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军用方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56814发布日期:2022-10-12 01:41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军用方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方舱领域,具体是涉及到一种军用方舱。


背景技术:

2.军用方舱是装载军事设备和人员并提供所需要的工作条件和环境防护的由夹芯板组装成型的可移动厢体,适于作为武器装备系统、指挥通讯中心、技术支援和后勤保障装备以及各类军事装备和人员的装载体和工作间。它广泛应用于指挥、控制、侦察、探测、通信、电子对抗、机要、文化宣传、动力电站、检测试验、维修保养、备件储运、抢救、勤务作业、气象、计量、军需、医疗卫生、野营生活等各个领域。
3.对于军用方舱,常常需要满足隐身和防弹的效果,降低被敌侦察、毁伤的概率,从而提高方舱战场生存能力,而目前传统军用方舱普遍采用铝蒙皮夹芯大板式结构,是光波的良反射体,具有明显的成像特征信号,易被敌人的先进侦察探测设备识别、跟踪;因此,有为了提高隐身效果目前对隐身的部分进行了专门的设计,但是目前隐身层结构存在脆弱易碎的特性,而隐身层设置在方舱最外侧使方舱的隐身效果最佳,所以现在如何完成方舱角件的装配还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保证隐身性能和角件安装强度的军用方舱。
5.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包括舱体和角件,所述舱体包括设置在外侧的隐身层和设置在内侧的防弹层,所述防弹层的角边各侧设置有安装孔ⅰ,所述隐身层角边设置有一个露出所有所述安装孔ⅰ的缺口ⅱ,所述角件包括吊装件、缓冲件和紧固件,所述缓冲件与缺口ⅱ嵌合,所述吊装件设置在缓冲件外侧,紧固件依次穿过吊装件、缓冲件和安装孔ⅰ并对其进行固定。
6.更进一步地,所述吊装件和缓冲件包括对应舱体1各侧设置的多块侧板。
7.更进一步地,所述缓冲件的角边设置有缺口ⅲ,缺口ⅲ与吊装件的侧板形成中空空间,所述吊装件的侧板上设置有连通中空空间的吊装孔。
8.更进一步地,所述吊装孔在吊装件的多块侧板各设置有一个。
9.更进一步地,所述吊装件内侧还设置有封堵板,所述封堵板与吊装件的多块侧板围合形成中空空间。
10.更进一步地,所述防弹层角边位于多个安装孔ⅰ内设置有缺口ⅰ,所述缺口ⅰ与封堵板对应。
11.更进一步地,所述吊装件和缓冲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孔ⅰ对应的安装孔ⅱ。
12.更进一步地,所述紧固件包括设置在防弹层角边内侧的连接件和多个螺栓,多个所述螺栓依次穿过安装孔ⅱ和安装孔ⅰ与连接件螺接。
13.更进一步地,所述舱体还包括设置在防弹层内侧的保温层,所述连接件预埋设置
在保温层内。
14.更进一步地,所述舱体侧面还设置有舱门、电源门、通风门、窗户、挂梯和登舱梯。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在舱体的隐身层安装角件部位开设缺口ⅱ,且角件在与缺口ⅱ对应的位置设置缓冲件,可以使角件牢固安装在舱体上的同时,不会对隐身层造成破坏,解决因为隐身层脆弱导致角件安装受限或者破坏隐身层降低隐身效果,缓冲件与缺口ⅱ嵌合,可以与隐身层衔接,使隐身层的缺口部分保持预紧力,保证隐身层整体的稳定。
附图说明
16.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剖视图。
18.附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9.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角件的安装状态第一角度爆炸示意图。
20.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角件的安装状态第二角度爆炸示意图。
21.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角件的爆炸示意图。
22.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防弹层的结构示意图。
23.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24.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25.附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26.附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27.在图中,1-舱体;11-隐身层;111-缺口ⅱ;12-防弹层;121-缺口ⅰ;122-安装孔ⅰ;13-保温层;14-屏蔽层;2-角件;21-吊装件;211-吊装孔;212-封堵板;22-缓冲件;221-缺口ⅲ;23-安装孔ⅱ;24-连接件;25-螺栓;3-电源门;4-舱门;5-窗户;6-挂梯;7-登舱梯;8-通风门。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0.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
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物理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2.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3.如图1-1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舱体1和角件2,角件2设置在舱体1的各个角边,用于提高舱体1各侧的稳定性、舱体1的吊装或舱体1与车辆的底盘固定;舱体1包括设置在外侧的隐身层11和设置在内侧的防弹层12,可降低方舱被侦察、损耗的概率,提高军用方舱的生存能力,具体地,防弹层12的角边各侧设置有安装孔ⅰ122,隐身层11角边设置有一个露出所有安装孔ⅰ122的缺口ⅱ111,角件2包括吊装件21、缓冲件22和紧固件,缓冲件22与缺口ⅱ111嵌合,吊装件21设置在缓冲件22外侧,紧固件依次穿过吊装件21、缓冲件22和安装孔ⅰ122并对其进行固定。
34.本实用新型中,在舱体1的隐身层11安装角件2部位开设缺口ⅱ111,且角件2在与缺口ⅱ111对应的位置设置缓冲件22,可以使角件2牢固安装在舱体1上的同时,不会对隐身层11造成破坏,解决因为隐身层11脆弱导致角件2安装受限或者破坏隐身层11降低隐身效果,缓冲件22与缺口ⅱ111嵌合,可以与隐身层11衔接,使隐身层11的缺口部分保持预紧力,保证隐身层11整体的稳定。
35.其中,隐身层11主要由吸波泡沫、导电布、及石英纤维组成,可满足雷达伪装指标要求,ka、ku波段的反射率不大于2%,x、c波段的反射率不大于5%,s、l波段的反射率不大于16%;另外,也满足轻质的要求;防弹层12主要由高密度聚乙烯板组成,可以满足在法线角0
°
条件100米距离上能防53式7.62mm步机枪普通弹;其缓冲件22优选采用尼龙材质,具有弹性和刚性折中。
36.吊装件21和缓冲件22包括对应舱体1各侧设置的多块侧板,目前的舱体1一般为六面体,既长方体,在为长方体时,舱体1的每个角边对应三块面板,因此,吊装件21和缓冲件22也都是由三快相互垂直的侧板构成,而军用方舱的使用环境复杂,因此也有如图1所示这种八面体,位于舱体1的顶部两侧具有斜坡,便于雨水的排出,在该舱体1顶部的角边所对应的三块侧板,并不是三块相互垂直的,而是其中两块与一块垂直,此时,吊装件21和缓冲件22的三块侧板结构也可以不是三块相互垂直的侧板,而是与舱体对应三块面板的结构对应的结构;另外,还不排除舱体的角边由四块或者更多块面板构成,因此,吊装件21和缓冲件22侧板的数量与舱体角边面板的数量一致,不局限于三块。
37.缓冲件22的角边设置有缺口ⅲ221,缺口ⅲ221与吊装件21的侧板形成中空空间,吊装件21的侧板上设置有连通中空空间的吊装孔211,便于角件2的吊装或与车辆底盘上的固定。
38.吊装孔211在吊装件21的多块侧板各设置有一个,简化吊装难度,优选同一个吊装件21上的吊装孔211形状不一致,可以对应各种吊装头使用。
39.所述吊装件21内侧还设置有封堵板212,所述封堵板212与吊装件21的多块侧板围合形成中空空间,通过设置封堵板212,可以在吊装件21安装之后,封堵住舱体1角边的缝
隙,保证舱体的密闭性。
40.所述防弹层12角边位于多个安装孔ⅰ122内设置有缺口ⅰ121,所述缺口ⅰ121与封堵板212对应,缺口ⅰ121的设置便于封堵板212的安装,同时封堵板212可用于封堵缺口ⅰ121,避免风雨通过缺口ⅰ121进入到舱体1内部。
41.吊装件21和缓冲件22上设置有与安装孔ⅰ122对应的安装孔ⅱ23,简化紧固件的安装。
42.紧固件包括设置在防弹层12角边内侧的连接件24和多个螺栓25,多个螺栓25依次穿过安装孔ⅱ23和安装孔ⅰ122与连接件24螺接,本实施例中,通过一个连接件24连接多个螺栓25,使角件2的整体连接后紧固,同时简化紧固件的安装。
43.其中紧固件还可以采用多组螺栓25加螺帽的组合,还可以为铆钉,焊接等固定方式,优选采用多个螺栓25配合一个连接件24的安装方式。
44.舱体1还包括设置在防弹层12内侧的保温层13,连接件24预埋设置在保温层13内,依次,进一步简化角件2的安装,其连接件24在舱体1成型之后即处于保温层13内部,有效提高紧固件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增设了保温层13,可以提高方舱的舒适度。
45.另外,在保温层13的内侧,以及保温层13与防弹层12之间还可以设置屏蔽层14,进一步降低方舱被敌侦察的概率,位于保温层13内侧的屏蔽层14优选采用轻质金属合金及碳纤维布组成,位于保温层13与防弹层12之间的屏蔽层14优选采用屏蔽金属丝网、玻璃纤维布组成,其能在100khz至18ghz的频段内能达到60db的屏蔽性能,同时屏蔽层14厚度不超过0.2mm,重量轻。
46.所述舱体1侧面还设置有舱门4、电源门3、通风门8、窗户5、挂梯6和登舱梯7,其中舱门4通过铰链设置在舱体1前侧,挂梯6、登舱梯7和通风门8设置在舱体1后侧,电源门3和窗户5则分别设置在舱体1两侧。
47.本实用新型中的舱体优选采用模具一体成型,具体为:可以采用模具分别成型方舱的五面体或七面体,最后在于底板连接,形成一个六面体结构方舱或者削角结构的八面体方舱;其成型步骤包括:
48.s1、在模具内铺设隐身层11,并进行第一次真空袋压;
49.s2、在隐身层11内铺设防弹层12,并进行第二次真空袋压;
50.s3、在防弹层12内铺设屏蔽层14,并进行第三次真空袋压;
51.s4、在屏蔽层14内铺设保温层13,预埋连接件24,并进行第四次真空袋压;
52.s5、在保温层13内铺设屏蔽层14,并进行第五次真空袋压;
53.s6、五面体或七面体成型完成;
54.s7、组装底板;
55.s8、安装角件2。
56.采用该成型方法,便于舱体直接形成一个多面体结构,仅需安装地板和角件2,简单组装难度,提高舱体1结构的一体性,进而提高舱体的可靠性,另外,在对舱体1成型时,可以为舱门4、电源门3、通风门8和窗户5预留通孔。
57.本说明书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