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柱模板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67013发布日期:2022-10-29 00:38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柱模板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柱模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柱模板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2.柱模板俗称圆柱模板是用来使新浇筑的混凝土形成圆柱圆柱形状的模具,这样形成的混凝土圆柱形的建筑,比如一些大厅中圆柱形的立柱,都是使用圆柱模板定型,混凝土浇筑形成的,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的柱模板在加固时不便于组装和拆卸,柱模板加固装置通过若干个螺栓固定不仅增加了人力而且在组装和拆卸时较为麻烦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柱模板加固装置,具备方便组装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柱模板在加固时不便于组装和拆卸,柱模板加固装置通过若干个螺栓固定不仅增加了人力而且在组装和拆卸时较为麻烦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柱模板加固装置,包括柱模板、横板、两个夹板和抵杆,所述柱模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杆,所述夹板的后侧贯穿至横板的内部并套设与第一螺杆的表面,两个夹板相反的一侧均活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抵杆的两侧均贯穿至夹板的外侧与连接块配合使用,所述夹板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螺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底部与夹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5.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转杆、第一齿轮和两个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顶部与转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转杆的顶部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的两侧与两个第二齿轮相对的一侧啮合连接,两个第二齿轮相反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两个连接杆相反的一侧均与第一螺杆固定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夹板的内部和连接块的内部分别开设有与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配合使用的螺纹槽。
7.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夹板的内部开设有与抵杆配合使用的通孔,所述抵杆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抵杆的两侧贯穿至通孔和连接块的外侧与限位块固定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第二螺杆远离第二电机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底部与夹板的顶部固定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两个第二螺杆相反的一侧均活动连接有转轴,所述第二螺杆远离连接杆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横板的内壁活动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夹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横板的内部开设有与支撑块配合使用的滑行槽,所述支撑块位于滑行槽的内部滑动。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电机,第一电机通过转向机构对第一螺杆转动,而第一螺杆带动着两个夹板同时移动夹住柱模板的两侧,而在启动时使用者实现把横板与柱模板的后侧贴合,这样的话两个夹板和横板与柱模板的两侧和后侧紧密接触,然后通过第二电机带动着抵杆向后侧移动,使抵杆与柱模板的前侧接触,达到了便于安装和拆卸,节约人力,且使用更为方便和提高工程质量的优点。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转向机构,转向机构能够转变第一电机转动方向,能够因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带动着两个第一螺杆一起转动。
14.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螺纹槽,夹板通过螺纹槽与第一螺杆啮合连接能够使第一电机带动着夹板移动与柱模板的两侧接触,连接块通过螺纹槽与第二螺杆啮合连接能够使第二电机带动着夹板移动与柱模板的前侧接触。
15.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通孔,因柱模板每次大小不一通孔可以实现夹板之间的距离调节时不会影响抵杆的使用,通过设置限位块,限制了两个夹板之间的距离,防止夹板移动距离过长。
16.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座,增加了第二螺杆转动时的稳定性,防止第二螺杆远离第二电机的一端未连接发生颤抖。
17.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转轴,增加了第一螺杆转动时的稳定性,防止第一螺杆远离转向机构的一端未连接发生颤抖。
18.7、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块和滑行槽的配合使用,限制了两个夹板之间的距离,防止夹板移动距离过长。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加固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横板的局部剖视图。
22.图中:1、柱模板;2、横板;3、第一电机;4、转向机构;401、转杆;402、第一齿轮;403、第二齿轮;404、连接杆;5、第一螺杆;6、夹板;7、抵杆;8、连接块;9、第二螺杆;10、第二电机;11、螺纹槽;12、转轴;13、支撑块;14、滑行槽;15、通孔;16、限位块;17、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25.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柱模板加固装置,包括柱模板1、横板2、两个夹板6和抵杆7,柱模板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向机构4,转向机构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杆5,夹板6的后侧贯穿至横板2的内部并套设与第一螺杆5的表面,两个夹板6相反的一侧均活动连接有连接块8,抵杆7的两侧均贯穿至夹板6的外侧与连接块8配合使用,夹板6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二螺杆9,第二螺杆9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0,且第二电机10的输出端与第二螺杆9固定连接,第二电机10的
底部与夹板6的底部固定连接。
26.参考图3,转向机构4包括转杆401、第一齿轮402和两个第二齿轮403,第一齿轮402的顶部与转杆401的底部固定连接,转杆401的顶部与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一齿轮402的两侧与两个第二齿轮403相对的一侧啮合连接,两个第二齿轮403相反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04,两个连接杆404相反的一侧均与第一螺杆5固定连接。
27.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转向机构4,转向机构4能够转变第一电机3转动方向,能够因为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带动着两个第一螺杆5一起转动。
28.参考图3,夹板6的内部和连接块8的内部分别开设有与第一螺杆5和第二螺杆9配合使用的螺纹槽11。
29.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螺纹槽11,夹板6通过螺纹槽11与第一螺杆5啮合连接能够使第一电机3带动着夹板6移动与柱模板1的两侧接触,连接块8通过螺纹槽11与第二螺杆9啮合连接能够使第二电机10带动着夹板6移动与柱模板1的前侧接触。
30.参考图2,夹板6的内部开设有与抵杆7配合使用的通孔15,抵杆7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6,抵杆7的两侧贯穿至通孔15和连接块8的外侧与限位块16固定连接。
31.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通孔15,因柱模板1每次大小不一通孔15可以实现夹板6之间的距离调节时不会影响抵杆7的使用,通过设置限位块16,限制了两个夹板6之间的距离,防止夹板6移动距离过长。
32.参考图2,第二螺杆9远离第二电机10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支撑座17,支撑座17的底部与夹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
33.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支撑座17,增加了第二螺杆9转动时的稳定性,防止第二螺杆9远离第二电机10的一端未连接发生颤抖。
34.参考图3,两个第二螺杆9相反的一侧均活动连接有转轴12,第二螺杆9远离连接杆404的一端通过转轴12与横板2的内壁活动连接。
35.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转轴12,增加了第一螺杆5转动时的稳定性,防止第一螺杆5远离转向机构4的一端未连接发生颤抖。
36.参考图2和图3,夹板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3,横板2的内部开设有与支撑块13配合使用的滑行槽14,支撑块13位于滑行槽14的内部滑动。
37.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支撑块13和滑行槽14的配合使用,限制了两个夹板6之间的距离,防止夹板6移动距离过长。
3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39.在使用时,当需要对柱模板1加固时,使用者事先把横板2与柱模板1的后侧贴合然后开启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带动着转杆401转动,转杆401带动着第一齿轮402转动,因第一齿轮402与两个第二齿轮403啮合连接,第一齿轮402带动着第二齿轮403转动,第二齿轮403带动着连接杆404转动,连接杆404带动着第一螺杆5转动,因夹板6通过螺纹槽11与第一螺杆5连接,第一螺杆5的转动带动着夹板6移动,随着夹板6的移动渐渐地与柱模板1的两侧贴合,夹板6的移动带动着第二电机10和连接块8移动,因连接块8和夹板6套设与抵杆7的表面,连接块8和夹板6移动时不会带动着抵杆7移动,当夹板6与柱模板1的两侧紧密接触时,使用者开启第二电机10,第二电机10输出端带动着第二螺杆9转动,因连接块8通过螺纹槽11与第二螺杆9啮合连接,第二螺杆9带动着连接块8移动,连接块8带动着抵杆7前后
移动,当抵杆7与柱模板1的前侧接触时,使用者关闭第二电机10,完成操作,在使用时只需要使用者把横板2与柱模板1接触,然后按照顺序开启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10就可以达到对柱模板1加固的作用,在拆卸时只需要使用者开启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10反转即可,完成操作。
40.综上所述:该柱模板加固装置,通过设置柱模板1、横板2、第一电机3、转向机构4、第一螺杆5、夹板6、抵杆7、连接块8、第二螺杆9、第二电机10、螺纹槽11、转轴12、支撑块13、滑行槽14、通孔15、限位块16和支撑座17的配合使用,柱模板加固装置通过若干个螺栓固定不仅增加了人力而且在组装和拆卸时较为麻烦的问题。
4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4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