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转动摩擦耗能型斜撑的嵌入板吊顶结构

文档序号:32763975发布日期:2022-12-31 10:31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转动摩擦耗能型斜撑的嵌入板吊顶结构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转动摩擦耗能型斜撑的嵌入板吊顶结构,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厂房和民用建筑当中。


背景技术:

2.目前公共建筑空间的增速发展,大空间装饰随之受到极大重视,由于吊顶内设备不断增加,吊顶空间的跨度越来越大,高度越来越高,大跨度大空间吊顶工程也越来越多,随之出现的吊顶施工的技术问题也越来越多。在一般吊顶装饰工程中,吊杆主要是承受垂直吊挂在其上的龙骨、面板及灯具设备等的重力作用,而对于空间较大的吊顶装饰,还需考虑顶棚受到向上的负风压作用,因吊筋过长刚度不足产生的弯曲变形,从而导致整个吊顶系统向上变形或横向变形,容易导致吊顶系统失衡、造成吊顶表面凹凸不平甚至埋下安全隐患等问题。此外,当建筑受到较大地震作用时,会对吊顶结构的吊杆、龙骨、面板等结构构件输入较大的能量,这些能量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耗散,就会对整个吊顶结构产生巨大的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转动摩擦耗能型斜撑的嵌入板吊顶结构,该结构在传统吊顶的龙骨上部空间内加设斜撑和摩擦耗能器,为整体结构提供了一定的侧向刚度,小震时减小了龙骨和吊顶板平面的侧移,在中震及大震作用时转动摩擦耗能装置可以摩擦耗能,消耗了从楼板传递至吊顶板平面的地震能量,避免了吊顶主体结构发生破坏甚至倒塌的可能性,从而增强了吊顶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
4.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转动摩擦耗能型斜撑的嵌入板吊顶结构,包括连接楼板和吊顶板的吊杆和斜撑杆,吊顶板连接在嵌入连接的主龙骨和次龙骨上;吊杆垂直连接在楼板和吊顶板的主龙骨之间;一对斜撑杆上端分别铰接楼板上吊杆内侧,下端共同铰接在转动摩擦耗能器上,转动摩擦耗能器连接在一对吊杆之间的主龙骨与次龙骨交接处;每间隔一对吊杆之间设一对斜撑杆,构成一个斜撑-吊顶单元,若干个斜撑-吊顶单元纵横分布,构成嵌入板吊顶结构。
6.作为优选,次龙骨间隔分布在主龙骨之间,吊顶板连接在主龙骨和次龙骨构成的骨架上方,构成嵌入板吊顶。
7.作为优选,吊杆上端连接楼板,下端通过主龙骨连接件连接主龙骨。
8.作为优选,吊杆与主龙骨嵌入连接次龙骨,吊顶板放置在主龙骨和次龙骨的翼缘上侧。
9.作为优选,所述转动摩擦耗能器包括下侧板、上侧板、中心板和摩擦片,一对上侧板对称设在中心板之间,上侧板中部与中心板连接,上侧板与中心板之间设有摩擦片;下侧
板上部与中心板连接,下部设有凹槽与次龙骨连接;一对斜撑杆连件对称连接在中心板两侧上侧板上,与斜撑杆连接。
10.作为优选,上侧板与中心板和摩擦片之间、下侧板与中心板、斜撑杆连件与上侧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螺栓连接处设置有垫圈和防松垫圈。
11.作为优选,转动摩擦耗能器下侧板凹槽嵌入主龙骨内并固定在次龙骨上。
12.作为优选,斜撑杆上端通过斜撑杆连接件铰接在楼板上。
13.作为优选,斜撑杆连接件包括铰连接件侧板、铰连接件中心板和铰连接件上侧板,铰连接件上侧板固定在楼板上,铰连接件侧板上部与楼板相连接,铰连接件中心板两侧与铰连接件侧板连接,铰连接件中心板下部与斜撑杆连接。
14.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与传统的吊顶结构相比,通过在嵌入板吊顶体系次龙骨上加设斜撑和转动摩擦耗能器,通过斜撑加强了嵌入板吊顶结构在小震作用时的抗侧刚度,在大震作用时摩擦耗能器还能进行摩擦耗能,大大提高了嵌入板吊顶结构的抗震性能与震后可修复性能。
16.在嵌入板吊顶体系中,各斜撑长度相等,对吊顶支撑的力量均衡,在小震作用时,地震加速度较小,摩擦耗能器由于静摩擦力限制并不会进行转动,而是为嵌入板吊顶结构提供一定的侧向刚度,限制主龙骨及次龙骨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防止嵌入板吊顶因位移过大引起的破坏;在大震作用时,除了以上附加刚度的作用,摩擦耗能器斜撑还能够进行摩擦消耗能量,减小地震作用的同时还允许龙骨进行可控范围内的运动,避免嵌入板吊顶在大震作用时发生整体倒塌。
17.各个构件之间完全通过机械连接的方式进行组合,加强了结构抗震能力的同时又无需复杂的安装工艺和工具,安装过程简单快捷,适用于各个场合的安装改造。
附图说明
1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转动摩擦耗能器详图;
22.图4是转动摩擦耗能器分解图;
23.图5是摩擦耗能器与斜撑杆下端连接节点详图;
24.图6是斜撑杆上端连接节点详图;
25.图7是斜撑杆连接件连接节点详图。
26.图1中,1、楼板;2、吊杆;3、次龙骨;4、主龙骨;5、吊顶板;6、主龙骨连接件;7、转动摩擦耗能器;8、斜撑杆;9、斜撑杆连接件。
27.图3中,7-1、上侧板:7-2、中心板;7-3、下侧板;7-4、摩擦片;7-5、垫圈;7-6、防松垫圈;7-7、螺栓;7-8、斜撑杆连件。
28.图5中,9-1、铰连接件侧板;9-2、铰连接件中心板;9-3、铰连接件上侧板;9-4、垫圈;9-5、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3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带转动摩擦耗能型斜撑的嵌入板吊顶结构,包括连接吊顶板5的主龙骨4和次龙骨3,以及连接楼板1和吊顶板5的吊杆2和斜撑杆8,吊杆2上端连接在楼板1上,下端连接在主龙骨4上,斜撑杆8上端铰接在楼板1上,下端连接在主龙骨4和次龙骨3交接处。
31.其中,嵌入板吊顶结构中,次龙骨3间隔分布在主龙骨4之间,吊顶板5连接在嵌入连接的主龙骨4和次龙骨3构成的骨架上方。
32.如图2所示,吊杆2顶部固定在楼板1上,下部通过主龙骨连接件6连接在主龙骨4上;斜撑杆8顶部通过斜撑杆连接件9铰接在楼板1上,下部通过转动摩擦耗能器7连接在主龙骨4与次龙骨3之间。吊杆与主龙骨垂直的方向嵌入连接次龙骨3,吊顶板5放置在主龙骨4和次龙骨3的翼缘上方。
33.每间隔一对吊杆之间设一对斜撑杆,构成一个斜撑-吊顶单元,若干个斜撑-吊顶单元纵横分布,构成嵌入板吊顶结构。
34.其中,斜撑杆在小震时能为吊顶结构提供一定的抗侧刚度,在中震和大震作用下,斜撑杆将楼板上的能量传递给摩擦耗能器,当传递给摩擦耗能器的荷载超过摩擦片的起滑力时,转动摩擦器开始转动,从而起到摩擦耗能的作用。
35.如图2、图3、图4所示,转动摩擦耗能器7的底端的下侧凹口嵌入主龙骨4内并固定在次龙骨3上,上端铰接在斜撑杆8下端,斜撑杆上端铰接在楼板1下部。
36.如图3-6所示,转动摩擦耗能器7包括上侧板7-1、中心板7-2、下侧板7-3、摩擦片7-4、垫圈7-5、防松垫圈7-6和螺栓7-7。一对上侧板7-1对称设在中心板7-2之间,上侧板7-1中部与中心板7-2之间设有摩擦片7-4,一对斜撑杆连件7-8对称设在中心板7-2两侧,下侧板7-3上部与中心板7-2通过螺栓7-7相连接,下部设有凹槽与次龙骨3通过螺栓7-7相连接。所有的螺栓7-7连接处设置有垫圈7-5和防松垫圈7-6。
37.转动摩擦耗能器7的一侧通过螺栓7-7固定在次龙骨3上,另一侧通过斜撑杆连件7-8与斜撑杆8相连接,斜撑杆8的另一侧通过铰接斜撑杆连接件9连接在楼板1上。
38.如图7所示,斜杆连接件9包括铰连接件侧板9-1、铰连接件中心板9-2、铰连接件上侧板9-3、垫圈9-4和螺栓9-5。铰连接件上侧板9-3固定在楼板1上,铰连接件侧板9-1上部与楼板1相连接,铰连接件中心板9-2两侧与铰连接件侧板9-1通过垫圈9-4和螺栓9-5相连接,铰连接件中心板9-2下部与斜撑杆8相连接。
39.吊杆2与楼板1的连接形式不限,且吊杆2也可与结构梁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同样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
40.斜撑杆8的两端为铰接,因此楼板传递给斜撑杆8的力为轴力,避免了斜撑杆8在端部发生其他方式的破坏。
41.在结构遭受小震作用时,由于地震加速度较小,转动摩擦耗能器7上的摩擦力未达到摩擦片7-4的起滑力,转动摩擦耗能器7不会产生转动摩擦,而是保持自身结构稳定,为整体吊顶结构提供一定的抗侧刚度,减小主龙骨4和次龙骨3的侧向位移;在遭受中震或大震作用时,地震加速度较大,且变化剧烈,当达到摩擦片7-4的起滑力时,转动摩擦耗能器7就
会相互转动并摩擦耗能,从而降低地震作用传递到结构上的能量。
42.具体安装步骤如下:
43.步骤一:将转动摩擦耗能器7的底部凹槽嵌入到主龙骨4上并通过螺栓7-7固定在次龙骨3上;
44.步骤二:将斜撑杆8下部通过斜撑杆连件7-8分别连接转动摩擦耗能器7左右两侧;
45.步骤三:在斜撑杆8上部对应位置将斜撑杆连接件9焊接在楼板1的底面,焊接完成后与斜撑杆8上部相连接;
46.步骤四:在吊杆2的上部连接在楼板1上,下部分与主龙骨连接件6上部相连;
47.步骤五:将主龙骨连接件6下部分连接在主龙骨4上;
48.步骤六:将吊顶板5放置在主龙骨4和次龙骨3的翼缘上端。
49.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