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台式不场平升压站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17151发布日期:2023-06-29 11:53阅读:34来源:国知局
退台式不场平升压站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升压站,尤其是一种退台式不场平升压站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1、为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风电、光伏工程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利用土地,尽量利用未利用土地原则。在综合土地资源、场址、生态红线、林业等多个方面情况下,山区升压站的选址很有可能只能选在一个高差大、建设难度大、用地面积小的站址。

2、目前,对于处于这种高差大、面积小、复杂山地的山区升压站,大都采用大开挖式、同一标高集中布置。这布置存在以下缺点:

3、1、大开挖势必造成土建工程量增加,施工周期增长;

4、2、巨大的施工剩余土方量在山区很难找到合适的渣场予以消化,远距离运输至指定位置会造成建设成本的增加;

5、3、站址场地平整至同一标高,外墙外附属设施(边坡、排水沟)面积大,造成升压站用地面积大,不利于升压站征地,也增加项目初期投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退台式不场平升压站布置结构,

2、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退台式不场平升压站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储能装置、生活办公设施、变电设施和配电设施;所述储能装置、生活办公设施、变电设施和配电设施分别置于至少两个、至多四个不同高度的标高平台上,所述配电设施位于最高的标高平台上,所述储能装置位于最低的标高平台上。

3、优选地,所述的退台式不场平升压站布置结构包含由低至高设置的第一标高平台、第二标高平台、第三标高平台和第四标高平台,所述储能装置位于第一标高平台上,所述生活办公设施位于第二标高平台上,所述变电设施位于第三标高平台上,所述配电设施位于第四标高平台上。

4、优选地,所述的退台式不场平升压站布置结构包含由低至高设置的第一标高平台、第二标高平台和第三标高平台,所述储能装置位于第一标高平台上,所述生活办公设施位于第二标高平台上,所述变电设施和配电设施位于第三标高平台上。

5、优选地,所述的退台式不场平升压站布置结构,包含由低至高设置的第一标高平台、第二标高平台和第三标高平台,所述储能装置位于第一标高平台上,所述生活办公设施和变电设施位于第二标高平台上,所述配电设施位于第三标高平台上。

6、优选地,所述的退台式不场平升压站布置结构包含有至少三个不同高度的标高平台,各所述标高平台呈l型排布。

7、优选地,所述储能装置和生活办公设施所在的标高平台的坡度为不大于1%。

8、优选地,所述变电设施和配电设施所在的标高平台的坡度为小于10%。

9、优选地,所述变电设施和配电设施内的设备在在原始地形上修建。

10、优选地,相邻的标高平台之间设置放坡或修挡土墙。

11、优选地,所述生活办公设施设置有主控综合楼、附属用房、污水调节池、污水处理装置和独立避雷针,所述变电设施设置有配电装置室、主变压器、svg室以及消防柜。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与传统大开挖式同一标高升压站相比,避免大开挖,减少了土方量,节省施工周期和降低了施工的难度;减少剩余土方量,有助于减少土渣的处理成本;升压站的布置方案布置紧凑,节约征地;不同功能板块合理分区,有利于建成后运行维护。本申请尤其适用于大高差、复杂山地的升压站布置。



技术特征:

1.退台式不场平升压站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储能装置、生活办公设施、变电设施和配电设施;所述储能装置、生活办公设施、变电设施和配电设施分别置于至少两个、至多四个不同高度的标高平台上,所述配电设施位于最高的标高平台上,所述储能装置位于最低的标高平台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台式不场平升压站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由低至高设置的第一标高平台、第二标高平台、第三标高平台和第四标高平台,所述储能装置位于第一标高平台上,所述生活办公设施位于第二标高平台上,所述变电设施位于第三标高平台上,所述配电设施位于第四标高平台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台式不场平升压站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由低至高设置的第一标高平台、第二标高平台和第三标高平台,所述储能装置位于第一标高平台上,所述生活办公设施位于第二标高平台上,所述变电设施和配电设施位于第三标高平台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台式不场平升压站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由低至高设置的第一标高平台、第二标高平台和第三标高平台,所述储能装置位于第一标高平台上,所述生活办公设施和变电设施位于第二标高平台上,所述配电设施位于第三标高平台上。

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退台式不场平升压站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至少三个不同高度的标高平台,各所述标高平台呈l型排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台式不场平升压站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和生活办公设施所在的标高平台的坡度为不大于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台式不场平升压站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电设施和配电设施所在的标高平台的坡度为小于1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台式不场平升压站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电设施和配电设施内的设备在原始地形上修建。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台式不场平升压站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标高平台之间设置放坡或修挡土墙。

10.如权利要求1-4以及6-9中任一项所述的退台式不场平升压站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活办公设施设置有主控综合楼、附属用房、污水调节池、污水处理装置和独立避雷针,所述变电设施设置有配电装置室、主变压器、svg室以及消防柜。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升压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退台式不场平升压站布置结构。本技术公开的退台式不场平升压站布置结构,具有储能装置、生活办公设施、变电设施和配电设施;所述储能装置、生活办公设施、变电设施和配电设施分别置于至少两个、至多四个不同高度的标高平台上,所述配电设施位于最高的标高平台上,所述储能装置位于最低的标高平台上。本技术与传统大开挖式同一标高升压站相比,避免大开挖,减少了土方量,节省施工周期和降低了施工的难度;减少剩余土方量,有助于减少土渣的处理成本;升压站的布置方案布置紧凑,节约征地;不同功能板块合理分区,有利于建成后运行维护。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朱云龙,常显勇,冯陶钧,李晔,成聪,王策,肖亚杰,潘政,杜乔,韩二红,沈洪涛,敬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29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