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屋建筑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10417发布日期:2022-08-30 23:15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房屋建筑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房屋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房屋建筑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整体水平的发展要求,各类轻型工业厂房、体育场馆、仓库、展览馆等商业服务行业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相应的各类屋面系统建筑也越来越多,此类建筑的屋面通常都是采用轻钢屋面或者较薄的金属板屋面,而这类屋面通常为了保证整体屋顶的防水性能,就要避免采用螺丝贯穿连接屋面的方式,因为螺丝一旦贯穿屋面,连接处就需要做很好的防水结构,不然就会导致屋内渗水,实用性大大降低,而有的在安装方式上会采用在角钢屋架上胶粘的方式将屋面粘结固定住,而这种方式会由于屋顶在阴雨天以及冬天长期处于低温状态或者在晴天以及夏天长期处于高温状态,而无论是长期的低温还是高温状态都会影响胶粘剂的粘性,从而影响屋顶的连接可靠性,进而也会影响到屋顶的防水性能,同时屋顶与墙面的连接处的防水性能也将直接影响到建筑室内的防水性能,而这两者的连接通常也是通过直接的结构贯穿连接入螺丝拧入固定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这样就会产生同样的连接处的防水性能的要求。
3.现有专利(公告号:cn215106139u)提出了一种房屋建筑防水结构,包括侧墙体,所述侧墙体的顶端开设有顶槽,所述顶槽内底端开设有斜槽,所述侧墙体的一端开设有出水口,所述顶槽内卡接有角钢屋架和连接基板,所述连接基板的一端位于角钢屋架上活动连接有顶板,该房屋建筑防水结构,通过顶槽的设计且将角钢屋架和连接基板的端部都安装在顶槽内,同时顶槽内部还设置有斜槽,在斜槽的一端设置有出水口,这样可以保证屋面上流下的水大部分都掉落到顶槽内,然后沿着斜槽从出水口中沿着侧边流出,既保证了整个建筑的防水性能,又能够保证雨水不从房屋侧面直接流下,提高该建筑结构的实用性。
4.上述房屋建筑防水结构在使用时具有以下缺点:设置的防水结构较为单一,导致整体防水效果不佳,难以满足实际使用,且雨水中会携带灰尘,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灰尘会堵塞出水口产生积水,积水如果长时间不处理就会造成墙体出现渗水,降低了房屋建筑整体防水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房屋建筑防水结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房屋建筑防水结构,解决了设置的防水结构较为单一,导致整体防水效果不佳,难以满足实际使用,且雨水中会携带灰尘,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灰尘会堵塞出水口产生积水,积水如果长时间不处理就会造成墙体出现渗水,降低了房屋建筑整体防水性的技术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房屋建筑防水结构,包括墙体、屋顶、连接座和固定螺栓,所述屋顶的底部一体成型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安装在墙体的顶部,所述连接座与墙体之间通过固定螺栓构成固定,所述屋顶的顶部依次设置有防水层、防渗层和疏水层,所述屋顶的左右两侧均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内部安装有过滤网,所述
集水槽的侧壁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位于过滤网的下方。
7.优选的,所述连接座的内顶壁一体成型有卡块,所述墙体的顶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块卡接在卡槽的内部,提高屋顶与墙体连接的稳定性。
8.优选的,所述集水槽左右两侧的内壁上均设有挡沿,所述过滤网安装在挡沿上方,提高过滤网安装的稳定性。
9.优选的,所述集水槽的内底壁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为倾斜设置,起到导流效果,方便进入集水槽内部的雨水排出。
10.优选的,所述集水槽前侧开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位于过滤网上方,所述溢流口的外部固定安装有溢流管,当滤网被堵塞时,雨水可从溢流管排出。
11.优选的,所述排水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排水口等距设置,多个所述排水口外部均安装有排水管,提高排水速度,同时当某一个排水管发生堵塞时也不会影响排水。
12.优选的,所述疏水层的上表面等距开设有多个排水槽,多个所述排水槽的内部均涂覆有防水涂料,通过排水槽能够对雨水进行导流,避免雨水在疏水层上堆积,通过防水涂料能够有效地提升排水槽的防水性能,延长疏水层的使用寿命。
13.优选的,所述防水层为沥青油毡材质,所述防水层的厚度为2cm。
14.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房屋建筑防水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排水槽能够对雨水进行疏导,有效避免雨水粘黏在疏水层上,使雨水向下流动的更加顺畅,当有雨水向下渗透时,通过防渗层对雨水进行阻挡,有效减少了雨水向房屋内渗透,通过防水层能够对雨水进一步阻隔,避免雨水向房屋内渗透,进而提高了整个房屋结构的防水性。
16.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屋顶两侧设置的集水槽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收集的雨水通过排水管排出,能够保证雨水不从房屋侧面直接流下,提高该建筑结构的实用性,且通过在集水槽内部设置的过滤网能够对雨水中的灰尘和杂质进行过滤,防止排水堵塞产生积水,提高了房屋建筑整体防水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一种房屋建筑防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一种房屋建筑防水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20.图4为图2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
21.图中标号:1、墙体;2、屋顶;3、连接座;4、固定螺栓;5、卡块;6、卡槽;7、防水层;8、防渗层;9、疏水层;10、排水槽;11、集水槽;12、挡沿;13、过滤网;14、排水管;15、导流板;16、溢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
新型的限制。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如果有涉及到的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实施例一,由图1-4给出,一种房屋建筑防水结构,包括墙体1、屋顶2、连接座3和固定螺栓4,屋顶2的底部一体成型有连接座3,连接座3安装在墙体1的顶部,连接座3与墙体1之间通过固定螺栓4构成固定,屋顶2的顶部依次设置有防水层7、防渗层8和疏水层9,屋顶2的左右两侧均设有集水槽11,集水槽11的内部安装有过滤网13,集水槽11的侧壁开设有排水口,排水口位于过滤网13的下方。
26.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连接座3的内顶壁一体成型有卡块5,墙体1的顶部开设有卡槽6,卡块5卡接在卡槽6的内部,提高屋顶2与墙体1连接的稳定性。
27.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集水槽11左右两侧的内壁上均设有挡沿12,过滤网13安装在挡沿12上方,提高过滤网13安装的稳定性。
28.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集水槽11的内底壁设有导流板15,导流板15为倾斜设置,起到导流效果,方便进入集水槽11内部的雨水排出。
29.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集水槽11前侧开设有溢流口,溢流口位于过滤网13上方,溢流口的外部固定安装有溢流管16,当滤网被堵塞时,雨水可从溢流管16排出。
30.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排水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排水口等距设置,多个排水口外部均安装有排水管14,提高排水速度,同时当某一个排水管14发生堵塞时也不会影响排水。
31.实施例七,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疏水层9的上表面等距开设有多个排水槽10,多个排水槽10的内部均涂覆有防水涂料,通过排水槽10能够对雨水进行导流,避免雨水在疏水层9上堆积,通过防水涂料能够有效地提升排水槽10的防水性能,延长疏水层9的使用寿命。
32.实施例八,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防水层7为沥青油毡材质,防水层7的厚度为2cm。
33.工作原理:通过在屋顶2上增设的防水层7、防渗层8和疏水层9增强了房屋的防水性能,当雨水落在疏水层9上后,通过设置的排水槽10能够对雨水进行疏导,有效避免雨水粘黏在疏水层9上,使雨水向下流动的更加顺畅,当有雨水向下渗透时,通过防渗层8对雨水
进行阻挡,有效减少了雨水向房屋内渗透,通过防水层7能够对雨水进一步阻隔,避免雨水向房屋内渗透,进而提高了整个房屋结构的防水性,通过在屋顶2两侧设置的集水槽11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收集的雨水通过排水管14排出,能够保证雨水不从房屋侧面直接流下,提高该建筑结构的实用性,且通过在集水槽11内部设置的过滤网13能够对雨水中的灰尘和杂质进行过滤,防止排水堵塞产生积水,提高了房屋建筑整体防水性,当长期使用后过滤网13被灰尘堵塞时,集水槽11内部收集的雨水从溢流管16排出,当使用者观察到溢流管16溢水时,可将过滤网13从集水槽11的内部取出清理,增强了防水结构的实用性。
3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