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提高承重能力的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65889发布日期:2022-10-12 04:28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提高承重能力的钢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提高承重能力的钢结构。


背景技术:

2.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并采用硅烷化、纯锰磷化、水洗烘干、镀锌等除锈防锈工艺,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单,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
3.公开号为cn211816943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展厅用平台钢结构,包括基层板材层、工字钢结构、收口结构和天花结构,基层板材层位于最上方,工字钢结构位于基层板材层边缘处的下方,基层板材层和工字钢结构固定连接,收口结构位于工字钢结构的下方,收口结构和工字钢结构固定连接,收口结构为l型,收口结构包覆住工字钢结构的底面和远离基层板材层中心的侧面,天花结构位于收口结构远离工字钢结构的一侧,天花结构和收口结构固定连接,收口结构和天花结构的下方设置有若干立柱,立柱与收口结构一体化设计,该实用新型具有稳定性高、承重能力强等特点,解决了展厅中led大屏幕的安装问题。
4.虽然该技术方案具有较好的承重能力,但实际使用时受力点集中在某一位置,容易导致受力不均匀而造成形变,从而影响了其使用寿命的同时稳定性较差,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可提高承重能力的钢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提高承重能力的钢结构。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可提高承重能力的钢结构,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位于所述第一横梁的上方,所述第一横梁顶部的中间位置设有立柱,所述立柱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穿过所述立柱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二横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梁的底部且靠近左右两端设有对称分布的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球形块和第二球形块,所述第一球形块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横梁转动连接。
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立柱的中心处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支撑柱与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
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立柱的内部且位于所述螺纹杆的底端设有两个相互啮合的锥形齿轮,与所述螺纹杆对应的所述锥形齿轮与所述螺纹杆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锥形齿轮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连接杆。
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杆呈六边形棱柱状,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锥形齿轮的一端穿过所述立柱的内壁并套设有摇杆。
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横梁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二球形块的前后两侧设有对称分布的移动板,所述第二球形块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移动板转动连接。
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移动板远离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横梁的
内壁并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呈l形。
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横梁的内部分别开设有与所述移动板和所述第二球形块滑动连接的滑槽和移动槽。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立柱对第二横梁进行支撑,而后通过呈倾斜状的电动推杆对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进行支撑,从而提高了对第二横梁支撑的稳定性,同时增加了第二横梁承重时的受力点,避免第二横梁受力不均而影响其使用寿命;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立柱的内部活动插接有支撑柱,而后通过支撑柱与螺纹杆的螺纹连接,以便对立柱底端与支撑柱顶端之间的距离高度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对第二横梁高度位置的调整。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剖切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立柱剖切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横梁和立柱剖切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立柱剖切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部分结构拆分示意图。
23.图中各个标号的意义为:
24.1、第一横梁;11、移动槽;12、滑槽;13、移动板;131、固定板;
25.2、第二横梁;
26.3、立柱;31、支撑柱;32、锥形齿轮;321、连接杆;33、摇杆;34、螺纹杆;
27.4、电动推杆;41、第一球形块;411、第一转轴;42、第二球形块;421、第二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0.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31.一种可提高承重能力的钢结构,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横梁1和第二横梁2,第二横梁2位于第一横梁1的上方,第二横梁2的长度小于第一横梁1的长度并与第一横梁1中心位置对应,第一横梁1呈梯台形状,使得第一横梁1底部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从而提高整体的稳定性,第一横梁1顶部的中间位置设有立柱3,立柱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支撑柱31,
支撑柱31的顶端穿过立柱3的内部并与第二横梁2固定连接,第二横梁2的底部且靠近左右两端设有对称分布的电动推杆4,电动推杆4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球形块41和第二球形块42,第一球形块41通过第一转轴411与第二横梁2转动连接。
32.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立柱3的中心处转动连接有螺纹杆34,支撑柱31与螺纹杆34螺纹连接,立柱3的内部且位于螺纹杆34的底端设有两个相互啮合的锥形齿轮32,立柱3的内部且位于螺纹杆34的底端开设有可容纳两个锥形齿轮32的收纳槽,与螺纹杆34对应的锥形齿轮32与螺纹杆34固定连接,另一个锥形齿轮32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21,连接杆321呈六边形棱柱状,连接杆321远离锥形齿轮32的一端与立柱3的外壁位于同一水平线上,连接杆321远离锥形齿轮32的一端穿过立柱3的内壁并套设有摇杆33,以便对摇杆33和连接杆321进行拆装,避免摇杆33裸露在外部而受到损坏,摇杆33呈l形状,立柱3的外壁开设有与摇杆33横杆活动插接的柱形槽,具体使用过程中,将摇杆33与连接杆321插接固定,而后转动摇杆33时带动连接杆321和两个相互啮合的锥形齿轮32同步转动,而后使得螺纹杆34随之转动,此时与螺纹杆34螺纹连接的支撑柱31沿着螺纹杆34的轴向进行移动,从而实现对支撑柱31顶端与立柱3底端之间的距离调整。
33.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第一横梁1的内部且位于第二球形块42的前后两侧设有对称分布的移动板13,第二球形块42通过第二转轴421与移动板13转动连接,以便对第二球形块42与移动板13之间角度的调整。
34.值得说明的是,第二球形块42与电动推杆4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使得电动推杆4的活塞杆进行伸缩时可带动第二球形块42进行移动。
35.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移动板13远离第二转轴421的一端穿过第一横梁1的内壁并设有固定板131,固定板131呈l形,固定板131通过地脚螺栓与地面固定连接,以便对固定板131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使得移动板13的位置随之得到固定,第一横梁1的内部分别开设有与移动板13和第二球形块42滑动连接的滑槽12和移动槽11。
36.本实用新型的可提高承重能力的钢结构在使用时,根据实际需要对第二横梁2的高度进行调整,将摇杆33与连接杆321插接固定,而后转动摇杆33时带动连接杆321和两个相互啮合的锥形齿轮32同步转动,而后使得螺纹杆34随之转动,此时与螺纹杆34螺纹连接的支撑柱31沿着螺纹杆34的轴向进行上移或下移,与此同时,电动推杆4的活塞杆随之进行适应性移动,第一球形块41和第二球形块42与第二横梁2和移动板13之间的角度随之进行调整,使得电动推杆4始终呈倾斜状,在需要对电动推杆4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时,将电动推杆4的活塞杆伸出,从而使得第一球形块41带动电动推杆4进行摆动的同时,第二球形块42通过第二转轴421推动移动板13进行移动,而后使得移动板13和第二球形块42分别在滑槽12和移动槽11内部进行移动,同时,第二球形块42与移动板13之间的角度随之进行适应性调整,固定板131随着移动板13同步移动,当电动推杆4的倾斜角度调整完毕后,再通过地脚螺栓对固定板131的横板与地面进行连接。
3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