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压平衡隔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13199发布日期:2022-09-23 20:02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压平衡隔音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隔音降噪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风压平衡隔音装置。


背景技术:

2.隔音装置是在局部环境空间内,建造一个具有一定隔音性能、安静的房间或者小室,防止外界噪声的影响,保证其内的人员可以进行会议、工作、休息、接听电话等活动。隔音装置为一个封闭空间,为了保证使用者位于隔音装置内部时的舒适型,隔音装置上通常都设有通风系统,以使隔音装置内部空气流动,增加使用者位于其内部时的舒适性。
3.隔音装置上的通风系统一般为设置在隔音装置上的进风风扇,隔音装置外部的空气通过进风风扇送入隔音装置内部,增加隔音装置内部的空气流动性。然而,现有的隔音装置上仅设置有进风风扇,使用者站立在隔音装置内部时,进风风扇源源不断地将空气送入隔音装置内部,会导致隔音装置内部压力不平衡,会对使用者耳朵鼓膜造成压力,使使用者感觉不舒适。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压平衡隔音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压平衡隔音装置,其包括底板、顶板、墙板及门板,所述底板、顶板、墙板和门板拼接围构形成一隔音空间;其中,
6.所述顶板上设有进风风扇,所述墙板上设有出风风扇,所述出风风扇的排风量与所述进风风扇的送风量相匹配。
7.优选地,所述顶板的中部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风扇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顶板的进风口处。
8.优选地,所述墙板的下部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风扇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墙板的出风口处。
9.优选地,所述进风风扇和所述出风风扇分别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进风风扇并列设置在所述顶板的进风口处;两个所述出风风扇并列设置在所述墙板上的出风口处。
10.优选地,所述进风风扇和所述出风风扇均选用轴流换气扇。
11.优选地,所述墙板的内侧壁上安装有调速器,所述进风风扇与所述出风风扇之间并联连接后通过连接线路与所述调速器电性连接,所述调速器通过连接线路与外部电源相连接。
12.优选地,所述墙板的外侧壁上设有电源接口,所述调速器与所述电源接口电性连接。
13.优选地,所述进风口中和所述出风口中均设有风扇安装板,所述进风风扇的外框通过螺钉与所述进风口上的风扇安装板相连接,所述出风风扇的外框通过螺钉与所述出风口上的风扇安装板相连接。
14.优选地,所述进风风扇的外框以及所述出风风扇的外框与所述风扇安装板之间均设有减震垫片。
15.优选地,所述进风口的两侧和所述出风口的两侧均可拆卸地安装有风扇防护罩。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压平衡隔音装置,通过在隔音装置的墙板上设置出风风扇,并使出风风扇的排风量与顶板上进风风扇的送风量相匹配,从而使隔音装置内的进风和排风达到平衡,避免隔音装置内部出现压力不平衡而造成使用者身体不适的情况发生,给使用者能够提供更加舒适的隔音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17.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
18.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压平衡隔音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压平衡隔音装置在开门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压平衡隔音装置中出风风扇在出风口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1.图中:底板11、顶板12、墙板13、出风口131、风扇安装板132、门板14、转角连接柱15、进风风扇2、出风风扇3、外框31、扇叶轮32、调速器4、电源接口5、风扇防护罩6、减震垫片7、螺钉8。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
2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压平衡隔音装置,该风压平衡隔音装置包括底板11、顶板12、墙板13及门板14,所述底板11、顶板12、墙板13 和门板14拼接围构形成一隔音空间;其中,所述顶板12上设有进风风扇2,所述墙板13上设有出风风扇3,所述出风风扇3的排风量与所述进风风扇2的送风量相匹配。
24.具体地,所述隔音装置整体可以呈长方体形、圆柱形等,参见图1 和图2,本实施例中,所述隔音装置呈长方体形,该隔音装置包括三个墙板13,还包括四个转角连接柱15,四个转角连接柱15连接在顶板12 和顶板12之间,三个墙板13和一个门板14连接在相邻的两个转角连接柱15之间。该隔音装置通过在顶板12上设置进风风扇2,能够保证隔音空间内的空气流动,通过在墙板13上设置出风风扇3,并使出风风扇 3的排风量与进风风扇2的送风量相匹配,可以使隔音装置内的进风和排风达到平衡,避免隔音装置内部出现压力不平衡的情况,防止因风压不平衡对使用者耳朵鼓膜造成压力,给使用者提供更加舒适的隔音工作环境。
25.进一步地,所述顶板12的中部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风扇2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顶板12的进风口处,所述墙板13的下部开设有出风口 131,所述出风风扇3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墙板13的出风口131处。进风风扇2和出风风扇3分别通过可拆卸地方式连接在进风口
和出风口 131处,可以方便在风扇出现故障后进行拆卸后进行维修或更换。同时,将进风风扇2设置在顶板12中部,以及将出风风扇3设置在墙板13的下部,能够使进风风扇2从进风口送入隔音装置内部的气流从上而下在整个隔音装置内部流动,使整个隔音装置内部的空气都能够得到流通交换。本实施例中,所述进风风扇2和出风风扇3分别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进风风扇2并列设置在顶板12的进风口处,两个所述出风风扇3并列设置在墙板13上的出风口131处,两个进风风扇2以及两个出风风扇3 均选用同一规格的风扇,以保证两个出风风扇3的排风量和两个进风风扇2的送风量相等。
26.进一步地,所述进风风扇2和出风风扇3均选用轴流换气扇,轴流换气扇工作时,叶片推动空气与轴相同的方向流动,适用于对隔音装置这种封闭空间的通风和换气。所述进风风扇2和出风风扇3均包括外框 31和扇叶轮32,外框31的中部为圆形通孔,扇叶轮32转动安装在外框 31的圆形通孔中。
27.本实施例中,所述进风风扇2安装在顶板12的进风口中,所述出风风扇3安装在墙板13的出风口131中,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131中均设有风扇安装板132,所述进风风扇2的外框通过螺钉8与进风口上的风扇安装板132相连接,所述出风风扇3的外框31通过螺钉8与出风口 131上的风扇安装板132相连接;所述进风风扇2的外框与进风口处的风扇安装板132之间设有减震垫片7,所述出风风扇3的外框31与出风口131处的风扇安装板132之间设有减震垫片7,减震垫片7可以选用三元乙丙发泡橡胶制成的圆形垫片,螺钉8依次穿过风扇的外框31、减震垫片7与风扇安装板132相连接,减震垫片7可以防止风扇工作时产生振动,降低风扇工作时的噪音。可以理解的是,进风风扇2及出风风扇3还可以通过其他安装方式安装在进风口和出风口131处。如图3所示为出风风扇3在出风口131处的安装示意图,进风风扇2的安装形式可参考出风风扇3的安装示意图。
28.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的两侧和所述出风口131的两侧均可拆卸地安装有风扇防护罩6,所述风扇防护罩6可以为百叶窗结构或格栅结构的防护罩,通过设置风扇防护罩6,可以避免隔离装置内的使用者触碰到进风风扇2或出风风扇3的扇叶,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同时也可以避免隔离装置外部的大型异物被吸入风扇中产生安全隐患。为了防止从进风口送入隔离装置内部的空气的清洁度,在进风口的外侧还设置有过滤网,用于过滤空气中的粉尘等杂质,保证由进风风扇2送入隔离装置内部的空气的清洁度。
29.进一步地,在所述墙板13的内侧壁上安装有调速器4,所述进风风扇2与所述出风风扇3之间并联连接后通过连接线路与所述调速器4电性连接,所述调速器4通过连接线路与外部电源相连接。通过调速器4 可同时控制进风风扇2和出风风扇3的启停和转速,使隔离装置始终保持排风量和送风量相等,使隔离装置内部风压平衡,增加使用时的舒适性。本实施例中,所述墙板13的外侧壁上还设有电源接口5,调速器4 与电源接口5电性连接,通过电源接口5连接电源线与外部电源相连接,可以为进风风扇2和出风风扇3提供电源。
30.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压平衡隔音装置,通过在隔音装置的墙板上设置出风风扇,并使出风风扇的排风量与顶板上进风风扇的送风量相匹配,从而使隔音装置内的进风和排风达到平衡,避免隔音装置内部出现压力不平衡造成使用者身体不适的情况发生,给使用者能够提供更加舒适的隔音工作环境。
31.应当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
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2.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