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体临边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19506发布日期:2022-09-23 22:25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主体临边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临边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主体临边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设置防护装置是临边保护措施中非常重要的安全保护措施,需要每个安全保护施工细节都要落实到位才能进行施工。
3.目前,建筑外围的临边防护装置通常是由围绕建筑结构边线的外脚手架搭建而成构成,具体是在建筑结构边线约300mm处搭设全高双排脚手架,脚手架外围满挂防护绿网,通过双排脚手架以及在双排脚手架的外围搭设防护绿网,以进行临边安全防护。但是,部分建筑物除屋面外各楼层外侧均无墙体,如框架结构的建筑物,特别是落地幕墙体系的钢框架,结构办公楼。为施工安全及工效考虑,通常没有搭设外脚手架对建筑物进行安全防护。为满足上述要求,施工现场需要一种固定在建筑物的内部结构上的临边防护装置。
4.所以,对墙体、梁以及框架形主体结构而言,在无外架防护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提供一种通用于主体结构的临边保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主体临边防护装置,通过夹持组件、夹固件以及固定组件将主体夹持固定,进行临边保护。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7.一种主体临边防护装置,包括:
8.夹持组件,用于夹持主体。
9.夹固件,其一端与夹固件转动连接,可用于通过转动夹固件以调节夹持组件的夹持间距,进而使夹持组件夹持主体。
10.固定组件,与夹固件的另一端螺接,可通过转动夹固件带动固定组件朝向远离夹持组件的方向运动,用于拉紧夹固件进而固定主体。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夹持组件夹持在主体的侧壁上,向主体的侧壁施加作用力,以使对主体的结构进行首次固定。通过夹固件转动调节夹持组件与主体之间的夹持间距。固定组件通过向远离夹持组件的方向运动,实现拉紧夹固件,再将固定组件与临近的脚手架中的钢管或已固定物连接,以使主体被固定组件间接地进行二次固定。再通过转动固定组件将夹固件与固定组件锁紧在一起,增强了夹固件与固定组件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实现对主体进行间接的第三次固定,通过夹持组件、固定组件以及夹固件先后对主体进行三次固定,实现将主体(墙体、梁等结构)进行固定,起到临边防护的作用。
12.进一步优选为,夹持组件为卡持件,与主体的侧壁抵接,用于夹紧主体。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对主体的首次固定。
14.进一步优选为,卡持件包括:
15.卡槽,内壁与主体的一侧壁抵接。
16.卡片,与主体的另一侧壁抵接,卡槽用于挤推一侧壁,卡片用于挤推另一侧壁。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卡槽放置在主体的侧壁上,通过伸缩件推动卡片,以使卡片接触并挤推主体,实现首次固定主体的作用。
18.进一步优选为,卡持件包括:
19.伸缩件,与卡持件连接,伸出时,用于推动卡持件夹紧所述主体,收缩时,用于牵引卡持件松开所述主体。
20.转动件,设置在伸缩件上,用于驱动给伸缩件进行伸缩运动,以使伸缩件推动或牵引卡持件。
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伸缩件在伸出时将卡持件推向主体的侧壁,直到与侧壁接触,继续通过伸缩件伸缩运动带动卡持件挤向主体的侧壁,以使使卡持件固定主体,实现首次主体的目的。操作转动件转动,转动件带动伸缩件进行伸缩往复运动,实现控制卡持件夹持或松开主体的目的,方便拆装。
22.进一步优化为,伸缩件包括:
23.伸缩杆,内设于卡槽的侧壁中,一端位于卡槽内,另一端位于卡槽外。
24.进给螺丝,同轴套设在伸缩杆上,与伸缩杆连接,一端位于卡槽内,另一端位于卡槽外,用于锁紧或松弛伸缩杆。
25.垫片,同轴套设在进给螺丝上,分别与进给螺丝、卡槽的侧壁连接,用于增加进给螺丝与卡槽的摩擦。
2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伸缩杆穿过卡槽,并在进给螺丝中运动,通过进给螺丝与伸缩杆之间的配合实现锁紧或松弛伸缩杆。
27.进一步优化为,转动件为把手,设置在伸缩杆位于卡槽外侧的端部上,用于驱动给伸缩杆进行伸缩运动。
2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把手施加作用力,通过把手转动驱动伸缩件往复运动,实现在驱动伸缩杆往复运动过程中更省力,而且同样的作用力分别直接驱动伸缩杆、把手,把手转动时带动伸缩杆转动,伸缩杆带动卡片挤推主体的效果更好,具有操作更省力、拆装更方便的特点。
29.进一步优化为,固定组件包括:
30.连接件,与伸缩杆连接。
31.扣合件,与连接件连接,用于扣紧脚手架的管壁。
32.紧固件,分别与扣合件连接,用于配合扣合件夹紧管壁。
33.钢筋螺套,一端与伸缩杆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连接件螺接,用于增加伸缩杆与连接件之间的连接强度。
3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件将伸缩杆与扣合件连接在一起,扣合件将管壁扣合在内,通过紧固件紧固后实现将伸缩件固定在脚手架上,进而实现将主体结构进行固定和保护的作用。钢筋螺套具有很强的刚性,在伸缩杆与连接件之间起到进一步加固的作用,以使本装置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35.进一步优化为,扣合件包括:
36.上卡件,与连接件连接。
37.下卡件,与上卡件转动连接,用于配合上卡件夹持脚手架的管壁。
3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卡件与下卡件的配合实现将管壁扣合在二者之间,对管壁进行夹持,通过紧固件锁紧上卡件和下卡件,实现固定管壁,最终实现固定主体的目的。
39.进一步优化为,上卡件为上卡扣,与连接件连接,用于夹紧管壁。
40.进一步优化为,下卡件为下卡扣,与下卡扣铰接,用于配合上卡扣夹持管壁。
4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卡扣与下卡扣之间通过铰接夹紧管壁,在将扣合件从管壁上拆卸时,无需分开上卡扣和下卡扣,实现拆装方便的目的。
附图说明
42.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3.图2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44.图3为本实施例的结构仰视视示意图。
45.图4为本实施例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46.图5为本实施例的结构测斜示意图。
47.附图标记:1-夹持组件;11-卡持件;111-卡槽;112-卡片;2-固定组件;21-钢筋螺套;22-扣合件;224-上卡扣;222-下卡扣;23-紧固件;231-螺栓;232-螺母;24-连接件;3-夹固件;32-伸缩件;324-伸缩杆; 322-进给螺丝;323-垫片;31-转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48.建筑施时,建筑外围的临边防护装置通常是由围绕建筑结构边线的外脚手架搭建而成构成,具体是在建筑结构边线约300mm处搭设全高双排脚手架,脚手架外围满挂防护绿网,通过搭设双排脚手架以及在双排脚手架的外围搭设防护绿网对建筑物进行临边安全防护。但是,部分建筑物除屋面外各楼层外侧均无墙体,如框架结构的建筑物,特别是落地幕墙体系的钢框架,结构办公楼,由于考虑到施工安全及工效考虑问题,通常没有搭设外脚手架对建筑物进行安全防护。为满足上述要求,施工现场需要一种固定在建筑物的内部结构上的临边防护装置。
49.所以,对墙体、梁以及框架形主体结构而言,在无外架防护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并运用专业知识设计出通用于主体结构的临边保护装置。
50.针对上述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申请人进行了以下设计构想:首先对主体的两侧进行夹持、固定,然后通过扣件连接装置将主体与脚手架间接连接,进行第二次固定。同时拆卸时,逐次倒序进行拆除。
51.基于上述设计构想,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以下结合附图1、图2、图3、图4以及图5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介绍。
52.一种主体临边防护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夹持组件1,用于夹持主体。夹固件3,其一端与夹持组件1转动连接,可通过转动夹固件3以调节夹持组件1的夹持间距,进而使夹持组件1夹持主体。
53.固定组件2,与夹固件3的另一端螺接,可通过转动带动夹固件3带动固定组件朝向远离夹持组件1的方向运动,用于拉紧夹固件3,进而固定主体。
54.通过夹持组件1夹持在主体的侧壁上,向主体的侧壁施加作用力,即挤推主体侧壁的作用力,以使对主体的结构进行首次固定,由固定组件2固定夹持组件1,以使主体被固定组件2间接的进行二次固定。通过夹固件3 转动调节夹持组件1与主体之间的夹持间距。固定组件2通过向远离夹持组件1的方向运动,实现拉紧夹固件3,再将固定组件2与临近的脚手架中的钢管或已固定物连接,以使主体被固定组件2间接地进行二次固定。再通过转动固定组件2将夹固件3与固定组件2锁紧在一起,增强了夹固件3与固定组件2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实现对主体进行间接的第三次固定。通过夹持组件1、固定组件2以及夹固件3先后对主体进行三次固定,实现将主体(墙体、梁等结构)进行固定,起到临边防护的作用。
55.具体的,如图2、图3、图4以及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夹持组件1为卡持件11,与主体的侧壁抵接,用于夹紧或松开主体。
56.卡持件11包括:
57.卡槽111,内壁与主体的一侧壁抵接。卡片112,与主体的另一侧壁抵接,卡槽111用于挤推所述一侧壁,卡片112用于挤推主体的另一侧壁。
58.将卡槽111放置在主体的侧壁上,通过伸缩件32推动卡片112,以使卡片112接触并挤推主体,实现首次固定主体的作用。卡片112的材质可选为不锈钢,具备重量轻和刚性强的特点,对主体起到很好的夹持保护的作用。卡片112的形状为圆形、方形或其他任意形状,只要能够抵接主体的侧壁达到挤推夹持的作用即可,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59.如图2、图3、图4以及图5所示,夹固件3包括:
60.伸缩件32,与卡槽111连接,伸出时,用于推动卡槽111夹紧主体,收缩时,用于牵引卡槽111松开主体。
61.伸缩件32在伸出时将卡持件11推向主体的侧壁,直到与侧壁接触,继续通过伸缩件32伸缩运动带动卡持件11挤向主体的侧壁,以使使卡持件11 固定主体,实现首次主体的目的。
62.转动件31,设置在伸缩件32上,用于驱动给伸缩件32进行伸缩运动,以使伸缩件32推动或牵引卡持件11。转动件31可以进行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具体是,顺时针转动,带动伸缩杆324向主体方向运动,实现夹持主体的目的。逆时针转动,带动伸缩杆324远离主体方向运动,实现松开或拆卸主体的目的。操作转动件31转动,转动件31带动伸缩件32进行伸缩往复运动,伸缩件32伸出时推动卡持件11靠近主体运动,以使卡持件11 夹持主体,伸缩件32收回时牵引卡持件11远离主体运动,以使卡持件11松开主体,实现控制卡持件11夹持或松开主体的目的,方便拆装。
63.具体的,如图2、图3、图4以及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伸缩件32包括:
64.伸缩杆324,内设于卡槽111的侧壁中,一端位于卡槽111内,另一端位于卡槽111外。伸缩杆324的材质优选为不锈钢,具备重量轻和刚性强的特点,对主体起到很好的夹持保护的作用。
65.进给螺丝322,同轴套设在伸缩杆324上,与伸缩杆324连接,一端位于卡槽111内,另一端位于卡槽111外,用于锁紧或松弛伸缩杆324。伸缩杆 324与进给螺丝322螺纹连接,伸缩杆324在进给螺丝322中实现往复的进退运动,当运动到需要固定的位置时,通过反向转动进给螺丝322即可实现锁紧伸缩杆324的目的,进而达到顶住主体侧壁的目的。进给螺丝322优选为六角螺丝。
66.垫片323,同轴套设在进给螺丝322上,分别与进给螺丝322、卡槽111 的侧壁连接,用于增加进给螺丝322与卡槽111的摩擦。垫片323成薄壁、后壁或环形中任一种。
67.伸缩杆324穿过卡槽111,并在进给螺丝322中运动,通过进给螺丝322 与伸缩杆324之间的配合实现锁紧或松弛伸缩杆324。
68.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转动件31为把手,设置在伸缩杆324位于卡槽111 外侧的端部上,用于驱动给伸缩杆324进行伸缩运动。向把手施加作用力,通过把手转动驱动伸缩件32往复运动,实现在驱动伸缩杆324往复运动过程中更省力,而且同样的作用力分别直接驱动伸缩杆324、把手,把手转动时带动伸缩杆324转动,伸缩杆324带动卡片112挤推主体的效果更好,具有操作更省力、拆装更方便的特点。转动件31也可以转轮,转轮套设在伸缩杆324上,通过转动转轮推动伸缩杆324运动。
69.具体的,如图2、图3、图4以及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固定组件2包括:
70.连接件24,与伸缩杆324连接。连接件24优选为连接杆,连接杆优选为实心杆,以实现增强固定主体的作用。
71.扣合件22,与连接件24连接,用于扣紧脚手架的管壁。
72.紧固件23,分别与扣合件22连接,用于配合扣合件22夹紧管壁。
73.钢筋螺套21,一端与伸缩杆324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连接件24螺接,用于增加所述伸缩杆324与连接件24之间的连接强度。钢筋螺套21具有很强的刚性,在伸缩杆324与连接件24之间起到进一步加固的作用,以使本装置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74.连接件24将伸缩杆324与扣合件22连接在一起,扣合件22将管壁扣合在内,通过紧固件23紧固后实现将伸缩件32固定在脚手架上,进而实现将主体结构进行固定和保护的作用。紧固件23包括螺栓231和螺母232,螺栓231 的两端穿过扣合件22,螺母232与螺栓231配合,实现锁紧扣合件22的目的。具体是,本实施例中的螺母232为六角螺母232。
75.具体的,如图2、图3、图4以及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扣合件22包括:
76.上卡件,与连接件24连接。
77.下卡件,与上卡件转动连接,用于配合上卡件夹持脚手架的管壁。
78.上卡件与下卡件的配合实现将管壁扣合在二者之间,对管壁进行夹持,通过紧固件23锁紧上卡件和下卡件,实现固定管壁,最终实现固定主体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上卡件和下卡件的形状优选为弧形,但是不局限于弧形,只要能扣合在临近已经固定的脚手架或固定物的外壁上实现固定的作用即可,即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对上卡件和下卡件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制。
79.具体的,如图2、图3、图4以及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上卡件为上卡扣224,与连接件24连接,用于夹紧管壁。下卡件为下卡扣222,与下卡扣 222铰接,用于配合上卡扣224夹持管壁。
80.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上卡扣224与下卡扣222之间通过铰接夹紧管壁,在将扣合件22从管壁上拆卸时,无需分开上卡扣224和下卡扣222,实现拆装方便的特点。
81.请结合附图1、图2、图3、图4以及图5,以房屋建筑过程中主体结构为墙体为例,本实施例的夹持固定过程如下描述:
82.将卡槽111放置在墙体上,卡槽111的内壁与主体墙体的一侧壁接触,顺时针转动转动件31即把手,把手转动带动伸缩杆324在卡槽111中转动,伸缩杆324推动卡片112运动
至墙体的另一侧壁上并与之接触,继续转动把手,卡片112顶住墙体的另一侧壁,转动进给螺丝322锁紧伸缩杆324,对墙体进行首次固定。转动钢筋螺套21锁紧连接件24,对墙体间接地进行第二次固定。打开扣合件22,分别将上卡扣224、下卡扣222卡住临近的脚手架的钢管的外壁,将螺栓231穿过上卡扣224和下卡扣222,通过螺母232锁紧,固定扣合件22,拉紧伸缩杆324,间接实现将固定组件2固定在钢管的外壁上,进而实现对墙体进行第三次固定,实现对墙体的临边保护。
83.请结合附图1、图2、图3、图4以及图5所示,以房屋建筑过程中主体结构为梁为例,本实施例的夹持固定过程如下描述:
84.将卡槽111放置在梁上,卡槽111的内壁与主体墙体的一侧壁接触,顺时针转动转动件31即把手,把手转动带动伸缩杆324在卡槽111中转动,伸缩杆324推动卡片112运动至梁的另一侧壁上并与之接触,继续转动把手,卡片112顶住梁的另一侧壁,转动进给螺丝322锁紧伸缩杆324,对梁进行首次固定。转动钢筋螺套21锁紧连接件24,拉紧伸缩杆324,对梁间接地进行第二次固定。打开扣合件22,分别将上卡扣224、下卡扣222卡住临近的脚手架的钢管的外壁,将螺栓231穿过上卡扣224和下卡扣222,通过螺母232锁紧,固定扣合件22,间接实现将固定组件2固定在钢管的外壁上,进而实现对梁进行第三次固定,实现对梁的临边保护。
85.综上所述,通过夹持组件1夹持在主体的侧壁上,向主体的侧壁施加作用力,即挤推主体侧壁的作用力,以使对主体的结构进行首次固定,由固定组件2固定夹持组件1,以使主体被固定组件2间接的进行二次固定。通过夹固件3转动调节夹持组件1与主体之间的夹持间距。固定组件2通过向远离夹持组件1的方向运动,实现拉紧夹固件3,再将固定组件2与临近的脚手架中的钢管或已固定物连接,以使主体被固定组件2间接地进行二次固定。再通过转动固定组件2将夹固件3与固定组件2锁紧在一起,增强了夹固件3与固定组件2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实现对主体进行间接的第三次固定。通过夹持组件1、固定组件2以及夹固件3先后对主体进行三次固定,实现将主体(墙体、梁等结构)进行固定,起到临边防护的作用。
86.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