壁啮合于所述第二锥形齿轮的外侧壁,所述第二锥形齿轮的上表面安装于所述圆形杆体的底端,所述圆形杆体的外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侧壁,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的另一侧安装于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一端,所述第一通孔的内侧壁贴合于所述内螺纹管体的外侧壁,所述内螺纹管体的内侧壁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外侧壁,所述内螺纹管体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三弧形板体的一侧,所述第三弧形板体的另一侧安装于所述橡胶垫的一侧。
9.进一步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体相斥的一侧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二通槽,一个所述第二通槽的内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柱的两端,另一个所述第二通槽的内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柱的两端,所述第一转动柱的外侧壁安装于所述第二弧形板体的一侧,所述第二弧形板体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二转动柱的外侧壁安装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侧壁贴合于所述第一通槽的内侧壁,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侧壁螺纹连接于所述六角螺母的内侧壁。
1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的内侧壁相互对称开设有四个滑槽,所述滑槽的内
侧壁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远离所述滑槽的一侧安装于所述内螺纹管体的外侧壁。
1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圆形杆体的顶端安装有圆形把手。
1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板体的内侧壁对称开设有两个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内侧壁贴合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远离所述定位槽的一侧安装于所述第三弧形板体的一侧。
1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有蝴蝶内螺纹旋钮。
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15.本实用新型通过紧固组件的设置,方便将脚手架进行增强固定,方便将二个脚手架进行多角度拼接安装,此时转动圆形杆体带动第二锥形齿轮在第一锥形齿轮上进行转动,第一锥形齿轮带动第二螺纹杆在内螺纹管体内转动,从而使第二螺纹杆带动内螺纹管体推动橡胶垫与第三弧形板体移动至脚手架处,达到根据脚手架的粗细进行快速调节固定的目的,使用范围广,操作简单与实用性强。
16.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a区放大结构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b区放大结构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的内部结构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5的c区放大结构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图;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动立体结构图。
26.附图标记:1、紧固组件;101、第一弧形板体;102、第一转动柱;103、第二弧形板体;104、第二转动柱;105、第一螺纹杆;106、六角螺母;2、调节固定组件;201、橡胶垫;202、第三弧形板体;203、第二螺纹杆;204、内螺纹管体;205、第一锥形齿轮;206、第二锥形齿轮;207、圆形杆体;3、第一通孔;4、圆形凹槽;5、第二通孔;6、圆形把手;7、滑槽;8、滑块;9、蝴蝶内螺纹旋钮;10、第一通槽;11、第二通槽;12、定位槽;13、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27.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29.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紧固装置,包括紧固组件1和调节固定组件2,紧固组件1包括第一弧形板体101、第一转动柱102、第二弧形板体103、第二转动柱104、第一螺纹杆105和六角螺母106;
30.第一弧形板体101共设置两个,两个第一弧形板体101相邻的一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两个第一弧形板体101相斥的一侧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通孔3,两个第一通孔3的内侧壁开设有圆形凹槽4,圆形凹槽4的内侧顶壁开设有第二通孔5,紧固组件1的内侧壁安装有调节固定组件2;
31.调节固定组件2包括橡胶垫201、第三弧形板体202、第二螺纹杆203、内螺纹管体204、第一锥形齿轮205、第二锥形齿轮206和圆形杆体207;
32.圆形凹槽4的内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第一锥形齿轮205的一侧,第一锥形齿轮205的外侧顶壁啮合于第二锥形齿轮206的外侧壁,第二锥形齿轮206的上表面安装于圆形杆体207的底端,圆形杆体207的外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第二通孔5的内侧壁,第一锥形齿轮205的另一侧安装于第二螺纹杆203的一端,第一通孔3的内侧壁贴合于内螺纹管体204的外侧壁,内螺纹管体204的内侧壁螺纹连接于第二螺纹杆203的外侧壁,内螺纹管体204的一端安装于第三弧形板体202的一侧,第三弧形板体202的另一侧安装于橡胶垫201的一侧。
33.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第一弧形板体101相斥的一侧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二通槽11,一个第二通槽11的内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柱102的两端,另一个第二通槽11的内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第二转动柱104的两端,第一转动柱102的外侧壁安装于第二弧形板体103的一侧,第二弧形板体103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一通槽10,第二转动柱104的外侧壁安装有第一螺纹杆105,第一螺纹杆105的外侧壁贴合于第一通槽10的内侧壁,第一螺纹杆105的外侧壁螺纹连接于六角螺母106的内侧壁,通过将二个脚手架杆体放置两个第一弧形板体101内,转动第二弧形板体103将脚手架杆体进行包裹后,然后手持第一螺纹杆105通过第二转动柱104在第一弧形板体101上转动至第一通槽10内,将六角螺母106在第一螺纹杆105上转动,方便进行固定。
34.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通孔3的内侧壁相互对称开设有四个滑槽7,滑槽7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滑块8,滑块8远离滑槽7的一侧安装于内螺纹管体204的外侧壁,通过将滑块8在滑槽7内滑动,既能辅助内螺纹管体204进行移动,又能对内螺纹管体204的位置进行限位。
35.在一个实施例中,圆形杆体207的顶端安装有圆形把手6,通过圆形把手6的设置,用于辅助圆形杆体207进行转动。
36.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弧形板体101的内侧壁对称开设有两个定位槽12,定位槽12的内侧壁贴合有定位块13,定位块13远离定位槽12的一侧安装于第三弧形板体202的一侧,通过定位块13在定位槽12内移动,既能辅助第三弧形板体202进行移动,又能防止第三弧形板体202的位置进行晃动。
37.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螺纹杆105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有蝴蝶内螺纹旋钮9,通过蝴蝶内螺纹旋钮9的设置,用于固定六角螺母106的位置。
38.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通过将二个脚手架杆体放置两个第一弧形板体101内,转动第二弧形板体103将脚手架杆体进行包裹后,然后手持第一螺纹杆105通过第二转动柱104在第一弧形板体101上转动至第一通槽10内,此时通过将六角螺母106在第一螺纹杆105上
转动,由于脚手架的杆体的粗细不固定时,只需手持圆形把手6带动圆形杆体207进行转动,圆形杆体207带动第二锥形齿轮206在第一锥形齿轮205上转动,然后第一锥形齿轮205带动第二螺纹杆203在内螺纹管体204内转动,第二螺纹杆203带动内螺纹管体204进行移动,然后内螺纹管体204带动第三弧形板体202与橡胶垫201贴合至脚手架杆体处,提高便于根据杆体的粗细进行调节固定,此时将蝴蝶内螺纹旋钮9在第一螺纹杆105上转动,用于固定六角螺母106的位置,进一步固定第二弧形板体103的位置。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